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宝良 潘贤章 +5 位作者 梁音 刘通 杨轩 穆欢 苏春丽 关庆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7-232,共6页
对渭北旱原长武地区冬小麦产量与农业气候因子变化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地温是影响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出苗期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分孽-越冬、返青-拔节、灌浆-乳熟期地温对产量影响更大。该地区近5... 对渭北旱原长武地区冬小麦产量与农业气候因子变化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地温是影响该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播种-出苗期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分孽-越冬、返青-拔节、灌浆-乳熟期地温对产量影响更大。该地区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降水总量总体有减少趋势,波动较大; 且在播种-出苗期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极值出现几率增加,而在返青-拔节期地温有增加的趋势,且2000年后增加幅度增大。因此,在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下,随着气候变暖和降水量减少及波动性增加,将会导致未来冬小麦产量的波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原 小麦 产量 气候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团胜 周育红 刘哲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根据近 3 0年资料 ,对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论是 :光能资源丰富 ,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热量资源充足 ,有利于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充足 ,温差大 ,对作物和瓜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利 ... 根据近 3 0年资料 ,对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论是 :光能资源丰富 ,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热量资源充足 ,有利于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充足 ,温差大 ,对作物和瓜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利 ,雨量季节分布不均 ,降水变率大。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是该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 ,特别是春夏连旱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所以 ,要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优势 ,发展灌溉和科学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原 农业气候资源 宝鸡市 农业气象灾害 资源分析 资源评价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不同树龄苹果品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鹏 王益权 梁化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探求渭北苹果主产区果实品质的演变过程和稳定性,分别以洛川、白水县两个富士苹果主产地的果树树龄为0~10、11~15、16~20、21~25 a、大于25 a所结的苹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收获期富士苹果单果的质量、体积、质量与体积比、果实硬... 为探求渭北苹果主产区果实品质的演变过程和稳定性,分别以洛川、白水县两个富士苹果主产地的果树树龄为0~10、11~15、16~20、21~25 a、大于25 a所结的苹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收获期富士苹果单果的质量、体积、质量与体积比、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钙质量分数7项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不同树龄果树所结苹果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随树龄增加,苹果单果质量和体积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进入果树盛果期(16 a)后基本稳定;果实质量与体积比随树龄增加未有显著变化;果实硬度随树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树龄间果实硬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树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可滴定酸含量随树龄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果实中钙质量分数随树龄增加呈"V"字型变化。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树龄小于16 a时处于提升过程,大于25 a则明显下降。由此可以得出,渭北苹果优生区的苹果品质并不稳定,"相对稳定的优果期"仅为树龄在16~25 a的10 a时间里,期间富士苹果的综合品质最佳,树龄大于25 a的苹果品质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龄 富士苹果 品质分析 综合指标 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少军 林德才 邹朝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共4页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但是也会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更将加剧因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双重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但是也会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更将加剧因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双重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缓解和弥补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的相关对策措施,如实施一体化、双轨制流域管理体制,加快"引江补汉"——向丹江口水库补水工程建设,进行汉江流域水资源专题研究,构建汉江流域水权与生态补偿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水量 水权制度 流域管理 引汉济渭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渭北地区的变质花岗岩类地质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军 李注苍 +1 位作者 付国民 李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众多的变质花岗岩体。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中元古界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震旦纪为片理化...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众多的变质花岗岩体。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中元古界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震旦纪为片理化闪长岩。采用多种构造判别图解,获得了重要的构造环境信息。中元古界的花岗岩类是板块碰撞前过渡性结晶基底上局部熔融花岗岩类。震旦纪花岗岩类与板块碰撞作用密切有关,是碰撞造山—碰撞后抬升这一过程形成的花岗岩类。花岗岩类记录了祁连地块与秦岭地块碰撞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花岗岩 地质特征 构造环境 渭北地区 甘肃 天水渭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以陕西省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见影 孙虎 常占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以渭北旱塬秦庄沟流域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数据,结合ArcGIS技术,对地形因子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叠加并提取,采用地形分布指数(LDI)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坡度... 以渭北旱塬秦庄沟流域为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数据,结合ArcGIS技术,对地形因子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叠加并提取,采用地形分布指数(LDI)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坡度、高程、沟壑密度存在密切关系,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耕地优势分布主要在海拔900-1 100m,坡度为5°-25°,沟壑密度为0-4km/km2的区域;在海拔800-1 200m,坡度为0°-15°,沟壑密度为0-2km/km2和4-6km/km2的区域是园地优势分布区;林地优势区主要在海拔1 100-1 250m,坡度为15°-25°和〉25°,沟壑密度为2-6km/km2的区域;裸地的优势区在海拔800-1 000m和1 100-1 200m,坡度为〉25°,沟壑密度为4-8km/km2的区域;居民点用地优势区在海拔900-1 000m,坡度为0°-5°,沟壑密度为0-2km/km2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小流域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分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江波 杨改河 +4 位作者 贺桂芹 张笑培 刘志超 淮宗安 李会萍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似于抛物线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月份以前,A、B两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小于对照,此后较对照明显提高,说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尤其是旱季,保水效果好;C组中,刺槐林2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和农田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量始终较农田高。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平均值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较好;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模式 土壤水分 渭北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Ⅱ--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雯 黄岁樑 +3 位作者 张胜红 林超 刘德文 车洪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共6页
应用"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的生态修复。北运河、永定河和卫河是海河流域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态受损河流。以这3条河流为例,通过分析它们的水量、水质、生境现状,结合建立的修复模式体系,提出相... 应用"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的生态修复。北运河、永定河和卫河是海河流域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态受损河流。以这3条河流为例,通过分析它们的水量、水质、生境现状,结合建立的修复模式体系,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并提出海河流域其它18条平原河流的的生态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北运河 永定河 卫河 生态修复模式 水环境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家宏 严伏朝 +3 位作者 牛存稳 徐鹤 秦涛 杨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44-248,257,共6页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的水源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部分重合,为优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水源,留给引汉济渭的可调水过程极不均匀,供水和用水需求过程匹配性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从调蓄节点选址及工程设计参数、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调蓄方案及其运行管理机制和地下水参与调蓄的边界条件及运用原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配水工程 调蓄研究 南水北调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凤 樊鸿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 (市 )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提出以...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 (市 )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提出以水肥资源持续利用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相应配套的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农业资源 县域农业 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烤烟抗旱保墒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安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4-28,共5页
该文运用渭北旱塬东部合阳县的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干旱对烤烟大田期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二元组合全覆盖抗旱保墒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干旱 烤烟 全覆盖 保墒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典型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师润 田鹏 +3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邹易 刘彦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5,共7页
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 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别。研究发现:汉江源区径流呈微弱减少趋势,渭河源区径流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两流域年径流量均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汉江源区,其径流对降水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汉江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5.23%、6.02%和28.75%,对渭河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26.62%和48.87%。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过渡带 径流变化 Budyko水热平衡方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汉江源区 渭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以陇县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怡 郭力宇 温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8-373,共6页
以陕西省陇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探讨了陇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分析了研究期内陇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期为陇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 以陕西省陇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探讨了陇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定量分析了研究期内陇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期为陇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近14年,陇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未利用地、水体的面积出现减少,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草地面积增加最多,增长了15.18%,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2.68%。(2)研究期内,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依次为耕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陇县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617×107元,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度最大。耕地和水体面积减少引起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和娱乐文化的生态服务价值在不同时期出现下降。(3)不同时期,各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系数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渭北旱塬区 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正浩 张娜 钱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33,76,共5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 跨流域调水工程因调水量大、涉及范围广,其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引汉济渭工程为例,探索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的方法。根据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特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结合该项目的取退水方案,合理确定了水资源论证等级,分析了取水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水源论证结论。结论表明,引汉济渭工程近期水平年从汉江多年平均调水10亿m3基本可行。该结论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采用,为项目获得取水许可提供了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工程 水资源论证 调水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