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契约化赋权:我国土地使用权建构的制度逻辑
1
作者 李凤章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形式重建土地财产权,恰是采取了契约化赋权方式,并根据社保纳入情况,不断扩展契约化赋权的范围。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产权稳定,有利于树立契约型税理观,有利于强化民法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契约化赋权 土地使用权 出让合同 契约型税理观 现代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杜文骄 任大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的对应关系,寻求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学理依据,探讨建构退出机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对比不同区域农地承包权模式下的农地利用效率,发现当前制度安排的缺陷,并进行国内外相关制... 研究目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的对应关系,寻求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学理依据,探讨建构退出机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对比不同区域农地承包权模式下的农地利用效率,发现当前制度安排的缺陷,并进行国内外相关制度比较,分析其借鉴价值;以法律漏洞解释的方法,分析承包权退出的法理。研究结果:当前以户为权利主体的土地承包权制度安排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利于解决人地矛盾问题,更存在着学理上的不正当性。研究结论:农村土地承包权应当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为基础,非农业经营群体应当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 承包权 固化分配模式 成员权 集体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法律问题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多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权附属担保权益的转移与完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债权让与 将来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 被引量:2
4
作者 牟瑞瑾 谌宏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50,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创设了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该权利是以代位权人与次债务人存在直接的债之法律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从"代位"二字的法律内涵、法律规范分析及立法目的诸角度考量,该前提条件的满足是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创设了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该权利是以代位权人与次债务人存在直接的债之法律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从"代位"二字的法律内涵、法律规范分析及立法目的诸角度考量,该前提条件的满足是通过债权的法定让与实现的。代位权人直接受偿并不违背债权平等原则。代位权人直接受偿权的确立,使得我国代位权制度之设计目的已不在于债之保全,而是为了达到直接清偿代位权人的债权之法律效果。换言之,借助于债权的法定让与,代位权已成为一种直接的债权回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位权 直接受偿权 债权的法定让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土地权利配置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长健 邵江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2-91,共10页
国家在设计制度与分配社会资源时,要考虑到各个利益阶层在获取资源时的前后顺序,使实质公平的价值要求在制度供给中得到优先体现。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和当前土地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提出在现有"多予、少取、放活"的基础上衍生... 国家在设计制度与分配社会资源时,要考虑到各个利益阶层在获取资源时的前后顺序,使实质公平的价值要求在制度供给中得到优先体现。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和当前土地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提出在现有"多予、少取、放活"的基础上衍生出"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增强农民在土地利益博弈中的力量,以倾斜促公平,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利益,从而保证各个利益阶层能够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利益 土地权利 权利配置 农民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 被引量:19
6
作者 谢晖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共13页
刑事和解,是我国正在倡导和试验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究竟根据什么规范处理、分配刑事和解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是刑事和解的重要前提。民间规范如果一旦获得刑事和... 刑事和解,是我国正在倡导和试验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究竟根据什么规范处理、分配刑事和解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是刑事和解的重要前提。民间规范如果一旦获得刑事和解主持人、当事人在行为上的遵从、接受和心理上的确信、认同,则可以被援引为刑事和解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分配的根据。不同类型的民间规范,具有不同模式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但这都不影响在刑事和解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配。国家有关刑事和解正式制度的建立,应关注民间规范的参与,关注对民间规范的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规范 规范交易 刑事和解 权利义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性质辨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林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6,共13页
从合同目的以及合同调整的法律关系来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不符合行政合同的认定标准。在签订和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过程中,作为土地出让方的土地管理部门具有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管理者双重身份,这也是导致合同性质发生混... 从合同目的以及合同调整的法律关系来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不符合行政合同的认定标准。在签订和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过程中,作为土地出让方的土地管理部门具有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管理者双重身份,这也是导致合同性质发生混淆的重要原因。合同的签订目的是确立土地用益物权,规范土地出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合同签订所遵循的原则、合同的内容、合同的责任承担以及争议解决方式来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当属于民事合同。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认定为民事合同,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有利于增强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有利于平衡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出让合同 行政合同 民事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权让与中的受让人保护——以债权善意取得为中心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国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9,共8页
在债权让与场合,交易本身催生了较为强烈的债权表征的需要。如果债务人有意地制造了债权存在的假象,从而具有较为严重的过错,而受让人对此给予信任,支付对价并完成受让行为,且这种行为为一般人所能理解,即具有信赖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 在债权让与场合,交易本身催生了较为强烈的债权表征的需要。如果债务人有意地制造了债权存在的假象,从而具有较为严重的过错,而受让人对此给予信任,支付对价并完成受让行为,且这种行为为一般人所能理解,即具有信赖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受让人即可取得本不存在的债权,从而实现对受让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让与 债权表象 债务人的可归责性 受让人的合理信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债权让与通知中的适格主体——兼评我国《合同法》第80条第1款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婷婷 范卫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4-99,共6页
自罗马法时期,关于债权让与通知的适格主体应为让与人还是受让人的问题已有争论,但迄今为止各国立法对该问题的态度依旧存有分歧。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由让与人履行通知债务人的义务,但对受让人能否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债权让与通知的主... 自罗马法时期,关于债权让与通知的适格主体应为让与人还是受让人的问题已有争论,但迄今为止各国立法对该问题的态度依旧存有分歧。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由让与人履行通知债务人的义务,但对受让人能否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则未予涉及。纵观各国立法,将受让人作为债权让与通知的适格主体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此,我国《合同法》第80条应进行扩张解释,将受让人纳入到让与通知的主体范畴,以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让与 让与通知 受让人 让与人 适格主体 《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向庆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第7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山东、河南两省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和金融支持的实践,分析比较了几种土地流转典型案例的异同,认为枣庄案例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并在分析当前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和加大金融... 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山东、河南两省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和金融支持的实践,分析比较了几种土地流转典型案例的异同,认为枣庄案例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并在分析当前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和加大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使用权 土地流转 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员任用模式研究——兼论遏制任用腐败的一个途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俊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官员任用权由选拔权和任命权构成,按照二者的分离程度可将官员任用制度概括为完全一体化、有限分离制和完全分离制三种模式。评价任用模式优劣的指标有两个:中央性和人民性。前两种模式凸显中央性而漠视人民性,在制度的设计上给任用腐... 官员任用权由选拔权和任命权构成,按照二者的分离程度可将官员任用制度概括为完全一体化、有限分离制和完全分离制三种模式。评价任用模式优劣的指标有两个:中央性和人民性。前两种模式凸显中央性而漠视人民性,在制度的设计上给任用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适当空间,后一种模式大大提升了人民性,并在中央性和人民性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在制度上也设计了遏制任用腐败滋生蔓延的有效运行机制。完全分离制模式是中国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可选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任用模式 选拔权 任命权 任用腐败 中央性 人民性 人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具有财产价值的未来利益,以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障碍,未来债权的让与渐获肯认。因此,对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的承认可以说是法律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的一种必然反应,并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但为了兼顾转让人其他债权人... 为了充分利用具有财产价值的未来利益,以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障碍,未来债权的让与渐获肯认。因此,对未来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的承认可以说是法律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的一种必然反应,并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但为了兼顾转让人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应对未来应收账款融资的程序和效力作出适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债权 未来应收账款 转让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时滞控制器作用下自主车辆队列系统的最右侧极点配置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旭 魏婧 +1 位作者 张琳虎 闫茂德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0,共9页
现有关于时滞作用下自主车辆队列控制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与遏制时滞对队列控制的负面效应,却忽视了时滞的正面作用.针对如何有效利用时滞提升同构自主车辆队列系统控制性能的问题,引入时滞设计了一种比例-时滞(Proportional-Retarded,... 现有关于时滞作用下自主车辆队列控制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与遏制时滞对队列控制的负面效应,却忽视了时滞的正面作用.针对如何有效利用时滞提升同构自主车辆队列系统控制性能的问题,引入时滞设计了一种比例-时滞(Proportional-Retarded,PR)控制器,利用柯西-黎曼方程分析PR控制器作用下车辆队列系统的特征方程,提出了基于该控制器的最右侧极点配置方法 .在此基础上,使用劳斯判据和严格的导数分析,证明了最右侧极点不可任意配置,并推导了其可配置范围,构建了可最大化提升自主车辆队列响应速度的最右侧极点配置策略,给出了关于控制器增益的设计指导规则.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极点配置方案,所提出的最右侧极点配置方案大幅度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对比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erivative,PD)控制器和协作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PR控制器在抑制高频干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将乘客乘坐舒适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车辆队列 PR控制器 最右侧极点配置 响应速度 高频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债权二重让与中通知的法律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运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8,116,共8页
在日本债权二重让与中,让与通知作为对抗债务人和其他第三人之要件在形式上存在着区别。就对抗债务人而言,不需要严格的通知形式;就对抗其他第三人而言,要求必须以附有确定日期的证书为通知。在债权二重让与的权利归属层面上,由附有确... 在日本债权二重让与中,让与通知作为对抗债务人和其他第三人之要件在形式上存在着区别。就对抗债务人而言,不需要严格的通知形式;就对抗其他第三人而言,要求必须以附有确定日期的证书为通知。在债权二重让与的权利归属层面上,由附有确定日期证书通知在先的受让人取得债权,债务人只能向其有效地履行债务。在以未附有确定日期证书通知债务人时,债权让与不得对抗其他第三人,债权二重受让人之间不能根据通知之先后顺序主张债权的优先受让权,但债务人可以向先通知的债权让与之受让人为免责性清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二重让与 通知 对抗 归属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站优化开发次序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宗法 谈为雄 《水电能源科学》 1999年第2期16-19,共4页
建立了水电开发次序赋权有向图模型,将水电站优化排序这一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梯级水电站优化补偿调节、电力电量平衡检验、电力系统折算总费用等子系统,由此再综合成总体优化模型,并提出了计算流程.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优化 赋权有向图 电力系统 优化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定的债权移转之下的保险代位权制度的困境与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丽娟 杨颖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3,共9页
在以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这一统一的价值引领之下,大陆与英美两大法系发展出法定的债权移转与权利法定代位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由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局限,法定的债权移转无法有效地防止被保险人的不当得利,而权利法定代位则有助... 在以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这一统一的价值引领之下,大陆与英美两大法系发展出法定的债权移转与权利法定代位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由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局限,法定的债权移转无法有效地防止被保险人的不当得利,而权利法定代位则有助于克服前者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此成为一个相对优化的制度选择。我国目前的研究已经对法定的债权移转的困境展开初步的检讨,但是,其尚未对不真正连带债务这一基本理论构造进行深刻的批判。因此,当下的研究有必要上升到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这一价值高度,由此证明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所构造的保险代位权制度存在着价值落空的困境,从而为我国当下保险代位权制度的重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代位权制度 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 法定的债权移转 权利法定代位 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施矿业权统一配号意义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书平 孔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3-35,66,共4页
本文回顾了矿业权统一配号实施之前,我国矿业权审批登记管理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矿业权实施统一配号以来,我国矿业权管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统一配号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矿业权 统一配号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18
作者 岳华 李建芳 +1 位作者 马倩影 宋晓慧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71-172,共2页
"大学生村官"项目已经实施了10 a,大学生村官对于促进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该项目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学生的理想冲动遭遇现实生活的制约、目的不纯、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和能力难以得到村民的信服等都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项... "大学生村官"项目已经实施了10 a,大学生村官对于促进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该项目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学生的理想冲动遭遇现实生活的制约、目的不纯、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和能力难以得到村民的信服等都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距 权益保障 专业对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债权让与中通知程序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债权让与中的通知表现出依据一定方式和手续产生特定结果的特点,属于广义程序的范畴,其中程序之启动与效应是判断其正当性的两项重要指标。转让人与受让人均可启动通知程序,但在效力上应有所差别;预先通知无效,"中间省略之通知&qu... 债权让与中的通知表现出依据一定方式和手续产生特定结果的特点,属于广义程序的范畴,其中程序之启动与效应是判断其正当性的两项重要指标。转让人与受让人均可启动通知程序,但在效力上应有所差别;预先通知无效,"中间省略之通知"应为有效;通知程序在外部效应上,对第三债务人有绝对的约束效力,但不能对抗债权流通中的其他第三人;在内部效应上,其不应成为决定债权归属的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让与 通知 程序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权让与中原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5,共12页
我国《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确定了债权让与中从权利附从主债权移转的制度,并规定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从权利除外。但是,对于各种类型从权利的移转和具体行使问题,在理论界仍存在不同观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试以原合同解除权这一从权... 我国《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确定了债权让与中从权利附从主债权移转的制度,并规定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从权利除外。但是,对于各种类型从权利的移转和具体行使问题,在理论界仍存在不同观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试以原合同解除权这一从权利为研究对象,在扩张解释《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的前提下,通过考察从权利与受让人债权请求权结合之后的功能,来判断从权利是否与让与人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在兼顾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权利义务相统一、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初步构建债权让与中原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具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让与 合同解除权 债权给付利益 权利义务相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