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 Ⅳ(DPP-Ⅳ) inhibitory activity verification of peptides from mouse lymphocytes 被引量:3
1
作者 Juan Wang Yujia Xie +4 位作者 Yuanyuan Luan Tingting Guo Shanshan Xiao Xingxing Zeng Shaohui Zh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6期1515-1526,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intracellular bioactive peptides from mouse lymphocytes before and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LPS)stimulation,to explore novel peptides and to research the bio...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intracellular bioactive peptides from mouse lymphocytes before and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LPS)stimulation,to explore novel peptides and to research the bioactive function.Mouse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with LPS stimulation(experimental group)or not(control group)to collect intracellular peptides.Totally 385 peptides were analyzed by nanoliter liquid phase-Q Exactive quadrupole ultra-high resolution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er(Nano LC-Q Exactive Plus)and identifi ed by PEAKS X software.After compared with peptides reported,131 novel peptides were discovered,which then were predicted bioactivity by Peptide Ranker and 6 peptides with high bioactivity were predicted function by BIOPEP-UMW database.Prediction data showed that they may have 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inhibitory activity.Finally,two peptides showed better potent inhibition were verifi ed with competitive and noncompetitive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CYTES PEPTIDES LIPOPOLYSACCHARIDE 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inhibitory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中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2
作者 陈玲 王学方 +3 位作者 李智宁 张立攀 李晓 宁二娟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 对丹凤和香玉两种牡丹花中的游离酚、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和不溶性结合态酚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主要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分别为31.45、32.64 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11、40.67 mg/g,其次是酯键合态酚和糖苷键合态酚,不溶性结合态酚含量较低;两种牡丹花游离酚均含有1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白藜芦醇、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大波斯菊苷;酯键合态酚、糖苷键合态酚中主要成分是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和大波斯菊苷。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中游离酚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丹凤、香玉牡丹花游离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855.03、367.10、230.54μmol/g和499.06、290.64、196.39μmol/g;丹凤和香玉牡丹花的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2.15、13.87μg/mL。研究结果对丹凤和香玉多酚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游离酚 酯键合态酚 糖苷键合态酚 不溶性结合态酚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3
作者 崔永源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0,310,共10页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 为确定咪鲜胺对河南省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孢子萌发、分生孢子产生、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_(50))分别为3.8689、0.3156、0.0631μg/mL和0.0223μg/mL。对2019年、2021年和2022年河南省6个地市随机选取的210株禾谷镰孢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供试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 _(50)范围为0.0018~0.0572μg/mL,平均EC _(50)为(0.0233±0.0086)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测定了咪鲜胺原药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4种杀菌剂原药之间分别按照质量比1∶5、1∶3、1∶1、3∶1和5∶1配比的复配剂对禾谷镰孢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增效系数(SR)范围为0.54~3.94。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氟啶胺按质量比3∶1复配时,增效系数最大。表明咪鲜胺可以与叶菌唑、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等杀菌剂复配使用。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与50%氟啶胺悬浮剂按照3∶1比例复配以160μg/mL浓度喷施保护效果达到100%。本试验结果可以为小麦赤霉病的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咪鲜胺 复配剂 敏感性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4
作者 吴雪 李毅诺 +4 位作者 董永惠 魏来 彭强 韩林 王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2,共10页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 探究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rn procyanidins,SBPC)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然后在细胞水平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最后评估SBPC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BPC在质量浓度为0~40μg/mL范围内均显示出比VC更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当SBPC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98.18%和87.08%。在细胞水平上,仅20μg/mL的SBPC就能显著恢复棕榈酸引起的HepG2细胞活力下降(P<0.001),并且不同质量浓度的SBPC均能显著降低细胞ROS水平(P<0.001)。同时,SBPC还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成、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此外,SBPC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的可逆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为8.646μg/mL。进一步研究发现,SBPC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上一个或一类活性位点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从而发挥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本研究证实了SBP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可为其作为降糖类功能性食品开发的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原花青素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
5
作者 徐嘉欣 罗哲 +4 位作者 何安 黄潘钿 沈金鹏 郭俊斌 苗建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 本研究旨在制备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评价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从南珠贝壳珍珠层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酶的筛选、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并对其酶解物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南珠贝壳珍珠层源抗氧化肽的最优酶解工艺为:以胰蛋白酶为水解酶,酶解温度37℃、pH7.0、酶解时间3 h、酶底比0.32%,所得酶解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6.34%±0.24%。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珍珠层抗氧化肽具有优异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0.1735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2.342 mg/mL)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值=1124.86μmol TE/g冻干粉)。此外,珍珠层抗氧化肽还可通过混合型可逆抑制的方式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的IC_(50)值为12.38 mg/mL。本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层抗氧化肽在食品或化妆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贝壳珍珠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活性肽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分析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ACE抑制活性的黑木耳多肽酶解工艺优化
6
作者 周天天 陈香利 +1 位作者 毛雪 孔祥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优化黑木耳ACE抑制肽酶解制备工艺。方法:以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复合酶质量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H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蛋白酶C与蛋白酶D质量比1:1.5、酶用量1600 U/mg、酶解时间1... 目的:优化黑木耳ACE抑制肽酶解制备工艺。方法:以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复合酶质量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H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蛋白酶C与蛋白酶D质量比1:1.5、酶用量1600 U/mg、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50℃、pH 7.5,此时黑木耳多肽的ACE抑制率为61.23%。结论:经优化得到的复合酶解工艺制备的黑木耳多肽具有较好的ACE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多肽 复合酶法 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糙米酚类物质降血糖活性研究
7
作者 杜昭换 但玉兰 +3 位作者 徐彩红 赵秀红 李政 姜忠丽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通过体外酶抑制实验和小鼠实验,评估分离纯化后发芽糙米酚类物质的降血糖活性。以发芽糙米为原料,经超声加酶法提取得到发芽糙米多酚粗提物,采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发芽糙米酚类物质(GBRP)。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 通过体外酶抑制实验和小鼠实验,评估分离纯化后发芽糙米酚类物质的降血糖活性。以发芽糙米为原料,经超声加酶法提取得到发芽糙米多酚粗提物,采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发芽糙米酚类物质(GBRP)。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并通过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联合诱导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GBRP低剂量组(GBRP-L)、GBRP中剂量组(GBRP-M)和GBRP高剂量组(GBRP-H),连续灌胃28 d,测定小鼠的血糖水平,并记录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发芽糙米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酶抑制率,并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了小鼠糖耐量异常。此外,有效地降低了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抗氧化应激和肝细胞保护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酚类物质 酶抑制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莓茶活性物质提取及抑菌机制
8
作者 梁馨文 高田田 +5 位作者 邱敏 张建龙 刘强 胡继亮 梁耀文 刘玮炜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验证试验,以乙醇浓度(50%、60%、70%、80%、90%)、料液比[1∶15、1∶20、1∶25、1∶30、1∶35(g/mL)]、提取时间(20、40、60、80、100 min)筛选莓茶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莓茶提取物对哈维氏弧菌抑... 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验证试验,以乙醇浓度(50%、60%、70%、80%、90%)、料液比[1∶15、1∶20、1∶25、1∶30、1∶35(g/mL)]、提取时间(20、40、60、80、100 min)筛选莓茶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莓茶提取物对哈维氏弧菌抑菌活性影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生长曲线、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细胞壁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探讨莓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莓茶提取物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60 min。基于此条件莓茶提取物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67±0.17)mm,莓茶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156 g/mL。经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处理后,发现莓茶提取物对哈维氏弧菌生长曲线抑制效果好;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完整性,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渗出;对哈维氏弧菌细胞壁有明显破坏作用;菌体表面变粗糙,出现裂解胞浆外流,导致细胞边缘模糊,这表明莓茶提取物对哈维氏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莓茶 提取工艺优化 哈维氏弧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vitro antioxidant,anti-diabetic,cholinesteras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potential of fresh juice from Citrus hystrix and C.maxima fruits 被引量:9
9
作者 Arumugam Abirami Gunasekaran Nagarani Perumal Siddhuraj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14年第1期16-25,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antioxidant potential,α-amylase,α-glucosidase,cholinesteras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resh juice from indigenous fruits of Citrus hystrix and C.maxima(Red&White var.)were inves... In the present study,antioxidant potential,α-amylase,α-glucosidase,cholinesterase and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resh juice from indigenous fruits of Citrus hystrix and C.maxima(Red&White var.)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in vitro model.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tannins,and total flavonoids ranged between 836.90 and 909.52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L,333.33 and 523.21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L and 224.88 and 262.22 mg rutin equivalent/L,respectively.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esh juice wa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different in vitro assays such as reducing power assay,DPPH•,ABTS•+and•OH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ies,peroxidation inhibition activity,antihemolytic assay.In addition,75.55%–79.75%ofα-amylase and 70.68%–72.83%ofα-glucosidase enzyme inhibi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under in vitro starch digestion bioassay.Also,all the juice samples exhibited excellent tyrosinase(76.95%–80.79%),acetylcholinesterase(75.71%–79.74%)andβ-glucuron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68.13%–69.38%).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esh juice of C.hystrix and C.maxima(Red&White var.)could be used as a source of antioxidant agents,functional food and nutraceuticals.©2014 Beijing Academy of Food Sciences.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fruits Fresh juice Antioxidant potential Enzymatic inhibitory activity NUTRACEUTIC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小豆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郭庆丰 周敬文 +3 位作者 卢文芳 郭龙龙 尹震花 陈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1,157,共6页
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对红小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水混旋,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萃取。正丁醇萃取相浓缩干燥后经AB-8大孔树脂吸附,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测定洗脱相浓缩液中总三萜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并探究洗脱相... 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对红小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水混旋,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萃取。正丁醇萃取相浓缩干燥后经AB-8大孔树脂吸附,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测定洗脱相浓缩液中总三萜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并探究洗脱相浓缩液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体积分数70%和95%乙醇洗脱组分中的总三萜皂苷含量高于其他组分,且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组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81.83±3.09)mg/g;体积分数95%、70%、50%乙醇洗脱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体积分数95%乙醇洗脱组分对2种酶的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Α-葡萄糖苷酶 胰脂肪酶 抑制活性 三萜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分析及降糖活性初探
11
作者 杨柳 王媛媛 +3 位作者 冯琬晶 唐生安 孙燕燕 王雪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对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降糖活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的方式提取鸦胆子,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其成分,应用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相对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P-... 目的:对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降糖活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的方式提取鸦胆子,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其成分,应用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相对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P-5MS(30 m×250μm×0.25μm),流速1 mL/min,分流比15∶1,进样口温度300℃。程序升温条件:60℃保持5 min,以4℃/min升温至180℃,保持5 min,以2℃/min升温至280℃,保持10 min。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子轰击(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溶剂延迟3 min,电子能量70 eV,质荷比(m/z)范围50~900。数据库:NIST 08。降糖活性通过测试pNPG水解产物NPG的吸光计算而得。结果:从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中鉴定出脂肪酸、芳香酸、脂肪酸酯、醛、酮、萜、类固醇、烃类等53种成分,其中脂肪酸11种,脂肪酸酯20种,醛7种,烃9种,芳香酸1种,酮1种,萜1种,类固醇2种,生育酚1种。药理学研究表明,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GC-MS能够高效准确快速鉴定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鸦胆子这一类成分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石油醚萃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栝楼根腐病镰孢菌拮抗菌SJ1623发酵代谢物的抑制活性
12
作者 余利 孟祥涛 +2 位作者 陈甦 潘怀松 段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 检测了6株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优势拮抗菌不同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栝楼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栝楼根腐病菌抑制活性最高的拮抗菌为SJ1623,种子液培养时间为10 h,0.75%(体积比)的接种量效果较好;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7.6%,脂肽粗提物50倍稀释液对病菌的抑制率为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根腐病 拮抗菌 发酵液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浙花猪干腌火腿源血糖调节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量子化学表征
13
作者 黄晶晶 周迎芹 +3 位作者 罗章 刘振东 程秀峰 谢宁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探究小肽抑制糖类消化的机理,制备皖浙花猪干腌火腿肌肉的水提物和胃胰酶消化产物,分离纯化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高的组分,鉴定、筛选其中的肽序列,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和能量、静电荷分布、键长等... 为探究小肽抑制糖类消化的机理,制备皖浙花猪干腌火腿肌肉的水提物和胃胰酶消化产物,分离纯化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高的组分,鉴定、筛选其中的肽序列,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和能量、静电荷分布、键长等结构和电荷参数,推测活性位点。结果表明:1)酶解后火腿肌肉的粒径减小、降糖活性提高;2)水提物和胃胰酶消化产物经过葡聚糖凝胶分离后分别获得两个组分(S-Ⅰ、S-Ⅱ)和3个组分(WY-Ⅰ、WY-Ⅱ和WY-Ⅲ);3)利用质谱技术从高活性组分WY-Ⅱ中鉴定出104条长度8~24的肽序列,筛选出Peptide Ranker程序评分大于0.7的5条序列;4)前述序列的最高占据轨道多分布在精氨酸的胍基及氨基端附近基团,而最低未占轨道多分布在羧基端及附近基团;5)能级差ΔEL-H较低的序列GPMGPSGPR、LGFGGPSGPNAGR、APAPAPAPAPAPPK可能具有较高活性。根据库伦定律,其活性位点分别定位于精氨酸的C106H108、亮氨酸的C10H12和赖氨酸的C176H177,都位于C—H键。研究为探究肽的血糖调节机制,证明地方品种猪的营养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调节 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肽序列 量子化学计算 干腌火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佳 向卓亚 +4 位作者 朱柏雨 夏陈 朱永清 杨星 陈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3-231,共9页
赶黄草叶活性成分丰富,本文对赶黄草叶不同溶剂提取(80%丙酮、80%乙醇、80%甲醇、水)物中活性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及胰脂肪酶抑制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80%丙酮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最高(250.04 mg/g),而80%甲醇和80%乙醇提... 赶黄草叶活性成分丰富,本文对赶黄草叶不同溶剂提取(80%丙酮、80%乙醇、80%甲醇、水)物中活性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及胰脂肪酶抑制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80%丙酮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最高(250.04 mg/g),而80%甲醇和8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176.96 mg/g和174.89 mg/g)和总原花青素含量(43.05 mg/g和42.87 mg/g)最高。除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乔松素-7-O-葡萄糖苷、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葡萄糖苷和赶黄草苷A外,三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中9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水提物(P<0.05)。80%甲醇提取物和80%乙醇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IC_(50)=42.17μg/mL和42.21μg/mL,P>0.05)清除能力最强,80%丙酮提取物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_(50)=48.92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为80%乙醇提取物。此外,80%丙酮对体外胰脂肪酶抑制能力最强(IC_(50)=0.46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赶黄草叶体外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胰脂肪酶抑制能力与11种多酚类化合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综上,结合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含量、体外活性以及溶剂毒性影响,本研究建议将80%乙醇作为赶黄草叶提取溶剂,为赶黄草叶进一步开发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叶 溶剂提取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锋 张露 +4 位作者 罗晶 王思宇 温庆辉 尹红梅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6-195,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该文采用汽蒸(steam,SM)、水煮(boil,BO)、油炸(fry,FY)、烘烤(roast,RO)和低温真空烹饪(sous-vide,SV)5种方式对草鱼肉进行处理,比较鱼肉蛋白的消化率,以及消化...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草鱼肉蛋白消化特性及其消化产物降血压活性的影响,该文采用汽蒸(steam,SM)、水煮(boil,BO)、油炸(fry,FY)、烘烤(roast,RO)和低温真空烹饪(sous-vide,SV)5种方式对草鱼肉进行处理,比较鱼肉蛋白的消化率,以及消化产物的氨基酸组成、肽组成、体外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能力的差异,并对潜在活性肽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除SM样品外,所有样品的蛋白消化率均低于生鱼肉(raw,RW),FY样品的蛋白消化率最低,为44.42%;烹饪均改变了鱼肉消化后的氨基酸组成和多肽组成;消化产物在不同抗氧化活性模型中的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M、FY、SV处理鱼肉消化产物分别具有最高的羟自由基(·OH)清除、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但FY的ACE抑制活性被降低,RO则具有最高的Fe^(2+)螯合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从消化产物中鉴定出4条新型ACE抑制肽LMF、LMW、LWM和FLW,其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8.1、2.9、12.5、87.0μg/mL。因而在日常饮食中,除了食品原料需要丰富多样外,烹饪方式的选择应具备多样性,以获得不同活性的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模拟消化 烹饪方式 抗氧化活性 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符晓 丁俊园 +5 位作者 焦嘉卉 钟思雨 孙孟娇 付家佳 唐光辉 李培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0,244,共10页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solani)和落... 为开发针对陕西地区花椒主要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测定了其对花椒的4种靶标病原菌,即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根腐病菌(F.solani)和落叶病菌(Marssonina sp.)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花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297个微生物菌株,其中105个为真菌,192个为细菌。通过初筛,获得了20个对3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均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中7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5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3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的不同种,2个鉴定为安徽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nhuiense),3个为其他种。经复筛和验证,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P87的生防潜力最强,可以作为花椒病害生物防治的备选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根际土壤 生防菌 筛选 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秋叶 刘辉 +1 位作者 陈鑫 左亚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共8页
目的:优化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布渣叶多糖体外抗氧化、胰脂肪酶抑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布渣叶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 目的:优化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布渣叶多糖体外抗氧化、胰脂肪酶抑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布渣叶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布渣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胰脂肪酶作用测定布渣叶多糖的降脂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布渣叶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布渣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25 W,超声温度65℃,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平均得率为3.76%±0.25%;布渣叶多糖对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值分别为0.1430、0.01553和0.1451 mg/mL;在布渣叶多糖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布渣叶多糖胰脂肪酶抑制率为36.22%±1.76%;此外,布渣叶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MIC分别为50、100、100、200 mg/mL。结论: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所得提取工艺可有效提取布渣叶多糖,布渣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抗菌活性以及有潜在的胰脂肪酶抑制能力,有深入开发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脂肪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的复合酶提取工艺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相竹 张会佳 +3 位作者 殷澳 张涵 高阳 徐多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1期111-120,共10页
为了优化刺五加多糖的复合酶提取工艺,以刺五加多糖得率作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复合酶添加量,并基于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刺五加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刺五加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情况考察其降糖活性。结果显示复合酶(木瓜... 为了优化刺五加多糖的复合酶提取工艺,以刺五加多糖得率作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复合酶添加量,并基于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刺五加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刺五加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情况考察其降糖活性。结果显示复合酶(木瓜蛋白酶240 mg、果胶酶170 mg、纤维素酶160 mg)提取刺五加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1 h、酶解pH 6.0、料液比1∶53 g/mL、酶解温度49℃。在此工艺下刺五加多糖得率为14.21%±0.09%,与预测值14.259%接近。提取条件各因素之间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在0.1~0.5 mg/mL范围内,刺五加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最大可达到65.83%±0.08%,IC_(50)为0.177 mg/mL,接近于阿卡波糖。由此可知复合酶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稳定、可靠,刺五加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复合酶提取工艺 响应面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酶解制备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娄肖肖 马洪鹏 +2 位作者 邵伟 郑楠 赵艳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乳清蛋白中含有抗氧化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 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抑制肽等多种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具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功能,有助于... 乳清蛋白中含有抗氧化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 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抑制肽等多种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具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功能,有助于人类神经、胃肠、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发育,应用前景广阔。BAPs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经酶促水解、微生物发酵或化学试剂获取。鉴于此,本文概述乳清蛋白的组成及功能,并对国内外有关乳清蛋白酶解制备的BAPs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论述,以期为乳清蛋白的高效利用以及相关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生物活性肽 抗氧化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二肽基肽酶抑制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体壁明胶的理化特征及功能特性分析
20
作者 庄毓秀 林海生 +5 位作者 秦小明 曹文红 陈忠琴 高加龙 郑惠娜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4,共9页
以方格星虫为原料,分析体壁明胶(Sipunculus nudus body gelatine,SNBG)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热水法提取SNBG,分析其氨基酸组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质谱法、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SNBG结构进行表征;通... 以方格星虫为原料,分析体壁明胶(Sipunculus nudus body gelatine,SNBG)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热水法提取SNBG,分析其氨基酸组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质谱法、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SNBG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定SNBG的等电点、热变性温度、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起泡能力(foam capacity,FC)、泡沫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和持油性(oil holding capacity,OHC)研究其功能特性,并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结果表明,热水提取SNBG富含甘氨酸(22.41%)、脯氨酸(6.62%)和疏水性氨基酸(27.89%),具有Ⅰ型胶原的亚基结构,且产生更多的小分子肽,纤维网状结构较少,出现不规则孔隙,形成光滑片状结构交联;光谱结果显示,SNBG在230 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具有部分三螺旋结构,热水提取过程中大部分解折叠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此外,SNBG的热变性温度为42.70℃,等电点为4.37;10 mg/mL的SNBG,pH值为6时,EAI、ESI、FC、FS和OHC分别为99 m^(2)/g、40 min、60%、5.88%和12.67 g/g;SNBG在1~5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与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呈浓度依赖关系,并且5 mg/mL的SNB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30.46%和78.61%。综上所述,SNBG部分三螺旋结构解旋以光滑片状结构交联,具有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且功能特性较好,该研究可为SNBG在食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明胶 结构表征 功能特性 抑制酪氨酸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