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权转移”辨析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理 赵民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3,共11页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 通过辨析既有研究观点并总结实践经验,探讨“发展权转移”在我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的适用性。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发展权转移制度的缘起与运作过程。然后立足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特点,从“基于用地指标的发展权转移”和“基于容积率的发展权转移”这两个层面,综述国内学界的主要观点;与此相应,还梳理了两类“发展权转移”的政策导向及实践并对其作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跨区域指标交易市场存在着内生悖论,因而以用地指标为载体的“发展权转移”政策既有成效,也有其特定性。在城市建成区内,我国规划管控中提出的“异地补偿”和“容积率奖励”为形式的“发展权转移”,实质上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这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的相关运作有着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发展权转移 增减挂钩 中国与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退出与盘活的“村村挂钩”探索——基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多案例研究
2
作者 景丽娟 姚树荣 吴宇哲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5,共9页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和盘活“村村挂钩”模式的实践经验和运行机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聚焦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关于“村村挂钩”的探索,将其宅基地退出与盘活模式归纳为原址腾... 研究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和盘活“村村挂钩”模式的实践经验和运行机制。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聚焦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关于“村村挂钩”的探索,将其宅基地退出与盘活模式归纳为原址腾退、空间置换和指标漂移三种。“村村挂钩”探索具有整合土地资源,完善乡村产业用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重构,实现跨区域要素流动的现实价值。研究结论:“村村挂钩”实践的后续推广应注重制度体系规范性、运行底线明确性和配套支持完善性,未来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仍在于通过宅基地退出与盘活机制的完善,有效实现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权能,建立城乡平等的土地制度,为乡村争取更多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村村挂钩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土地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的集体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3
作者 段金龙 李理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203-207,共5页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该研究依据土地发展权划分,并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利用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该研究依据土地发展权划分,并考虑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利用2015—2023年土地交易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研究区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土地增值收益为144.75万元/hm^(2),仅占土地价格的一半;入市过程中,农民失去了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这部分功能的价值为39.30万元/hm^(2),应由政府从调节金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补偿;兼顾土地发展权划分和农民社会保障功能损失后,政府、村集体和农民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分别为5.55万、79.95万元和59.25万元/hm^(2),对应比例分别为3.8%、55.2%和41.0%,使得农民集体获得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并显著超过当地征地补偿标准。这有利于推动土地开发模式从增量土地征收向存量土地入市转变,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和村集体参与入市的积极性。研究结论拓展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思路,对于未来深化其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 社会保障功能损失 金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核批准对宅基地强制收回制度的体系构造——兼论《土地管理法》第66条第1款的适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宅基地强制收回直接关乎着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范围,是新一轮深化宅基地改革的关键性内容。而受制于收回效力认定的不完备性,还应当以对此具有实质影响的审核批准作为类型化的区分标准。其中,作为构成性事实的审核批准,与宅基地收回关系的... 宅基地强制收回直接关乎着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范围,是新一轮深化宅基地改革的关键性内容。而受制于收回效力认定的不完备性,还应当以对此具有实质影响的审核批准作为类型化的区分标准。其中,作为构成性事实的审核批准,与宅基地收回关系的形成和变更直接相关,能够产生消灭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效力;作为确认性事实的审核批准,则仅确认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已经消灭,而不决定或直接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的变动。基于此,两类不同的审核批准构成了宅基地强制收回制度的基本类型,从而实现了该制度的体系化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强制收回 审核批准 体系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权利”结构视角下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1 位作者 周建波 夏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构了哑铃型与纺锤型两种理想的地权形态;(2)不同地权形态下的“权力—权利”互动模式可以总结为均田薄赋、经界并税与隐占兼并;(3)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呈现为在王朝治乱周期下,形态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的转换,这不仅呈现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干预强弱转换下的表层循环特征,也潜藏着权力干预弱化与权利演化的深层特征。研究结论:建国以来的“权力—权利”结构体现为“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面对结构失衡产生的城乡差距扩大,中央应通过将横向社会反馈纳入纵向政府问责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干预,并通过推动城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差异化征税、远郊区农地国有化向农民还权赋能,走向“权力—权利”结构的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史 “权力—权利”结构 理想型建构 土地产权 土地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勇 张宇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 基于“内在逻辑-实践探索-现实挑战”的研究路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改革目标的基础在于强化集体土地产权;(2)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配置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3)探索统筹兼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点;(4)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今后仍需在明晰产权主体、扩大入市范围与强化用途管制、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地入市 同地同权同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失灵、产权流动壁垒与存量建设用地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思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目的:以产权流动角度切入城市建设用地由增量到存量的行政配置链条,观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绝对低效”用地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经验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1)增存联动视角下,城... 研究目的:以产权流动角度切入城市建设用地由增量到存量的行政配置链条,观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绝对低效”用地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经验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1)增存联动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从供地指标分配到进入土地要素市场,其产权充分流动是实现行政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前提;而产权流动壁垒的存在,是导致土地批供用环节供需结构失衡、部分土地要素暂处于国有土地产权公共域之中的直接原因。(2)地方政府决策失灵是存量低效用地产生的源头所在;成本收益考量使地方政府以自身供地需要部分替代了市场需求,在中央政府供给约束下呈现出土地要素市场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现象,即土地要素进入市场前存在着政府失灵导致的土地配置效率损失。研究结论:提升行政配置土地资源的效率,核心在于从增量到存量的时间脉络下构建更加完善的国有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打破制约政府供给与市场需求良性互动的产权流动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建设用地 要素配置效率 产权流动 政府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制度的优化逻辑与规范续造 被引量:2
8
作者 佟彤 韩英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研究目的:释明设立制度在促进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创设、集体土地规划管理权三者协同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增设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制度进行立法完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价值分析。研究结... 研究目的:释明设立制度在促进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创设、集体土地规划管理权三者协同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增设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制度进行立法完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价值分析。研究结果:现行设立制度存在单一“经营性”窄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权谱系、从严用途管制模式下集体所有权对土地用途的自调节功能受限、设立行为实施主体和土地供应标准模糊、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粗疏等问题,需要完成从“资源保障”到“资产效益”的法律调控转型。研究结论:有必要确立收缩土地规划管理权和扩张集体财产权的理论方案,扩展设立类型以形成“经营性、公益性、居住性”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谱系,提升设立环节规划用途管理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容性,确立委托关系下的具体实施主体和净地供应的客体标准,增扩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以弥合现行出让规则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设立制度 集体土地所有权 用途管理 土地市场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乡村发展
9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王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在汲取性管制路径下,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导向,主导发展权转移并垄断了土地交易,指标进城却并未引入资本下乡,最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在包容性治理路径下,地方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明晰产权、搭建交易平台并维护市场运行,乡村凭借土地资源撬动城市资本下乡,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地增值收益的多主体共享。以土地发展权转移助推乡村发展,更应注重治理路径选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全面确权,并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显化土地发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发展权转移 汲取与包容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建设用地分层设权探索历程、特征与建议——基于轨道交通设施综合开发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湘 欧阳丹 +2 位作者 刘永珍 杜双羽 洪武扬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0,共10页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建设用地分层设权领域起步早,取得了丰富的探索经验。聚焦深圳轨道交通设施综合开发,回顾深圳建设用地分层设权的探索历程,系统思考深圳建设用地分层设权的特征与不足,从制度灵活应用与健全、规划协同...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建设用地分层设权领域起步早,取得了丰富的探索经验。聚焦深圳轨道交通设施综合开发,回顾深圳建设用地分层设权的探索历程,系统思考深圳建设用地分层设权的特征与不足,从制度灵活应用与健全、规划协同管控、审批路径优化和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提出分层设权全流程管理的实施路径与优化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复合 建设用地 分层设权 轨道交通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活存量背景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11
作者 张红 彭跃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研究目的: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解释方案。研究方法:原理论证、法释义学、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之实现是否须经批准存在较大争议;(2)划拨... 研究目的: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解释方案。研究方法:原理论证、法释义学、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之实现是否须经批准存在较大争议;(2)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难以确定;(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考量因素不明。研究结论: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属于权利转让范畴,应遵循规划管制,并适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后转让的有关规定。基于法律优先和职权法定原则,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应对划拨土地权属、划拨决定书的履约情况、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土地用途是否符合当前规划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形对转让行为作出规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流转 法释义学 划拨土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 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农民收益分配权实现的困境与破解
12
作者 孟存鸽 李桐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260-262,266,共4页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的法定化权利,确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落实到农民个体身上是实现集体收益分配制度的根本宗旨,是农民个体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的必然要求。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入市收益分配权的实现成为农村...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的法定化权利,确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落实到农民个体身上是实现集体收益分配制度的根本宗旨,是农民个体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的必然要求。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入市收益分配权的实现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心问题,应从破解“熟人社会”人情难题的有效举措、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村委会中剥离、制定可行的收益分配自治规则、推动内外监督相统一等路径来进行收益分配制度的优化,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收益分配权 主体人格 分配规范 内外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减量化过程中的土地指标市场化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红梅 刘超 +3 位作者 孙彦伟 王克强 刘伟 龙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政策背景,分析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为上海市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指标交易存在交易半径较狭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定价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应研究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指标交易机制。研究结论:针对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指标短缺的现实矛盾,上海市政府应从机制构建与配套措施两方面进行土地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建设,以推动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减量化 土地发展权 指标交易 机制构建 配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视野下的《土地管理法》修改 被引量:36
14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调整对象的《土地管理法》造成重大影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应秉承公法与私法合一的理念,厘清法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地位,分别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则,全面贯彻《物权法》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管理法修改 土地权利体系 土地征收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土地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焦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云 常军 杨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7,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立法状况,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立法应开禁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2)继承作为集体土... 研究目的:研究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立法状况,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立法应开禁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2)继承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研究结论:尽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 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抵押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陈士银 周飞 吴明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354-4356,4396,共4页
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 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来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宅基地 产权制度 宅基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立法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美珍 朱国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地下空间的利用概况,探究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的立法。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对土地空间权利规定的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土...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地下空间的利用概况,探究中国土地地下空间权利的立法。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对土地空间权利规定的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土地空间所有权应属于农民集体所有;(2)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应遵循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3)经营性开发的地下空间权利设立应由国家统一出让;(4)地下空间权利出让金可随深度递增而递减。研究结论:中国应加快土地空间权利的立法工作,出台地下空间权利专门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土地空间交叉使用带来的矛盾争端,促进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地役权 土地出让金 土地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进与学术论争 被引量:64
18
作者 伍振军 林倩茹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学术界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体持支持态度,但同时强调要妥善解决入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部分省市已开展此方面的实践,但其中隐含土地范畴扩大化、农民收益难保障、不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等诸多风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 学术界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体持支持态度,但同时强调要妥善解决入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部分省市已开展此方面的实践,但其中隐含土地范畴扩大化、农民收益难保障、不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等诸多风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内涵、范畴及权能;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形、无形市场;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收益使用范围;保障农民决策权和知情权;明晰政府规划、管理、监督、服务等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改革 土地同权同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刍议 被引量:24
19
作者 温世扬 武亦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5,共7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效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流转问题也存在二难悖论。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解读问题,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使承包经营权由死水一潭变成汩汩活水。在配套制度方面,土地征收制度需要进一步...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效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流转问题也存在二难悖论。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解读问题,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限制,使承包经营权由死水一潭变成汩汩活水。在配套制度方面,土地征收制度需要进一步严格化,土地调整制度应当废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转让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思路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郑俊鹏 王婷 +1 位作者 欧名豪 刘震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提出挂钩指标是挂钩中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载体,并将挂钩的实施分为挂钩指标的生产与使用两个阶段,指出"项目制推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提出挂钩指标是挂钩中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载体,并将挂钩的实施分为挂钩指标的生产与使用两个阶段,指出"项目制推进"的实施方式是挂钩制度实施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一是挂钩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整拆整建,导致挂钩运行成本大、安置补偿不合理、农民被动参与、权益严重侵害;二是挂钩指标的使用封闭运行,导致挂钩指标使用效益低、指标供需区域不匹配。因此,制度创新的关键路径:一是在挂钩指标生产阶段构建闲置宅基地退出机制,将目前挂钩指标的"整拆整用"转变为"零拆整用",鼓励农民主动参与,降低挂钩运行成本,促进挂钩指标合理有序生产;二是在挂钩指标的使用阶段构建挂钩指标交易机制,将挂钩指标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和商品,进行挂钩指标的跨区交易,以发挥市场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制度创新 土地发展权 挂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