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卢帅 张晓凡 +4 位作者 向莹 吴健辉 刘延国 张廷斌 李景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目的]探究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和拉萨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机制,为该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基于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数据... [目的]探究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和拉萨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机制,为该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基于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数据、生态工程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GIS技术、残差分析、slope趋势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研究“一江两河”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①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NDVI增加区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②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NDVI正向影响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等河谷地带,负向影响主要分布在拉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分布较少,以正向影响为主导。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草地和灌丛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两者共达到92.8%,其中城镇和森林面积急剧增加,城镇生态系统增加面积主要由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转入,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主要由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入。④生态工程林是研究区NDVI增加主要原因之一,生态工程林面积变化与NDVI变化率、残差变化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生态工程林能够较好地解释残差变化。[结论]人类活动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促进因素,适度的生态工程对植被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植被覆盖 人类活动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工程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竞一 王恒颖 王梦君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以西藏自治区现有6种类型共102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交叉重叠区域... 以西藏自治区现有6种类型共102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交叉重叠区域呈藏西阿里高原山地区、藏东南高山深谷区交叉重叠面积大,藏中雅江流域交叉重叠数量多的特点,在重叠类型上,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的重叠是最为普遍的重叠类型。对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结果,生态区位重要,保护价值高,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仍有优化空间,提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完善保护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交叉重叠 优化空间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国举 张强 +2 位作者 李裕 张峰举 罗成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大滩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增温0.5~2.5℃与未增温比较,土壤层0~20、>20~40、>40~60cm土壤含水率分别减少0.2%~3.9%、0.4%... 为了研究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大滩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增温0.5~2.5℃与未增温比较,土壤层0~20、>20~40、>40~60cm土壤含水率分别减少0.2%~3.9%、0.4%~1.4%、0.3%~0.6%;碱化度分别增加1.2%~4.4%、0.1%~0.4%、0.2%~0.6%;总碱度分别增加0.01~0.04、0.01~0.03、0.01~0.02cmol/kg;pH值分别增加0.1~1.0、0.1~0.5、0.1~0.6;全盐分别增加0.05~0.71、0.02~0.20、0.01~0.11g/kg。冬季增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增强了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盐碱化危害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水分 温度 土壤盐碱化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优良牧草及草坪草引种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田福平 李锦华 +4 位作者 张小甫 余成群 张怀山 黄秀霞 王春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81,共9页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也是栽培草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于2008-2009年在拉萨市达孜县进行了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以期选出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栽培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初...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也是栽培草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于2008-2009年在拉萨市达孜县进行了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以期选出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栽培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初步筛选表明,14个豆科、8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和19个草坪草品种在"一江两河"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江两河”地区 牧草 引种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及其人口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俊 董锁成 +2 位作者 李泽红 黄永斌 陈艳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6-1042,共7页
以宁蒙沿黄地带为案例,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划分城市影响区,分区统计影响区人口,将其与城市行政区非农人口的增速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边界更接近于行政区界;考虑城镇... 以宁蒙沿黄地带为案例,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划分城市影响区,分区统计影响区人口,将其与城市行政区非农人口的增速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交通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边界更接近于行政区界;考虑城镇用地后大城市影响区扩展,考虑最小交通时间成本后小城市影响区相对扩展;以东胜区-伊旗为中心的地区非农人口增速始终显著高于潜在服务人口增速,这类城市应增强对周边县的扩散作用;以大武口-惠农区为中心的地区非农人口增速始终显著低于潜在服务人口增速,这类城市应加速产业与非农人口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影响区 最小时间成本 引力模型 潜在服务人口 宁蒙沿黄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沿黄地带最小综合交通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 陈艳晓 毛琦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城镇体系规划已成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影响区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引力模型已成为城市影响区划分的主流方法,对引力模型进行2个方面的拓展:一是以城市建成区作为"源"实现城市"点"到"面"的拓展;... 城镇体系规划已成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影响区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引力模型已成为城市影响区划分的主流方法,对引力模型进行2个方面的拓展:一是以城市建成区作为"源"实现城市"点"到"面"的拓展;二是综合交通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最小时间成本,并以此作为时间距离划分城市影响区。将城镇用地作为"面"状城市源,城市影响区轮廓与城镇用地轮廓具有相似性,反映出放大的城镇用地轮廓特征;最小时间成本原则下,城市影响区受道路类型尤其是通行时间成本较低的道路类型分布的影响显著,在两城市间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相同前提下,两城市影响区分界线将垂直平分城市间通行时间成本最低的道路线;交通格局奠定了城市影响区基本形状,城镇用地作为城市"源"和土地类型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的引入使得城市影响区轮廓不规则和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影响区 最小时间成本 引力模型 宁蒙沿黄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7
作者 李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648,共3页
2008年8月和2009年6~7月间对内蒙古自治区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考察,共发现8种,隶7属7科,均为古北界区系成分;以花背蟾蜍、黑龙江林蛙、白条锦蛇为优势种。基于草盖度与两栖动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的监测结果显示,草... 2008年8月和2009年6~7月间对内蒙古自治区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考察,共发现8种,隶7属7科,均为古北界区系成分;以花背蟾蜍、黑龙江林蛙、白条锦蛇为优势种。基于草盖度与两栖动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的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退化对两栖动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结合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和生境特点,提出了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和关键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额尔古纳河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杨二尾舟蛾在西藏的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义发 王梦君 +4 位作者 张天星 戴桂萍 褚彪 马俊 王继山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43-48,共6页
为防止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在西藏自治区进一步扩散蔓延,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杨二尾舟蛾在西藏自治区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杨二尾舟蛾的潜在适... 为防止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在西藏自治区进一步扩散蔓延,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杨二尾舟蛾在西藏自治区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杨二尾舟蛾的潜在适生区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1/3,并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和东南部;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最冷季度平均温(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和最干季度平均温(Bio9)可能是限制杨二尾舟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杨二尾舟蛾在西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精度高(AUC=0.993),结果可信。杨二尾舟蛾的适生区模拟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二尾舟蛾 Maxent模型 分布 适生区 环境因子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屯河灌区供用水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庆 王恒斌 雷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1-24,共4页
介绍了新疆三屯河灌区供用水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方法及系统的建设目标、开发策略、以及系统的模块划分和结构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灌区管理系统 供用水管理系统 灌区 灌溉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析
10
作者 王高峰 唐川 +2 位作者 王洪德 李为乐 王玉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3,267,共4页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了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提取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不均匀,物源分布受地层岩性...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了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提取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不均匀,物源分布受地层岩性、海拔高程及地形坡度影响。这些泥石流源地物源在冰川融水及冰川型泥石流过后更加发育,积累的松散物质更加丰富,使泥石流源地物源进一步复活并产生大量新物源,从而使沿线泥石流发生频率增高,规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泥石流 源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