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or array calibration for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 in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1
作者 王鼎 姚晖 吴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228-2239,共12页
The sensor array calibration methods tailored to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URA)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were addressed.First,the mutual coupling model of the URA was studied,... The sensor array calibration methods tailored to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URA)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were addressed.First,the mutual coupling model of the URA was studied,and then a set of steering 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distinct locations were numerically computed with the help of several time-disjoint auxiliary sources with known directions.Then,the optimization modeling with respect to the array error matrix(defined by the product of mutual coupling matrix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matrix)was constructed.Two preferable algorithms(called algorithm I and algorithm II)were developed to minimize the cost function.In algorithm I,the array error matrix was regarded as a whole parameter to be estimated,and the exact solution was available.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algorithms with the similar computation framework,algorithm I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potentially 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URA's error matrix,thus,the calibration precision was obviously enhanced.In algorithm II,the array error matrix was decomposed into two matrix parameters to be optimized.Compared to algorithm I,it can further decrease the number of unknowns and,thereby,yield better estimation accuracy.However,algorithm II was in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closed-form solution and the iteration operation was unavoidable.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novel algorithms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calibration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ay calibration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 (URA) mutual coupling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closed-form solution Newton-type it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ibration of line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system based on camera’s projective center 被引量:7
2
作者 ZHU Ji-gui LI Yan-jun YE Sheng-hua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4-591,共8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e structured light sensor, a speedy method for the calibr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planar reference target, the spacial pose between camera and optical plane can be calibrat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e structured light sensor, a speedy method for the calibr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planar reference target, the spacial pose between camera and optical plane can be calibrated by using of the camera’s projective center and the light’s information in the camera’s image surface. Without striction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oplanar reference target and assistant adjustment equipment, this calibration method can be implemented.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and decreased the cost of calibration equipment, simplified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 improved calibration efficiency. Using experiment, the sensor can attain relative accuracy about 0.5%, which indicates 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ivity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中心 线性结构 光传感器 标度 可视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3
作者 李坤 潘博 +3 位作者 高文朋 封海波 付宜利 王树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66-4577,共12页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In order to restore force sensation to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niature 6-axis force/torque sensor for force feedback is presented.Based on the resistive sensing method,a flexural-hinged Stewart platform is designed as the flexible structure,and a straightforward optimiz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force and sensitivity isotropy of the sensor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geometric parameters which are best suited for the given external loads.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s(FEMs).The sensor prototype is fabric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Calibration and dynamic loading tests for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carried out.The working ranges of this sensor prototype are 30 N and 300 N·mm,and resolutions are 0.08 N in radial directions,0.25 N in axial direction,and 2.4 N·mm in rotational directions.It also exhibits a good capability for a typical dynamic force sensing at a frequency close to the normal heart rate of an adult.The sensor is compatible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s for force feedback in 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 feedback force/torque sensor Stewart platform optimal desig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校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殷家璇 +1 位作者 陶佰睿 李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校准系统,旨在提高传感器的工作性能,特别是要减少因湿滞和温度噪声等带来的误差。主要包括基于PID(比例微分积分)算法与PWM(脉宽调制)控制的饱和盐溶液相对湿度参考标准测试环境,干湿球... 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校准系统,旨在提高传感器的工作性能,特别是要减少因湿滞和温度噪声等带来的误差。主要包括基于PID(比例微分积分)算法与PWM(脉宽调制)控制的饱和盐溶液相对湿度参考标准测试环境,干湿球温度计湿度辅助测试定标系统,以及Buck(降压斩波)开关电源和LDO(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组成的电源电路、恒温电路、气压检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输出显示电路等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最后自制GO/ZnO/PCF(氧化石墨烯/氧化锌/植物纤维素薄膜)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把该电阻型湿度传感器放置在各相对湿度参考标准测试环境中实时记录传感器输出电阻值并对其进行校准测试,经多轮试验和数据处理,运用二分查找算法获取该传感器对应湿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校准系统可以将湿度传感器误差控制在±2%RH内,并在标准湿度测试环境中实现10 s内达到90%的稳定响应。此外,经过误差校准后,传感器恢复至新的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不超过30 s。该校准系统具有低成本、简便操作和便携性等显著优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校准实验箱 嵌入式系统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点光源的星上相对辐射定标方法研究
5
作者 司孝龙 黄文薪 +7 位作者 张黎明 乔延利 石志诚 石栋梁 练敏隆 徐伟伟 钱坤 李鑫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9,共13页
针对多片CCD拼接面阵相机在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相对辐射定标与图像非均匀性校正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ED点光源组件的星上相对辐射定标方法。基于点光源辐照度平方反比定律的理论基础,利用固定位置空间分布的稳定光源作为辐射参考基准... 针对多片CCD拼接面阵相机在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相对辐射定标与图像非均匀性校正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ED点光源组件的星上相对辐射定标方法。基于点光源辐照度平方反比定律的理论基础,利用固定位置空间分布的稳定光源作为辐射参考基准,通过构建包含实验室比对测量标定、在轨定标系数校正和性能验证的完整技术体系,实现遥感载荷全生命周期相对辐射定标监测及校准。通过实验室LED点光源组件光谱辐照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建立点光源光强空间分布与光谱辐照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点光源组件到达像面位置的光谱辐照度空间分布,结合高均匀性积分球光源相对辐射定标比对测量,得到点光源组件的相对辐射定标空间分布系数,入轨后进一步对相对辐射定标系数进行校正后,构建了一种星上相对辐射定标和非均匀校正算法。实验室测量了不同驱动电流点光源成像位置的辐照度分布,比值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0.05%,验证了其分布不随电流高低变化的特性。利用不同积分时间(8~16 ms)影像数据模拟对地不同地表反射率成像状态,对本文提出的算法应用效果进行验证,校正后影像非均匀性显著改善,通过广义噪声法评估校正前后的非均匀性提升效果,8 ms积分时间由1.75%降至0.97%,12 ms积分时间由1.55%降至0.89%,16 ms积分时间由2.28%降至1.28%。依据不同波段能级分布与驱动电流间对应关系,采用多LED及能级组合的定标控制策略,可实现宽谱段多能级有效辐射能量输入。系统性能测试显示,连续30 min连续重复开关LED点光源稳定性优于0.08%,总剂量辐照试验后各波段能量变化小于1%,满足在轨应用要求。本方法为遥感载荷在轨实时辐射校正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与传感器 相对辐射定标 星上定标 CCD遥感器 非均匀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卫星海上定标检验场建设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宋庆君 马超飞 +5 位作者 周武 彭海龙 穆博 韩冰 朱建华 陈树果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由于海洋遥感探测信号的复杂性,在遥感器定标以及遥感产品检验方面强烈依赖海上现场观测数据。因此各国开展了海上定标检验场的建设。文章从全球海上定标检验场的观测技术体系、定标检验场网站点的主要任务出发,对全球海上定标检验场网... 由于海洋遥感探测信号的复杂性,在遥感器定标以及遥感产品检验方面强烈依赖海上现场观测数据。因此各国开展了海上定标检验场的建设。文章从全球海上定标检验场的观测技术体系、定标检验场网站点的主要任务出发,对全球海上定标检验场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调研,结合中国海上定标检验场网建设的实践和应用,展示了中国海上定标检验场网的建设成果。说明现在中国的海上定标检验场网已经初步具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靠的数据观测等能力,通过未来的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国的定标检验场网建设有望提供现场观测的长时间序列的时空立方体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遥感器 定标 真实性检验 现场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波向传感器岸基计量校准技术研究
7
作者 贾伟广 常怡婷 +4 位作者 朱丽萍 孙啸 秦鑫培 孔维轩 刘宁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 波向是波浪三要素之一,常利用磁力式或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式波向传感器获得,目前我国沿海有数百台处于工作状态的波向传感器。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波向数据,需对波向传感器开展校准工作,波向校准技术仍是研究难点之一。开展了波向传感器的岸基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工作研究。设计机械运转平台,配置电气部件,编写控制程序,研建一套波向新计量校准系统;编写实验方案,细化实验流程,开展实验测试研究工作,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最大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磁力式和GNSS式波向传感器最大示值误差分别为6°和4°,GNSS式传感器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计量校准扩展不确定度为3.3°。结果表明校准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方案合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校准方法 岸基实验 波向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标定力源偏斜误差的压电力传感器真实性能获取
8
作者 张军 金雅明 +2 位作者 钱致光 王宇航 任宗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共5页
针对压电力传感器标定时加载力源偏斜引起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获得传感器真实性能的多工位标定法。分析了标定主向时侧向输出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了不理想标定力源对传感器输出作用规律,建立变角度下输入输出关系模型并进行求解,通... 针对压电力传感器标定时加载力源偏斜引起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获得传感器真实性能的多工位标定法。分析了标定主向时侧向输出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了不理想标定力源对传感器输出作用规律,建立变角度下输入输出关系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实验验证了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标定过程中能有效剥离力源误差的同时,获得压电力传感器真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间干扰 压电力传感器 静态标定 标定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材料腐蚀防护的铅铋合金氧测氧控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博 鲁盛会 +2 位作者 刘思涵 张洁 龙斌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铅铋合金具有优异的核性能、高导热率、高沸点和化学惰性等特点,以其作为冷却剂的铅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六种堆型之一。铅铋合金冷却剂对反应堆结构材料较强的腐蚀性是限制铅铋快堆发展的重要因素;... 铅铋合金具有优异的核性能、高导热率、高沸点和化学惰性等特点,以其作为冷却剂的铅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六种堆型之一。铅铋合金冷却剂对反应堆结构材料较强的腐蚀性是限制铅铋快堆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控制铅铋合金中溶解氧在特定的范围是实施结构材料在液态铅铋环境下腐蚀防护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求铅铋系统必须实现溶解氧的测量与控制,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铅铋快堆研发的深入,材料腐蚀防护关键共性技术不断突破,本文总结了面向反应堆结构材料腐蚀防护的铅铋溶解氧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铅铋合金氧测氧控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氧控模式在铅铋快堆的应用前景,最后对面向铅铋快堆的氧测氧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溶解氧 氧控 氧传感器 标定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10
作者 高少武 宋强功 +3 位作者 孙鹏远 于万辉 李培明 邹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针对常规方法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完全分离的缺陷(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文中提出了直达波标定的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首先,在频率—空间域利用直达波水陆检数据,计算空间域水陆检数据加权函数;然后,利用包含直达波和切除直达波后的水陆检数据,在时间—空间域直接计算水陆检数据标定滤波算子;最后,进行水陆检数据标定和上下行波场分离。数据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不仅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还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提供了高保真的上下行波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检数据 直达波 标定 分离 上行波场 下行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串并联镜像加工装备的线激光安装位姿高精度标定方法
11
作者 刘海波 李文杰 +5 位作者 丁悦 王鹏飞 梁润 薄其乐 谢福贵 肖世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0,共7页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数据并拟合出球心,与球心坐标真值比较并建立平移矩阵的求取模型。与传统手眼标定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沿X、Y、Z 3个方向的标定误差分别降低了88.9%、83.6%、82.1%。所提方法无须改变串并联机构的姿态,有效避免了串并联机床定位误差对测量位姿标定的影响,提高了标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机床 标准球 线激光传感器 位姿标定 测量加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回归算法的湿度传感器校准研究
12
作者 张鹏 殷家璇 陶佰睿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农业、工业及家庭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由于制造过程、材料特性及环境因素等多重影响,传感器输出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提出运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算法对电阻型湿度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以提升测量结... 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农业、工业及家庭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由于制造过程、材料特性及环境因素等多重影响,传感器输出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提出运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算法对电阻型湿度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校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阻型湿度传感器。这为传感器性能优化和误差校正提供了有效方法,有助于推动其技术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校准算法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四维测力仪扭矩测量精度提升
13
作者 张军 张鹏 +3 位作者 滕玄德 蔡佳乐 王郁赫 任宗金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93,共10页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 现有压电式四维力测量方法中,扭矩有通过侧向力解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解算法适用性广但受分力间交叉耦合影响大,直接测量理论精度较高但传感器布置方式受限。本文提出通过传感器内增加石英晶组,不依赖传感器特殊布置而实现扭矩直接测量的四维力测量方案。首先,确定传感器布局方案,在现有三向力测量基础上,各传感器内新增剪切力测量晶组用以测量扭矩;定义传感器加工、装配过程的误差,建立两种测量方法下扭矩测量误差传递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比测量精度上的差异;设计制备了测力仪,对测力仪关键尺寸进行参数化分析;开展静、动态性能检定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点扭矩加载标定实验,利用两种测量方案计算扭矩。实验结果表明:测力仪最大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0.5%,向间干扰<3%,测力仪各向固有频率>1400 Hz,静、动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多点扭矩加载实验中新方案均方误差降低83.4%,最大测量误差降低26.5%。验证了新方案在提高扭矩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试精度 四维力测量 四向力传感器 测力仪设计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偏转对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及校准
14
作者 贾惠芹 王成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0,共5页
超声波能量主要聚集在波阵面中心点附近,而超声波偏转使超声波能量聚集点偏离中心点,从而影响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的回波信号强度。运用Snell定律分析了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超声波偏转对Z法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 超声波能量主要聚集在波阵面中心点附近,而超声波偏转使超声波能量聚集点偏离中心点,从而影响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的回波信号强度。运用Snell定律分析了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超声波偏转对Z法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布局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折射和流速变化会导致超声波偏转;在同一段管道上,超声波沿顺流和逆流传播的偏移量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分别成反比和正比变化;给出了超声波在静止和流体中传播时的偏移量以及校准方法。对传感器布局进行校准后,传感器接收回波信号的有效截面距离增加了50%,从而提高了超声波流量测量传感器的线性度和测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偏转 流量测量 传感器布局 流体 影响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传感器监测评估与物理模型校准研究
15
作者 王佩 郑丽娜 +1 位作者 杨睿 李小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07-2416,共10页
颗粒物监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低成本颗粒物传感器由于成本低、可部署性强,成为广泛监测的理想选择,但低成本颗粒物传感器仍存在监测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研究通过低成本传感器的长期性能测试以验证其稳定性与可... 颗粒物监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低成本颗粒物传感器由于成本低、可部署性强,成为广泛监测的理想选择,但低成本颗粒物传感器仍存在监测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研究通过低成本传感器的长期性能测试以验证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并提出一种基于粒径谱的物理校准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修正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误差,提高监测精度。此外,研究还探讨了不同通道数对校准效果的影响,发现6通道和12通道的划分在兼顾精度和处理效率的条件下相较于其他划分方式表现更好,适合作为实际监测应用中的通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低成本传感器 颗粒物监测 物理模型 校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式电磁扭矩传感器设计
16
作者 李志鹏 赵士昌 +1 位作者 朱世宁 董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97,共7页
为实现汽车EPS扭矩信号测量,设计了一种柱式电磁EPS扭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涡流效应原理,采用外定子内转子结构,通过测量转角得到扭矩信息。为研究接收线圈感应电压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对传感器进行互感耦合分析,并利用磁路分析法及COM... 为实现汽车EPS扭矩信号测量,设计了一种柱式电磁EPS扭矩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涡流效应原理,采用外定子内转子结构,通过测量转角得到扭矩信息。为研究接收线圈感应电压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对传感器进行互感耦合分析,并利用磁路分析法及COMSOL仿真计算感应电压。为提高感应电压幅值,以励磁线圈品质因数及电感为优化目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其结构尺寸设计复合因素仿真试验。通过仿真优化转子与平面励磁线圈耦合间隙,进一步提升感应电压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扭矩传感器 涡流效应 互感耦合 磁路分析法 仿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特征的地面机器人雷达-惯性里程计外参标定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家卫 徐晓苏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准确可靠的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是雷达-惯性融合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标定方法大多依赖于惯性传感器三轴激励的获取,当雷达和惯性传感器安装在运动受限的地面机器人上时,现有的标定方法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标定。为... 准确可靠的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是雷达-惯性融合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标定方法大多依赖于惯性传感器三轴激励的获取,当雷达和惯性传感器安装在运动受限的地面机器人上时,现有的标定方法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标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点云平面特征的地面机器人雷达-惯性里程计外参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雷达点云中的平面特征建立残差,通过最小化雷达点到平面的距离迅速将外参收敛至较小的误差范围内。随后,基于八叉树结构,结合雷达点云的空间占用信息,进一步优化外参。最后利用地面分割算法将地面约束纳入标定过程,对平面运动时Z轴方向上无法约束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完整的六自由度外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两组开源数据集上的标定精度显著优于其他算法,旋转角平均误差分别降低43.73%及36.47%,位移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76.33%及41.52%。在实车验证实验中,该方法在平地、崎岖不平的地形、狭窄的通道等各种场景中均成功完成标定,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鲁棒性。在定位精度分析实验中,以本研究标定结果为初参的FAST-LIO2算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54%左右,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惯性里程计 平面约束 地面机器人 标定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在线校准技术研究
18
作者 周宁 冯建民 +8 位作者 宋昊 尧建平 赵启迪 张慧君 黄晓龙 尹伟 高战朋 武军 于翀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变片和散斑3种应变测量方式的精度及其在线溯源方法,发现了借助高精度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手段和低分散性的应变敏感元件特性建立真溯源链的技术途径。针对海量粘贴式应变敏感元件配套电路通道,研发了自动化的校准检测装置,总体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测量 在线校准 溯源方法 粘贴式应变传感器 自动校准 电阻应变片 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敏感器标定方法
19
作者 李达 张振 +3 位作者 李中 孙延峰 高宏伟 赵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4,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敏感器标定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质量体对称分布的敏感器标定方法。首先,根据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测量的原理,建立了敏感器标定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质量体对称布设的方法,可使质量体在敏感器附近... 为进一步提高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敏感器标定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质量体对称分布的敏感器标定方法。首先,根据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测量的原理,建立了敏感器标定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质量体对称布设的方法,可使质量体在敏感器附近空间产生的引力梯度激励分布近似均匀,从而设计了标度因数和失准角的标定方案。最后,通过敏感器沿其旋转轴多角度物理旋转的方法实现了零位标定。在实验室搭建了重力梯度敏感器标定装置,完成了标定实验,并在多个地点进行了两台重力梯度仪的测量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敏感器标定精度,标度因数、失准角和测量零位的标定重复性分别优于0.0006、0.0011rad和0.24E,标定后敏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1E,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敏感器 旋转加速度计 参数标定 人工质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对作物Mg^(2+)活体检测的全固态微针型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20
作者 王志豪 樊成孝 +2 位作者 王焯 黄岚 王忠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6,共8页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该传感器以不锈钢微针为导电基底材料,在其尖端构建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固态转接层,并在固态转接层表面涂附离子选择性敏感膜(ion selective membrane,ISM)。首先,对传感器进行电位校准;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试、水层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等传感器性能表征方法,对针-石墨烯-PEDOT-ISM型和针-ISM型两种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最后,将传感器应用于小麦苗茎秆Mg^(2+)原位活体检测,并设置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0 s,检测限低至1.0×10^(-7) mol/L、能斯特斜率为27.04 mV/dec,寿命可达30 d以上;两种传感器的水层测试及EIS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PEDOT固态转接层结构,可以显著增加离子选择性薄膜和不锈钢基底之间的低频电容,有效抑制水层的形成,降低传感器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少信号漂移,提高响应电位的稳定性。小麦苗茎杆Mg^(2+)原位活体检测结果及纯琼脂和去离子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其茎杆中Mg^(2+)浓度变化,变化范围为10^(-3.42)~10^(-3.03) mol/L,检测结果可靠。综上所述,该传感器检测限低、电位响应稳定,可用于作物茎秆Mg^(2+)浓度变化原位活体检测,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作物Mg^(2+)检测 石墨烯 电位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