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南黄河下游地下水氟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甲 郑慧铭 +2 位作者 宋帅良 张茜 张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3-1672,共10页
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现阶段对该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及其对地下水中F元素富集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鲁西南平原沿黄河地带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36件,深层地下水样品16件,黄河水样品2件进行全分析测试;通... 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现阶段对该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及其对地下水中F元素富集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鲁西南平原沿黄河地带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36件,深层地下水样品16件,黄河水样品2件进行全分析测试;通过统计、相关性分析、水化学模拟等方法手段,计算氯碱指数(CAI),绘制Durov图、Gibbs图、Ca^(2+)/Na^(+)–Mg^(2+)/Na^(+)图、log_(10)(Ca^(2+))_(activity)–log_(10)(F^(-))_(activity)图等图件,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及其富氟机理。结果显示,鲁西南沿黄区浅层及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Na为主,整体偏碱性,地下水氟含量分别为1.59 mg/L、2.35 mg/L,深层水氟含量水平变化程度低于浅层;区内浅层地下水氟与Ca^(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深层地下水中氟与Na^(+)、TDS值呈显著正相关。鲁西南沿黄区地下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萤石(Ca F_(2))的溶解,受水岩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控制下的Ca^(2+)含量制约。此研究揭示了黄河下游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中氟富集规律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鲁西南 冲积平原 高氟地下水 水化学 阳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黄泛区耕地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知霏 黎家作 +3 位作者 李文龙 魏文杰 郭丰凯 张荣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9,共9页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空间分布、重心迁移、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面积占区域60%以上,每年均存在耕地流失现象,流失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郓城县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18.28 km^(2),鄄城耕地动态度变化最大,达-2.26%;耕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2)耕地流出面积高于流入面积,主要流出方向和流入方向均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耕地变动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曹县南部。(3)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强的单因子是农村从业人员(X_(5)),最强的双因子交互组合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数(X_(4))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_(6))。[结论]鲁西南黄泛区2019—2022年耕地流失是经济社会因子为主的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鲁西南黄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庞绪贵 李秀章 +3 位作者 滕兆令 王增辉 赵西强 胡雪平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8-304,共7页
对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中As、Ba、Be、Ca、Cd、Co、Cu、Fe、Hg、Mo、N i、Pb、Se、Zn、F-、C l-、Cr(Ⅵ)、NO2-、COD、pH等33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通过研究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含量变化规律,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A... 对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中As、Ba、Be、Ca、Cd、Co、Cu、Fe、Hg、Mo、N i、Pb、Se、Zn、F-、C l-、Cr(Ⅵ)、NO2-、COD、pH等33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通过研究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含量变化规律,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As、Be、Ca、Cd、Co、Cu、Fe、Hg、Mo、N i、Pb、Se、Zn、F-、Cl-、Cr(Ⅵ)、NO2-、COD、pH等大部分指标背景值含量低于国家Ⅲ类水标准;但由于各指标分布不均匀,且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某些指标可达到Ⅳ类、Ⅴ类水标准,水质变差,不能直接饮用。统计了调查区内各地市和不同地质单元中浅层地下水各指标的背景含量,分析研究各指标在不同行政区和地质单元中的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背景值 浅层地下水 山东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泛区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翠松 孙秀玲 苗兴皓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农户问卷调查。对问卷中设计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东黄泛平原区存在水源中氟、砷含量严重超标,供水保证率低、农民水价格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水安全 山东黄泛区 现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沿黄县区玉米中铅、镉、砷、铬重金属的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敏 陈璐 +4 位作者 万春燕 李萍 岳晖 李霞 邓立刚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评估鲁西南沿黄县区(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玉米中铅、镉、砷、铬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采集该地区玉米果穗,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定其玉米籽粒中铅、镉、砷、铬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 为了评估鲁西南沿黄县区(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玉米中铅、镉、砷、铬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采集该地区玉米果穗,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定其玉米籽粒中铅、镉、砷、铬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多因子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开展玉米籽粒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鲁西南沿黄县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铅、镉、砷、铬的含量均未超出GB 2762—2017中规定的限量,重金属含量以Cr最高;鲁西南沿黄县区P_(综)和TTHQ均小于1,说明玉米籽粒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清洁安全等级,食用该地区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沿黄县区 重金属 玉米籽粒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涌流灌在山东引黄灌区冬小麦机井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高范华 王帅 +3 位作者 纪亚男 孙晓琴 周鹏 王春堂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0,共3页
试验利用山东引黄灌区内原有机井灌溉设施,在灌区生产较普遍规格(3m×95m)畦田内进行波涌流灌溉,并在水流推进、土壤含水率变化、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与连续灌溉进行了对比。试验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数为2,节水率为10%的... 试验利用山东引黄灌区内原有机井灌溉设施,在灌区生产较普遍规格(3m×95m)畦田内进行波涌流灌溉,并在水流推进、土壤含水率变化、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与连续灌溉进行了对比。试验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数为2,节水率为10%的波涌流灌第二周期平均水流推进速度为连续灌溉的1.85-1.88倍,波涌流灌第二周期停水后的冲长为连续灌停水后的1.50-1.71倍,可以高质量完成灌溉任务,并且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引黄灌区 机井 波涌流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输水系统动态平衡仿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泽玉 王金山 毕树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134,共6页
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T"字形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水系统动态平衡仿真是进行合理调度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胶东引黄调水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通过控制各级泵站进水池水位来确定各泵站开、... 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T"字形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水系统动态平衡仿真是进行合理调度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胶东引黄调水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通过控制各级泵站进水池水位来确定各泵站开、停机和变速机组转速调节的调度运行方式。对仅向门楼水库供水情况下系统从无水状态到动态平衡的充水起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该供水条件下各级泵站开机组合和运行方式、各机组的开停机时间等运行参数,为系统的正常起动运行提供了依据,为确保系统安全、科学、经济地运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平衡仿真 非恒定流 泵站 数值模拟 引黄调水工程 山东省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鲁西南粘质潮土区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粮食产量与土壤养分数据集 被引量:1
8
作者 庞成民 郭宪峰 +2 位作者 庞亚男 闫燊 满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4期183-191,共9页
潮土是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其中粘质潮土占比近20%,具有土壤质地粘重,结构性差,有效含水量低,适耕期短,养分矿化慢等特征,需要进行改良。目前其常规改良措施主要是靠增施有机物。秸秆还田作为增施有机物的手段,是改良粘质... 潮土是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其中粘质潮土占比近20%,具有土壤质地粘重,结构性差,有效含水量低,适耕期短,养分矿化慢等特征,需要进行改良。目前其常规改良措施主要是靠增施有机物。秸秆还田作为增施有机物的手段,是改良粘质潮土的重要措施。本数据集依托实施沃土工程项目,选择菏泽市牡丹区农作物原种场(现为菏泽市牡丹区种子资源开发保护中心,下同),在常规生产的条件下,连续11年跟踪监测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变化,以期探索大田秸秆还田条件下鲁西南土壤养分与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为黄淮海平原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土壤肥力,稳定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潮土 周年秸秆还田 粮食生产 鲁西南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