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溯源--以异文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润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殊,王洙搜罗的文献中可能存在与《文苑英华》底本相同或近似的杜集。同时可排除蜀本杜集、樊晃《杜工部小集》、孙仅《杜甫集》、杂编杜集以及吴若本所参杜集为《文苑英华》底本的可能。若从文献编纂的过程来看,《文苑英华》编修时曾采辑前代类书,顾陶《唐诗类选》可能为其重要参本之一。《文苑英华》成书早于杜集祖本二王本,在杜诗结集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对其底本的追索有助于寻绎早期杜集文本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英华》 杜诗底本 异文 《唐诗类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诗文之效体现象与“杜诗韩笔”再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管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文学作品中的"效体"除了效仿古人之外,还有一类效体是专门效仿同时代作家,尤其是与所写作品直接相关的友辈之文体与风格。唐代文人中,韩愈是善用"效体"的代表,他有意识地效仿孟郊、樊宗师、柳宗元、卢仝等人的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效体"除了效仿古人之外,还有一类效体是专门效仿同时代作家,尤其是与所写作品直接相关的友辈之文体与风格。唐代文人中,韩愈是善用"效体"的代表,他有意识地效仿孟郊、樊宗师、柳宗元、卢仝等人的文学风格,其效体不仅在诗歌中多有出现,还在散文尤其是墓志铭与赠序文中多有运用。这种因人设辞与善于虚构的手段也造成颇富戏剧化、情境化的文学效果。效体现象在唐代并不是个例,杜甫在唱和、酬赠诗中也善用效体,其效体与韩愈一样,明显具有因人设辞的特点,也均是效友辈之作。"杜诗韩笔"能够极诗文之正变,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分析杜甫诗与韩愈文中的相似现象,或可从新的角度佐证"杜诗韩笔"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效体 杜甫 杜诗韩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2章1-4节与杜甫诗篇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宗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3,共7页
通过对《以赛亚书》2:1-4和杜甫诗篇这两个不同文本的"跨越"解读,探讨了"和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问题。"和谐"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止息战争&qu... 通过对《以赛亚书》2:1-4和杜甫诗篇这两个不同文本的"跨越"解读,探讨了"和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问题。"和谐"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止息战争"的"和平"层面,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敌对状态的结束,个体的心灵、灵魂层面的升华。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和杜甫诗篇,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类追求和平与"和谐观"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多层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书》2-4 杜甫诗篇 跨文本阅读 和平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4
作者 杨亿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解诗” 内在逻辑 徽州士人 杜诗评点 “古文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统“粗律”论与明代杜诗批评
5
作者 汪欣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明人赵统《杜律意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杜律选评本。它首次将杜甫的七言拗诗52首分为5类,加以评点,又从格律发展的角度分析拗律的成因及特点。赵统主张以"粗律"代替"拗体",反对"格调"论诗,崇尚"意气... 明人赵统《杜律意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杜律选评本。它首次将杜甫的七言拗诗52首分为5类,加以评点,又从格律发展的角度分析拗律的成因及特点。赵统主张以"粗律"代替"拗体",反对"格调"论诗,崇尚"意气"说,将杜诗与魏晋诗歌视为动态发展关系。其主张旨在救诗于"卑格软调",从诗歌内涵上恢复汉魏古雅疏放的诗风。"粗律"论是针对明代复古派诗论及其杜诗批评的新锐之见,不仅展现了明代复杂的文学批评现象,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杜甫律诗以至格律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统 《杜律意注》 “粗律” 杜诗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