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周时期图腾崇拜文化变迁与鸟禽类意象群的演化
1
作者 邵炳军 谷文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1,共8页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 商周时期的诗人们将远古时代神鸟图腾物中的祖先神之象、物候之象、司马之象、礼仪之象、凶猛之象、阳刚之象、慈祥之象、怪鸟之象、益鸟之象等意象原型,逐渐转换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婚恋之象、贤者之象、政治生态环境之象、社会生活现象之象;同时,他们以“鸒”自由求食之象来象征太子宜臼被废嫡而失位,以捕“雉”之象来象征小人得志而君子罹祸。这些鸟禽类意象以图腾崇拜为前提,原始象征意义变得隐蔽,习惯性联想形式成为显性因素,从而显示出由图腾对象到占卜形式,再到民俗物候乃至审美意义动态变化的发展链条。由于鸟禽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观察的感受,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态环境,使原始兴象所体现的习惯性联想与象征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点。诗人们以此来建立意义与兴象之间的多种关联,自然表现出多种象征意蕴,让读者产生一种感官愉悦之美、心灵愉悦之美与时空意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图腾崇拜 文化变迁 鸟禽类 意象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对阴阳观念的三重表述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在理清阴阳观念的基本内涵之后可以发现,成书于商末周初的《周易》对阴阳观念进行了非常集中的表述,进而证明《周易》与阴阳观念实际上是融合一体而不可分离的。首先,《周易》文本中的卦象与卦象变化是对阴阳观念的符号表述;其次,传世... 在理清阴阳观念的基本内涵之后可以发现,成书于商末周初的《周易》对阴阳观念进行了非常集中的表述,进而证明《周易》与阴阳观念实际上是融合一体而不可分离的。首先,《周易》文本中的卦象与卦象变化是对阴阳观念的符号表述;其次,传世的《周易》大衍之法以及商周时期的数字卦是对阴阳观念的筮法表述;最后,先秦典籍中所记载的《周易》系统解说是对阴阳观念的文字表述。所以阴阳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也是商末周初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周易》 商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商周青铜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裴书研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青铜壶从商代早期出现至战国晚期经历了1200多年,在商周青铜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收集整理1178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壶进行了分类分期研究,总结器形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青铜壶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其间出现了两次器形更替和三个高峰。
关键词 商周 青铜壶 发展阶段 器形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震卦对地震的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立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7-400,共4页
通过对《易经》六十四卦中的震卦辨析,证明成书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的《易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描述地震的文献。中华民族研究地震的历史至少可追朔到商朝末年。震卦的自然科学内容是地震。震卦六爻隐含了商代四级烈度观。
关键词 地震 烈度 易经 震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用变迁与商周因革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78,共11页
"言"字在商周文献中出现较多,其在甲骨文中首先表示一种祭典,与"音"同义,又与"舌""告"等字关系密切。后来逐渐分化出"言说"之义,主要指宗教言说和政治言说活动。交流的双方身份不对... "言"字在商周文献中出现较多,其在甲骨文中首先表示一种祭典,与"音"同义,又与"舌""告"等字关系密切。后来逐渐分化出"言说"之义,主要指宗教言说和政治言说活动。交流的双方身份不对等,存在明显的施受关系,交流的空间也具有封闭性。比较而言,商代言用具有明显的事神功能,并延伸出政治功能,这奠定了先秦言用以上言下的基本内在逻辑和特点;周人言用在继承商人言用基础上有明显的革新,具体表现在言用场合的拓展和言用主体的迁移。推动这个历史进程的,是商周因革背后的言用制度和言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神功能 政治功能 言用场合 言用主体 商周因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对峙视野下的周初战略部署诸问题
6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说” 商周嬗代 周公东征 东西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周革命”中女性贵族等级身份的变迁 被引量:4
7
作者 左长缨 杨文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196,共6页
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在殷周王朝变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阶级社会的殷商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女性贵族仍然拥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余威。周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女性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衰落,特别是西周中期... 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在殷周王朝变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阶级社会的殷商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女性贵族仍然拥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余威。周王朝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女性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衰落,特别是西周中期后伴随周礼的逐步完善,女性贵族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已和男性贵族间产生了等级差异。女性在政治社会中的一切权力均被剥夺,表现在墓葬考古发掘资料上就是女性贵族已彻底失去了部分青铜礼器的使用权,这也意味着女性贵族失去"礼"方面的权力,高等级贵族女性只有使用一些特殊的非礼器器物来显示其特殊的地位和财富。祭祀礼中女性祖先从属于男性祖先,也已经失去了殷商时期所拥有的独立身份与较高的祭祀规格。女性社会等级与身份在殷周革命中的这一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革命 女性 等级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