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魁阁与文庙——论西南联大社会学中两大研究传统
1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社区研究法;“文庙”聚焦人口普查实验等,以实地调查和科学统计为主要方法。尽管“魁阁”与“文庙”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机构,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操作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其具有共同的研究旨趣与现实关怀,充满了对中国乡土与现实的关照,以实地的社会调查为前提认识社会是这两所机构的共同底色,对长期以来的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魁阁 文庙 社会调查 研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教师兼职研究
2
作者 刘超 罗冠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在时空不稳定的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受到限制,大后方物价的飞涨导致教师生活难以为继,联大教师相继兼职。这种兼职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业时间的压缩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工作;学者的社会参与和市场活动... 在时空不稳定的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受到限制,大后方物价的飞涨导致教师生活难以为继,联大教师相继兼职。这种兼职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业时间的压缩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工作;学者的社会参与和市场活动改变了其生活样态和思想观念,推动了近代大学价值取向的变迁,使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大学的学术体制在教师的流动中也有所调适;文化资源的流入与再生,则带动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合大学 教师兼职 学术环境 精神再造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内涵特质、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闫静 仇军 +1 位作者 郝光安 袁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联大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深厚底蕴。从内涵上看,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核心思想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内核一致,具体可提炼为“刚毅不屈、合作无间、坚韧不拔、卓尔不...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联大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深厚底蕴。从内涵上看,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核心思想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内核一致,具体可提炼为“刚毅不屈、合作无间、坚韧不拔、卓尔不群”。从价值上看,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是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内容。在传承上,可以通过建构西南联大体育精神资源体系、深化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研究阐释、加大西南联大体育精神宣传教育、丰富西南联大体育精神传承实践方案等路径,让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 马约翰 以体育人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内外的“日规”——论汪曾祺写作中的学院性格
4
作者 康宇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219,220,共10页
汪曾祺的文学穿越漫长的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绽放异彩。这一让“寻根”文学倾慕的写作,其最初的营养来源何在?汪氏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实是他文学的一个根源。汪曾祺文学在战时学院的“工作而等待”氛围下起步,吸收中西现代主义资源,... 汪曾祺的文学穿越漫长的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绽放异彩。这一让“寻根”文学倾慕的写作,其最初的营养来源何在?汪氏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实是他文学的一个根源。汪曾祺文学在战时学院的“工作而等待”氛围下起步,吸收中西现代主义资源,相信“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日规”式的学院人格理想。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当代史中,特别是校园以外,汪曾祺也客观而有分寸地书写了“日规”式学院人格的意义和限度,这在联大老学生们对母校的追慕和塑造中,达到了他人不及的深度,是一个珍贵的“大学想象”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西南联大 工作伦理 日规 当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评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光荣 宣淑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6-101,共6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是西南联大精神的化身 ,其碑文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美学价值。若要认识西南联大 ,最好从该碑文入手。但今人已难读懂该碑文了 ,有鉴于此 ,文章对碑文作了注释和评析。
关键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碑文 注释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图书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玉 高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即清华图书部。它在战争年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不仅为西南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积蓄了力量。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图书部 清华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穆旦的写作境遇与个人形象 被引量:3
7
作者 易彬 陈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0,共7页
西南联大时期是穆旦成长的重要阶段,其个人形象已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诗歌写作量较大、且已显示了多种艺术路向,兼事翻译与评论,频频露面于《大公报》等在文化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媒介,参与学校事务,这些都可视为联大学生和老师身份所产生... 西南联大时期是穆旦成长的重要阶段,其个人形象已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诗歌写作量较大、且已显示了多种艺术路向,兼事翻译与评论,频频露面于《大公报》等在文化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媒介,参与学校事务,这些都可视为联大学生和老师身份所产生的积极效果。穆旦的名声正处于上升阶段,但从军以及随后的职员生活扭转了其发展路向,也湮息了他的名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穆旦 写作境遇 个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教授群体通识教育的思想认同与实践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建国 张俊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56-160,共5页
西南联大教授深受美国通识教育思想的影响,极力批判民国时期大学强调专才教育的倾向。他们的通识教育思想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人格培养为核心,强调文理渗透、中西会通,以通识为本等。联大教授群体通识教育的思想认同及积极实践,为联大成... 西南联大教授深受美国通识教育思想的影响,极力批判民国时期大学强调专才教育的倾向。他们的通识教育思想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人格培养为核心,强调文理渗透、中西会通,以通识为本等。联大教授群体通识教育的思想认同及积极实践,为联大成功实施通识教育理念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教授群体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对抗战时期国民精神的引领 被引量:2
9
作者 封海清 丁红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
西南联大通过在抗战前期树立和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培育和增强国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感,在抗战后期对国民进行现代政治意识启蒙,实现了抗战时期对国民的精神引领,由此奠定其作为精神灯塔的地位。西南联大的实践证明,大学不仅要做出... 西南联大通过在抗战前期树立和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培育和增强国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感,在抗战后期对国民进行现代政治意识启蒙,实现了抗战时期对国民的精神引领,由此奠定其作为精神灯塔的地位。西南联大的实践证明,大学不仅要做出杰出的学术贡献,而且要担当造就公民心灵、引领社会精神发展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引领 精神 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精神的历史沉淀及其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赞英 李文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3,126,共6页
于战火硝烟中"弦歌不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深刻地把握了大学存续发展之根本,将坚毅民族精神与学术自由意志高度凝聚,建立起了"独立""自由"的卓越联大精神。精神丰碑之下以史为镜,联大精神已内存于中国... 于战火硝烟中"弦歌不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深刻地把握了大学存续发展之根本,将坚毅民族精神与学术自由意志高度凝聚,建立起了"独立""自由"的卓越联大精神。精神丰碑之下以史为镜,联大精神已内存于中国大学的历史印记中,并熔铸于学者探究真理的学术品格与学术风骨之中,成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根基与精神支撑:高深学问与真理探究需要自由的学术生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秉承"独立""自由"精神之志,不仅要涵养人格独立之大师,彰显学术自由之大爱,更要承继精神丰碑,熔铸大学学术精神家园,形成涵养和孕育大师、英才的良善氛围。瞻仰历经沧桑而为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精神丰碑,我们有信心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梦的达成,以涵养、造就出更多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作出思想和知识贡献的富有创造力的杰出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独立与自由 大学精神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为书香家,行为图林范——著名图书馆学家孙云畴教授传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党跃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介绍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图书馆学家孙云畴教授的生平事迹,重点反映他在金陵大学(成都)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 介绍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图书馆学家孙云畴教授的生平事迹,重点反映他在金陵大学(成都)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的从业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云畴 图书馆学家 西南联合大学金陵大学 北京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西南联大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两大贡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文丽 王文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其第一大学院法商学院对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方面培养了大批的经济学人才,使经济学薪火与联大精神一起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学学术水平...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其第一大学院法商学院对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方面培养了大批的经济学人才,使经济学薪火与联大精神一起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学学术水平的提高,持续影响着中国经济学学术发展的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合大学 经济商学系 人才培养 学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騄与戴世光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卫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8,共9页
许宝騄、戴世光是我国近现代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两面旗帜。他们二位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获得统计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在1940年、1938年回到昆明,任教西南联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仅... 许宝騄、戴世光是我国近现代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两面旗帜。他们二位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获得统计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在1940年、1938年回到昆明,任教西南联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仅在算学系、经济学系系统讲授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课程,而且作出了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艰苦而乐观的生活趣事既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更彰显出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统计 许宝騄 戴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烽火中的高等教育奇迹:理念、制度与文化——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访谈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绍芬 潘际銮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仅仅8年的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培养了大批英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培养优秀人才的秘诀到底在哪里,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以他的求学经历总结了... 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仅仅8年的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培养了大批英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培养优秀人才的秘诀到底在哪里,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以他的求学经历总结了这所大学在抗日烽火中的治校理念是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自主办学;建立严格的教学要求与宽松的教育制度;始终有大师精神与先进文化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研究型大学 学科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以北大文科研究所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国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02,共10页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著名高校,西南联大不仅在本科教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研究生教育上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办学工作来看,在1939~1945年间,北大文科研究所共招录和培养了哲学、史学、文学、语言、考古、...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著名高校,西南联大不仅在本科教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研究生教育上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办学工作来看,在1939~1945年间,北大文科研究所共招录和培养了哲学、史学、文学、语言、考古、人类学等学科的30多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后来几乎都成为我国文史哲各学科的知名学者。抗战时期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成才率之高、办学成效之突出,可以与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国学研究院相比拟。北大文科研究所特殊的办学成就,与其书院式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具有密切关系,即崇尚学术、培育精英的办学理念,师生共处、言传身教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自由研究的培养方式,名师指导、尊重个性的授业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光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8,共8页
校园文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西南联大校园文学除了具备校园文学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反映社会人生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缘于西南联大所处的特殊时代和西南联大作家的特殊生活:从北到南的大迁徙使他们认识了社会现实,市井生活让... 校园文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西南联大校园文学除了具备校园文学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反映社会人生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缘于西南联大所处的特殊时代和西南联大作家的特殊生活:从北到南的大迁徙使他们认识了社会现实,市井生活让他们体验到民生疾苦,抗战使命要求他们创作抗战文学,军旅生涯迫使他们思考战争。西南联大具有不同于一般校园的新文学环境,学生在文学社团中学习成长,自由创作,产生了能够代表中国校园文学以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西南联大校园文学是20世纪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校园文学 高峰 西南联大 学生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三常委”办学理念差异与契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建国 晏祥辉 李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西南联大"三常委"在近代大学核心理念上的认同状况,是深入探讨联大合作办学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基于较为翔实的史料,探析了联大"三常委"于近代大学核心理念上存在着的差异性和契合性的具体内涵,认为:差异性代... 西南联大"三常委"在近代大学核心理念上的认同状况,是深入探讨联大合作办学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基于较为翔实的史料,探析了联大"三常委"于近代大学核心理念上存在着的差异性和契合性的具体内涵,认为:差异性代表着他们作为教育家的个性风格,契合性体现着他们对近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同;联大时期,"三常委"办学理念的契合性高于差异性,这就保证了联大领导层在办学理念上的总体一致,构成了三校成功联合的不可替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三常委 办学理念 差异性 契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合大学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之启示——兼论南方科技大学探索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宝权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2期43-48,118,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所出现的"西南联合大学",秉承"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办学精神,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至今所无法逾越的一个典范。在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新审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所出现的"西南联合大学",秉承"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办学精神,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至今所无法逾越的一个典范。在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新审视和研究"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经验,无疑会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高教改革 教授治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奖助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锋亮 钱婷 蔡政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5,127,共7页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西南联大的奖助工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将育人工作融入奖助制度,秉持以助为主、以奖为辅的原则,全力支持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奖学金...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教育思想对当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西南联大的奖助工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将育人工作融入奖助制度,秉持以助为主、以奖为辅的原则,全力支持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奖学金评选树立典型,引导学生爱国向上;结合社会条件拓宽助学渠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在二者的联动作用下,西南联大培养了一大批既满怀爱国热情,又身具优良技能的学子,有力推动了抗战的胜利。其成功经验,对当前高校的奖助工作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 奖助制度 高等教育 资助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与国立大学的三次统一招生考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端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3,共6页
1938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全国国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先后施行过三届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按地域和交通划为12——15个考区举行。昆明考区(含香港)由在滇各大学校长蒋梦麟、熊庆来等组成"招生委员会",特聘西南联大著名教授张奚若、... 1938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全国国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先后施行过三届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按地域和交通划为12——15个考区举行。昆明考区(含香港)由在滇各大学校长蒋梦麟、熊庆来等组成"招生委员会",特聘西南联大著名教授张奚若、闻一多等组成"命题委员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招生工作。其中1939年为防"泄题"之嫌,蒋梦麟先生等断然以西南联大"预拟考题"代替"部颁考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关于这三次统考及其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前人鲜有深入涉及。本文主要以相关原始档案为依据,考证其过程,申说其意义,希望对大学考试制度和西南联大的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国立大学招生考试 蒋梦麟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