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逯丹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分析吉林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现状和特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明确提出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主攻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乡村 绿化美化 解决对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盐碱地土壤氟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2
作者 阎百兴 欧洋 +2 位作者 滕洪辉 祝惠 王鑫壹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采集水田、旱田和盐碱荒地的土壤样品,利用形态测定的方法,分析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不同灌区表层土壤全氟、水溶态氟含量的分布规律,并开展水溶态氟的分级分区,分析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氟含量的影响,探讨区域盐碱土壤水溶态氟含... 采集水田、旱田和盐碱荒地的土壤样品,利用形态测定的方法,分析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不同灌区表层土壤全氟、水溶态氟含量的分布规律,并开展水溶态氟的分级分区,分析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氟含量的影响,探讨区域盐碱土壤水溶态氟含量高的成因。结果发现,区域盐碱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值分别为365.26mg·kg^(-1)和14.45mg·kg^(-1),灌区间盐碱土壤全氟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水溶态氟含量差异不明显;区域全氟含量处于中低水平,而水溶态氟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氟、水溶态氟含量有一定影响;地质地貌背景和盐碱环境共同造成区域盐碱土壤水溶态氟在土壤中的形成与富集。盐碱荒地水田开发中氟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加强固定剂的施用和污染防控措施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灌区 盐碱地 土壤 全氟 水溶态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农牧交错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以吉林西部为例
3
作者 李洋洋 张延军 +2 位作者 李晓燕 王笑萌 曹姝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2-878,共17页
吉林西部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且经济相对滞后。探究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质量关系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ArcGIS与InVEST模型对吉林西部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生境... 吉林西部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且经济相对滞后。探究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质量关系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ArcGIS与InVEST模型对吉林西部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生境质量贡献率的量化,分析土地转型对吉林西部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土地转化集中在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其中耕地面积显著增长,至2020年占总面积54.72%,草地逐年减少,是补给耕地最主要的来源。吉林西部生境质量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生境质量分别为0.411、0.423、0.386、0.370,整体偏低。其中,生态用地与耕地、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是生境质量变化的主因。吉林西部的生境质量局部空间分布相对聚集,高质量生境区域和低质量生境区域分开集聚,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大集中、小离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农牧交错区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综合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4
作者 李效港 杨继峰 +3 位作者 杨言辰 宋朝阳 陈天文 刘宇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25,共21页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受NE向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细脉-网脉型和细脉浸染型,属于石英脉型-斑岩型钼矿床。该区的找矿前景较好,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的找矿潜力,同时避免单一勘查方法的局限性,本文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物化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存在高温至中低温的多阶段成矿作用,Mo、W、Cu、Bi变异系数较高,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磁、电测量结果显示,磁异常基本吻合研究区内岩体和地层的分布,断层发育地段表现出正负磁异常伴生的特征,中高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指示了矿体及矿化带的位置;综合激电测深和地质剖面显示,浅部已揭露矿体基本位于高极化体内,且在深部均有较好地延伸,认为研究区深部有寻找大规模斑岩型钼矿的潜力。综合地质、物化探的分析结果,圈定4处成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新安屯钼矿床 地球化学测量 高精度磁测 斑岩型钼矿床 激电测深 物化探特征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侵蚀性降雨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哲 方政 +4 位作者 董智 吴其聪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Ⅰ型(小雨量、短历时、大雨强)、Ⅱ型(大雨量、长历时、小雨强)、Ⅲ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3类.各降雨频率为67.53%,3.9%,28.57%,占研究期内总降雨量的44.2%,14.02%,41.78%.②各径流小区产流和土壤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裸地、地瓜、花生,花生和地瓜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好.在Ⅱ型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量最大,Ⅲ型次之,Ⅰ型最小;但当Ⅰ型和Ⅲ型雨频率较高时,产流产沙量也较大.③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降雨量,当作物种类不同时,影响次之的因素有所差别.径流对降雨因素的响应程度高于土壤流失量,控制产流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典型作物 产流 产沙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东部四道沟钨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聪 吴涛涛 +3 位作者 任云生 赵春强 郝宇杰 商青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5-1190,共16页
【研究目的 】四道沟钨矿床位于延边东部Au–Cu–W矿集区,是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以提升东北地区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理论认识,并为该类型白钨矿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 【研究目的 】四道沟钨矿床位于延边东部Au–Cu–W矿集区,是具代表性的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以提升东北地区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理论认识,并为该类型白钨矿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 】本文开展了主成矿阶段含白钨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配合C–H–O同位素和白钨矿稀土元素分析。【研究结果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同时分布有富气相、富液相、含石盐子矿物三相以及含CO_(2)三相等类型原生水溶液包裹体,这些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大体一致,应属于沸腾流体包裹体。富气端元流体包裹体的最低均一温度为283℃,基本代表了成矿温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_(2)O和CO_(2)为主,还有少量N_(2)和CH_(4)。四道沟白钨矿呈现出“驼峰式”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弱的负δEu异常。【结论 】四道沟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为氧化性的、高中温的NaCl–H_(2)O–CO_(2)±CH_(4)±N_(2)的流体。C–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而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五道沟群变质沉积岩系的有机物氧化作用。四道沟钨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钨矿床,流体沸腾作用是白钨矿大规模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白钨矿稀土元素 矿产勘查工程 四道沟钨矿 延边东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敦化市松江河金(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陈诗戈 顾尚义 +3 位作者 陈原林 徐爱军 郑朝阳 杨晓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松江河金(钼)矿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产在韧性变形带内的一座中型金矿床(Au资源储量达9 t)。近年来,在松江河矿区五中段至八中段发现大量辉钼矿分布,至少延深至九中段,从五中至八中段钼矿化具有明显的增强趋势。为确定钼成矿时代,文章利用... 松江河金(钼)矿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产在韧性变形带内的一座中型金矿床(Au资源储量达9 t)。近年来,在松江河矿区五中段至八中段发现大量辉钼矿分布,至少延深至九中段,从五中至八中段钼矿化具有明显的增强趋势。为确定钼成矿时代,文章利用高精度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首次获得了松江河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7±2.4) Ma和(158±10)Ma,该年龄与前人报道的松江河矿区黄泥河岩体的年龄(164~162 Ma)和五道溜河岩体的年龄(174~172 Ma)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证实了该矿床成矿与成岩作用近于同时发生,且主要在燕山早期的中、晚侏罗世。结合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已发表的成岩与成矿年代学资料,文章认为,区内钼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岩石圈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中辉钼矿的ω(Re)为142.74×10^(-6)~217.67×10^(-6),均值为196.58×10^(-6),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岩体及矿石O、S、Pb同位素等证据,文章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为地幔来源,来自深部的流体可能对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等时线年龄 松江河金(钼)矿床 吉林省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相山地区加里东期细粒花岗岩成因及其对钼多金属矿的找矿意义
8
作者 杨庆坤 庞文静 +3 位作者 章传超 齐子瑞 周云云 揭伟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7,共18页
华南燕山期成矿事件频发,形成于该时期的花岗岩研究程度较高,而关于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相对薄弱。赣中相山矿田及其周边深部岩浆与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复杂。近些年,在对相山地区开展进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其周边陆续发现了铅锌、钼、锡... 华南燕山期成矿事件频发,形成于该时期的花岗岩研究程度较高,而关于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研究相对薄弱。赣中相山矿田及其周边深部岩浆与铀多金属成矿作用复杂。近些年,在对相山地区开展进一轮找矿突破过程中,其周边陆续发现了铅锌、钼、锡等金属矿化点,其深部均出露了块状细粒花岗岩。为查明该套花岗岩与多金属矿化的关系,本文对其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辉钼矿Re-Os年代学等方面研究。该细粒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晚期410±2.5 Ma,与辉钼矿年龄接近(405±1.2 Ma)。结合焦坪单元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得到锆石的Ti结晶温度为572℃~585℃,氧逸度ΔFMQ=-9.62~-2.52,(Ce^(4+)/Ce^(3+))_(锆石)=0.9,说明焦坪单元花岗岩成岩温度较低、氧逸度较低;(Ce/Nd)/Y比值(0~0.012)较低,Dy/Yb比值(0.23~0.42)较高,指示岩浆含水量不高,预示着该套花岗岩虽然与钼多金属关系密切,但并不具备形成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的条件。赣中古塘地区加里东期大地构造背景复杂,在大地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中,样品主要落在板内/非造山环境与岩浆弧/造山环境的过渡范围内,但通过总结前人赣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发现:430 Ma是赣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差异性分化的时间节点,加里东早期以造山期挤压环境为主,晚期以后造山伸展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辉钼矿 氧逸度 加里东期 赣中相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数据模型库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姜建成 罗军伟 +3 位作者 孔雨光 姜宏良 解希涛 王爱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树种DBH(胸径)和树高相关性。研究区域18个优势树种总株数为23910株,其中欧美杨(Populus nig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银杏(Ginkgo biloba L.)、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10个优势树种株数较多,每个树种的株数均大于300株,总株数共计23089株,约占优势树种总株数的96.57%。18个优势树种的平均每公顷蓄积在51.0~140.6 m 3之间,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欧美杨、银杏、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5,麻栎的相关性最强,为0.5391,欧美杨、油松和银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5、0.5230和0.5215,其他1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均较低。该工作能够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该区域科学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标准地 矢量标准木 数据库模型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南部通化地区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的侵位年代与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105
10
作者 路孝平 吴福元 +2 位作者 张艳斌 赵成弼 郭春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92,共12页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通过对分布于吉林南部通化地区辽吉花岗岩的典型代表-钱桌沟岩体的详实野外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岩体属岩浆成因的“A”型花岗岩,其岩浆侵位年龄为2160Ma左右。结合目前获得的该区古元古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本文认为辽吉花岗岩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的基底岩石,是地层沉积之前地壳拉张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非造山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侵位年代 A型花岗岩 古元古代 通化地区 吉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部呼兰群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郗爱华 任洪茂 +3 位作者 张宝福 王永祥 史书宝 支学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呼兰群地层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黄莺屯组、小三个顶子组与北岔屯组,是一套中低级变质的变质岩系,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24±16)Ma和(357±23)Ma。呼兰群中部含有奥陶纪小型腹足类化石。黄莺屯组下段黑云母片麻岩和上段白云... 呼兰群地层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黄莺屯组、小三个顶子组与北岔屯组,是一套中低级变质的变质岩系,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524±16)Ma和(357±23)Ma。呼兰群中部含有奥陶纪小型腹足类化石。黄莺屯组下段黑云母片麻岩和上段白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黑云母、白云母的40Ar39Ar计时年龄分别为(223 6±0 8)Ma和(229 2±4 6)Ma。呼兰群的40Ar39Ar计时年龄代表其变质年龄,变质作用是由古亚洲蒙古洋构造域中生代造山事件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吉林 呼兰群 变质作用 氩同位素 古生代 中生代 变质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龙岗火山群火山碎屑基浪堆积特征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德兵 白志达 +1 位作者 张秉良 洪汉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6,共7页
吉林龙岗火山群火山碎屑基浪堆积是中国少数保存较好的、近代喷发的低平火山区之一。基于岩性、岩相与相序的识别与分析,火山碎屑基浪堆积序列由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的玄武质砂、砾和火山灰构成的毫米级—厘米级厚高频率韵律有序叠置而成... 吉林龙岗火山群火山碎屑基浪堆积是中国少数保存较好的、近代喷发的低平火山区之一。基于岩性、岩相与相序的识别与分析,火山碎屑基浪堆积序列由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的玄武质砂、砾和火山灰构成的毫米级—厘米级厚高频率韵律有序叠置而成,堆积物中发育大量的块状层理、似丘状层理、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槽泊层理、平行层理、冲蚀槽等堆积构造。横向上低平火山由内至外其碎屑粒度、堆积构造、厚度存在着一定规律变化,与易混淆的火山岩区地面流水沉积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物存在明显的差别。岩浆射汽喷发晚期往往伴随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夏威夷式熔岩流,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火山活动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群 堆积 成因机理 喷发 火山区 火山碎屑流 熔岩 交错 序列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CHIME定年 被引量:42
13
作者 孙德有 铃木和博 +1 位作者 吴福元 路孝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共10页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中生代花岗岩,一类是以草山、梨树沟和老秃顶子等3个岩体为代表的(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另一类是以遥林岩体为代表的石榴白云母花岗岩。运用CHIME年龄测定方法对草山和梨树沟岩体中的锆石和独居石进行...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中生代花岗岩,一类是以草山、梨树沟和老秃顶子等3个岩体为代表的(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另一类是以遥林岩体为代表的石榴白云母花岗岩。运用CHIME年龄测定方法对草山和梨树沟岩体中的锆石和独居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梨树沟岩体锆石PbO-UO2等时线年龄和权重平均年龄均为(173±10)Ma,草山岩体锆石PbO-UO2和独居石PbO-ThO2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8±8)Ma和(177±3)Ma,权重平均年龄分别为(175±6)Ma和(177±3)Ma。结合本区遥林岩体(石榴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已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犤(176±7)Ma犦,确认荒沟山地区花岗岩形成于175Ma左右的早—中侏罗世,并非以前所认为的晚三叠世,这为从更大范围内讨论中国东部侏罗纪岩浆活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ME年代测定 锆石 独居石 中生代花岗岩 荒沟山地区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造山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郗爱华 葛玉辉 +1 位作者 李绪俊 李碧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59-1065,共7页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80)Ma、(224.41±4)Ma的坪谱年龄和(221.90±2.79)Ma、(223.27±4.53)Ma的等时线年龄。相同的方法得到侵位于呼兰群地层中、化学成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角闪橄榄岩(302.00±6.30)Ma和(246.00±5.70)Ma不一致坪谱年龄,从而确定了该地区古亚洲—蒙古洋缝合及中生代碰撞造山的时限范围在302~225Ma,且造山作用可能经历了由碰撞造山到陆-陆叠覆造山的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蒙古造山带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吉林省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以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吕林素 毛景文 +3 位作者 周振华 李宏博 张作衡 汪云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9-344,共26页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为含水的高镁的苦橄质玄武岩浆。深部岩浆房深度距地表约26~27km,岩浆房内的结晶温度介于1280~1379℃之间,即结晶于下地壳中。岩浆由深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也是快速完成的。岩浆可能经历了两次岩浆房的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之前,在深部曾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在高位岩浆房中混染了地壳物质,与此同时,还经历了同源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过冷却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以及硫达到饱和状态,使金属硫化物熔离并晶出,从而使岩体发生铜镍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 岩浆过程 镁铁质-超镁质岩体 成矿机制 吉林红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50年吉林省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王宗明 于磊 +1 位作者 张柏 宋开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以后,玉米种植重心向东移动。对于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和以及其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另外,近些年吉林省玉米带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冬季和春季增温较多,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随气温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面积 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 吉林省玉米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安图刘生店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辉 任云生 +2 位作者 赵华雷 鞠楠 屈文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715,共9页
刘生店钼矿是吉林中东部新发现的一个重要斑岩型钼矿床。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表明:辉钼矿中Re含量为9.88~11.37μg/g,Os含量为27.68~32.40ng/g,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68.0±2.3)~(170.8±2.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9.36... 刘生店钼矿是吉林中东部新发现的一个重要斑岩型钼矿床。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表明:辉钼矿中Re含量为9.88~11.37μg/g,Os含量为27.68~32.40ng/g,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68.0±2.3)~(170.8±2.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9.36±0.97)Ma,MSWD=0.73,等时线年龄(185±12)Ma,MSWD=0.72。以加权平均年龄作为该矿床的形成年龄,即钼的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侏罗世,与同属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矿带的大黑山和福安堡矿床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是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吉黑东部大规模钼成矿作用的集中表现。据辉钼矿中Re、Os含量,初步认为刘生店钼矿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但混有少量幔源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斑岩型钼矿 刘生店钼矿 吉林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宝忠 夏文臣 杨坤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特征,早二叠世发育了碳酸盐岩陆架、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及(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相序具有向上变浅的旋回特征;中二叠世初期,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发育,其后沉积了盆缘冲积扇沉积体系、(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以及向上变浅的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等;晚二叠世东北中、小板块群与华北板块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地区由海相环境转为陆相环境,仅局部地区有残留的海水,发育了湖缘冲积扇、次深湖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沉积体系 吉中地区 沉积相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雪 王化波 +1 位作者 刘伟江 靳美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0,共8页
利用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边境地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口跨境流出意愿最强烈,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 利用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边境地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口跨境流出意愿最强烈,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的跨境流出活跃得多;与国内流动人口相比,初婚有配偶人口和离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干未婚人口;接受过教育的人较文盲半文盲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与未流动人口相比,再婚有配偶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但离婚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有过外出经历的人更容易跨境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跨境流出 吉林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学钰 方燕娜 +1 位作者 廖资生 陈洪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2-457,共6页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平原区 地下水温度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