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izing Patterns and Differences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Research Between the USA and China over Last 25 Year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1
作者 Shan De-xin Gao Jia-nan +4 位作者 Liu Xiao Zhao Yue Sun Meng-rui Liu Lu Xu Zhen-x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1期25-39,共15页
To reveal patter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pare differences in studie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_(2.5))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6608 publications from 1992 to 2016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cience... To reveal patter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pare differences in studies 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_(2.5))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6608 publications from 1992 to 2016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databaseandanalyzedbybibliometrics.Histcite^(TM), Bib Excel1.0.0.0, Net Draw and VOSviewer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d visual analysis during this study. Publication outputs, journals,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author keywords were all analyzed to identify publication patter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rends.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produced in future years is expected to be at least twice that in 2016.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China and the USA increased annually from 1992 through2014, promoted by improve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nnu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a and the USA (p<0.05).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output of publications in the USA before 2014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China. The total output of PM2.5-related publications in China increased rapidly and far exceeded that in the USA after 2014.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leading region for research on PM2.5 in the future would be China. Analysis of author keywords indicated that"chemical composition"and"source allocation"were 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in China and the USA. This research on exposure would be valuable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pollution problem in China.Moreover, patterns and differences in scientific outcomes were revealed in this study and 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potential 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BIBLIOMETRIC analysis web of Science usa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博弈下的日本战略安全态势及其对华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昊 杨伯江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7,I0001,I0002,共18页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缘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到当前的“特朗普2.0”,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经历了“亚太再平衡”到“美国优先”的演变,这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战略环境及主观研判。亚太地缘环境及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变化促使日本以...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缘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到当前的“特朗普2.0”,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经历了“亚太再平衡”到“美国优先”的演变,这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战略环境及主观研判。亚太地缘环境及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变化促使日本以自主性、“印太化”与安全化为核心思路推动战略转型,采取战略应对,在美日同盟“体制内发展”前提下加强自主战略能力的建设,加速地缘战略的“印太化”,利用“自由开放的印太”增进“国际连带性”,并在关键战略领域推进“安全化”,融合资源转化为国际战略能力。日本战略安全态势的强化,加上针对中国的“复合性焦虑”日益加深,导致竞争与制衡将长期成为日本对华政策的主基调。中日矛盾正逐步从现实安全热点深入到地区秩序观层次。未来日本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消极影响很可能继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博弈 国家战略 日美同盟 “印太战略” 中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关键金属矿产研究:中美对比
3
作者 代世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515,共10页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和选矿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和美国是煤系关键金属研究最重要的2支力量。总结了目前中美两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勘探、提取和分离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彼此的优势和短板。近10 a来,美国在煤系关键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分离提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中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前者得益于美国能源部统一部署(明确研发时间节点和核心研发技术)与大量资金投入,后者得益于中国的复杂成煤地质条件,使煤系中关键金属矿床种类多、关键金属的组合形式及空间赋存形式多。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因此,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煤系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状况、研发现状及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对进一步发挥我国优势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应对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稳定供应的严峻挑战以及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关键金属 中美对比 提取技术 成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法律制度研究--以“视同出口”制度对高校的规制为视角
4
作者 史晓丽 闫伟泽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在国际经贸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间竞争已上升至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具体表现为对尖端技术、高端人才的动态博弈与对外部威胁的安全防范,发达国家利用“小院高墙”式技术出口管制等措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设置壁垒,通过实施超WTO规... 在国际经贸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国间竞争已上升至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具体表现为对尖端技术、高端人才的动态博弈与对外部威胁的安全防范,发达国家利用“小院高墙”式技术出口管制等措施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设置壁垒,通过实施超WTO规则的“视同出口”制度来减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外流,从而达到在尖端技术领域完全垄断的局面。美国“视同出口”制度的实施与升级对全球科研技术的进步增设了障碍,在防范本国高端技术外流的同时也束缚了美国“科技领航”的吸引力,阻碍外国专家学者在美进行尖端科学研究,拉宽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科技发展鸿沟,并警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应多措并举独立实现科技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出口管制 视同出口 高校技术安全 中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沸腾”的COP28看中美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源 张永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员都直接反映了气候治理背后的推动力和各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向。通过分析历届COP参会人员及构成、中美两国COP28的参会代表组成,结合中美两国气候政策以及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现状,探讨COP28大会上中美两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注焦点。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气候政策和行动与COP大会参与代表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一改特朗普时期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大会。COP28大会期间,美国侧重于政治层面发力,以联邦政府官员作为主要参会群体。中国在积极开展政治磋商的同时,参会代表中更多出现的是新能源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中美气候政策和公众认知的梳理表明,中美两国国内气候政策和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增强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28 气候治理 公众认知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对高粱产业的影响
6
作者 刘会静 李顺国 +1 位作者 刘猛 刘建军 《农业展望》 202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平衡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从进口来源、国产高粱市场以及玉米等谷物的替代效应3个方面剖析了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短期影...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平衡中美贸易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从进口来源、国产高粱市场以及玉米等谷物的替代效应3个方面剖析了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短期影响,进而评估了中美关税博弈对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短期来看,进口成本上升和局部市场波动不可避免;但长期来看,这可能倒逼中国高粱种业和技术创新,推进国产高粱品种结构调整,提升国产高粱竞争力,促进全球高粱贸易格局优化,进一步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为粮食安全和国家战略自主性提供更强保障。基于此,从加强市场监测、拓展进口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国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税博弈 加征关税 高粱产业 高粱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黄鑫 王宏卫 +2 位作者 王灿 吴晋华 伊素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811-5823,共13页
国土空间功能的类型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以及受人类需求影响的特性导致国土空间功能处于复杂的博弈状态,探究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2844个县域单元为例,基于多源地理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的类型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以及受人类需求影响的特性导致国土空间功能处于复杂的博弈状态,探究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2844个县域单元为例,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定量评估1980—2020年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并运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县域国土空间功能主导博弈类型表现为正和博弈,博弈强度呈倒U型变化,2000—2010年是博弈类型和博弈强度的转折时期。(2)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以低强度正和博弈为主,但演化博弈过程在胡焕庸线两侧表现出显著差异。(3)影响胡焕庸线两侧国土空间功能演化博弈过程的主导因素较为一致,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社会发展要素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功能 演化博弈过程 影响因素 中国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中美东南亚三方经济博弈演化的分析框架与范式迭代
8
作者 王丽娜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9,共17页
本文以1991年冷战后中美在东南亚的三方经济博弈为研究主线,构建了“战略导向—制度竞合—战略权衡”的三维分析框架,揭示以东南亚为核心竞合区的经济秩序演进的底层逻辑与范式迭代。研究表明,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博弈,越来越体现为中美... 本文以1991年冷战后中美在东南亚的三方经济博弈为研究主线,构建了“战略导向—制度竞合—战略权衡”的三维分析框架,揭示以东南亚为核心竞合区的经济秩序演进的底层逻辑与范式迭代。研究表明,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博弈,越来越体现为中美与东南亚三方的博弈,其演化机制日益复杂升级,三方博弈范式出现三次迭代:第一次是赛道分化,1991—2008年,美国通过多边机制的制度性嵌入,中国依托市场驱动的生产网络延伸,双方形成参与东南亚经济的不同路径,东南亚从被动依附转向危机驱动下的制度调适;第二次是规则竞争,2009—2016年,中美双方博弈升级为规则主导权竞逐,美国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供应链切割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基建锚定展开制度竞合,东南亚国家通过制度套利吸纳双重红利;第三次是体系博弈,2017年后,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竞争深化为中国致力于区域生态重构,而美国致力于技术霸权护持的系统性制衡,东南亚则通过复合对冲探索地区经济秩序构建的第三条道路。本文认为,在所谓的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战略博弈过程中,东南亚通过制度弹性与技术中立将大国博弈压力转化为制度创新势能,有助于推动包括中美在内的东南亚经济秩序的包容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东南亚经济秩序 经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流英文媒体奥运报道话语的问题表征及因应之策——以China Daily东京奥运报道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可歆 延怡冉 王相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49,共7页
奥运会是媒体建构话语的重要场域,国家主流媒体体育话语能力关乎中国对外传播大局,提高其体育话语能力意义重大。借鉴批评话语学派描述性研究视角,运用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法,基于词汇、语篇、篇际三个维度,对China Daily 2020东京奥运... 奥运会是媒体建构话语的重要场域,国家主流媒体体育话语能力关乎中国对外传播大局,提高其体育话语能力意义重大。借鉴批评话语学派描述性研究视角,运用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法,基于词汇、语篇、篇际三个维度,对China Daily 2020东京奥运会报道的文本生产及话语建构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我国主流英文媒体奥运报道话语的建构特征。研究发现,China Daily以中国为核心选择词汇并建立词汇关系,重在生成奥运成绩和奥运精神文本;通过语篇互文的话语实践对外展示了真实、全面的中国体育;通过篇际主题再现彰显了竞技体育自信、崇尚体育精神、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体育价值。但其话语实践存在话语视野缺乏全球化、话语结构整体性不足,话语价值互补性不强等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国家主流媒体体育话语能力建设,需要把握文本和话语两大核心,建构全球化文本,提升中国体育话语的传播效能;建构体系化文本,优化中国体育话语的整体结构;建构场域化文本,创造中国体育话语的共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学 体育对外传播 2020东京奥运会 国家体育话语能力 话语分析 china Dai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路向探析——基于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炜 王进富 +1 位作者 李春林 张学良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加快博士生教育改革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教育强国建设,但与美国相比部分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站在新的历... 加快博士生教育改革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教育强国建设,但与美国相比部分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充分认识博士生教育在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客观看待博士生教育的“度”与“用”,准确把握强国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坚定发展博士生教育的信心和决心,科学确定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不断优化博士生教育结构,努力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改革发展 强国建设 中国与美国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博弈:近昔和当今及对中国战略的意涵 被引量:4
11
作者 时殷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5,I0002,共18页
过去15年里,中美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博弈而非协调。两国博弈先在战略阵线开启,继而在战略、经贸、高技术和意识形态四条主要阵线展开。就中美博弈总体而言,美国处于“防守型”战略态势,美国认为它长时期拥有的重大优势地位一个又一个地丧... 过去15年里,中美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博弈而非协调。两国博弈先在战略阵线开启,继而在战略、经贸、高技术和意识形态四条主要阵线展开。就中美博弈总体而言,美国处于“防守型”战略态势,美国认为它长时期拥有的重大优势地位一个又一个地丧失或被侵蚀,首要动能在中国一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急剧腾升的强国。大为增强的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信和抱负。中国内外发力,争取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某些问题领域参与引领甚或单独引领,实现在亚洲大陆以及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和外交优势,大致取得在西太平洋的对美战略和军事优势,进一步地,对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的战略空间的控扼能力愈益被视为必要。回顾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势和政策,对未来中美关系应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疾风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博弈 战略博弈 中国战略 亚太地区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美战略之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白乙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8,159,160,共21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转型任务艰巨,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双边关系的发生逻辑、实际场域和极限条件均非同以往。由于缺乏既有经验、战略互信和同一性挑战,中美两国持续展开的全方位战略博弈也前所未有,因此双方在观念、策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转型任务艰巨,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双边关系的发生逻辑、实际场域和极限条件均非同以往。由于缺乏既有经验、战略互信和同一性挑战,中美两国持续展开的全方位战略博弈也前所未有,因此双方在观念、策略和行为上都在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试探乃至创新,这也将在较长时段内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作为两大世界性强国,中美战略博弈既影响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走势,也受到这两者的深刻影响。近年来,两国着力强化各自推动建立的地区和跨地区合作机制,在产业、技术、金融、防务安全以及外交等多个领域展开博弈,以扩大各自的竞争优势并提升国际影响力,进而在塑造未来的国际秩序中获得更多机遇和权力。基于全球化、多极化、地区化发展以及中美战略互动的逻辑,地区主义为观察中美关系演进提供了新的维度。通过对中美两国推进地区合作的观念、策略和实践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把握中美战略之争的必然性及其在部分领域回归合作理性的远景。而两种不同的地区主义观念与实践也将充分体现在未来两国在地区层面的复杂博弈中,中美博弈的胜负并不取决于一时之势,而在于两种地区主义的包容性和普适性所带来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地区主义 战略博弈 全球化 多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育参与对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基于民国时期中国参与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的考察
13
作者 霍传颂 郝勤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20世纪初,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洪流的席卷下开启了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体育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之际即被引以为“救国强种”的有效途径,并与政治紧密结合。借助文献资料,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中国在20... 20世纪初,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洪流的席卷下开启了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体育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之际即被引以为“救国强种”的有效途径,并与政治紧密结合。借助文献资料,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的远东运动会及奥运会参与史,发现在民国时期通过国际体育参与,包括收回国人体育领导权、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竞争等,强化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意识,推动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议程,塑造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并借助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在争取国际合法权益、表达国家立场及输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行动中推进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外交进程,表达了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 民族国家 民间外交 民国体育 远东运动会 奥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东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永伟 王国权 +3 位作者 朱晓伟 于德杰 梁浩 王晓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地下水资源管理、数字赋能和数据共享,文章对两个地区的地面沉降成因、监测技术、地下水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抽取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两地都采取了以限制地下水开采为主的地面沉降管理措施,当前沉降面积和沉降速率都趋于减小;两地目前使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基本相同,主要使用精密水准测量、分层标或深孔伸缩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观测点的密度和监测频次都在逐步增加。然而,两地在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休斯顿地区的地面沉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采集数据和协调数据共享,不承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研究任务,所有的观测数据都向社会开放,基于观测数据的研究工作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学的研究团体承担,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山东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由自然资源和水利部门承担,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野外观测、数据保管、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地下水管理规章制度提供科技支撑,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对地面沉降的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与防控 地下水 中国山东 美国休斯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运竞争影响的中欧班列运营商竞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晶蓉 马芳媛 +3 位作者 周艳杰 李梦丽 李玉民 冯雪皓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8,共12页
中欧班列(简称班列)市场竞争分为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内部竞争来自班列运营商间的同质化竞争,外部竞争来自海运的差异化竞争。目前班列正陆续开展区域化合作探索。为探究在海运竞争影响下,班列运营商采取何种竞合策略效益更优,分别构建... 中欧班列(简称班列)市场竞争分为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内部竞争来自班列运营商间的同质化竞争,外部竞争来自海运的差异化竞争。目前班列正陆续开展区域化合作探索。为探究在海运竞争影响下,班列运营商采取何种竞合策略效益更优,分别构建合作与非合作模式下,两班列运营商与海运班轮公司竞争的博弈模型。同时考虑班列运营商间的地理位置差异,采用Hotelling模型分析合作模式下两班列运营商的收益分配。选取已初步开展合作的班列运营商相关数据及海运运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市场化运营发展来看,班列运营商开展合作模式可同时提高自身均衡运价及总市场份额,更有利于班列市场的扩张;班列运营商可在开展合作模式的同时适当提高运价,进一步开放高附加值货物市场,促进班列的高质量发展。2)班列运营商可以统一定价的形式开展合作,以运输成本及空间地理位置差异产生的费用为依据明确各自运货量,实现合作模式下班列运营商效益分配的初步探索。3)若给定班列实际运营参数,可根据非合作模式班列运营商竞争强度对总收益的影响确定阈值点,当实际竞争强度小于该阈值时,班列运营商选择合作模式更优;班列运输时效性的增加对合作模式下班列运营商总效益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作为合作模式发展的优化方向。研究可为班列运营商竞争与合作决策及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中欧班列 博弈论 竞争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telling模型的中欧班列运营商竞合策略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鲁华 邢惠尧 +4 位作者 武光娜 孙君静 刘岳朋 邢磊 张立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6,共11页
随着中欧班列迅速发展,运营商之间竞争日益严重。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关系是中欧班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针对中欧班列运营商竞合策略决策问题,利用静态Hotelling模型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首先运用... 随着中欧班列迅速发展,运营商之间竞争日益严重。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关系是中欧班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针对中欧班列运营商竞合策略决策问题,利用静态Hotelling模型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首先运用Hotelling模型构建了完全竞争模式、部分合作模式和合作模式3种竞合关系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及仿真分析各模式的静态均衡解,得出合作模式下运营商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竞争),(竞争,合作),(合作,竞争),(合作,合作)4种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将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时间及收益损失、额外收益、抗风险成本、违约金等影响因素对演化博弈的影响,以及对运营商决策的影响。通过MATLAB仿真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演化博弈的均衡点(p^(*),q^(*))满足(Ⅰ,Ⅲ)条件时,演化结果为(0, 0)或(1, 1),即两运营商均选择竞争或合作为最终演化稳定策略。竞合策略的演化结果及演化速度受各因素的影响。收益损失、额外收益、抗风险成本的增加会对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起消极作用,违约金的增大会对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起促进作用,通过改变这些参数大小,可以改变均衡点的大小,进而调节运营商的竞合策略。通过Hotelling模型及演化博弈模型的仿真分析可为运营商提供决策建议,以提高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竞合策略 博弈论 HOTELLING模型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地区新局势、新挑战与新思路——2023年度“南海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娜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I0002,I0003,共12页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论坛 南海地区 南海政策 中美战略博弈 海洋权益 南海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流英文媒体双奥新闻议程设置的嬗变——基于主题词的多元对应分析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汝莹 刘贺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84,415,共12页
中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双奥新闻是中国对外讲好体育故事的窗口,可以影响海外受众对我国体育发展状况的认知。采用基于主题词的多元对应分析法,分析中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双奥新闻的主要议题及其历时性变化,旨在探究双奥新闻议程设置... 中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双奥新闻是中国对外讲好体育故事的窗口,可以影响海外受众对我国体育发展状况的认知。采用基于主题词的多元对应分析法,分析中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的双奥新闻的主要议题及其历时性变化,旨在探究双奥新闻议程设置的嬗变。研究结果表明,夏奥会新闻聚焦于赛事的经济效益及竞技成绩,冬奥会新闻的主要议题则涉及外交、文化、科技、卫生等众多领域,议程设置及报道方式也更加多样。我国主流英文媒体报道双奥新闻的议程设置实现了从求同到自塑个性形象、从本土视角到全球视角、从凸显中国优势单项到注重中国多领域创新、从成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嬗变,反映了过去十余年我国主流英文媒体对双奥新闻的报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民众体育理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主流英文媒体 基于主题词的多元对应分析 双奥新闻报道 议程设置 历时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汝莹 刘贺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87,共12页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经研究发现,全运会新闻从关注赛事的竞技属性与社会效益向人才培养、群众体育等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转变,叙事模式从事件叙事、属性叙事向情感叙事转变,信息源与叙述方式日趋多样。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变化主要体现为:1)报道立场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2)叙事内容由叙述赛事的外部性特征转向体验性特征;3)叙事模式从宣传模式转向人文关怀模式。这主要受我国生产力水平、体育文化软实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众体育观念的影响,但是与我国主流报纸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相比,全运会的新闻报道在叙事方式上仍有待进一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新闻叙事 主题建模 叙事特征 历时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前后PM_(2.5)溯源研究
20
作者 李香凝 王羽琴 +3 位作者 高燕 王竞铮 臧汇宇 谢林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45,共12页
基于2021年9月~11月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前中后期西安市区域PM_(2.5)的污染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权重浓度轨迹法(CWT)确定气团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 基于2021年9月~11月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前中后期西安市区域PM_(2.5)的污染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权重浓度轨迹法(CWT)确定气团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安市以东南风为主导,PM_(2.5)浓度在十四运会期间最低,残特奥会结束后最高.PM_(2.5)的气团输送路径以陕南附近的本地输送、偏东和偏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以及西北方向的远距离输送为主.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新疆内蒙地区以及陕南各城市及周边省份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运 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浓度权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