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中国法治历史中的陕西党史元素
1
作者 韩伟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探索成果,是从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到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法治经验的总结。党领导法治的历史,特别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蕴含着丰富的陕西党史元素,不仅体现在局部执政的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的探索成果,是从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到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法治经验的总结。党领导法治的历史,特别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蕴含着丰富的陕西党史元素,不仅体现在局部执政的法治建设、依规治党的经验,还体现为陕西党史中的红色法制历程。总结和凝练党领导法治历史中的陕西元素,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拓展陕西党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史 陕甘宁边区 根据地法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及革命新女性形象建构
2
作者 徐瑞仙 蒋红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没有妇女的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解放和进步。延安时期,面对陕甘宁边区妇女艰辛苦难的生存现状,党领导边区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婚姻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妇女解放实践,促进了边区妇女从单纯的贤妻良母到革命新女... 没有妇女的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解放和进步。延安时期,面对陕甘宁边区妇女艰辛苦难的生存现状,党领导边区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婚姻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妇女解放实践,促进了边区妇女从单纯的贤妻良母到革命新女性的形象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且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全面领导,关注妇女现实需要和切身利益,保障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平等权利,健全和完善促进妇女解放的法律法规等。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实践及其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妇女解放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模范治理实践路径探究--以黄克功案、肖玉璧案为例
3
作者 周娇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陕甘宁边区被誉为“模范区”,全面体现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廉政等方面。今以模范治理为路径,以轰动全国的黄克功和肖玉璧两案为例,从其蕴含的价值映照边区治理理念和主张,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模范区 实践路径 黄克功案 肖玉璧案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众参与:陕甘宁边区烟毒治理的历史考察(1937-1948)
4
作者 冯晓霞 李新雁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烟毒治理是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烟毒治理的政策法规规定着烟毒治理的制度执行和目标任务。边区政府在唤醒民众治理烟毒动机的同时,动员民众参与社会组织、通过群众大会“痛诉”烟毒,形成了民众参与烟毒治理的运行机制... 烟毒治理是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烟毒治理的政策法规规定着烟毒治理的制度执行和目标任务。边区政府在唤醒民众治理烟毒动机的同时,动员民众参与社会组织、通过群众大会“痛诉”烟毒,形成了民众参与烟毒治理的运行机制,勾勒出民众参与边区烟毒治理的历史脉络,展现出边区积极向上的正向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烟毒治理 民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5
作者 秦文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9,共9页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深度提炼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法治基因并加以传承弘扬,是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边区老一辈法学家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法治文明,在...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深度提炼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法治基因并加以传承弘扬,是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边区老一辈法学家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法治文明,在批判地继承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法治经验的基础上,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巩固革命政权与根据地治理统一纳入法治的轨道,构建了以宪法性法律文件为核心的法律法令制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民主法治政府,创新实践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资源,由此开创了陕甘宁边区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系统总结梳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经验,对于当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法治建设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芳 杜继稳 延军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9,84,共8页
为了能够正确反映陕甘宁接壤区多年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气候改善状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4年间39个测站的气温和降水的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接壤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多年来一直处于干燥... 为了能够正确反映陕甘宁接壤区多年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气候改善状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4年间39个测站的气温和降水的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接壤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多年来一直处于干燥的状态,气温在波动中不断升高,降水在波动中不断减少,这种恶劣的气候状况严重影响了陕甘宁接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但是1999年之后,在气候暖干化的大背景之下,气温有所降低,降水有所增加,这是一个较好的气候变化趋势,对于气候的转型以及生态环境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暖干化 陕甘宁接壤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5,共6页
清代至民国时期甘青宁地区农牧交界带农耕和游牧民族因生存而争夺“草场和耕地资源”,此消彼涨的纷争和一些不适当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弱化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使人居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加重。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 清代至民国时期甘青宁地区农牧交界带农耕和游牧民族因生存而争夺“草场和耕地资源”,此消彼涨的纷争和一些不适当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弱化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使人居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加重。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乃至武装冲突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至民国 甘青宁 农牧经济 消长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国民教育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椿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4,52,共7页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国民教育 教材 师资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宁、青三省(区)小麦吸浆虫分布区及发生动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凤葵 傅昌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6,共6页
甘、宁、青三省(区)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区为海东及临夏发生区,陇中半干旱引黄灌区发生区,宁夏引黄灌区发生区,六盘山阴湿山地及塬区发生区和渭水上游及岭南徽成盆地发生区共5个主要发生区。三省(区)小麦吸浆虫的动态发生呈“马... 甘、宁、青三省(区)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区为海东及临夏发生区,陇中半干旱引黄灌区发生区,宁夏引黄灌区发生区,六盘山阴湿山地及塬区发生区和渭水上游及岭南徽成盆地发生区共5个主要发生区。三省(区)小麦吸浆虫的动态发生呈“马鞍形”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小麦品种的更换、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等农业生态条件的变化,加之防治工作滞后等。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吸浆虫 发生区 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时期党风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翠萍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党风廉政法制建设是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边区政府制定了严惩贪污浪费的单行法规,并通过行政立法将干部制度纳入到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中,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严治党开启了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之路,调查研究... 党风廉政法制建设是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边区政府制定了严惩贪污浪费的单行法规,并通过行政立法将干部制度纳入到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中,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严治党开启了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之路,调查研究奠定了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法制建设的基础,群众监督保证了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但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党风廉政法律体系由文件、条例或规章构成,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以大规模的惩治贪腐运动与警示教育活动等方式展开,虽然在短期内构筑起兴廉肃贪的铜墙铁壁,让党员干部不愿也不敢贪腐,但这种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廉政法制建设并未过渡到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廉政法律制度建设,从权利角度制约官员不能贪腐的法律制度并未建立起来,这就为日后法制的人为破坏埋下了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党风廉政法制建设 经验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盐业产销概况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杰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88-96,共9页
抗战时期,中国盐业被划分为沦陷区、国统区、边区三大主要区域,由之前的控制发展转变为各区域都以增产为目的。沦陷区的增产完全是为了满足扩大侵略战争和掠夺中国资源的需要,主要是靠扩大盐田面积和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增产。国... 抗战时期,中国盐业被划分为沦陷区、国统区、边区三大主要区域,由之前的控制发展转变为各区域都以增产为目的。沦陷区的增产完全是为了满足扩大侵略战争和掠夺中国资源的需要,主要是靠扩大盐田面积和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增产。国统区是由于后方军民所需食盐激增,亟须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民用军需。为达增产目的,国民政府开始注重盐业技术的改良,并鼓励盐化工业发展。陕甘宁边区的盐业生产不仅要满足边区内部军需民用的需求,而且成为边区政府调节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边区在实现食盐增产过程中,注重保护群众利益,发挥组织优势,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食盐对外的运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盐业 盐业产销 沦陷区 国统区 陕甘宁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川滇藏区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多元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柏景 杨昌鸣 《城市建筑》 2006年第8期25-27,共3页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了甘青川滇藏区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是形成本地区传统地域建筑丰富类型的重要因素,同时,丰富的建筑类型也是文化多样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藏地区有着显著差...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了甘青川滇藏区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是形成本地区传统地域建筑丰富类型的重要因素,同时,丰富的建筑类型也是文化多样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藏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甘青川滇藏区的传统地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藏建筑研究和解决西北及西南地区建筑研究中某些跨区域问题,也可深化对整个藏区建筑格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川滇藏区 传统地域建筑 建筑文化 多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运动中的劳动竞赛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伯英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开展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农业生产运动所掀起的劳动竞赛中,解放和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开展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农业生产运动所掀起的劳动竞赛中,解放和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农业生产 劳动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
14
作者 刘征 《古今农业》 2011年第1期87-95,共9页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的借贷关系呈现出高利贷猖獗、借贷利率畸高以及高利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等突出特点。农民高利借贷的普遍性和农村的高负债率反映出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折射出借贷利率的...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的借贷关系呈现出高利贷猖獗、借贷利率畸高以及高利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等突出特点。农民高利借贷的普遍性和农村的高负债率反映出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利率之高为全国所无"折射出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贫民生计全为富户垄断"集中揭示了高利贷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高利贷问题较全国其他地区更为严重,最具强烈的西北区域色彩、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利贷 利率 甘宁青农村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革命老区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原慧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89-3192,3195,共5页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域发展3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革命老区 创新发展 “三维目标”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下陕甘宁革命老区城镇化与电商物流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喆 蒲芷璇 +2 位作者 黄娟 付楷 徐康 《物流技术》 2023年第8期93-98,共6页
以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内的陕西、宁夏、甘肃65个县(市、区)为样本对象,从城镇化、物流经济与农村电商系统三个方面选择指标,分析比较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县(市、区)之间、组团间、按分属不同省区之间、按分属不同地市之间、不同行政级... 以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内的陕西、宁夏、甘肃65个县(市、区)为样本对象,从城镇化、物流经济与农村电商系统三个方面选择指标,分析比较陕甘宁革命老区各县(市、区)之间、组团间、按分属不同省区之间、按分属不同地市之间、不同行政级别下行政区市(市辖区、县级市)与行政县之间以及三省区交界毗邻与非毗邻县(市、区)域间的整体差距。并以耦合发展理论、协调(协同)论为理论支撑,利用耦合发展模型,探究以陕甘宁革命老区62个县(市、区)为样本的城镇化、物流经济与农村电商的耦合关系,分析研究三者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革命老区 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 城镇化 电商物流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边币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珂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66-68,共3页
通过对陕甘宁边区边币发行过程的梳理,从一个侧面反映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经济工作曲折发展的历程,以期能够对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取得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边币 根据地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促进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因素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欢 冯飞 姬雄华 《创新科技》 2017年第5期74-77,共4页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具有很好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在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副业、催生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三个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进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劳动力及农村金融因素,并以这些因素...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具有很好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在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副业、催生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三个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进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劳动力及农村金融因素,并以这些因素为范本,重点归纳了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党对农村生产事业的领导、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等对当下农村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其颁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吸引着大批知识青年和文化人不远万里投奔西安。边区的知识女性在抗战期间发挥所长、努力报国,是文化人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边区建设发展和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其颁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吸引着大批知识青年和文化人不远万里投奔西安。边区的知识女性在抗战期间发挥所长、努力报国,是文化人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边区建设发展和争取抗战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知识女性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思想意识的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惠海涛 汪新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1-12,共2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边区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边区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边区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民 思想意识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