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抗战时期中美财经关系的思考
1
作者 吴景平 杜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随着争取欧洲大国新的财经援助的难度越来越大,努力发展对美财经关系便成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在战时中美财经关系中,双方的合作是主流,是贯穿始终的趋势。当然,双方均希望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就必然导致博弈与合作并存。而战时中美在财经领域的博弈虽然趋于常态化,有时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分歧和冲突,但这些分歧冲突的程度和性质均不同于“剑拔弩张”。亦即,在全面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全局中,财经领域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既是中美财经关系的基本面,也是中美关系全局的基本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 中美关系 财经合作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兴亚院在长江流域调查活动及影响研究(1938—1942)
2
作者 石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军政当局调整侵华政策,由全面军事进攻,转向“政略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为加紧实施“政略进攻”、推进“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日本决定成立兴亚院,作为沦陷区“现地最高权力机关”,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各种侵华政... 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军政当局调整侵华政策,由全面军事进攻,转向“政略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为加紧实施“政略进攻”、推进“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日本决定成立兴亚院,作为沦陷区“现地最高权力机关”,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各种侵华政策。兴亚院极为重视“长江流域情报工作”,不仅在长江中下游的华中沦陷区开展实地调查,而且极力搜集长江上游的重庆国民政府情报。兴亚院不仅在长江流域开展各种情报和调查活动,而且提出“开发方策”“处理对策”,为其制定和实施侵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兴亚院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在华中沦陷区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罪行充分佐证了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兴亚院 调查活动 侵略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禁与突围: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国统区的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运君 于佩岐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书发行网络和精准疏通著作传播堵点等措施来促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发行和流通。这场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查禁与突围的较量,是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思想博弈的重要表征,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著作 国统区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4
作者 万军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求真和致用的鲜明特质,担负着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汲取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史学类型,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相生相长。客观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方向导引,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撑,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靖时期抗倭战事下铙歌、凯歌的生成图景及其变体意义
5
作者 窦瑜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明代嘉靖间东南倭患导致了严重的国族危机,东南士林由此产生极为强烈的精神震荡与心理挫折。在胡宗宪等一众东南将领实现廓清海宇、平定寇氛的历史功勋后,士人的挫辱之感迅速转化为集体性的文学颂美意识,产生了一批具有现实指向性的铙... 明代嘉靖间东南倭患导致了严重的国族危机,东南士林由此产生极为强烈的精神震荡与心理挫折。在胡宗宪等一众东南将领实现廓清海宇、平定寇氛的历史功勋后,士人的挫辱之感迅速转化为集体性的文学颂美意识,产生了一批具有现实指向性的铙歌、凯歌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书写多以国之方召为比附,凸显东南阃帅兴衰拨乱的中兴之意,同时借助铺张威烈的创作题旨回应国家彦嘉武事的历史要求及治倭策略的复杂转变。在文辞表征上,作品多以音节粗厉、意气杀伐为风格特点,作者通过战阵之事的绾结保留了战时、战势中的戎伍之气,并以想象式的巨物之态及迅疾飙驰的场景构造彰显了国家中兴之际挞伐诛暴的震慑意义,与古奥典雅的传统礼乐篇制形成了显著分野,呈现明显的变体形态。士人对文学风貌的自觉改良指向了嘉靖间文禔武嬉、国势衰微的现实弊病,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亦与倭患背景下儒生武士化的性情改造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时期 抗倭战争 铙歌 凯歌 乐府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纪律形成研究
6
作者 赵建国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党委及其负责人不可随便发表意见,并先后两次发表“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指示,规定对外宣传必须事前请示,服从“党的政策与中央决定”,并由宣传部领导“一切对外宣传工作”。这是至为重要的宣传纪律,...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党委及其负责人不可随便发表意见,并先后两次发表“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指示,规定对外宣传必须事前请示,服从“党的政策与中央决定”,并由宣传部领导“一切对外宣传工作”。这是至为重要的宣传纪律,有助于统一全党思想、政治和组织,并在宣传战中战胜敌人,为赢得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不断强化宣传统一性,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呈现鲜明的纪律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特色,为宣传制度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统一对外宣传” 事前请示 宣传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海群 尚季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称、路线、里程认识并不一致。文章依据通道地理位置及运输状况将其定名为西北国际通道;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报纸、期刊、书籍等资料,分析得出通道有三条线路,公路线起自今哈萨克斯坦萨雷奥泽克车站,终于兰州,航空线为阿拉木图至兰州,驿运线为印度列城至中国新疆叶城;以修建维护通道的新疆公路局、西北公路局等机构资料为依据,考订西北国际通道公路线里程为2934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西北国际通道 名称 线路 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8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局、地理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蚕桑业
9
作者 张永帅 和乐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战时”影响,在较短时间内,云南蚕桑业发展的成效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云南 蚕桑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党以《共产党人》加强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历史经验
10
作者 王峰 杨昊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5,共8页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通过对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以及政治纪律等进行宣传动员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凝聚起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党加强政...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通过对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以及政治纪律等进行宣传动员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凝聚起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党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抗战时期,党创办《共产党人》杂志,通过刊发党内重要文件决议、中央领导人署名文章、根据地建设实践经验、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处理决定等学习教育材料,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政策依据、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警示案例,提高了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以《共产党人》杂志加强政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党以媒体加强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 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徽州经济统制政策探析
11
作者 徐松如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抗战爆发后,徽州作为江浙皖一带最大的国统区,周边地区都沦陷为敌占区,物资交流异常困难。迫于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困难,徽州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时期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正常运行,实施战时金融统制,扩大战时生产,发展合作事业,不断加... 抗战爆发后,徽州作为江浙皖一带最大的国统区,周边地区都沦陷为敌占区,物资交流异常困难。迫于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困难,徽州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时期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正常运行,实施战时金融统制,扩大战时生产,发展合作事业,不断加强对敌的经济封锁,并对粮食进行统制,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这些举措客观上起到了经济“助推器”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不仅维系了徽州地方社会的稳定状态,也有效地支持了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抗战。随着抗战进程的推进,国民政府为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逐步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抽取力度,徽州稳定的社会秩序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经济统制 徽州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湖南茶业改良研究
12
作者 姜桂芳 曾嘉宇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80-91,共12页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 清末以降,华茶在西方农业现代化浪潮下遭受巨大冲击,国际地位愈渐衰颓。为挽救华茶危机,中国开始进行茶业改良。抗战时期,湖南茶业肩负着为抗战服务与产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其改良事业涵盖健全茶业组织、改良产制技术、推进茶业统制、发展茶业教育等诸多领域。经改良后,湖南茶业迈入新阶段,并出口大量茶叶换取巨额外汇和军事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但由于国民政府低效且腐败的行政体系以及统制政策下官商农间的利益冲突,同时囿于兵燹不断,致使湖南茶业改良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湖南 茶业改良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丹彤 徐晓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迁都 重庆 市民生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西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喜军 宋美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抗战时期,陕西战略地位重要性日渐显现,陕西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地重视与开发,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近代水利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科研力量得到增强,棉麦等粮食作物良种获得了较大范围的推广,近代农业机械... 抗战时期,陕西战略地位重要性日渐显现,陕西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地重视与开发,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近代水利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科研力量得到增强,棉麦等粮食作物良种获得了较大范围的推广,近代农业机械及农药化肥逐步得到运用,近代农垦事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战时陕西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步伐的加快,有效地促进了陕西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陕西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西 农业现代化 传统农业 近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懋元 石慧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4,共7页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同中有异,两校也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比较和探讨两校之异同及其得失,有助于深化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对当前的大学改革也有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厦门大学 西南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与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荔 胡怡 刘继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国民党政府应对战时需要的应激性措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按照西部开发战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内迁高校实施了布局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调整战时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等教育在全国区域分布不...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国民党政府应对战时需要的应激性措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按照西部开发战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内迁高校实施了布局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和调整战时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等教育在全国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在质量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历史意义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学内迁 布局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泽芳与抗战时期的后方棉产改进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玉珊 王思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3,共7页
西南、西北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后方根据地,棉花的供求情况对于坚持持久抗战,进而取得抗战胜利至关重要。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冯泽芳任中央农业试验所棉作系主任,负责大后方的棉花生产。他研究鉴定云南开远木棉是国内缺乏的优质长绒棉,... 西南、西北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后方根据地,棉花的供求情况对于坚持持久抗战,进而取得抗战胜利至关重要。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冯泽芳任中央农业试验所棉作系主任,负责大后方的棉花生产。他研究鉴定云南开远木棉是国内缺乏的优质长绒棉,并大力提倡、积极推广木棉。在陕西,棉田面积逐年减少,提高每亩单产量成为陕西棉产改进的重要方法。冯泽芳总理斯字棉推广的设计与督导事宜,1940年推广斯字棉达85万余亩。战时后方棉产改进是集政治、科学、经济三种力量同时发力,进行棉作推广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棉产改进 斯字棉推广 木棉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安徽新县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昊 武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抗战初期,新桂系参考广西经验对安徽县政进行了初步改革。1940年起,新桂系安徽省府推行国民政府新县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调整、民意机关创建、国民兵团编整、干训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改革所带来的基层政权人员与机构的正规化及对地方... 抗战初期,新桂系参考广西经验对安徽县政进行了初步改革。1940年起,新桂系安徽省府推行国民政府新县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调整、民意机关创建、国民兵团编整、干训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改革所带来的基层政权人员与机构的正规化及对地方自治的有限试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安徽政治现代化,并为安徽省府进行社会动员、坚持敌后持久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制约,改革最终未能摆脱近代中国官治吞噬自治的政治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安徽 新桂系 新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敦枫 赵婷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日益艰难。然而,危机时局也激发了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创作欲望... 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日益艰难。然而,危机时局也激发了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创作欲望,从而形成了陪都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局面。与此同时,重庆作家们也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生存状态 重庆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重点抗战档案文献现状调查及特色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扶小兰 唐伯友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海外抗战档案文献主要集中典藏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英、日、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同机构;它们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语种多元、载体多样等特征。其中,台湾地区的"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及"中央研究院近... 海外抗战档案文献主要集中典藏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英、日、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同机构;它们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语种多元、载体多样等特征。其中,台湾地区的"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及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是海外抗战文献重点典藏机构;它们典藏的中、英、日文抗战版档案、报纸、杂志、日记、手稿、纪录片、地图等文献,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海外 档案 日记 手稿 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