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日战争研究的新史料与新视角(笔谈) |
瞿骏
林发钦
陈默
梁敏玲
赵崧杰
左春梅
贾盼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关于抗战时期中美财经关系的思考 |
吴景平
杜薇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
徐志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抗战诗歌的流脉与审美建树 |
张中良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抗战时期楹联中的社会面相与群体心态 |
张宁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 |
侯中军
|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平民如何抗战——老舍基于“平民”经验与情感的抗战书写 |
李永东
俞佳宜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外国记者的交往实践(1931-1945) |
王润泽
武家璇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日本兴亚院在长江流域调查活动及影响研究(1938—1942) |
石嘉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战争如何影响大学: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
严海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从国联决议到《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与中国抗战外交 |
侯中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初高中教学进阶研究 |
郑林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合理负担中的隐瞒与反隐瞒斗争 |
把增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全民抗战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谢本书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5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政策的历史演进 |
俞凡
石尚上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全面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构建——以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为例 |
娄贵品
|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战争地质学:松山战役历史战场地质环境研究 |
张斌
杨坤
杨润柏
邹石林
|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的四种形态 |
俞祖华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1931—1945年来华英美左翼作家的抗战中国书写 |
王金凤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日本掠夺中国东北页岩油考 |
孙瑜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