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为诗”与晚明清初诗学观念流变
1
作者 胡媚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 陈师道《后山诗话》批评韩愈“以文为诗”导致不工,这个诗学论断对后世影响深广。“以文为诗”在晚明的讨论,关涉诗歌正变、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等重要话题。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元和诸公是构成诗歌史上“大变”的诗人群体,又通过对“以文为诗”的深度阐释完成了复古诗学理论在晚明的建构。反复古派袁宏道等人明确反对“以文为诗”之法,强调诗和文的体制界线。在反思和矫正晚明诗学的基础上,清初诗家主张博观兼采,打破唐宋门户之见,诗文相生因此取代了诗文分途的观念。古文家姜宸英从发愤抒情的角度肯定“以文为诗”仍属于复古之制。桐城文人方世举以“理气”这个文论话语证明诗歌创作采取“以文为诗”的合理性和优势。“以文为诗”可以承载复古或反复古的不同诠释,宗唐或宗宋的不同导向,贬义或褒义的不同态度,以概念阐释的拓展反映了诗学观念在晚明清初阶段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晚明清初 诗源辩体 博观 诗文相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节点策略的自监督对比学业预警模型
2
作者 王园淋 欧阳勇 +2 位作者 高榕 刘锦行 叶志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5-2202,共8页
针对大多数学业预警方法忽略了学生社交行为对于学业的影响,且存在数据不平衡问题和长尾分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策略的自监督对比学业预警模型(SCEW)。通过图神经网络对学生成绩、学生社交行为进行融合得到联合图嵌入;利用虚拟... 针对大多数学业预警方法忽略了学生社交行为对于学业的影响,且存在数据不平衡问题和长尾分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策略的自监督对比学业预警模型(SCEW)。通过图神经网络对学生成绩、学生社交行为进行融合得到联合图嵌入;利用虚拟节点策略缓解数据不平衡问题的影响;基于自更新策略,采用节点级对比学习将自监督学习集成到网络的训练中,缓解长尾分布问题的影响。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SCEW模型的性能优于现有的主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预警 学生行为 虚拟节点 数据不平衡 长尾分布 对比学习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bPeer的学术期刊智能预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原 贺俊尧 +2 位作者 刘盛博 丁堃 许侃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191,共8页
[研究目的]期刊在学术生态中承担重要角色,近年来期刊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现有期刊预警研究存在不足与缺失,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环境下基于负向评价与开放获取探索切实可行的期刊预警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出版后同行评议论坛PubP... [研究目的]期刊在学术生态中承担重要角色,近年来期刊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现有期刊预警研究存在不足与缺失,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环境下基于负向评价与开放获取探索切实可行的期刊预警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出版后同行评议论坛PubPeer获取期刊、论文及质疑评论相关信息,从多维度构建期刊预警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训练得到智能预警模型,对期刊的学术风险状况进行评测,得到预警期刊列表,并对预警期刊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识别期刊的潜在风险,发掘预警期刊特点,可对科研人员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供参照,敦促出版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期刊预警 PubPeer 负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书院的兴衰及其学术活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进 高鹏 白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清代的书院是清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书院和学术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活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 ,随着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书院制度也逐步崩溃。
关键词 书院 学术活动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被引量:3
5
作者 仲伟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巨大差距导致中西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基础 ,加之传教士特殊的身份和使命 ,也决定了不可能指望他们传入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因此 ,明清之际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与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西学 传教士 知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宾四先生与《清儒学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祖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6,共6页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嫌泛滥,均无法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提并论。清代学术有两个特点最宜注意。第一,“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清代并非“理学之衰世”。第二,清代理学“无主峰可指,难寻其脉络筋节”。故仍主张用学案体。他的《清儒学案》即围绕64位案主,分四阶段述一代理学之演进。第一阶段晚明诸遗老之精深笃实,远迈宋明;第二阶段顺康雍时理学成为压束社会之利器;第三阶段乾嘉诸儒沉浸经籍,“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与晚明诸遗老异曲同工;第四阶段为晚清70年,道成同光四朝,理学俨若复兴,然而,倏尔之间便成陈迹,其成就尚不及顺康雍时期,问题之症结乃在不能因应世变,转而益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宾四(穆) 《清儒学案》 《清儒学案序目》 清代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初期实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学术发展至此已达到较高水平。先秦以来出现过的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在清代大都可以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与归宿。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为有清一代实学学术之滥觞,初步奠定了乾嘉汉学和晚清新学的基础。以经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并开始新的转型历程。总之,在清代初期,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均取得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初期 实学学术 经世致用 自然科学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中变”:清季安徽的学术沿承与“存古”履迹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1,共9页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深度契合。古学的保存和传承,文教事业的发展,乃至学术风尚的嬗替,固不乏开放而前瞻...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深度契合。古学的保存和传承,文教事业的发展,乃至学术风尚的嬗替,固不乏开放而前瞻的一面,但大体仍是"传统中变"的演进脉络。重建清季安徽的"存古"履迹,可见当时皖省官绅对于接续和传承中国传统学问的独特思考和选择;而由文教事业的兴办视角,关注当时皖学的传承脉络和特色,可以观察到注重师承"家法",而又开放包容的学术传统在近代特定时空中的承续,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精英士人,以及清季民初的学术与文化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国粹 晚清“新教育” 存古学堂 清季安徽 皖学沿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言统一对阅读文化嬗变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爽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4,共8页
清末民初以文言统一为旨归的汉语改革,在加速汉语现代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阅读媒介、阅读群体、文本符号、阅读习惯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诸项改革不仅助推阅读媒介向新文化书籍、近代报章、新文学杂志转向;也使边缘知识分子成为社会阅... 清末民初以文言统一为旨归的汉语改革,在加速汉语现代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阅读媒介、阅读群体、文本符号、阅读习惯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诸项改革不仅助推阅读媒介向新文化书籍、近代报章、新文学杂志转向;也使边缘知识分子成为社会阅读的新生力量,阅读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新文学作家的递承式阅读成为推动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提倡规范标点、汉字简化与汉字横排,形成辅助白话文阅读的符号书写新风尚;也促使默读、泛读成为阅读的普适方式,读者的阅读结构逐渐向近代学科体系转移,读书看报成为新的生活时尚。尽管此次改革不甚完善,却为助推国民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清末民初 阅读文化 文言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与清末民初南通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静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清末民初 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学术思潮转换刍议
11
作者 史革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5,共8页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学术 程朱理学 经学 学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学者张履祥与陈确的学术关联
12
作者 武少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72,共8页
清初浙西学者张履祥与陈确同学之谊深厚,他们既有共同的学术主张,也有明显的学术分歧。张履祥与陈确在丧葬上都提倡古礼,反对陋俗,追求实效;明亡后都重视节义,反对讲学、出游、应试等行为,反映了他们不与清政府合作的遗民立场;都注重实... 清初浙西学者张履祥与陈确同学之谊深厚,他们既有共同的学术主张,也有明显的学术分歧。张履祥与陈确在丧葬上都提倡古礼,反对陋俗,追求实效;明亡后都重视节义,反对讲学、出游、应试等行为,反映了他们不与清政府合作的遗民立场;都注重实学,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体现了他们经世济民的情怀。晚年,他们围绕《大学》一书的真伪、《大学》知行观等学术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辩论。陈确与张履祥晚年的学术趋向虽大为不同,但他们交友始终不以他故而易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张履祥 陈确 学术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儒学之重整
13
作者 张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玄虚之病,就必须使学术朝着原始儒家的方向复归在内容上,不能再纠缠于本体心性的繁杂辨析,而应尽力向现实关怀靠拢;在形式上,亟需挣脱滋养空言的语录之学,回归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理学 经学 实学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杜诗学的演进三形态
14
作者 张家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着眼于杜诗学的历史流变,从明末清初杜诗学者的注杜论述与实践中,归纳出最能体现该时期杜诗辑注进程的三个发展阶段(三种形态):明末清初的杜诗评解开始走出元明杜诗学的"刘辰翁时代";清初杜诗注解的经典模式则有"回向宋... 着眼于杜诗学的历史流变,从明末清初杜诗学者的注杜论述与实践中,归纳出最能体现该时期杜诗辑注进程的三个发展阶段(三种形态):明末清初的杜诗评解开始走出元明杜诗学的"刘辰翁时代";清初杜诗注解的经典模式则有"回向宋代"的趋势;康熙以来的"后起之秀",又使杜诗注解在新形势下得以强力推进。这三个阶段,是明末清初杜诗学者从三条路径对宋元以来的杜诗学进行的反省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杜诗学 反省 转换 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世致用文学观对清代前期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15
作者 聂春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清代前期,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成为文坛主流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对短篇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小说作者片面强调创作的现实功利性,以教化至上为宗旨,这是导致短篇白话小说早衰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文学观 实学 现实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山西西方医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16
作者 李一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0-33,共4页
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一个显著高潮。这一时期,西方医学体系伴随着西方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明的进入,对我国西方医学实践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山西而言,清末民初的西方医学教育主要经历了初步萌芽和蓬... 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一个显著高潮。这一时期,西方医学体系伴随着西方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明的进入,对我国西方医学实践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山西而言,清末民初的西方医学教育主要经历了初步萌芽和蓬勃发展两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与当时的西方医学实践密不可分。在教会诊所推动西医传播的背景下,出现了诊所培育助手和官办医学馆两种形式;在教会医院兴盛背景下,产生了医院附属医学校和官办中西医学校两种形式。以这两个阶段作为考察对象,探索山西西方医学医疗和教育事业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发现清末民初山西西方医学教育从碰撞到共生的特点,以期为今后医学教育创新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山西 西方医学教育 西学东渐 中西结合 碰撞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