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午战争中的张謇与通海团防——侧重其与江南防御体系的关系
1
作者 崔岷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对张謇个人而言,甲午战争期间的筹办通海团防经历不亚于一场意志的洗礼。办团过程中遭遇的经费无从筹集、民众消极应对和部分官绅的牵掣,证明张謇获悉将承担办团使命时写下的“事无可为,义不容谢”并非高调表态,而是反映出他建立在军事... 对张謇个人而言,甲午战争期间的筹办通海团防经历不亚于一场意志的洗礼。办团过程中遭遇的经费无从筹集、民众消极应对和部分官绅的牵掣,证明张謇获悉将承担办团使命时写下的“事无可为,义不容谢”并非高调表态,而是反映出他建立在军事经验基础上的务实态度和决意率众抵御侵略的责任感。这一务实态度和责任感推动着张謇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并促使其从一位普通乡绅开始向通海地区地方领袖转变。由于江南对于关内外清军作战全局的重要性,地处由海入江门户的通海地区的团防筹办对于日渐紧迫的江南防御便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透过战争爆发后日益严峻的日军南下威胁和兵力、军饷、枪械均明显短缺的防御困境以及通海地区特殊的地形和民情,不难看出通海团防在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所构建的江南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张之洞 通海团防 江南防御体系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王韬对日认识的变与不变
2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 王韬作为第一代改良思想家,其对日认识的真知灼见迄今仍令人叹为观止。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王韬的日本观既有时代性的变化,又有主体性的固守,他总是能够具有超强的预见能力。明治初期,他有过对日本施行近代化维新政策的赞赏;甲午战争前,在日本考察期间,他也曾对日本盲目学习西方的举动表示不可取;甲午战争后,他还预言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灾难性后果。王韬对民族、国家和国际危局抱有强烈的关心,在其落拓不羁的外表下,始终怀揣着可贵的政治品质——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民族的期望。王韬日本观的变化过程是对日本时局的锐意观察与精准预测,在日期间虽因家庭不幸及仕途不畅有自我放纵的表现,但是其家国情怀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王韬 《扶桑游记》 日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从军日记的甲午战争书写——以佐川和辅《日清战争从军记》为中心
3
作者 王明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扩充史料或再读史料是继续推进和突破现有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较为踏实和可靠的研究路向。尽管甲午战争相关的日记类文献存量较少,且公开有限,但其深具“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视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益或弥补基于官方档案“主流叙述”... 扩充史料或再读史料是继续推进和突破现有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一个较为踏实和可靠的研究路向。尽管甲午战争相关的日记类文献存量较少,且公开有限,但其深具“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视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益或弥补基于官方档案“主流叙述”的不足。本文通过对一个普通参战士兵佐川和辅所撰写的《日清战争从军记》的个案解读及由此衍生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希冀对“甲午战争史像”愈加具体、生动、丰富和立体地呈现有所小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佐川和辅 战时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甲午陆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邱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2,共9页
认真辨析相关史料,我们就会发现,甲午战争研究中过去曾被定案的某些史实,如今似有重新提起讨论的必要。以第一阶段的平壤战役为例。清军前敌统帅叶志超稍作抵抗,便弃城逃回国内。对此,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当时平壤城内军储充足,叶志超宣... 认真辨析相关史料,我们就会发现,甲午战争研究中过去曾被定案的某些史实,如今似有重新提起讨论的必要。以第一阶段的平壤战役为例。清军前敌统帅叶志超稍作抵抗,便弃城逃回国内。对此,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当时平壤城内军储充足,叶志超宣称装备不足,是为临阵脱逃开脱罪责。然而认真检讨平壤城内清军弹药给养,可知,叶志超所陈并非虚言,清军的确没有做好备战。再如,依克唐阿历来被认为是怯战将领,可史料显示,他的部队武器装备之差,根本无法应对当时战争的需要。而徐邦道,历来被认为是敢于抵抗的将领。可仔细考察便知,此人军事素养较差,算不上称职的将领,根本不能承担前敌重任。说清政府要为甲午陆战失败承担责任,这一点也不为过。但具体下来,究竟是政府中哪些人应该负责?要负怎样的责任?甲午陆战失败是由于前线将领的贪生怕死?还是后方决策者的政策失误?这些都需要对史料做艰苦的考索才能给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平壤战役 徐邦道 近代军事素养 军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中近代日本文人的战争观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秀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时期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国家主义情结。既有类似于正冈子规等一些文人,以亲临战场的方式,成为战争鼓吹者;又有虽以明确态度表明对政治不关心,要"绝缘"于战争者,却又无法摆脱战争的潜在影响。不同类... 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时期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国家主义情结。既有类似于正冈子规等一些文人,以亲临战场的方式,成为战争鼓吹者;又有虽以明确态度表明对政治不关心,要"绝缘"于战争者,却又无法摆脱战争的潜在影响。不同类型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战争,并展现了日本国民的战争观及其强烈的国家主义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近代日本 战争观 国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江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晋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钓鱼岛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中“后清流”提出的御敌方略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海涛 杨宝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甲午战争中,作为当时清廷中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后清流积极鼓动对日作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御敌方略,其中包括:进攻和防御策略、军队建设策略、后勤与保障策略及马关签约时期的迁都与日进行持久战的主张。通过分析后清流提出的具体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作为当时清廷中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后清流积极鼓动对日作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御敌方略,其中包括:进攻和防御策略、军队建设策略、后勤与保障策略及马关签约时期的迁都与日进行持久战的主张。通过分析后清流提出的具体战略战术,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后清流 御敌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申报》资料看中日甲午战争前国民的社会心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小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报刊,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为我们今天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申报》的资料分析,来透视...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报刊,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为我们今天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申报》的资料分析,来透视甲午中日战争前国民的主要社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甲午中日战争 朝鲜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学人对甲午战争的探究热潮(1931—1945)——基于学术心态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兆肆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62,共12页
甲午战争发生后的30余年中,该役并未得到国人全面考稽和冷静反思。1931—1945年间中国学人对甲午战史关注骤切,掀起了一场探究热潮,其无疑是受"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蚕食中国的现实所激逼,其目的主要在于鉴往察今、惩前图后... 甲午战争发生后的30余年中,该役并未得到国人全面考稽和冷静反思。1931—1945年间中国学人对甲午战史关注骤切,掀起了一场探究热潮,其无疑是受"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蚕食中国的现实所激逼,其目的主要在于鉴往察今、惩前图后以及明耻奋进等现实诉求。是时,对甲午战史研究的具体诉求各异,或望国共合作抗日,或期政府重视军事,或劝政府勿恃外援。学人们既抱不同的现实诉求,也决定各自关注甲午研究的视角及内容不一。当时甲午战史的研究,确为抗日提供了一些极深刻而有益的教训。但在急切的现实诉求之下,历史也时会成为既定教训之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甲午战争 探究热潮 学术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小说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开瑞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4期87-91,共5页
中国的小说翻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在早期的小说外译汉史上,甲午战争是一个转折点。本文分析了甲午战争前后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形态对小说翻译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之从叙述形式到所述内容都... 中国的小说翻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在早期的小说外译汉史上,甲午战争是一个转折点。本文分析了甲午战争前后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形态对小说翻译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之从叙述形式到所述内容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社会文化语境 小说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烙印与当前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若愚 《亚非纵横》 2015年第4期71-80,127,共10页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战争部分时,却不见了最重要的"侵略"二字。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内怪象频生,其背后离不开日本右翼政治家的操纵。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恰恰与要求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右翼组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他抛出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并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正是其战争观和历史观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教科书问题 安倍晋三 历史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高元与中日甲午战争——兼论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的表现
12
作者 马庚存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清军将领章高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命增援前往辽东战场 ,在盖平战役中他不畏强暴 ,奋勇杀敌 ,建树了英雄业绩 ,虽败尤荣 ,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坚持抵抗态度 ,但违心服从清廷旨意 ,对其后丧地负有一定责任。... 清军将领章高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命增援前往辽东战场 ,在盖平战役中他不畏强暴 ,奋勇杀敌 ,建树了英雄业绩 ,虽败尤荣 ,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坚持抵抗态度 ,但违心服从清廷旨意 ,对其后丧地负有一定责任。应肯定章高元是一个有作为的抵抗派人物 ,是功大于过的爱国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高元 爱国将领 中日甲午战争 胶州湾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皇国史观”思想的演进与甲午战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新国 周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87,308-309,共6页
"皇国史观"又称"国体史观",是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日本军国主义动员的精神主脉。它的思想因子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以汉字书写的日本古典《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中世纪的《倭姬命世纪》所包涵... "皇国史观"又称"国体史观",是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日本军国主义动员的精神主脉。它的思想因子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以汉字书写的日本古典《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中世纪的《倭姬命世纪》所包涵的"日本神国论"和"八纮为宇"。此后,经过日本幕府统治时期的镰仓时代的北畠亲房和江户时期的山鹿素行、本居宣长,尤其是佐藤信渊、吉田松荫和福泽谕吉等人的阐发、发酵,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先导。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皇国史观"的重要实践,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实现了兼并朝鲜、侵占台湾的目标,进而推进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日本整个国家推向毁灭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皇国史观 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与张之洞的日本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婷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0,共4页
甲午战争是东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还改变了晚清士大夫的日本认识。其中,作为晚清重臣之一的张之洞,若以甲午战争为分水岭,便会发现他的对日认识发生了从"拒日"到"联日"的变化。透过... 甲午战争是东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历史进程,还改变了晚清士大夫的日本认识。其中,作为晚清重臣之一的张之洞,若以甲午战争为分水岭,便会发现他的对日认识发生了从"拒日"到"联日"的变化。透过张之洞对日认识的变化,折射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日本认识,从中凸显出张之洞对日认识的背后隐情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张之洞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与甲午中日议和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高峰 师嘉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与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推动美国政府由纵容日本侵略转向了积极斡旋并促成了中日议和的开启。广岛议和期间,他甚至为清政府建言献策,尝试挽救遭日本破坏的和谈。广岛议和失败后,他又推...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与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中,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推动美国政府由纵容日本侵略转向了积极斡旋并促成了中日议和的开启。广岛议和期间,他甚至为清政府建言献策,尝试挽救遭日本破坏的和谈。广岛议和失败后,他又推动了马关议和,更帮助日本敦促清政府批准了《马关条约》,使中日两国实现了议和。表面上,他响应了清政府的请求,但实际上完全是为了维护和扩大美国的在华侵略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美国驻华公使 田贝 中日议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仁山居士在甲午战后对日本净土真宗的批判
16
作者 沈文星 姚彬彬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中日甲午战后,与日本帝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佛教宗派"净土真宗"在中国大肆开展传教活动,以上海为中心,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皆设立传教点。被后人誉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早年曾与该宗人士有所交往。... 中日甲午战后,与日本帝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佛教宗派"净土真宗"在中国大肆开展传教活动,以上海为中心,在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皆设立传教点。被后人誉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居士早年曾与该宗人士有所交往。1898年,净土真宗在南京传教之际,杨仁山察觉了其思想体系中颇有违背佛教经典和与日本世俗社会过度妥协之处,对真宗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本文拟从思想义理和戒律制度两个方面,对杨仁山的批判视角进行介绍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仁山 净土真宗 世俗化 甲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与中日甲午战争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8,共10页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给正处于外交转型中的德国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德国一改过去只关注经济利益而避免卷入政治纷争的传统立场,开始介入远东的权力角逐,这也成为德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战争初期,德国表面采取...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给正处于外交转型中的德国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德国一改过去只关注经济利益而避免卷入政治纷争的传统立场,开始介入远东的权力角逐,这也成为德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战争初期,德国表面采取超脱的中立姿态,多次拒绝清政府与英、俄等国的调停提议,实质是鼓励或偏袒日本的战争行为。由于担心战争可能对远东利益格局乃至欧洲地缘政治产生不利于德国的变化,且出于帝国主义追求海外殖民地的贪婪和防范东方文明崛起的"欧洲中心主义",在战争后期、中日谈判及"三国干涉还辽"期间,德国大幅度调整政策,积极推动并参与"三国干涉还辽"。尽管很难明确判定哪项动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不影响我们得出"德国是三国干涉还辽的积极推动者与重要参与者"的结论。研究这一案例,有助于认识此时期德国在远东的外交以及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日本 甲午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孤本《津督院往来电》考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津督院往来电》是一份未经学界利用的甲午战争孤本史料。书中收录了直隶总督李鸿章与直隶提督叶志超的往来电报278通,内容涵盖甲午战争前夕及初期清军在朝鲜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通过比对本书与《李...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津督院往来电》是一份未经学界利用的甲午战争孤本史料。书中收录了直隶总督李鸿章与直隶提督叶志超的往来电报278通,内容涵盖甲午战争前夕及初期清军在朝鲜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通过比对本书与《李鸿章全集》重合的部分,能够还原李鸿章对叶志超来电内容的改动与剪裁,进而可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李、叶二人当时的思想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督院往来电》 静嘉堂文库 甲午战争 叶志超 李鸿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
19
作者 秦鸿锠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地分析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所起过的积极作用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资本 近代纺织史 中国 棉纺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