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1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特征分析
2
作者 宋潇潇 黄颂 +2 位作者 翁骋 吴海波 陈俊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5%)地震前存在调制比高值异常,表明该方法对湖北及邻区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调制比高值开始后5~20个月或异常结束后13个月内,优势发震时段为异常持续期间或异常结束后9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域及周边150km范围内,其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异常区域及周边50km范围内;震级与异常最大值存在一定的关联,5级以上地震前异常显著程度通常较高;预报效能评估R=0.671,R_(0)=0.274。固体潮调制比方法可为湖北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及邻区 固体潮调制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3
作者 刘梓君 郭斌 郑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1391,共11页
科学评价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状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多功能发展情况的客观评判,而且为今后乡村发展方向和优化策略提供现实依据。以流域范围为依据将湖北省划分为五大分区,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生产... 科学评价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状况,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多功能发展情况的客观评判,而且为今后乡村发展方向和优化策略提供现实依据。以流域范围为依据将湖北省划分为五大分区,基于“三生”空间理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指标体系,测算2017—2022年全省及五大分区73个县域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五大流域分区乡村多功能发展地区差异及来源,最后探究阻碍湖北省及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从发展水平测算结果看,研究期内湖北省及各流域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异对空间分异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从主要障碍因子看,研究期内湖北省及五大分区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均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植被覆盖率,且两因子障碍度仍缓慢提升。综上,湖北省传统农区乡村多功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居民增收困难、生态保育压力大和城乡差距较大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发展评价 地区差异 障碍因子 传统农区 湖北省 流域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
4
作者 汪樱 唐兰云 +2 位作者 郑亮 杨斌 王卫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6-1380,共15页
为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在湖北大别山区采集52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 为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在湖北大别山区采集52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指数位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值区间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3.79%、22.80%、27.59%、25.29%、10.54%,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供给服务得分最高,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相对较低。农户生计韧性指数分布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值区间的农户占比分别为9.01%、20.50%、29.69%、27.20%、13.60%,其中社会安全网仍是发展短板,乡村治理仍需强化。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健康状况、参加培训人数、社会网络规模、社会互动、社会网络质量、资源分配公平程度、到县城时间、道路整洁度、建筑格局、绿化程度和转移性补贴是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应加强乡村社会安全网和乡村治理,提升绿色生态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并从多维度增强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生态系统服务 生计韧性 耦合协调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大别山区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青壮年支援新疆建设述略
5
作者 闫存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5,共8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支边青壮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审核批准、分配安置和教育巩固等工作,先后有94421名支边青壮年和21757名家属进疆,他们不仅是新疆工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支边青壮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审核批准、分配安置和教育巩固等工作,先后有94421名支边青壮年和21757名家属进疆,他们不仅是新疆工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不仅为新时期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而且为现实维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可感知的示范价值和鲜活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青壮年 支边 新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分布、来源与迁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秀雯 魏志莹 +8 位作者 易佳佩 李雯星 景一鸣 秦超杰 熊俊武 刘伟 周宏 祁士华 陈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HCHs质量浓度范围为0.09~5.17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36~3.67,0.11~2.53 ng/g;水体中DDTs质量浓度范围为0.13~7.16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22~19.13,0.73~11.53 ng/g,呈现出以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水体中HCHs和DDTs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土壤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高;泉沉积物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春季达到峰值。特征比值结果显示,水体、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主要源于林丹的使用;水体中DDTs主要源于历史残留,而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使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Hs和DDTs可从补给区地表水和补给区土壤分别向排泄区泉水和泉沉积物中迁移。HCHs和DDTs在介质中的快速迁移证实了岩溶区地下水的脆弱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岩溶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来源 迁移 有机氯农药(OCPs) 鱼泉洞泉域 湖北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远地区文旅融合路径探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邢娜 程金亮 +1 位作者 李彦庆 陈婉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9期98-101,共4页
文化和旅游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边远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对现存的相关政策引领不够明确和有力、文史资源开发利用... 文化和旅游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边远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对现存的相关政策引领不够明确和有力、文史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和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湖北边远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企图寻找一条适合湖北边远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边远地区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奇 刘丹青 +1 位作者 刘方 张泽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30,共14页
为探究湖北宜昌地区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因素,以宜昌地区陡山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H_(2)O_(2)(w_B=15%)和Na_(2)S_(2)O_(8)(c_B=0.5 mol/L)2种氧化剂开展了氧化溶蚀实验,探究了不同pH值、温度、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 为探究湖北宜昌地区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因素,以宜昌地区陡山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H_(2)O_(2)(w_B=15%)和Na_(2)S_(2)O_(8)(c_B=0.5 mol/L)2种氧化剂开展了氧化溶蚀实验,探究了不同pH值、温度、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度对氧化溶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_(2)S_(2)O_(8)氧化溶蚀效果优于H_(2)O_(2),H_(2)O_(2)和Na_(2)S_(2)O_(8)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溶蚀效果均优于碱性条件,碱性环境不利于2种氧化剂的氧化;升温会促进Na_(2)S_(2)O_(8)和H_(2)O_(2)的热分解,分别产生H_(2)SO_(4)和O_(2),对页岩的氧化溶蚀有积极影响。外源Na~+(氯化物)的添加能促进页岩在Na_(2)S_(2)O_(8)和H_(2)O_(2)氧化过程下Ca^(2+)和Mg^(2+)的释放,增强氧化溶蚀效果;而外源Ca^(2+)、SO_(4)^(2-)的添加,容易与碳酸盐酸蚀产生的SO_(4)^(2-)、Ca^(2+)形成石膏沉淀,从而引起页岩孔隙堵塞,降低页岩渗透性;同时,外源Mg^(2+)易在弱碱性环境下生成硅酸镁沉淀,对页岩的氧化溶蚀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今后在页岩气氧化压裂开采过程中,预先调查开采地层的水化学参数,根据地层温度、pH值和阴阳离子来选择氧化液和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H_(2)O_(2) Na_(2)S_(2)O_(8) 氧化溶蚀 湖北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地应力特征及成因
9
作者 童广勤 苗凤彬 +3 位作者 李培军 秦维秉 罗胜元 陈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01,I0006,I0007,共18页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近边界断裂的区域呈多向性;现今地应力的离散性较强,平面上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主体分布特征,纵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埋藏深度是导致地应力纵向上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主应力随埋深呈线性增加,主体区域的应力关系表现为水平最大主应力>垂向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属于走滑断层应力状态;不同岩性层间的水平应力及方向变化,由灰岩、粉砂岩到页岩,应力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边界断裂的影响是地应力平面上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造成地应力降低及最大水平主应力趋于平行断层走向的偏转,地应力降低与偏转幅度主要受断裂距离控制。该结果可为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藏后续勘探部署及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特征 成因 页岩储层 水井沱组 鄂西宜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北烟区潜在适宜性分布及其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本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烟区 最大熵模型 生育期 潜在分布 主导环境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区域差异性分布分析——基于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
11
作者 曹爱平 肖正利 +3 位作者 潘自辉 黄光体 冯顺柏 胡静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为摸清湖北省森林资源质量状况和区域之间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性,促进区域之间森林质量提高、为制定森林管理提供参考。运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以湖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乔木林地范围为抽样总体,地面调查抽样点测定单位面积蓄积量... 为摸清湖北省森林资源质量状况和区域之间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性,促进区域之间森林质量提高、为制定森林管理提供参考。运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以湖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乔木林地范围为抽样总体,地面调查抽样点测定单位面积蓄积量,借助数理统计方法中的数据检验、集中趋势、离散趋势、聚类分析和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揭示当前时期研究区蓄积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样本数据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区域表现为森林经营发展水平具有平衡一致性、与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2)单位面积蓄积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为平均值>中位值,趋势分布在区间中位值~均值,箱形图显示了县区均值之间的比较与置信区间。(3)抽样点在一定尺度距离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呈聚集性分布,单位面积蓄积量集中趋势向均值与中位值靠拢。(4)聚类分析划分了乔木林蓄积量分布结构相似性或同类型区域。湖北各区域单位面积蓄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数据的集中趋势值较低,体现出森林质量短板,林地生产力有很大的空间,森林质量空间潜能需提升发挥,需充分考虑资源质量自然区域分布差异特征,加强森林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单位面积蓄积量 差异性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及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涛 唐涛 +2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蔡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96-8902,共7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三峡地区为例,针对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三峡地区为例,针对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着眼,探讨了试点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及目标,并提出应从水环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岸线、污染土地、废弃矿山、江河湖库生态修复,三峡地区濒危动植物保护,江河沿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实施具体修复措施,探索构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试点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区域的相关工作也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问题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岸线 湖北三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快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詹小国 谭德宝 +1 位作者 朱永清 黄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1986年和1999年三峡库区(湖北片)的TM,SPOT(全色)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利用TM光谱信息丰富、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这两种影像作融合后再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土地利用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作为处... 以1986年和1999年三峡库区(湖北片)的TM,SPOT(全色)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利用TM光谱信息丰富、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这两种影像作融合后再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土地利用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作为处理平台,以1:50 000地形图作为数据源,进行扫描矢量化,生成DEM,并从中提取坡度,考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坡度这3个因子,利用水利部的行业标准和GIS的空间叠加分析能力,研究了三峡库区(湖北片)巴东、兴山、秭归和宜昌4县1986年和1999年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县中,对水土流失起减轻作用的林地、梯田、园地面积都在增加,而坡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草地面积都在减少;各县的水土流失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宜昌减轻最多,秭归、兴山和巴东居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快速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 被引量:65
14
作者 阮羚 谷山强 +2 位作者 赵淳 姚尧 李晓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鄂西三峡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复杂,雷电活动频发,线路抵御雷击能力薄弱。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对保证鄂西三峡地区供电的稳定可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开展了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防雷... 鄂西三峡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复杂,雷电活动频发,线路抵御雷击能力薄弱。有效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水平与治理能力,对保证鄂西三峡地区供电的稳定可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开展了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防雷综合治理研究。具体来说,从线路回数、塔形、档距、地貌、防雷措施等方面统计分析了鄂西三峡地区220kV线路雷击故障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可从宏观上指导实施差异化防雷改造;进而选择雷害严重的典型线路采用差异化防雷技术开展逐基杆塔的微观化防雷风险评估,评估时综合考虑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线路结构和绝缘配置的差异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并依据投入产出比制定技术经济性较高的差异化防雷治理方案;针对治理方案开展逐基杆塔和全线防雷性能预评估,分析改造前后防雷性能变化情况;最后应跟踪评估改造方案挂网后的实际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防雷 鄂西三峡地区 输电线路 220kV 雷击闪络风险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15
作者 简德平 张厚福 +1 位作者 田智会 易三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2,共4页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较好,但数量不足,兼职比例过高,工作负担较重,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但教材使用、教学组织情况较差;体育...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较好,但数量不足,兼职比例过高,工作负担较重,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但教材使用、教学组织情况较差;体育场地、器材、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早操与课间操情况较好,但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比赛情况较差。建议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观念转变;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小学 体育 现状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域土地利用节地潜力评估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克昊 谭荣辉 +1 位作者 刘艳芳 孔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22-231,F0003,共11页
为定量测算和分析湖北省区域节约用地情况,依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以2009年为基期年,通过限制性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估算了湖北省83个县(市、区)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潜力,并调查了各个县(市、区)规划期间闲置空闲与废弃... 为定量测算和分析湖北省区域节约用地情况,依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以2009年为基期年,通过限制性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估算了湖北省83个县(市、区)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潜力,并调查了各个县(市、区)规划期间闲置空闲与废弃地复垦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土地利用以粗放利用为主,限制性修正系数与地形地貌存在一致性,置换潜力与闲置空闲及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存在空间上的负相关性;到2020年湖北省共可节约土地25.24万hm2,其中城乡置换潜力占18.66万hm2,闲置空闲与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占6.58万hm2,今后全省建设用地利用的方向是以现有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为主,且逐步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无序蔓延。该文为今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农村地区 集约节约用地 潜力估算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巴东地区滑脱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杰 王秋良 +3 位作者 黄颂 吴海波 赵凌云 陈俊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非常一致,地震活动多沿着区内3条NE向滑脱背斜的枢纽方向分布,背斜核部地震较少,而两翼地震较多,且较大地震多发生在两翼较深处。多层滑脱构造组成的构造背景、碳酸盐岩的大面积分布以及库水位的反复加卸载是造成巴东地区地震特征复杂性的3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巴东 滑脱构造 三峡水库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评估与分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文余源 邓宏兵 +1 位作者 胡鹏 詹小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 ,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 ,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 ,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 .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并对各分区的...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 ,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 ,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 ,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 .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并对各分区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作了简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农业投资环境 GIS 评估 分区 湖北 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投资决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山区边(滑)坡综合分类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伟中 范建海 +2 位作者 孔令伟 张世飚 徐建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5-2740,共6页
鄂西北山区是国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且目前在鄂西北山区的交通、水电、能源、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很大,由此造成及将来可能诱发大量的工程开挖型和水库蓄水型滑坡。因此,尽快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的综合分类体系是进一步研究... 鄂西北山区是国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且目前在鄂西北山区的交通、水电、能源、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很大,由此造成及将来可能诱发大量的工程开挖型和水库蓄水型滑坡。因此,尽快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的综合分类体系是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的发育规律、破坏模式、成灾机制、时空预测及相应防治对策等的基础性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问题提供基础性成果资料。文中讨论了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构建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3个最主要的特征;提出了该地区边(滑)坡多层次综合分类体系框图;对该地区边(滑)坡主要典型类别划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初步划分出19类典型边坡。并列举了几个典型类别边(滑)坡的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和处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滑)坡 鄂西北山区 综合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其仁 张铭 +9 位作者 何定富 戴宗兴 吴法清 张如松 卢卫民 唐登奎 索建中 黄大全 左杰 邓长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6-477,共2页
地处鄂西南五峰县的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由于其人口密度低,地势起伏高差大,植被封闭良好,特别是地处湘、鄂边界的特殊地理环境,其动植物群落的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和重要物种的高密度在湖北省十分罕见.由湖北... 地处鄂西南五峰县的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由于其人口密度低,地势起伏高差大,植被封闭良好,特别是地处湘、鄂边界的特殊地理环境,其动植物群落的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和重要物种的高密度在湖北省十分罕见.由湖北省林业厅下达的《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脊椎动物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陆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