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司法的法治边界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长山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42,共16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现代司法发生了基础上的底层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数字司法创新,演绎出数字司法的时代逻辑,形成了新型的数字司法运行机制,使得司法质效获得了空前提升。然而,数字司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在司法能...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现代司法发生了基础上的底层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数字司法创新,演绎出数字司法的时代逻辑,形成了新型的数字司法运行机制,使得司法质效获得了空前提升。然而,数字司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在司法能动与司法谦抑、数据业务与数字正义、数字技术与法治人文上进行恰当的“三重”平衡,从而确立数字法治理念,推进司法制度变革,厘定数字正义原则,构建数字正当程序,实现数字司法的形态转型和迭代升级,进而绘就数字法治的“中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司法 数字检察 数字法院 数字法治 数字司法运行机制 数字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视角下讯问被告人程序改革研究
2
作者 李奋飞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重心在于庭审实质化的实现。然而,我国刑事法庭调查阶段讯问被告人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成为了庭审实质化的明显阻碍。该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对庭审走向定调、确定被告人认罪态度及案件争点和...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重心在于庭审实质化的实现。然而,我国刑事法庭调查阶段讯问被告人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成为了庭审实质化的明显阻碍。该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对庭审走向定调、确定被告人认罪态度及案件争点和与控方优势暗合的实际作用。比较研究表明,刑事诉讼程序包括讯问被告人程序的设计应始终遵循“不得强迫任何人证明自己有罪”的基本理念。我国的讯问被告人程序,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印证证明模式”和“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共同形塑下的产物。在未来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当对该程序进行改革,赋予被告人选择是否作为控方证人接受检察官询问的权利,凸显被告人的主体性地位,优化调整庭审布局,以推进庭审实质化的落实,进而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讯问被告人 控辩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抗诉:立场偏移、问题厘析与制度因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池天成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52,共16页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 实证表明,认罪认罚抗诉的监督纠错功能正逐渐退化,对抗属性愈发强烈。认罪认罚抗诉的对抗属性主要存在于反制型和争议型两类抗诉中,前者是控方对“失信”被告人施加的程序性制裁,后者源于控审关于从宽程序话语权归属的分歧。认罪认罚抗诉在实践中存在抗诉权力失范、诉讼效率克减、二审裁判失衡等问题。为此,需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维度维护认罪认罚抗诉程序的运转秩序,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效率价值与二审程序救济价值的平衡。具体而言,应规范抗诉启动程序,推动检察抗诉回归监督本位,避免抗诉权的不当扩张;建立二审分流机制,强化控辩二审协商“合意”,简化二审审理程序;明确二审裁判标准,厘清控审权力边界,实现裁判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抗诉 控辩审关系 诉讼分流 司法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程序法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安 郭振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1,共8页
我国刑事法领域有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须适时总结相关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涉案企业合规的立法化是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激励机制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之路,就程序建构的基本... 我国刑事法领域有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须适时总结相关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涉案企业合规的立法化是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激励机制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之路,就程序建构的基本思路而言,增设涉案企业合规特别程序,将整改经验和制度创新在法律上加以确认和补充;重点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分案处理机制实现涉案企业与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责相称,以附条件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相互区分而又功能互补实现诉前分流;做好检法衔接工作,限制适用合规撤回起诉,发挥法院的程序衔接作用,并且畅通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两机关各司其职而又有效衔接,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提供刑事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案企业合规 程序建构 特别程序 附条件不起诉 检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涉案企业合规中的侦查参与
5
作者 唐淑臣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5,共13页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经历了从检察主导到法院参与的理论实践探索,却鲜有侦查机关参与企业合规的相关论述。在当下的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中,涉案企业合规中的侦查参与已见端倪,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证成。侦查机关发现与打击企业犯罪的先行地位为...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经历了从检察主导到法院参与的理论实践探索,却鲜有侦查机关参与企业合规的相关论述。在当下的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中,涉案企业合规中的侦查参与已见端倪,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证成。侦查机关发现与打击企业犯罪的先行地位为其参与合规提供实践基础,全面侦查原则和侦查亲历属性赋予其参与合规的认识基础,侦检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为侦查机关参与合规提供法律基础。但正当不代表必要,鉴于刑事诉讼的衡平考量,侦查机关仍应当在限度范围内参与企业合规,不能逾越侦查本身的业务范围。侦查机关参与企业合规的关键,在于构建以侦查建议启动合规为核心的实现路径,包括侦查机关的合规告知义务、合规建议权利与作为非第三方的合规监督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刑事合规 侦检关系 合规不起诉 合规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罪名变更的法理基础及其模式选择——刑事一体化角度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毅 刘沛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法文化传承和法治土壤,应当建立以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为基石并与诉因制度相整合的“诉因制度本土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变更 刑事一体化 模式选择 法理基础 犯罪构成模式 诉因制度 指控罪名 程序设计 改革方案 文化传承 变更权 理论界 本土化 起诉 法院 应当 分野 立法 国家 法治 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不认罪案件办理机制之实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左卫民 郭松 李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9,共14页
实证分析表明,与认罪案件相比,不认罪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相对更细密,检察官的案件处理较为积极,但在出庭支持公诉环节差异不大。此种状况一方面与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的侦查案卷所载证据整体上的特点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检察机关实... 实证分析表明,与认罪案件相比,不认罪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相对更细密,检察官的案件处理较为积极,但在出庭支持公诉环节差异不大。此种状况一方面与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的侦查案卷所载证据整体上的特点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检察机关实际的证明障碍与证明负担较低相联。从公诉权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的角度审视当前不认罪案件的处理,显示的问题是公诉权的合法性因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完善而存在不足;公诉权的有效性也由于公诉权行使方式的粗疏而受到了影响。不认罪案件处理程序应该朝权利保障程度的提高与权力行使精致化的方向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认罪 审查起诉 出庭支持公诉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间的“共议格局”——一种组织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6,共9页
当下中国的司法体制中,公检法三机关的"共议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动,这是三机关在长期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与正式制度相脱离、旨在得到相互认同与支持的行动策略和规则。同样的规范结构、以"成绩为中心&qu... 当下中国的司法体制中,公检法三机关的"共议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非正式行动,这是三机关在长期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与正式制度相脱离、旨在得到相互认同与支持的行动策略和规则。同样的规范结构、以"成绩为中心"的刑事司法考评结构、对应化与人缘化的组织空间结构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实践中"共议格局"表现为检察机关纠正法院违法适用时的"不确定性"、逆向运转的刑事诉讼程序和稳定的刑事抗诉率。"共议格局"的本质是法院外部组织场域的结构化,故镶嵌其中的法院改革是一种全方位、多主体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这可以从组织互动的角度为司法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议格局 公检法关系 法院组织结构 基层法院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杨宇冠 王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8,共12页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提出的幅度型或精准型量刑建议都是控辩双方合意的产物,也是审判人员最终作出量刑判决的重要依据,审判人员"一般应当采纳"。但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精准的量刑建议是否存在理论上的正当性以及实务上的...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提出的幅度型或精准型量刑建议都是控辩双方合意的产物,也是审判人员最终作出量刑判决的重要依据,审判人员"一般应当采纳"。但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精准的量刑建议是否存在理论上的正当性以及实务上的可操作性,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不同意见,实践中也存在部分审判人员"不愿接受"或"勉强接受"精准量刑建议的情况,影响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总体功能的发挥。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以及法院审判权的性质及关系,使审判人员内心"愿意"采纳精准的量刑建议;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要加强精准量刑建议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使审判人员经过审理后,"能够"采纳精准的量刑建议。此外,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明确精准量刑建议的变更和补救问题,促进量刑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诉审关系 量刑协商 量刑建议 精准量刑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正义视野中的控诉与辩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关系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50,共6页
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关系严重失衡,因为它是建立在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实践证明,这种关系背离了控辩平等的诉讼原则,既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也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在坚持控辩平等原则的... 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关系严重失衡,因为它是建立在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不平等基础上的。实践证明,这种关系背离了控辩平等的诉讼原则,既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也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在坚持控辩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一种能够实现充分对抗的控辩平衡机制,并在诉讼观念和诉讼制度上为这种平衡机制的建构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刑事诉讼 控辩关系 程序正义 诉讼地位 辩护权 控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改革中的检、法关系:进路、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溢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围绕检、法两院关系的重构,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改革方案:监督本位型主张扩充检察权,使检察院成为法院之上的司法机关;审判中心型则主张以"控、辩、审"的诉讼架构重构检、法关系。但经过十余年的司法改革后,我国... 围绕检、法两院关系的重构,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改革方案:监督本位型主张扩充检察权,使检察院成为法院之上的司法机关;审判中心型则主张以"控、辩、审"的诉讼架构重构检、法关系。但经过十余年的司法改革后,我国检、法两院的关系既未实现向监督本位型的转变,也未达到审判中心型的高度。检、法两院的关系重构涉及我国宪政国家体制的调整,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具备彻底重构的条件,现行检、法关系的整体格局将长期维持现状。务实的司法改革应当考虑现行司法体制中检、法两院地位平等的事实,在现实的政治语境中基于合目的性的考量配置司法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法关系 监督本位型 审判中心型 宪政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三项突破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满生 谷声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辩护权利,改善刑事辩护生态,实现刑事辩护的有效化和普遍化,最直接的是通过刑事庭审的实质化真正发挥庭审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并最终促进公安、检察、审判三者关系的深度调整,形成合理的侦、诉、审关系,实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庭审实质化 律师辩护 侦诉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 被引量:27
13
作者 周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4,共14页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检察机关不断加大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力度。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形式化、“明显不当”标准的模糊化、检察机关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以及控审机...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检察机关不断加大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力度。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备受争议,其原因在于控辩双方具结活动的形式化、“明显不当”标准的模糊化、检察机关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以及控审机关沟通关系的紧张化。对此,破解之道在于科学地把握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背后的公诉权力变化,以此为前提统筹采取应对策略,包括划定精准刑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明确精准刑量刑建议的主要标准、推进审前具结活动的实质改造、提升精准刑量刑建议的质量水平、健全量刑建议的调整方案等方面,由此才能真正提升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的实务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量刑建议精准化 具结协商 控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中的摸索证明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朋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摸索证明是一种试探性的事实主张或举证,旨在通过法院的调查程序收集进一步的事证。摸索证明目前已经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由于目前我国的起诉制度、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申请法院职权取证制度以及诉前... 摸索证明是一种试探性的事实主张或举证,旨在通过法院的调查程序收集进一步的事证。摸索证明目前已经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由于目前我国的起诉制度、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申请法院职权取证制度以及诉前证据保全存在诸多不足,抽象主张在所难免,而摸索证明有助于缓解这一窘境。我国应当对摸索证明抱持较为宽松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摸索证明 起诉条件 证据交换 法院调查取证 诉前证据保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护权法律关系的冲突与协调——以杭州保姆放火案辩护律师退庭事件为切入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永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狭义的辩护权仅指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权,广义的辩护权包括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权和辩护人(主要是辩护律师)的独立辩护权。辩护权法律关系,是指辩护人在刑事辩护中与相关主体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被追诉... 狭义的辩护权仅指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权,广义的辩护权包括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权和辩护人(主要是辩护律师)的独立辩护权。辩护权法律关系,是指辩护人在刑事辩护中与相关主体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被追诉人与辩护律师、被追诉人与法院、法院与辩护律师、辩护律师与律协、法院与律协(司法局)、被追诉人与律协(司法局)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涉及刑事、行政、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许多方面。当委托辩护与指定辩护之间,以及委托辩护、指定辩护与庭审指挥权之间发生矛盾时,法院应当将被追诉人的利益置于首位,充分尊重被追诉人的委托权,并从辩护律师权利救济以及法院和律师协会(司法局)的程序处理角度来协调冲突。目前亟需制定并完善相关规则与救济体系,有效落实以被追诉人利益为优先考量的理念,赋予辩护律师更多的救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权法律关系 杭州保姆放火案 辩护律师退庭 被追诉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议会特别刑事追究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6
作者 黄金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由于一直对民主共和政体可能转变为"僭主政体"存在普遍忧虑,法国自近代立宪以来就建立起议会特设司法机关,追究高级官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现行宪法设置了"特别高等法庭",对共和国总统和内阁成... 由于一直对民主共和政体可能转变为"僭主政体"存在普遍忧虑,法国自近代立宪以来就建立起议会特设司法机关,追究高级官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现行宪法设置了"特别高等法庭",对共和国总统和内阁成员在履行职务期间的犯罪进行追究。1993年修宪时又另设了"共和国法庭"用以追究内阁成员的特别刑事责任,"特别高等法庭"则专司审判共和国总统的"与其职责不符的严重失职行为"。法国的议会特别刑事追究制度在结构上多样,对我国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议会 特别刑事追究制度 特别高等法庭 共和国法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宓其人及被奉为将军洞本主新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57-61,共5页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宓 白族 南诏文化 唐朝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先秦时期的医患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天骄 王育林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6期75-77,共3页
分析《左传》《黄帝内经》《史记》等相关史料,可以初步得出先秦时期医患关系的几个特点:第一,人们在春秋时期逐渐消除了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医巫开始分离,医患关系初步形成;第二,医学理论和技术还极不成熟,医生为解除患者病痛会采取同情... 分析《左传》《黄帝内经》《史记》等相关史料,可以初步得出先秦时期医患关系的几个特点:第一,人们在春秋时期逐渐消除了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医巫开始分离,医患关系初步形成;第二,医学理论和技术还极不成熟,医生为解除患者病痛会采取同情、安慰、心理疏导等情感关照;第三,医生还没有成为被社会认可的独立职业,医患矛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道德调节,而非法律,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尚在孕育之中;第四,一些医者已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会明确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医疗,同时从遵从决策、爱惜身体、信任医生等几个方面对患者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医患关系 宫廷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人类学视域下的审辩关系调适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59,共9页
在刑事法官基于主导权力对庭审进程的指挥中,辩护律师为了实现特定利益而运用的法律技艺可能导致审辩双方的法律话语中展现出权力表达与情绪对抗,进而使国家法律设置的检察官与辩护律师的控辩对抗方式“异化”为刑事法官与辩护律师的审... 在刑事法官基于主导权力对庭审进程的指挥中,辩护律师为了实现特定利益而运用的法律技艺可能导致审辩双方的法律话语中展现出权力表达与情绪对抗,进而使国家法律设置的检察官与辩护律师的控辩对抗方式“异化”为刑事法官与辩护律师的审辩关系紧张,导致刑事法官偏离了中立的职业角色,容易造成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失调。改善审辩关系不仅是刑事法官理性的自觉行动,也是制度结构的要求。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只有在相互理解的氛围中才能更有利于各自代表利益的实现,进而构建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实现国家倡导的法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辩关系 刑事法官 辩护律师 庭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