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粟居读简记(十四)
1
作者 王辉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是读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诗经》的五则札记。一、简百七“厀”读为桼、漆,《说文》■是桼字繁化;二、简百八■,从手,興声,读为升,是量器单位;三、简百八“硕大无■”,■读为朋,群聚也。清阎若璩、桂馥解《尚书·皋陶谟(益稷... 本文是读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诗经》的五则札记。一、简百七“厀”读为桼、漆,《说文》■是桼字繁化;二、简百八■,从手,興声,读为升,是量器单位;三、简百八“硕大无■”,■读为朋,群聚也。清阎若璩、桂馥解《尚书·皋陶谟(益稷)》“朋(《说文》引作堋)淫于家”,说堋乃“葬下棺”不确;四、简百十一、十二“又(有)■者杕”,■即?字,与杕通用;五、简百十五、十六、十七■字读为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战国楚竹简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穫"相对应的字,应分析为从"攴","刈"声,"刈"字繁体。"刈""穫"属于同义互换。根据安大简"刈"字从"禾"从"■",我们分析了楚文字中其他"刈"字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覃》 是刈是濩 同义连用 楚简 安大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䙟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志彪 孙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反”“归”等意思,在甲骨文中则读作“危”,《越公其事》中相关的字则读作“毁”或“危”表示毁败义;而在上博简《亘先》里,此字可与微部字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清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钟与清华简《系年》合证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民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清华简《系年》的内容多可与■羌钟铭文参证发明。《系年》可以澄清■羌钟铭文的一些疑啎,如"隹廿又再祀"的理解,再如"■"、"■"等字的释读。《系年》与■羌钟均记载了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之战,结合相关... 清华简《系年》的内容多可与■羌钟铭文参证发明。《系年》可以澄清■羌钟铭文的一些疑啎,如"隹廿又再祀"的理解,再如"■"、"■"等字的释读。《系年》与■羌钟均记载了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之战,结合相关文献,得以进一步还原该事件的始末。■羌钟与《系年》均涉及齐长城,由《系年》引发的是否存在济水沿线的齐长城的问题,尚难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骉)羌钟 清华简 《系年》 齐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的异序问题--兼论先秦文献文本的非稳定性
5
作者 郝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在风部次序、篇目次序、风部命名和章次顺序等方面,与传世文献如毛诗相比,出现了较多的文本差异。除二南文本状态相对稳定外,其余风部在次序、命名及所含篇目次序等方面皆有不同,尤其是在简本现存57首作品中,...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在风部次序、篇目次序、风部命名和章次顺序等方面,与传世文献如毛诗相比,出现了较多的文本差异。除二南文本状态相对稳定外,其余风部在次序、命名及所含篇目次序等方面皆有不同,尤其是在简本现存57首作品中,有17首出现了章次互异现象。一定程度上,这些互异现象可以修正我们对毛诗的惯常解读。同时,在《秦风·无衣》篇还出现了逸句“赠子以组,明月将逝”,可补传世文献之不足。解析这些差异现象,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对《诗经》国风部分的认知,而且还可对安大简《诗经》的文献学价值做出合理而恰当的判断,同时又为进一步明晰先秦时期文献流传的非稳定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之“乱”及文字考释的重要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79,共4页
《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之"乱",安大简作"■",从"又","嚣"声,"挠"字异体。《广雅·释诂三》:"挠,乱也。"典籍中习见"挠乱"一词。... 《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之"乱",安大简作"■",从"又","嚣"声,"挠"字异体。《广雅·释诂三》:"挠,乱也。"典籍中习见"挠乱"一词。安大简"挠我心曲",即扰乱我内心。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挠"所从的"嚣"与古文字"乱"形近,后人误释为"乱",且"挠""乱"义亦相近,于是《毛诗》就写作了"乱"。由此字的释读可见,考释文字是整理出土文献最基础的工作。立足出土文献本身,重视传世文献,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得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就是出土文献整理者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戎》 乱我心曲 安大简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中的“蟡”字试析
7
作者 侯乃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7,共7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有三个隶定为“蟡”的字,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角度来看,当是“为”字的后起分化字,实质上可以直接隶定成“为”。战国古文字材料中,“蟡”字形已经分化出来,分担了其所从出的母字“为”的部分表义功能。唯...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有三个隶定为“蟡”的字,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角度来看,当是“为”字的后起分化字,实质上可以直接隶定成“为”。战国古文字材料中,“蟡”字形已经分化出来,分担了其所从出的母字“为”的部分表义功能。唯有如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蟡”视为“逶”字或体,而没有把“蟡”字单独列为字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