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商隐诗技形成的社会文化考察 |
张浅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晚唐至元初绘画作品中“单肩包”的样式、功能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
邓莉丽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 |
巩本栋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
4
|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
孙鸿亮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5
|
论“武功体” |
张震英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
6
|
晚唐温李诗风评议 |
李中华
韩樱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2
|
|
|
7
|
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 |
周子翼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8
|
“不染楚风”——茶村体之于晚明清初诗坛的意义及对清中期诗坛的影响 |
朱丽霞
丁小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9
|
“以文为诗”与诗界革命的诗学追求 |
胡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0
|
明末的唐诗整理与唐诗学倾向 |
孙春青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1
|
论废名新诗观与“温李”晚唐诗风 |
杨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2
|
试论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徒诗艺术的扩张和深化 |
刘青海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3
|
试论西蜀词与南唐词风格的异同 |
吴惠娟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
14
|
宋末“晚唐体”与唐诗史的梳理 |
史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5
|
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
吴相洲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5
|
|
|
16
|
宋末元初唐宋诗之辨论析 |
刘飞
赵厚均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7
|
六朝隋唐诗歌格律、体式演进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兼评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 |
葛晓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8
|
日本藏南宋遗民诗人严子安“和唐诗”辑考 |
查屏球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9
|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
魏泉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20
|
唐末诗坛的追慕之风及其评价——以“贾岛格”诗人为例 |
周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