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频游戏的空间能力测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尚俊杰 石祝 沈科杰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空间能力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具有复杂性、多维度、内隐性的特点,使得利用计算机评价空间能力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准确、有效、大规模地测评空间能力,将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方法探索学习者空间认知行为表现特征,并基于视频游戏环境研发空间能力隐形测评关键技术与工具。具体包括:1)构建空间能力内在表征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构建学习者空间能力行为表现模型;3)探索视频游戏影响空间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使用游戏引擎开发基于视频游戏的测评工具;4)使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框架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开发并部署能够推断和预测空间能力的测评算法;5)在实验室和真实课堂情境开展实证研究,验证测评工具有效性。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拓展和丰富空间能力相关理论,并为大规模数字化测评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游戏的测评 空间能力 多模态学习分析 游戏化学习 隐形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数字化建模及应用
2
作者 王洪江 张一夫 +2 位作者 伦昊 陈沛瑜 张少英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89,共9页
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对在线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模型构建有助于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和过程,但当前建模方式存在理论指导不统一、偏向于单模态指标等困境。为此,文章梳理在线学习元认知理论,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在线学习元认知... 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对在线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模型构建有助于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和过程,但当前建模方式存在理论指导不统一、偏向于单模态指标等困境。为此,文章梳理在线学习元认知理论,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数字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常态化在线课程中,以验证基于模型的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评估效果。结果表明:(1)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数字化模型为准确评估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提供了基础;(2)各模态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多模态决策级融合,使评估结果具有全面性与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元认知能力 数字化模型 多模态评估 常态化教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和西南某废弃锑冶炼厂污染场地剖面土壤锑砷迁移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黑儿平 何明江 +8 位作者 喻华 陈琨 秦鱼生 胡文 曾祥忠 周子军 樊红柱 上官宇先 汪录英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5-990,共16页
针对矿业废弃地高背景值-历史矿业源相叠加区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选取了西北地区甘肃西和和西南地区贵州晴隆两个地区的废弃锑冶炼厂旧址污染场地土壤作为对象,全面分析了土壤样品中镉(Cd)、铬(Cr)、镍(Ni)、铜(Cu)、汞(Hg)、铅(Pb)、... 针对矿业废弃地高背景值-历史矿业源相叠加区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选取了西北地区甘肃西和和西南地区贵州晴隆两个地区的废弃锑冶炼厂旧址污染场地土壤作为对象,全面分析了土壤样品中镉(Cd)、铬(Cr)、镍(Ni)、铜(Cu)、汞(Hg)、铅(Pb)、砷(As)、锑(Sb)、氮(N)和磷(P)等元素含量,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风险评估编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污染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价.同时,初步探讨了元素总量,赋存形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b和As在土壤剖面中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的废弃锑冶炼厂旧址污染场地表层(0—30 cm)土壤存在严重的重金属和养分污染风险.其中,Sb是最严重的污染物,其次是As、Cd、Hg、Pb、N和P,而Cr、Ni和Cu无污染风险.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b和As的总量逐渐减少.尤其在西南晴隆锑厂区,Sb含量下降更为显著.土壤中Sb和As的赋存化学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主要以残留态形式存在(占65.0%—90.0%).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中Sb和As迁移性的关键因素.当土壤呈碱性、有机质含量超过30 g·kg^(−1)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大于20 cmol·kg^(−1)时,Sb和As在不同土层中的积累达到最高水平.然而,这也会导致它们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提高迁移风险,尤其是在底层土壤中.建议在当前阶段可以考虑采用植物-稳定化技术联合修复治理这两个研究区:一方面通过投加吸附材料或生物碳基材料来促进土壤老化过程,从而加速Sb和As的不稳定形态向更稳定形态的转变;另一方面采取植被种植等修复方法来降低Sb和As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并缓解营养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估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架构比较4种残疾标准分类分级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益凡 陈迪 +3 位作者 邱卓英 杨亚茹 吕军 董向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0,共9页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现行残疾标准中4个领域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聚焦于定义方法、分类依据、分级标准、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核心维度。方法以《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现行残疾标准中4个领域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聚焦于定义方法、分类依据、分级标准、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核心维度。方法以《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为研究对象,对各标准的文本进行文献回顾,梳理残疾定义、分类和分级方法的核心要素;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并比较各标准在定义、分类、分级、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方面的异同;结合ICF的理论框架,分析各标准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结果各标准在残疾定义、分类分级、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定义方面,保险标准侧重ICF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司法标准将残疾定义为身体损伤导致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受限,涵盖ICF的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工伤标准关注因工伤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参照ICF模式,定义残疾为身体结构、功能损害及活动和参与的局限性。在分类分级上,保险标准依据身体结构与功能分为8大类,伤残程度分为10级;司法标准先分级再分类,分为10级,同级内按损伤部位分类;工伤标准按临床分科原则分为5门类,级别1~10级;残疾人标准分为7大类,每类分4级。在编码系统及评估工具上,保险标准采用ICF编码体系,残疾人标准使用数字编码但非ICF编码,其他标准未使用编码系统;评估工具差异显著,残疾人标准提出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但未实际应用于分级。结论本研究基于ICF的分类架构,对国内4种典型的与残疾相关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从残疾的定义上看,《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3种标准均于2011年后颁布,采用了ICF的理念和方法定义残疾并且对残疾进行分类。考虑到残疾涉及的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但由于用途不同,分级的方法和级别不同,除《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外,其他3类标准均采用10级的分级方法。分级的依据主要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在残疾评估方面,各标准推荐了不同评估工具,有的依据日常生活能力,有的依据身体的功能,表现出差异性。由于4类残疾标准的分类分级方法不同,残疾数据用于不同的目的,残疾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国际发展趋势倡导基于ICF和ICD-11建立统一的残疾标准架构,以实现不同残疾数据的可比性和数据之间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残疾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评估量表
5
作者 杨聪 黎巧玲 +4 位作者 李茵 胡宏美 屈彦 刘彩飞 樊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7-1502,共6页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评估量表,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的认知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方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框架,凝练现有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专家共识、半结构访谈等形成初始量表,通过2轮德尔菲...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评估量表,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的认知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方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框架,凝练现有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专家共识、半结构访谈等形成初始量表,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量表进行修正。结果:2轮量表回收率分别为100.0%、95.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9,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90,0.158(P<0.001)。最终形成包括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行动益处、行动障碍、自我效能和行动线索6个维度及37个条目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评估量表。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认知能力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青年 二级预防 认知能力 评估工具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和跨地区泛化能力研究
6
作者 谭林 张璐璐 +3 位作者 魏鑫 刘东升 杜春兰 李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基于栅格评价单元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存在栅格单元空间相关性考虑欠佳、模型跨地区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以奉节县竹园镇和青莲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岩性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10项评价因... 基于栅格评价单元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存在栅格单元空间相关性考虑欠佳、模型跨地区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以奉节县竹园镇和青莲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岩性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10项评价因子,结合历史滑坡清单,构建U-Net评价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进行空间预测,并利用模型平均法对若干预测矩阵进行加权平均,结合ROC曲线和AUC量化评价精度和不确定性。针对跨地区地层岩性不同导致模型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地层岩性赋分法,将模型应用于青莲镇,研究评价模型的跨地区泛化能力。结果表明:(1)U-Net模型性能可靠,可充分挖掘栅格单元的空间相关性,网络架构更优,能够完成更精准的易发性评价。竹园镇的易发性区划图与历史滑坡清单拟合好,评价结果优于青莲镇;(2)模型平均法可有效缩减预测不确定性,只需将少量评价结果平均化即可输出稳定且可靠的评价结果,不必寻求单次评价结果最优;随着参与模型平均的评价结果数量增加,其AUC呈现收敛趋势;(3)地层岩性赋分法统一了模型训练区和测试区的数据分布,结合模型平均法确保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U-Net 泛化能力 模型平均法 地层岩性赋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与量子思维视角下语言能力观述评及其对外语测评的启示
7
作者 董曼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语言理论发展影响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能力观。对语言能力认识有四种代表性观点:成分技能模型、能力一元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不同语言能力观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有经典... 语言理论发展影响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能力观。对语言能力认识有四种代表性观点:成分技能模型、能力一元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不同语言能力观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有经典思维方式和量子思维方式。经典思维方式是基于经典力学的假设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主要反映了存在确定论、分解还原论、机械观、局部性、稳定性思想。量子思维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该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能动性。本文对四种语言能力观及其反映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述评,发现成分技能模型反映了经典思维方式,能力一元论体现了量子思维方式,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交际语言能力模型既体现了经典思维方式,也反映了量子思维特征。最后,基于对各语言能力观反映的思维方式的述评,本文思考对外语测评理念、考试命题和考试分数报道与使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思维方式 量子思维方式 语言能力观 外语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查设定下基于学生评价能力的同行互评概率图模型
8
作者 许嘉 杨攀原 +1 位作者 吕品 刘恒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随着大量中文MOOC平台的兴起,批改大规模学生提交的主观题作业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同行互评要求学生作为同行评价者来批改同伴的作业,是解决该挑战问题的主流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基于概率图模型对同行评价者的评分可靠... 随着大量中文MOOC平台的兴起,批改大规模学生提交的主观题作业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同行互评要求学生作为同行评价者来批改同伴的作业,是解决该挑战问题的主流方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基于概率图模型对同行评价者的评分可靠性和偏见建模,有效提升了基于同行评价打分估计主观题作业真实分数的准确性。然而,现有概率图模型只考虑学生在本次作业上的得分对其评分可靠性的影响,未对可以直接衡量评价者评分可靠性的学生评分偏差进行建模,存在局限性。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师抽查的方式,基于学生评分偏差对评价者评价能力进行有效量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两种新颖的同行互评概率图模型,即RPG_(6)(reliability-aware peer grading 6)和RPG_(7)(reliability-aware peer grading 7)。这两个模型在现有概率图模型的基础上,在学生的评分可靠性建模中添加了基于评分偏差感知的学生评价能力,以提高模型对作业真实分数的估计准确性。真实课堂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RPG_(6)和RPG_(7)模型在同行互评活动中对作业真实分数的估计更为准确,比现有最好技术在均方根误差方面平均降低了1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互评 概率图模型 真实分数估计 评分偏差 评价能力 抽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构建研究
9
作者 蔡菁菁 姜敏敏 李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构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为健康养老需求的摸底和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基于可行能力理论,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老年人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并进行性能验证。结果:从“健康功能”与“健... 目的:构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为健康养老需求的摸底和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基于可行能力理论,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老年人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并进行性能验证。结果:从“健康功能”与“健康能力”两个范畴,构建了七因子25条目的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包含躯体健康功能、心理健康功能、精神情绪功能、生命健康感知、认知能力、照顾寻求能力、健康选择能力维度,并在2 688份样本中通过性能验证。结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能够作为健康养老需求摸底和干预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养老需求 综合评估量表 可行能力理论 健康功能 健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运动能力标准学理阐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运动能力标准是衡量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质量要求,运动能力标准能够对学生学完某项运动以后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具有划时代意义,能更有利于贯彻落...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运动能力标准是衡量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质量要求,运动能力标准能够对学生学完某项运动以后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运动能力标准的研制具有划时代意义,能更有利于贯彻落实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政策要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能更全面地为体育教育质量监测提供直接依据。运动能力标准具有课程学习与能力评价的一致性、难度与等级同步的进阶性、服务学生发展的人本性、适宜于大中小学与城乡学生的普适性、系统评价与一标多用的综合性等特征。运动能力标准均划分为逐级进阶的6个等级,基本运动能力的等级划分与学段年级对应,小学每两个年级一个等级,初中每一个年级一个等级,专项运动的6个等级与课程内容难度对应,划分为三期六级,夯实基础期对应一级二级、提高能力期对应三级四级、发展特长期对应五级六级。专项运动能力评价主要采取“定级不定项”的方式,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又有对相应学段应达到的运动水平的规定性。运动能力各等级测评内容,基于项目不同各有侧重,达标要求注重定量测评,定性评价也力求按观测点达到的要求定量化评价。学生运动能力标准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诸如教学改革、学业评价、体育中考、质量监测、督导评估等,但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知晓—行测—评价”的推进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力 等级划分 标准 测评 体育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丹 燕武 +1 位作者 李思清 陈家应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开发并应用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方法:选取我国8469名已经或即将从事家庭医生工作的基层卫生机构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基本医疗服务能力7项职责中,家... 目的:开发并应用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方法:选取我国8469名已经或即将从事家庭医生工作的基层卫生机构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基本医疗服务能力7项职责中,家庭医生具备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职责能力的比例最高,为94.69%,社区康复服务和合理用药、用械职责能力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90.94%和90.75%。基层医生具备承担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等职责能力的比例较低,分别为53.74%和56.68%。73.27%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分≥4分,东、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分≥4分者分别占73.72%、77.03%、67.49%。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分≥4分者占74.62%,高于城市地区(70.63%)。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分为7分者占比最高(27.48%),执业医师占比为19.9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可行性和可靠性较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自我评估调查问卷的应用有利于识别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短板,能够反映家庭医生实际能力水平,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城乡家庭医生和不同类别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服务能力 自评量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语症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辉 王海燕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失语症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由医学主导到心理学主导,再到语言学主导,再到目前多学科交叉的变化过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语言学视角开展失语症研究的热潮正在形成,主要包括失语症言语特征、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以及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失语症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由医学主导到心理学主导,再到语言学主导,再到目前多学科交叉的变化过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语言学视角开展失语症研究的热潮正在形成,主要包括失语症言语特征、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以及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本文从这三个视角介绍中西方失语症研究的概况,论述失语症研究需要开展的工作,尤其是我国失语症研究需要开展的工作,为我国语言学学者从事失语症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语言学视角 言语特征 语言能力评估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淑妍 孟霆 +3 位作者 张晓峻 李平 王晓峰 孙晶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2,183,共5页
围绕“三海一核”领域培养可靠顶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维度1,增设融入新工科元素的高阶实验和创新实验类型,构建了多层次教学内容;维度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课前、... 围绕“三海一核”领域培养可靠顶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多维度教学模式。维度1,增设融入新工科元素的高阶实验和创新实验类型,构建了多层次教学内容;维度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物理实验研学新途径;维度3,采用3+1+N过程性多维考核方式,将科创竞赛纳入考核,提升过程性考核的占比,将课-赛-研-创有机融合到一起。3年的实施效果及学生反馈表明,该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探索意识,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达成度,为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 多维度考核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构成及其表现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润亚 张潮 +1 位作者 张珂 吕程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15,共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培育和评价要素的系统梳理和层次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模型。测评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表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的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内涵、培育和评价要素的系统梳理和层次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模型。测评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表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层级普遍比男大学生好,非独生子女的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层级普遍比独生子女好,家庭经济情况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层级普遍比家庭经济情况差的大学生好,担任学团干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层级均比不担任学团干部的大学生好,班级考核总排名靠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表现层级比班级考核总排名靠后的大学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能力表现模型 高质量发展 评价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瑞雪 王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标之一。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包括问题表征、知识运用、科学推理、方案设计和元认知五个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可以构建由19个指...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标之一。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包括问题表征、知识运用、科学推理、方案设计和元认知五个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可以构建由19个指标构成的测评指标体系。依据规范的测试工具开发流程,编制中学生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纸笔测试工具。利用该工具对来自9所学校的886名初二和高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测试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反映出测评指标体系中的能力要素设定合理,具体的指标能够用于指导开发测评工具,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中学生物学 测评指标体系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末端防御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宪良 张搏 +3 位作者 张明亮 王金 孟乐 薛明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概念不清晰,评估方法研究较少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结构的装备体系贡献率内涵及其应用场景,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构建了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分析了结构贡献率评估... 针对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概念不清晰,评估方法研究较少等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结构的装备体系贡献率内涵及其应用场景,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构建了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分析了结构贡献率评估的具体操作流程及方法。以末端防御装备体系为例,通过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得到不同打击拦截装备的组合方案能力排序,可为末端防御装备编配及作战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 体系贡献率 末端防御 装备体系 体系结构 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生学情调查中的能力自评与客观测评一致吗?——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冯沁雪 马莉萍 王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共11页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观自评与客观测评的一致性,考察具有何类特征的学生倾向于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并探究基线主客观评价对追踪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会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水平,其中男...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观自评与客观测评的一致性,考察具有何类特征的学生倾向于高估或低估自身能力,并探究基线主客观评价对追踪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会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水平,其中男性、高年级、家庭背景较好、来自重点高中、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更可能高估自身能力;基线测评中低估自身能力的学生,在追踪调查时更可能提升主观自评;追踪调查时的主观自评信度较高,相比基线测评效度有所改善。研究发现为如何提升学情调查中能力自评的可靠性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自评 客观测评 学情调查 批判性思维能力 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教学能力测评事理图谱:内涵、表征与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卜凡丽 唐烨伟 +1 位作者 赵一婷 庞敬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国家将跨学科教学置于重要位置,与此同时,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如何评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将跨学科教学能力拆解为十个外显行为表现... 近年来,国家将跨学科教学置于重要位置,与此同时,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如何评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将跨学科教学能力拆解为十个外显行为表现,制定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测评事理图谱行为编码体系。选取2022年全国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中的优质跨学科教学案例,并将案例分为混合型、对话型和讲授型三种课堂类型,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分析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行为数据,构建跨学科教学能力测评事理图谱,提出八种跨学科教学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相对较好,跨学科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意识融入良好,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知识融合能力较强,教学实施能力较优,评价反馈能力较佳。但相比较而言,讲授型课堂中教师的跨学科行为序列趋向于单一顺序结构,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且教师的跨学科评价能力、跨学科发展意识尚且不足,还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能力 教学行为 事理图谱 教学能力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及应用
19
作者 孟凡龙 崔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41,共8页
科学解释能力是一种运用规律、理论和相关信息开展科学推理,阐释事物或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内在逻辑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内容分析遴选指标要素,采用德尔菲法修正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科学解释能力是一种运用规律、理论和相关信息开展科学推理,阐释事物或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内在逻辑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内容分析遴选指标要素,采用德尔菲法修正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构而成的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包括认知加工、展示沟通、实践创新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及其观测表现,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被划分为描述、理解、阐释、统整、创新五个等级。通过规模化测评发现,高中生展示沟通能力的体现最明显,教师教学与学校支持的直接效果值最大。为提升高中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可采用聚焦概念教学、强化单元学习、发展批判思维、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释能力 科学素养 测评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和本体觉差异化条件下的平衡脑电传递熵网络分析方法
20
作者 苏巧钻 罗志增 王哲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6-294,共9页
平衡是人体完成各项运动的基础,现有人体平衡能力评估方法多基于外在表现。本研究以平衡中枢神经调节这一内源性角度为切入点,研究静力平衡调节过程的感觉运动皮层整合,分析大脑皮层的激活状态,建立静力平衡脑电传递熵网络。设计了视觉... 平衡是人体完成各项运动的基础,现有人体平衡能力评估方法多基于外在表现。本研究以平衡中枢神经调节这一内源性角度为切入点,研究静力平衡调节过程的感觉运动皮层整合,分析大脑皮层的激活状态,建立静力平衡脑电传递熵网络。设计了视觉输入和本体觉输入差异化条件下的实验范式,定义了平衡脑电的相位同步化准则,构建突破因果关系双节点分析模型,提出一种以平衡事件为驱动的传递熵网络分析方法。先将节点间的因果关系降级为相关关系,进而将因果关系的研究转移至功能脑区层面,以契合人体平衡协调过程脑区间信息传递的相位同步关系。在20名被试脑电数据的基础上,基于相位同步关系确定平衡事件的中枢神经调节时间段提取平衡脑电多种内源性特征,以网络聚类系数(C),最短路径(E)和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MLE)的特征组合[C,E,MLE],用支持向量机分类。与传统网络特征分类结果对比,平均分类准确率提升了14.66%。传递熵网络分析中补充最大李雅普诺夫后能更充分表达人体平衡调节的内在规律演进过程,提高了人体平衡的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平衡评估 平衡脑电 相位同步 传递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