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午战争中的张謇与通海团防——侧重其与江南防御体系的关系 |
崔岷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
胡天舒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战时从军日记的甲午战争书写——以佐川和辅《日清战争从军记》为中心 |
王明兵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关于甲午陆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
邱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5
|
甲午战争中近代日本文人的战争观 |
张秀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6
|
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
刘江永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7
|
甲午战争中“后清流”提出的御敌方略初探 |
谢海涛
杨宝杰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8
|
从《申报》资料看中日甲午战争前国民的社会心理 |
韩小林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
9
|
“九一八事变”后学人对甲午战争的探究热潮(1931—1945)——基于学术心态的考察 |
陈兆肆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0
|
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小说翻译 |
方开瑞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1
|
|
|
11
|
甲午战争烙印与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现象 |
李若愚
|
《亚非纵横》
|
2015 |
1
|
|
|
12
|
章高元与中日甲午战争——兼论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的表现 |
马庚存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13
|
日本“皇国史观”思想的演进与甲午战争 |
周新国
周隽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4
|
甲午战争与张之洞的日本认识 |
祝婷婷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5
|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与甲午中日议和 |
冯高峰
师嘉林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16
|
杨仁山居士在甲午战后对日本净土真宗的批判 |
沈文星
姚彬彬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7
|
德国与中日甲午战争 |
欧阳红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8
|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孤本《津督院往来电》考述 |
吉辰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19
|
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 |
秦鸿锠
|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