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98
1
作者 李延平 陈树民 +3 位作者 宋永忠 王始波 宋铁星 李如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及以东 扶杨油层 浅水湖泊三角洲相 分流河道砂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付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1,共6页
为了使泥质岩盖层评价更具客观性和通用性,在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提出利用天然气通过泥质岩盖层渗滤速度指数进行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各参数的确... 为了使泥质岩盖层评价更具客观性和通用性,在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二段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达西定律,提出利用天然气通过泥质岩盖层渗滤速度指数进行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和评价流程。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肇深1井芳深4井芳深5井芳深1井汪9 12井汪903井一线井区附近及其以西地区,具有好的封气能力。在肇深3井朝2井三深1井一线及其南侧和青2井五深1井四深1井川3井等井区,具有中等封气能力。在二深1井朝深2井肇深2井南侧,具有差封气能力。在盖层分布的其它地区,具有较好的封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泥岩盖层 渗滤速度 封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雷 卢双舫 +2 位作者 张学娟 王海涛 何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变化特征研究,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六大沉积体系,即北部沉积体系、拜泉—明水沉积体系、西部英... 通过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变化特征研究,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六大沉积体系,即北部沉积体系、拜泉—明水沉积体系、西部英台沉积体系、西南保康沉积体系、南部怀德沉积体系和东部沉积体系,并对每个沉积体系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及以东 泉头组 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ZT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泉三、四段扶杨油层储层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万俭英 王始波 +2 位作者 赵秋枫 汪清源 张世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扶杨油层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是大庆油田近年来后备储量的主要来源。但是,单井石油产能低,储量丰度低,直接影响了探明储量的升级及开发。为此,迫切需要开展直接影响产能的储层特征研究,以寻找高... 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扶杨油层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是大庆油田近年来后备储量的主要来源。但是,单井石油产能低,储量丰度低,直接影响了探明储量的升级及开发。为此,迫切需要开展直接影响产能的储层特征研究,以寻找高丰度储量区块。该文就是针对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扶杨油层,在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储层特征。研究区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小,岩石颗粒细;砂岩总体上为低渗透储层;砂体的埋深和沉积类型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溶蚀孔隙可以改善砂岩物性;齐家-古龙凹陷周边为较有利、有利储层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及发现高丰度储量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及以西 扶杨油层 储层特征 河道砂体 物性及影响因素 有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国志 王海涛 +3 位作者 张峰 赵辉 陈国勋 杨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8-601,607,共5页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按点、线、面的对比流程,编制出10条骨架对比剖面和166条辅助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统一的层序对比格架。新建立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层序级次清晰、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未动用储量全面投入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 层序地层学 扶杨油层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古隆起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广 曾立智 赵金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由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安达 肇州和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指向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好于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前者已获得了大量工业气流,而后者仅见少量气流或显示。... 由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安达 肇州和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指向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好于朝阳沟 肇东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前者已获得了大量工业气流,而后者仅见少量气流或显示。但由于天然气在供气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和运移条件上的差异,造成安达 肇州古隆起本身天然气显示也存在差异,昌德构造、卫星 升平构造和汪家屯构造天然气显示好于模范屯 肇州西构造天然气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储集条件 盖层条件 圈闭条件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体系的分维数计算及其与深源气运移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冬 李鹏举 徐景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部来源气分布的主要地区,也是深源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了分析控制深源气运移的主要地质因素,文章计算了该地区T2、T3、T4三个反射层不同区域内断层体系的盒维数和信息维数。...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部来源气分布的主要地区,也是深源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了分析控制深源气运移的主要地质因素,文章计算了该地区T2、T3、T4三个反射层不同区域内断层体系的盒维数和信息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区域的断层体系具有明显的自相似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基本分布在1.2~1.8之间。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内的断层体系分形维数大小和深源气田(藏)的关系,发现断层体系分维高值区与深源气气田(藏)的分布区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断层体系在该区深源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分形维数值大小反映了断层体系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分形维数越大,断裂及其伴生的小断层和裂缝就越多,对油气二次运移就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分形学 深层气 二次运移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与产能物性下限 被引量:82
8
作者 王秀娟 赵永胜 +2 位作者 文武 迟博 孙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采用CMS - 2 0 0型孔隙度、渗透率测定仪 ,对采自大庆长垣东部榆树林、朝阳沟、头台等油田油层的 16个岩芯样品进行实验 ,为了观察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 ,选择了初始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 )和最大围压 (最大上覆岩压 ) ,... 采用CMS - 2 0 0型孔隙度、渗透率测定仪 ,对采自大庆长垣东部榆树林、朝阳沟、头台等油田油层的 16个岩芯样品进行实验 ,为了观察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 ,选择了初始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 )和最大围压 (最大上覆岩压 ) ,并考虑油田注水开发的长期性及岩石本身的流变特性 ,在实验中适当延长了模拟压力恢复阶段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 ,低渗透油田储层对应力的变化比较敏感 ,渗透率降低幅度较大。但随注水时间的延长 ,渗透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且恢复程度与渗透率大小有关 :初始渗透率高 ,恢复程度大 ;初始渗透率低 ,恢复程度也低。特别是渗透率小于 1 0× 10 -3 μm2 的储层对应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由此所产生的流固耦合现象也十分明显。因此可将渗透率小于 1 0× 10 -3 μm2 定为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界限。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 ,流固耦合作用的弊大于利 ,因此开采低渗透储层要尽可能保持地层压力开采 ,以清除流固耦合的影响。建议在制定储层产能界限时除考虑油层改造及开发技术进步的因素外 ,也必须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 ,指出了大庆长垣东部油田储层的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 ,并初步将本区的产能界限定为渗透率下限≥ 1 0× 10 -3 μm2 ,供油田开发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部与中下部油气封盖条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杨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登娄库组 ,泉一、二段和青山口组 ,嫩一、二段泥岩分别是深部和中下部含油气组合的油气封盖层 ,由于二者形成于盆地不同的发育阶段 ,它们的形成环境差异较大 ,从而使得它们不仅在发育程...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登娄库组 ,泉一、二段和青山口组 ,嫩一、二段泥岩分别是深部和中下部含油气组合的油气封盖层 ,由于二者形成于盆地不同的发育阶段 ,它们的形成环境差异较大 ,从而使得它们不仅在发育程度上 ,而且在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特征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深部登娄库组和泉一、二段泥岩除了可对游离相油气形成毛细管封闭外 ,只部分存在较弱的烃浓度封闭 ,且单层厚度小 ,横向分布不稳 ,只能通过相互叠置对油气形成封盖。而中下部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盖层除了具有毛细管封闭能力外 ,还同时具有压力和烃浓度封闭能力 ,可对任何相态的油气进行封闭 ,因此 ,该区深部与中下部盖层条件的差异性是造成二者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封盖条件 差异性分析 压力封闭 泥岩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永超 傅广 彭仕宓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烃源岩生排气史、断裂活动史,分析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储集层内至少发生过两期天然气充注:早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是主要成藏期;晚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 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烃源岩生排气史、断裂活动史,分析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娄库组天然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储集层内至少发生过两期天然气充注:早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是主要成藏期;晚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是次要成藏期。该区天然气勘探实践已证明了上述分析方法和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包裹体 流体历史分析 运聚期次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泉一、二段泥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晓飞 付广 +2 位作者 王有文 王晓靖 王国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准确评价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 ,综合考虑盖层本身封闭性和宏观发育特征及天然气本身性质对封闭能力的影响 ,给出了假定外力作用下天然气通过泥岩盖层渗滤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 ,并根据泥岩盖层渗滤速度的大小 ,提出了泥岩盖... 为了准确评价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 ,综合考虑盖层本身封闭性和宏观发育特征及天然气本身性质对封闭能力的影响 ,给出了假定外力作用下天然气通过泥岩盖层渗滤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 ,并根据泥岩盖层渗滤速度的大小 ,提出了泥岩盖层封气能力等级划分标准 .采用该方法综合评价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泉一、二段泥岩盖层封气能力 ,结果表明 :泉一、二段泥岩盖层在安达 -肇洲背斜带具有好的封气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大庆长垣 泥岩盖层 封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7-621,636,共6页
通过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研究 ,提出了深层天然气成藏的 4种控制因素 ,即气源条件、盖层条件、断裂和不整合面 ,并对它们在气藏形成中所起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4种模式。即天然气沿... 通过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研究 ,提出了深层天然气成藏的 4种控制因素 ,即气源条件、盖层条件、断裂和不整合面 ,并对它们在气藏形成中所起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4种模式。即天然气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基岩风化壳成藏模式 ,天然气沿裂缝运移源岩区内火山岩成藏模式 ,天然气沿不整合面或砂体和断层长距离运移古隆起之上各种类型圈闭成藏模式 ,天然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最后指出了该区深层有利钻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藏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气源条件 盖层条件 断裂 不整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椿 于生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分析比较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 .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较大庆长垣以东地区萨、葡、高油层发育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烃、排烃条件均优于以东地... 分析比较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 .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较大庆长垣以东地区萨、葡、高油层发育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烃、排烃条件均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沙河子组 -营城组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气条件优于以西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的油溶气释放条件明显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圈闭条件优于以东地区 .这些成藏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大庆长垣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高油层 油气 成藏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海峰 董柏闻 +4 位作者 卢双舫 肖佃师 王婵娟 胡硕 孙鹏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3期3039-3044,共6页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结果认为裕民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绘制了扶余油层17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结果认为裕民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绘制了扶余油层17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受河道频繁摆动和多期河道叠置切割影响,河道砂体呈复杂条带状或指状。FII2小层以上的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聚集体,为今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 扶余油层 沉积相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物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海峰 陈旭辉 +2 位作者 卢双舫 徐鹏 肖佃师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715-4722,共8页
物源方向研究对古地貌和古构造恢复、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重矿物组合特征、ZTR指数、泥岩颜色、砂砾岩厚度、沉积相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来源于南部长春怀德... 物源方向研究对古地貌和古构造恢复、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重矿物组合特征、ZTR指数、泥岩颜色、砂砾岩厚度、沉积相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来源于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古物源方向影响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控制了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沉积体系分布格局,砂体厚度、砂岩展布方向和物源方向有很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 裕民地区 扶余油层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垣南部—古龙地区嫩江组二、三段等时地层格架及其与砂岩展布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雪燕 梁江平 +2 位作者 黄清华 解彬 郭会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大庆长垣南部—古龙地区T06反射层(嫩三段底界)严重穿时,导致对该区沉积和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井震结合,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其对砂岩的控制作用.认为:该区嫩江组... 大庆长垣南部—古龙地区T06反射层(嫩三段底界)严重穿时,导致对该区沉积和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对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井震结合,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其对砂岩的控制作用.认为:该区嫩江组二、三段属于高位体系域,嫩江组二段底界为最大湖泛面,嫩江组三段顶底均为湖泛面;从嫩江组二段上部开始,向上到嫩江组三段共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5个砂层组,即H23、H13、H32、H22、H12,表现出5组由东向西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进积层序特征.该区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相,砂岩主要分布在嫩江组二段上部和嫩江组三段(即H23-H12),且从下往上呈现逐层由东向西叠覆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南部—古龙地区 嫩江组二、三段 等时地层格架 砂岩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封盖条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付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深入研究大庆长垣以东深层天然气藏封盖特征基础上,认为封盖条件对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盖层发育的空间部位不同以及断层的遮挡作用控制着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断层活动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配置关系控制着... 在深入研究大庆长垣以东深层天然气藏封盖特征基础上,认为封盖条件对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盖层发育的空间部位不同以及断层的遮挡作用控制着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断层活动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深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期。优质盖层的分布控制着深层天然气藏的分布,断层断穿层位控制着天然气的运聚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藏 封盖条件 盖层 断层 松辽盆地 天然气 成藏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田叠前反演储层预测及措施挖潜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青 张鹏飞 +1 位作者 杨浩 孙恒博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4-610,共7页
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常规井间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无法满足剩余油挖潜需求的难题,以大庆长垣老区为例,开展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研究,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阶段油田井间储层描述精度,实现储层描述的定量化和精准化。首先通过储层岩石物理模... 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常规井间储层预测方法多解性强,无法满足剩余油挖潜需求的难题,以大庆长垣老区为例,开展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研究,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阶段油田井间储层描述精度,实现储层描述的定量化和精准化。首先通过储层岩石物理模拟分析,确定砂岩与泥岩门槛值和界限;其次,开展地震角道集部分叠加、子波提取等关键环节处理,建立井震结合桥梁;最后,在Zoeppritz理论方程分析的基础上,以纵横波测井数据为出发点、井间基于不同角度叠加地震与子波为控制,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实现纵、横波联合储层砂体预测。研究发现,与单一的纵波阻抗叠后反演预测结果相比,叠前反演薄层砂体预测结果与后验井符合精度更高,有效指导了潜力区的剩余油挖潜方案编制,单井压裂措施之后,增油3.5t/d,含水下降10%。该方法适用于特高含水期油田储层精准预测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纵横波 储层预测 特高含水 剩余油挖潜 大庆长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特征及成藏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广 刘江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对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深层 天然气 输导通道 聚集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致密气储层成岩胶结作用及其对物性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51,共9页
针对深层致密气优质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次生孔隙分布等问题,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微观特征资料,开展了致密气砂岩储层孔隙成因、胶结作用类型和特征、胶结物成岩演化序列以及胶结作用与溶蚀... 针对深层致密气优质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胶结作用对物性的影响、次生孔隙分布等问题,依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微观特征资料,开展了致密气砂岩储层孔隙成因、胶结作用类型和特征、胶结物成岩演化序列以及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浊沸石致密气储层浊沸石溶孔比例与面孔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致密气储层碎屑石英具有“砾状胶结”现象,“砾状胶结”石英具有较好的抗压实性,对粒间孔隙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致密气优质储层的“原生粒间孔”主要是砂岩在粒间孔基础上,孔隙内浊沸石胶结物(或凝灰质填隙物)被大部分溶蚀后形成“次生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发育带与T4断裂晚期活动部位有关,是深层致密气重要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致密储层 孔隙类型 胶结作用 砾状胶结 浊沸石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