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Lexical I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port 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1
作者 何晴 侯先绒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3期150-151,155,共3页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meeting of great importance held during the decisive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As a window to know about the lates...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meeting of great importance held during the decisive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As a window to know about the latest changes of China,it is au-thoritative and of much value to study.As time goes by,there emerge more lexical i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studie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s of lexical i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port 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of the CPC.First,it classifies these lexical items into several kind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with economy,politics,culture,peo-ple’s wellbeing and other lexical items,and then studies the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eport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LEXICAL i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2
作者 陈善友 刘佳欣 《大连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湖北文理学院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多重挑...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湖北文理学院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多重挑战,旨在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宣传教育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多维度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课中的深入融合与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 教学优化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艳秋 孙文怡 王欣昕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音乐史 课程思政 行动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核心要义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推进得扎实有效,但是,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与学生主体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推进得扎实有效,但是,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与学生主体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够紧密、“第一责任”压实不够到位等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材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及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双渠道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探究
5
作者 赵文雯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第2期3-7,13,共6页
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强调将中国数学发展史及中国数学家相关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个别知识点深挖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后,针... 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强调将中国数学发展史及中国数学家相关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个别知识点深挖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后,针对以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挖掘学习过程本身需要具备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课程思政 高等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探析
6
作者 黄雪丽 迟新蕊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概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表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的必要性。在融入过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概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表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的必要性。在融入过程中应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主题,以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落脚点,以讲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逻辑关系为目标。通过提升“概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推动“概论”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地融入“概论”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7
作者 周月华 董元吉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全体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和自身素养的最新要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三个务必”所蕴含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全体共产党员行为规范和自身素养的最新要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三个务必”所蕴含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提升奋斗品格。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将“三个务必”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三个务必”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体育强国的概念辨析、演化脉络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闫静 徐诗枧 温雨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3,共8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看,体育强国既是“体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体育使国家强盛”,二者间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体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强烈...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看,体育强国既是“体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体育使国家强盛”,二者间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体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强烈价值预设与时代走向的理论命题,一个有关体育与国家功能性关系的理论命题。建设体育强国要聚焦“体卫融合”,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科技兴体”战略,全面优化竞技体育水平;打造“体育+”模式,促进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充分释放学校教育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依法治体水平,加强法治化规范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强国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 体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建设
9
作者 姜婷仪 常丹丹 刘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3-76,共4页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使教材和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融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不断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成长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以六安市裕安区践行二十大精神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修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276,共4页
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学界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展开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从已脱贫县这一特殊地理场域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审视。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产... 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学界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展开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从已脱贫县这一特殊地理场域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审视。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政府治理等方面问题与差距,提出要在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宜居、进文化扶贫与乡风文明、党建扶贫与科学治理、“两不愁三保障”与生活富裕的等方面两手抓、两手硬的主张,从而探索出推进县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 县域视角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路径:基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临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时代之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最终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时代之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社团实践活动中,应以“五个牢牢把握”为重点内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实践,应夯实思政队伍,提升融入效果;创新活动形式,扩大融入广度;统筹媒体资源,拓展融入平台;占领网络阵地,确保融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类社团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二大”代表考证
12
作者 代先祥 韩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共“二大”是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相关原始文献资料严重缺失,会议地点频繁更换,以及会议代表未经民主选举产生等原因,中共“二大”代表的名单始终难有定论。文章通过史料的比较、鉴别,在分析中共“二大”代表构成的基础上,梳... 中共“二大”是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相关原始文献资料严重缺失,会议地点频繁更换,以及会议代表未经民主选举产生等原因,中共“二大”代表的名单始终难有定论。文章通过史料的比较、鉴别,在分析中共“二大”代表构成的基础上,梳理出包含12名代表的完整名单,并对大会的列席人员进行了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二大” 代表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形象建构及其日译策略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13
作者 季智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8-71,112,共15页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政治话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政治形象的核心要素。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日译本为语料,梳理了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类型,考察了部分类型隐喻构建的政治形象,并在此基...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政治话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政治形象的核心要素。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其官方日译本为语料,梳理了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类型,考察了部分类型隐喻构建的政治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治隐喻的日译策略。研究表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采用了战争、旅行、建筑、拟人、自然等11种类型的隐喻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旅行、拟人、战争等多种隐喻使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路者”“负责任家长”“总指挥”等形象;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对日翻译策略有喻体直译、喻体转换、喻体意译3种手段,且喻体直译中又可细分为喻体对等和喻体输出,喻体意译可细分为提升理解型意译、消除冲突型意译和增进共识型意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隐喻 日译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之大者”的内涵指向、逻辑意蕴及实践理路
14
作者 谢和成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国之大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家国情怀与浓烈的赤子之情。从内涵指向看,民生是“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生态是其基本意涵,大局是其内在机制,责任是其根本特质。从逻辑意蕴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是“国之大者”的理论逻辑... “国之大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家国情怀与浓烈的赤子之情。从内涵指向看,民生是“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生态是其基本意涵,大局是其内在机制,责任是其根本特质。从逻辑意蕴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是“国之大者”的理论逻辑,对“五史”的赓续与演绎是其历史逻辑,对“三情”的反思与推进是其现实逻辑。从实践理路看,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中国制度、致力中国治理,树立科学思维、善用工作方法,为践行“国之大者”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科学的价值取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可靠的制度保障、强大的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之大者” 党的二十大 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给小城镇十五年发展培育期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兵弟 郭龙彪 +1 位作者 徐素君 李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在十八大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提出关于深化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等背景下,为了深入研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十八大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提出关于深化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等背景下,为了深入研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如何提升小城镇发展建设水平,通过对比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类似条件下小城镇建设工作周期特点及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需给予小城镇十五年重点发展培育期的战略判断,并进一步提出创新小城镇二元结构混合用地管理制度、建立可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小城镇产业引入机制等小城镇培育主体政策,提出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小城镇、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改为城乡维护建设税等政策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新型城镇化 小城镇 十五年发展培育期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艳国 刘小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态势,正视我国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社区治理在理论层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作出了新表述、新论断;在实践层面... 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态势,正视我国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社区治理在理论层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作出了新表述、新论断;在实践层面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由此,构成了我们对我国社区治理新情况、新发展进行分析和预判的基础,并形成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新常态:第一,建构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第二,立足于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做好社区建设与治理这篇大文章;第三,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加快农村社区发展步伐;第四,按照法治中国总要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第五,树立社区治理新理念,体现中国社区新特色。深刻认识我国当下社区治理的新常态,有利于我们把握社区治理的基本走向,科学研判其内涵的综合性因素,并根据这些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来预判社区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由此进行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社区治理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先俊 詹舒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进程中,中共十八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依据、指导思想、理论主题、主体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作的新概括和新阐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规律,丰富了马克思...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进程中,中共十八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依据、指导思想、理论主题、主体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作的新概括和新阐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共 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 理论主题 主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意志与体育新课标表达:论《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志华 汪晓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着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事权,是国家教育意志体现的关键途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其通过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精神,很好地彰显了党和国家有关人... 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着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课程标准作为国家事权,是国家教育意志体现的关键途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其通过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精神,很好地彰显了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阐述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融入,有利于国家事权和国家意志的真正落实,有利于将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具体化和细化,有利于化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分析十九大报告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贯彻十九大精神的8个具体表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关注体育学习的弱势群体,为学生体育学习营造美好环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2017年版)》 十九大精神 健康中国 体育新课标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家宏 郑国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6,28,共8页
建设体育强国的本质是体育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体育现代化实现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根本方向。研究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遵循现代化理论,分析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概念。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 建设体育强国的本质是体育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体育现代化实现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根本方向。研究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遵循现代化理论,分析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概念。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实践,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宣扬,是软硬条件的与时俱进与更迭,是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选择。分析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达成的现实基础,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策略是确立体育强国建设的理念思路、加强体育强国建设的策略谋划、深化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事业 “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外交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长峰 聂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十八大以来,经济外交作为外交新常态下的主流发展模式,贯穿于中国外交实践的始终,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经济外交布局上,侧重于开展与主要方向大国的双边经济合作,实施有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的经济合作;经济外交... 十八大以来,经济外交作为外交新常态下的主流发展模式,贯穿于中国外交实践的始终,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经济外交布局上,侧重于开展与主要方向大国的双边经济合作,实施有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的经济合作;经济外交框架上,坚持以"一带一路"为主线,结合"经济合作"与"经济援助"两种形式,重点突出金融、基础设施、能源三大领域;经济外交趋势上,逐渐呈现出高铁经济、互联网经济、绿色经济等发展新方向。目前,中国经济外交战略规划已具雏形,宏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习近平 经济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