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评析——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被引量:5
1
作者 廖永安 邓和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民事诉讼法》修改是众望所归的事,但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的形式通过却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有其创新之处,但其暴露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当尽快启动对《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程序,将其打造... 《民事诉讼法》修改是众望所归的事,但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的形式通过却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有其创新之处,但其暴露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当尽快启动对《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程序,将其打造成一部既有前瞻性又有特色的能很好服务于民事诉讼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以人为本 诉讼权利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公开思想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关系定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晋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2,共6页
审判公开不仅具有向社会公开的要求,更具有向当事人作实质性公开的内涵,正是这一反秘密审判、促进诉讼民主的本质内涵,使之应当成为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此为前提,审判公开思想对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具体... 审判公开不仅具有向社会公开的要求,更具有向当事人作实质性公开的内涵,正是这一反秘密审判、促进诉讼民主的本质内涵,使之应当成为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此为前提,审判公开思想对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具体指导作用和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规定的完善;二是促成对辩论原则法律地位、作用重新定位和对辩论原则具体内容的完善;三是促进民事诉讼程序按照审判公开的理念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公开思想 《民事诉讼法》 中国 当事人权利 诉讼权利 辩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与回归: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体系的新发展为背景 被引量:13
3
作者 韩静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例外性,理...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两次修法的"交集",以程序体系的最新架构为运行环境,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施行必将使再审程序面临着制度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本体论方面,需要强化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例外性,理性认识"再审难"的内在正当性,遏制特殊救济程序向通常救济程序的异化;在关系论方面,再审程序与简易程序、小额程序、二审程序以及"新增型"非讼程序之间的关系,需要予以进一步明晰和矫正;在性质论方面,应当以比例原则、利益权衡原则、有限纠错原则、穷尽其他救济原则等为基本纲领,从法解释学和立法论两条路径,对再审领域的实体事项和程序事项予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 新《民事诉讼法》 本体论 关系论 性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修订《刑事民事诉讼法》论考——兼论法典编纂的时机、策略和技术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泽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过程提供了线索。根据现有史料,不足以断定伍廷芳就是《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人;督抚对该草案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归结为“礼教派攻击法理派”。这次立法最终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终止,但是,作为法典编纂的一个失败案例,它却给后人以长久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民事诉讼法 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 法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法》修订:战略规划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江必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1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改什么、怎么改,需要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此次修法宜以真正确立当事人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明晰民事诉讼制度完善路径;以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和将矛盾尽可能解决在基层为功能定位,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改什么、怎么改,需要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此次修法宜以真正确立当事人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明晰民事诉讼制度完善路径;以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和将矛盾尽可能解决在基层为功能定位,创新民事诉讼体制;以便民利民、降低诉讼成本、提升诉讼效率为依归,优化民事诉讼程序;以建立公正、权威、高效的民事诉讼制度为目标,科学配置民事审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修订 大和解 二元审级制 飞跃许可上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的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华小鹏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以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诉讼活动。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存在较多的问题:实体法保障的缺陷,包括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偏窄,违反该原则时责任追究乏力,债务履行保证手段和措施不完善...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以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诉讼活动。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存在较多的问题:实体法保障的缺陷,包括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偏窄,违反该原则时责任追究乏力,债务履行保证手段和措施不完善;程序法保障的缺陷,包括民事执行制度功能把握欠准,没有制定单一的民事执行法;执行制度的结构缺陷,债权确保机制及功能不全。因此,应从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和健全民事执行机构两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制度:包括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完善执行体制,健全执行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民事执行法 民事执行机构 中国 改革 诚实信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管辖权异议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少波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21-24,75,共5页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立法例的比较,对管辖权异议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我国在以后修订民诉法时应当规定法院的告知义务,并以此作为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利的前提。认为凡有可能受到法院裁判拘束的人都是管辖权异议的主体,管...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立法例的比较,对管辖权异议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我国在以后修订民诉法时应当规定法院的告知义务,并以此作为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利的前提。认为凡有可能受到法院裁判拘束的人都是管辖权异议的主体,管辖权异议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并说明理由。强调受诉法院裁定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情况不适用我国现行民诉法第三十六条关于移送管辖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 管辖权异议 立法 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燕 高星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8-271,共14页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 民事执行程序虽然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样应当予以重视,此两者作为现代人权理念的应有之义,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话语体系。但是民事执行程序的主要使命决定了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权和债务人的基本人权保障始终处于一个脆弱的“偏向式”动态平衡状态,在执行程序中对债权人债权实现权的强化会逐步加剧两者之间的张力,脆弱的平衡状态随时可能被打破。《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作为对我国民事执行司法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立法科学化的衡量维度固然在于以对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之成效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但是不能单极化发展,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同样应当纳入其中。因此,《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必须回应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博弈和冲突。应当充分发挥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以及程序救济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中的基本价值功能,以对被执行人生存权、生活安宁权、人身权以及人格尊严权之保障“划定”强制执行权作用于被执行人时之限度,以此为基础厘清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人权保障边界。最终通过对债权人债权实现和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保障之间的价值衡平,为《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镶嵌”人权保障的“内核”,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构建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人权保障 比例原则 程序救济 强制执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证搜集裁判:模式比较与本土改造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志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引入两大法系共通的书证搜集裁判,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事人提交书证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裁判模式上,大陆法系和美国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书证搜集裁判的适用范围大致相似,并且裁判本身都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在裁判效果上... 引入两大法系共通的书证搜集裁判,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事人提交书证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裁判模式上,大陆法系和美国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书证搜集裁判的适用范围大致相似,并且裁判本身都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在裁判效果上,妨碍书证搜集的一方应当在不同情况下分别于证据、事实、请求和程序层面承担不利后果。从现有制度出发,法院依申请取证制度应当引入比较法上书证类型的共识并且区分法官的裁判义务事项和自由裁量事项,同时从条件和过程两方面控制法官的裁量权,强调以裁判的形式加以保障。我国《证据规定》第75条正是书证搜集裁判的现行法基础,有必要重塑和细化其规范要件,并且建构层次清晰的裁判效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证搜集裁判 文书提出命令 证据开示 申请取证 证明妨碍 《民事诉讼 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事执行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本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兴有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5-90,共6页
民事执行的价值以其实现实体法律文书内容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具效能为内涵。执行的强制性与公正性一致在法律体系中的最终实践化 ,是民事执行价值的重要性所在 ;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民事执行程序公正的必要措施 ;审判程... 民事执行的价值以其实现实体法律文书内容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具效能为内涵。执行的强制性与公正性一致在法律体系中的最终实践化 ,是民事执行价值的重要性所在 ;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民事执行程序公正的必要措施 ;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既分立又兼顾的辩证关系是民事执行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一个基本因素 ;确立统一的执行程序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价值 程序公正 法律关系 执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规则之建模与视界融合——执行异议之诉的构建与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华君 钟三宇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2-95,共4页
从分析我国执行异议的法律依据、存在问题入手,提出构建执行异议之诉的设想,并对执行异议之诉的当事人、法律后果、反诉、诉讼时效、调解和解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阐述。
关键词 理性规则 建模 异议之诉 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的确立及其构造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衍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7,共6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虽有多种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的制度,却无法应对"解除原执行依据执行力"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被执行人的相关实体争议。以执行异议制度处理实体争议,会偏离该制度救济程序性权利的功能,违反"审执分离"...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虽有多种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的制度,却无法应对"解除原执行依据执行力"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被执行人的相关实体争议。以执行异议制度处理实体争议,会偏离该制度救济程序性权利的功能,违反"审执分离"原理;再审之诉作为纠正错误裁判的补救程序,无法解决非因裁判引发的实体问题;另行起诉的根本缺陷在于无法排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我国有必要引入大陆法系国家专门为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而设立的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以更加有效、周全地保障被执行人的实体权益。作为一种因执行阶段出现实体争议而设置的审判程序,债务人异议之诉要适度、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特别而精致的程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救济 债务人异议之诉 执行异议 再审之诉 另行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外人异议之诉权益冲突规则研究——以多重买卖与案外人异议规则的比较为切入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宝道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案外人及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兼具形成之诉和确认之诉两种性质,不同于传统诉讼类型。目前,民事实体法的权益冲突规则与案外人异议程序的权益冲突处理规则所体现的思路并不一致,突出体现在多重买卖与案外人异议程序中的...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案外人及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兼具形成之诉和确认之诉两种性质,不同于传统诉讼类型。目前,民事实体法的权益冲突规则与案外人异议程序的权益冲突处理规则所体现的思路并不一致,突出体现在多重买卖与案外人异议程序中的权益冲突规则的差异。比较多重买卖规则与案外人异议程序规则,在构建异议之诉权益冲突规则时,以吸收《异议复议规定》既有规则为妥,同时补充《异议复议规定》所未明确的规则,在实践中谨慎使用物权期待权的概念,防止出现审判执行中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异议之诉 权益冲突规则 案外人异议程序 多重买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行为解析
14
作者 刘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民事审判行为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元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民事审判行为的概念、本质、成立与效力、性质和系统 ,为民事审判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法院民事审判行为 民事诉讼 法律性质 法律效力 系统分析 判决行为 公法行为 适法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