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抗战文学的“大西南”书写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形成
1
作者 段从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226,227,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文化人从华北、东南等地内迁进入了抗战大后方的“大西南”地区。他们以自己在内迁途中的见闻和进入大后方之后的实地生活经验为题材的“大西南”书写,综合运用故都风物、江南风景和野蛮古风等三个传统文化认识论范畴,把“大西南”从古代中国文史知识里的“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从中发掘出了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伟大力量。传统文化也以这三个认识论范畴为形式,通过把“大西南”从“异域”改写成为现代中国亲密共同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实践,把自己变成了现代中国“国家共同感”的深层文化根基,展示了它在现代中国国家认同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南”书写 国家认同 传统文化 抗战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与抗战救护 被引量:2
2
作者 池子华 丁泽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7,共7页
1933年1月,热河之战爆发,东北危急,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东北救护队开赴前线。救护队抵达天津后,经与各救护团体商定,联合开展救护行动。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成立,设立北平办事处,指挥救护行动开展。在华北救护委员会统筹之... 1933年1月,热河之战爆发,东北危急,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东北救护队开赴前线。救护队抵达天津后,经与各救护团体商定,联合开展救护行动。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成立,设立北平办事处,指挥救护行动开展。在华北救护委员会统筹之下,十三支救护队分别于前、后方开展救护工作,于前方设立伤兵医院,于后方设立救护院、重伤医院等,且将卫生防疫工作首次引入战地救护。各救护机构协同工作,比较圆满地完成此次救护任务,为全面抗战救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抗战 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 北平办事处 战事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抗战与二十九军大刀神威再审视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杰 徐开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4,共10页
1933年3月12日,在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获得成功,鼓舞了民族士气,凝聚了国人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与情感需求,以及对民族危亡的焦虑,夹杂着对传统刀文化渴求,对男性气概的性别想象... 1933年3月12日,在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获得成功,鼓舞了民族士气,凝聚了国人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与情感需求,以及对民族危亡的焦虑,夹杂着对传统刀文化渴求,对男性气概的性别想象。大刀神威的形成离不开鼓舞士气的政治需要和媒体塑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冲击以及反抗日军侵略的背景下,国人处于对传统的眷恋与对民族独立和现代性的追求之中,努力尝试重建民族自信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正是因为现实困惑与美好愿景并存的境域,促使大刀神威一经形成便迅速传播,同时也引发了某些质疑大刀神威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抗战 二十九军 大刀神威 男性气质 媒体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大地抗战历史的两岸叙事比较——以长篇小说《大动乱》和《苦菜花》为例
4
作者 陈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齐鲁大地既是抗战时期较早沦陷且为国共军队活动频繁的抗日主战场之一,又是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动乱》和《苦菜花》作为海峡两岸同时期描写这一地域抗战历史的小说作品,其所呈现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上的异同显然具... 齐鲁大地既是抗战时期较早沦陷且为国共军队活动频繁的抗日主战场之一,又是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动乱》和《苦菜花》作为海峡两岸同时期描写这一地域抗战历史的小说作品,其所呈现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上的异同显然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在海峡两岸结束严重对峙正走向和平发展并共同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开展两岸抗战小说的比较研究亦不乏政治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齐鲁大地 抗日小说 《大动乱》 《苦菜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
作者 李树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年第17期4-12,共9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汇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血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汇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血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其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正确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 敌后战场 抗战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