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2
作者 王牧华 罗丽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共8页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择与路径探索”的基本理路。首先,明确课程问题与现象作为构建起点;其次,提出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概念以实践问题为根本面向、以社会变革与政策引领为基本导向,课程论学术体系的概念创生注重独立性、前瞻性、规范性,课程论话语体系的概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化西方文化概念,据此勾勒基本范畴;最后,从变革知识生产模式、倡导学术对话互鉴和促进文化自觉自信三个层面探索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课程论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慧 罗生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56,共6页
伦理属性是课程知识内在规定性的表达和显现,剖析和解读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和意蕴是课程育人使命的内在诉求。课程知识的伦理属性彰显主要体现在价值性、关系性、教育性等三维层面。具体而言,课程知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实现... 伦理属性是课程知识内在规定性的表达和显现,剖析和解读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和意蕴是课程育人使命的内在诉求。课程知识的伦理属性彰显主要体现在价值性、关系性、教育性等三维层面。具体而言,课程知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实现主体公正为内在基准,以关怀关系为人际交互的依托。课程知识内在伦理属性的实现依托于主体实践行动,包括制定与课程实践相交融的伦理规范、构筑内蕴伦理气质的交往共同体、培养主体的伦理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 价值性 关系性 教育性 课程实践 伦理规范 伦理共同体 伦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程知识的未来向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玲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社会加速促使“未来”裹挟着短暂性、新奇性和不确定性快速到来,凸显了审视课程知识未来向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时间序列中,课程知识倾向于以“过去”向度为主,课程改革试图引入“现在”向度,“未来”向度则预示了课程改革的新任务。... 社会加速促使“未来”裹挟着短暂性、新奇性和不确定性快速到来,凸显了审视课程知识未来向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时间序列中,课程知识倾向于以“过去”向度为主,课程改革试图引入“现在”向度,“未来”向度则预示了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强化课程的未来向度并非把“未来”视为改革的背景,而是要把培养“未来思维”纳入课程目标,把对未来和未知的探索融入课程学习,并开设专门的“未来学”课程,从而为学生抵御未来的冲击、应对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 未来向度 未来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背景下的知识体系重塑——从学科基本问题建构到现实问题驱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竹立 王云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2,共8页
为探讨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知识体系重塑这一核心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剖析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与作用、形成逻辑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利弊,揭示了学科知识体系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问题导向型知识... 为探讨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知识体系重塑这一核心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剖析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与作用、形成逻辑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利弊,揭示了学科知识体系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的设想。该体系以问题分类为起点,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框架,围绕具体问题组织知识,并依据分层递进原则,构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多层级、动态化的新型知识体系。与以基本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同,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围绕现实问题构建,具有高效解决问题、激发知识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及快速适应时代变迁等优势。通过知识体系重塑,教学重心得以从学科知识掌握转向现实问题关注,课程建设从单一学科课程向数智融合课程转型。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强化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已成为应对时代挑战、培育新质人才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知识体系 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 数智融合课程 教材建设 新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经验获取”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建构与价值追求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孝平 卢晓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1,共7页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习者的“经验获取”,通过“专题+情境+综合实践”的方式整体建构知识学习经验、言语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按照新版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习者的“经验获取”,通过“专题+情境+综合实践”的方式整体建构知识学习经验、言语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按照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内容组织呈现出主题-单元式、螺旋镶嵌式、功能增强式等结构特征。深刻领悟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经验意蕴,全面理解内容结构的组织意图,才能准确把握中职语文改革的方向:回归“语文即生活”的认知;突出经验性知识的建构;实现“文以载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程标准 新版中职语文教材 内容结构 经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标准、方式和范畴分析——基于社会实在论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芷莹 冉云芳 潘逸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共8页
随着课程权力逐步下移,学校自主性不断增强,知识选择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知识社会性的再反思,社会实在论实现了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超越,在课程知识选择的标准、方式和范畴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职业教育领域,课程知... 随着课程权力逐步下移,学校自主性不断增强,知识选择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知识社会性的再反思,社会实在论实现了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超越,在课程知识选择的标准、方式和范畴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职业教育领域,课程知识选择存在科学化与经验化的标准失衡、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方式矛盾以及逐渐趋向一般性的范畴模糊。借鉴社会实在论思想,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向更公平、更适切的方向发展,建议依托“再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确立职业教育课程知识选择标准;通过跨界联盟、利益反馈和评估机制等规范课程知识选择方式;通过改革普职课程占比、建立智能演化的课程生态系统等协调课程知识选择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知识 社会实在论 知识选择标准 博弈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观的变革与课程教学创新
8
作者 郝和平 桑新民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7,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突破引发了知识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深刻变革。借鉴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CCR)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新框架,整合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TfU)项目,探索AI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超越工业文明“三中心”模式的创新之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突破引发了知识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深刻变革。借鉴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CCR)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新框架,整合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TfU)项目,探索AI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超越工业文明“三中心”模式的创新之路。以人工智能课程创新为突破口,在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共创共享高质量、多种类型的智能体和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尤其是人机共创的优秀课程案例库,推动中小学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和人文化建设,培养师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辨真伪、明善恶、识美丑的能力,有效防范AI风险,开创中小学课程教学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观变革 课程再设计 教育智能体 为理解而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9
作者 兰思亮 姚云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8,I0007,共14页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高校积极试点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包含强调多元学科协同参与的培养主体、重视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主张多个学科融合创新的培养过程、突出多方主体共同评价的培养评价等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高校积极试点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包含强调多元学科协同参与的培养主体、重视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主张多个学科融合创新的培养过程、突出多方主体共同评价的培养评价等组成部分。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法、访谈调查法与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当前存在导师学科背景单一且指导制度落后、目标笼统且忽视跨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仅围绕单一学科进行设计、质量标准模糊且论文评审主体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建议高校优化导师队伍并实行联合指导制,培养目标明晰化并强调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过程根据支撑学科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培养评价加强可操作性并建立多学科的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博士生培养 知识生产模式 跨学科能力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知识”丈量“思维”: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的逻辑转换及例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友梅 温佳 +2 位作者 王昕怡 王玉芹 颜士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112,共10页
在信息科技课程里,构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计算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起着关键作用。但既有研究难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领域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有鉴于此,研究通过深层溯因分析,基于“知识与思维内在一致”的基本立场... 在信息科技课程里,构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计算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起着关键作用。但既有研究难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领域中计算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有鉴于此,研究通过深层溯因分析,基于“知识与思维内在一致”的基本立场,探究了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逻辑转换——从单纯对脱离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转变为以“知识”作为核心尺度来衡量“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计算思维二维描述框架2.0版”,并将其作为核心依据,同时辅以“知识结构九水平分类体系”。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从“如何面向知识设计计算思维评价”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思维评价进阶设计”这两个关键层面,阐释了面向“知识”的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新逻辑。这种设计逻辑的转换,能够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计算思维评价体系设计面临的困境,有助于计算思维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的稳妥落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计算思维 评价体系 以知识丈量思维 计算思维二维描述框架2.0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驱动课程知识变革的特征、风险与对策
11
作者 李洪修 王萌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DeepSeek介入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课程知识生产、表达与获取等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课程知识生产主体多元化、生产方式算法化、生产原料丰富化;课程知识表达载体多模态化、内容表达关联化、表达方式非线性;课程知识获取方式... DeepSeek介入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课程知识生产、表达与获取等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为,课程知识生产主体多元化、生产方式算法化、生产原料丰富化;课程知识表达载体多模态化、内容表达关联化、表达方式非线性;课程知识获取方式协同化、获取内容个性化、获取效果精准化。同时,DeepSeek驱动下的课程知识还存在失范化、无序化、外包化等潜在风险。因而,DeepSeek驱动下的课程知识变革需要明确课程知识选择标准,强化知识合规性;重构课程知识组织序列,增强知识秩序性;完善课程知识管理过程,加强知识主体性;把握课程知识生成逻辑,提升知识意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课程知识变革 知识生产 知识学习 课程知识管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赋能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学理建构与实施策略
12
作者 杨睿 傅敏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日益成为推动课程整合、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不仅重构了知识组织方式和教学实践逻辑,更推动教育价值从工具理性走向生命观照,体现出课程结构与育人理念...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日益成为推动课程整合、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不仅重构了知识组织方式和教学实践逻辑,更推动教育价值从工具理性走向生命观照,体现出课程结构与育人理念的深层转型。当前艺术跨学科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理念碎片化、策略操作化、课程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教师应采取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效果:主题设计的美育与学科逻辑融合,目标设计的素养统整导向,任务设计的表达驱动与整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情境浸润与多模态参与,以及评价策略的多维指标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课程 跨学科教学 知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解码和聚类的课程实体关系联合抽取
13
作者 孙丽郡 徐行健 孟繁军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7,共14页
实体关系联合抽取作为构建知识图谱的核心环节,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实体-关系三元组。针对现有联合抽取方法在解码时未能有效处理实体关系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对语境理解不足,产生冗余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解码和聚类的实体... 实体关系联合抽取作为构建知识图谱的核心环节,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实体-关系三元组。针对现有联合抽取方法在解码时未能有效处理实体关系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对语境理解不足,产生冗余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解码和聚类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首先,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进行文本编码,获取语义信息丰富的字符向量。其次,采用非自回归并行解码器增强实体关系间的交互,并引入层次凝聚聚类算法及多数投票机制进一步优化解码结果以捕获语境信息,减少冗余信息。最后,生成高质量的三元组集合,以构建课程知识图谱。为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在公共数据集NYT和WebNLG以及自建C语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精确率和F1值上优于其他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抽取 并行解码 层次凝聚聚类 多数投票机制 课程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BOPPPS模式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梁娜 张倩瑜 +2 位作者 张晓庆 周超 蔡婷婷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并评估基于知识图谱的BOPPPS模式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2级4个护理本科班级,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9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教学,试验组依托超星泛雅平台的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围手术... 目的构建并评估基于知识图谱的BOPPPS模式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2级4个护理本科班级,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9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教学,试验组依托超星泛雅平台的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图谱体系,包括知识图谱、问题图谱和课程思政图谱,实施基于知识图谱的BOPPPS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考核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质性访谈分析知识图谱的使用体验与效果。结果对照组78人、试验组79人完成研究。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总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共提炼5个主题,知识图谱教学能提升学习获得感与使用意愿,促进知识理解与高效记忆等。结论基于知识图谱的BOPPPS模式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本科生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知识整合与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知识图谱 BOPPPS模式 围手术期护理 外科护理学 课程思政 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笔谈) 被引量:3
15
作者 柳海民 侯怀银 +1 位作者 余文森 李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如何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有效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明确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现存问题,从而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明确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内涵,精准把握... 如何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有效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明确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现存问题,从而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明确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内涵,精准把握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优势和现实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终身教育视野下,基础教育是个体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的教育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中国基础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基本路径是建设中国基础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各门科目)的视角回答了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标准是一门特殊的基础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深受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滋养,其自身的知识生产遵循内生逻辑。构建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立足当下,以破解新时代基础教育难题为己任,又要贯通历史和未来,在历史智慧与未来机遇中汲取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路径 课程标准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想象力与深度学习——与吉莉安·贾德森教授关于基兰·伊根的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新 郭元祥 +1 位作者 容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6,共12页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基兰•伊根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等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课程知识、学习、理解、想象与想象力的本质,以及知识理解的本质与类型、知识与想象力的关系,开发...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基兰•伊根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等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课程知识、学习、理解、想象与想象力的本质,以及知识理解的本质与类型、知识与想象力的关系,开发了想象力培养的认知工具,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策略。在深度学习研究中,建立了深度学习的知识标准和教学基本准则。2006年以来,针对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建了深度教学研究团队。围绕教学价值观、课程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和学习活动观的转变,采取3K研究方式,探讨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的理念与策略,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围绕基兰•伊根教授关于知识、想象力与深度学习研究等方面的创新贡献,对话和访谈西蒙菲莎大学吉莉安•贾德森教授,以期为我国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破解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观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 学科想象 认知工具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意涵阐释、全球案例与中国借鉴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小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供文化敏感的国际化课程,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共享。全球主要国家通过国家战略、机构策略、国际课程、学生融合等方面实施在地国际化。我国在地国际化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仍面对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的过程中,应取人才培养本位,促知识流动、引战略转型;增强“本土留学”服务能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校园环境,重塑国际化课程模式和实践;实施文化敏感的教学,加强文化引领;以微证书项目促进在地国际化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国际课程 跨文化交流 知识流动 微证书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乃庆 王丽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整体水平良好,但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能力两项指标水平较低,教龄、任教学段和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显著影响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水平需要从强化教师的跨学科意识和内生动力,增加跨学科综合规训,构建多样化教师跨学科共同体等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能力 扎根理论 新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深知识视角下的大学课程:内涵及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雯 周璐 陈毅卓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0,共9页
文章从高深知识的角度探究大学课程的内涵,构建了包括专门化、高阶认知、研究性、跨学科性、社会适应性等五个关键特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2021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及质性访谈材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大学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 文章从高深知识的角度探究大学课程的内涵,构建了包括专门化、高阶认知、研究性、跨学科性、社会适应性等五个关键特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2021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及质性访谈材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大学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尤其是课程的社会适应性,对所有类型高校学生的教育收获均具有重要的激发作用,但中国各类院校整体课程质量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尤其在社会适应性、高阶认知、研究性和跨学科性等方面有较大不足。此外,应用型院校课程质量的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学术型院校,在课程上未能实现特色发展以及发挥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课程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 高深知识 高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与建构:智能时代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序 张钰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容易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受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基础上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动机;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成的基础之上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成为课程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人工智能 知识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