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综合影响力分析
1
作者 陈娟 张志转 +2 位作者 李杨 朱安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从引证指标、网络传播情况以及作者构成等方面阐述《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改革后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引证指标 网络传播 作者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探索
3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注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服务质量与效率、创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生态 高质量发展 农业数字化 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时空动态评价
5
作者 徐梦洁 胡雅君 +2 位作者 周洪英 焦凌佳 王丽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78-184,共7页
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估算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再根据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在“八五”至“十三五”期间,农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均呈增长趋势,但其年均增长率变缓;除... 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估算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再根据索洛余值法测算农业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在“八五”至“十三五”期间,农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均呈增长趋势,但其年均增长率变缓;除“九五”外,其他时期劳动力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八五”和“九五”时期较低,“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超过50.00%。除无锡、苏州外,江苏省各市的农业科技进步率为1.45%~3.13%,由高到低依次为南京、徐州、常州、盐城、泰州、南通、扬州、连云港、镇江、淮安、宿迁;江苏省各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4.41%~121.32%,由高到低依次为常州、盐城、南通、南京、泰州、扬州、徐州、镇江、宿迁、连云港、淮安;使用SPSS 20.0软件对各市进行系统聚类,第一类城市包括镇江、泰州、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第二类城市包括南京、常州和南通;第三类城市包括扬州和盐城;苏南作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区域,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超苏中和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时空动态评价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方法研究
6
作者 牛国玲 梁秋艳 +1 位作者 张艳丽 陈思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合理设置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兼顾树立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分清主次,重点规划各阶段科研技能水平提升的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科研技能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孔令孜 宁夏 +3 位作者 黄艳芳 容建波 白先进 李小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 基于广西1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79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脱贫地区农业小微企业品种需求、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小微企业的科技需求表现为生产技术需求>经营管理需求>品种需求;受教育程度、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是否进行品牌注册、是否进行产品认证、是否获得技术支持是影响农业小微企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大小表现为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规模较大、未获得技术支持、对品牌建设较为关注的农业小微企业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提出了提高经营主体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培育品牌、扩大脱贫地区科技服务覆盖面、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创新科技服务提供方式等建议,以期推动科技服务与需求精准匹配,为促进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农业小微企业 农业科技需求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渠道的变革会影响农户施肥决策吗?
8
作者 李谷成 王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2,共20页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技推广服务渠道的变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246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技推广服务渠...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技推广服务渠道的变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246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技推广服务渠道变革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农技推广服务渠道和传统农技推广服务渠道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并正确使用科学施肥技术。(2)两类渠道之间存在相互替代作用,农户对其中某类农技推广服务渠道的接受度越高,另一类渠道的影响就越小。(3)传统农技推广服务渠道能够通过降低农户风险认知来促进其科学施肥技术采纳决策;数字农技推广服务渠道能通过提高农户的效益认知和降低风险认知来促进其科学施肥技术采纳决策。(4)农技推广服务渠道对农户科学施肥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两类渠道对农户高效施肥技术采纳决策以及对年轻农户的影响更显著。因此,要加强数字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建设,推进渠道整合和优化,提高农户对科学施肥技术的认知,针对不同类型科学施肥技术和不同年龄段农户制定差异化的精准推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服务渠道 科学施肥技术 采纳决策 传统渠道 数字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财政支农力度与规模的双重视角分析
9
作者 刘威 路依晨 +1 位作者 陈佳梦 袁丽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1453,共13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而财政支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2012—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财政支农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个视角,实证分析财政支农力度与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双重影响,即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规模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的正向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产销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财政支农规模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生态效率均产生负向影响,但仅有主产区影响较为显著;3)农业科技创新、农地经营规模和农户收入是财政支农赋能粮食生态效率的重要渠道。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粮食生态效率提升的引导作用,应加大生态补贴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针对不同粮食功能区,推行差异化财政支农策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升粮食生态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财政支农 粮食生态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 农地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蔡晓梅 杨娟 许晶晶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 利用VAR模型,选取2008—2023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相对较小,且数字经济对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虹吸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科技创新。因此,科技兴农需要主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农村网络,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
11
作者 于立杰 孙蕾 +3 位作者 刘克心 刘忠野 董健男 梁春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人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与综合素养,增强专业适应性,为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育提供可行路径与范例,助力传统农业专业升级与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数智化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作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2
作者 李燕 吕典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例,加入采用仪器测定的实验内容,将实验地点从实验室内调整到田间,让学生全程参与从密度调查、取样到叶面积测定的过程;新增科学实用实验,增加拟南芥和烟草等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实验,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植物快速育种、植物室内工厂化杂交等与作物生长发育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强思政教育,将一生奉献、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等思政元素贯穿课程的每一个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改革,该实验课程内容更符合农业科技发展对现代新农人的培养要求,有助于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作物学实验 田间实验 前沿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甘肃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研究
13
作者 任慧 马海霞 史宏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明确农业科技产出与农业科技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12—2022年甘肃省农业科技产出成果和农业科技发展影响因子的关系做定量分析。... 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明确农业科技产出与农业科技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12—2022年甘肃省农业科技产出成果和农业科技发展影响因子的关系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第1对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甘肃省农业科技的产出成果与其驱动因子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驱动因子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土地政策、市场化进程、劳动力智力资源、财政支农支出等推进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进程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出了应不断加大人才力量的储备;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加快完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农业土地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等对策建议,这对于推动甘肃省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典型相关分析 高质量发展 驱动因素 对策建议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14
作者 吴则焰 储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生态学专业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培结合等措施,建设优秀教师团队;遵循“有序展开、层次递进、合成系统”原... 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生态学专业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培结合等措施,建设优秀教师团队;遵循“有序展开、层次递进、合成系统”原则,建成通识课、理论课、实践课3个层次的精品课程;构建“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特派员”三位一体的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平台;鼓励学生扎根农村、扎根基层,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构建“两扎根、三段式、四善用”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特色基地等,实现科教融合与多维驱动的协同培养。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使得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素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一流学科建设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颁布实施笔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涛 田晓晖 +2 位作者 龚斌磊 李谷成 郑宏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07,308,共22页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本刊组织了本期笔谈。温涛提出,要从核心地位、战略力量、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数字赋能、服务体系及制度优化七个方面,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具体七大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农业全创新链,布局拔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性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增强多方共赢效应。田晓晖提出,要以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着力优化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性打通农业绿色发展向农业强国建设动能转化的传导路径,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城乡互通共享、分区精准施策,助推绿色均衡发展。龚斌磊提出,从学理逻辑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始终将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供给作为落脚点,将农业的增长驱动力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上;从实践道路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直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形成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引领、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主体多元、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树立“跳出农业看农业”的观念,向二三产业要配套,向城乡融合要红利,向乡村建设要环境,向对外开放要机遇,构建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生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李谷成、郑宏运提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为科技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优质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释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提供生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的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西农模式”探索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正新 王亚平 杨宏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备受各界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坚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经过20余年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校、政、研、推、企、农多元协...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备受各界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坚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经过20余年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校、政、研、推、企、农多元协同为保障,以在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线建立多功能的试验示范站、汇集校地多学科人才团队、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构建“大学-试验站-示范园(示范户)-农户”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快捷通道加速成果推广转化为核心要素的农技推广“西农模式”,有效发挥了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的资源力量,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为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示范站 多元协同 农技推广 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为红 刘灵敏 +2 位作者 徐知渊 盛梦寒 柯福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94-800,共7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山区这一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研究以浙江省山区淳安县为例,通过会议座谈与个别访谈,系统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山区这一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研究以浙江省山区淳安县为例,通过会议座谈与个别访谈,系统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发现,淳安县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紧缺、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以及乡村一线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高能级科技平台载体建设以及提升乡村劳动者素质等对策建议,旨在为山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人才 山区农业 人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综合类科技小院建设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文勇 苏嘉华 +2 位作者 吴蔓 陈玉 杨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从教学、科研合作和产业服务3个方面对梵净山蛋鸡科技小院的建设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其基本情况、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实践运作模式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从教学、科研合作和产业服务3个方面对梵净山蛋鸡科技小院的建设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其基本情况、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实践运作模式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该科技小院为综合类科技小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专硕研究生深入蛋鸡生产基地,面向农业安全生产需求,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重心由理论讲解转向农业实践。在发展过程中,该科技小院在资源利用、考核制度、科技创新潜力、团队建设以及产业科技成果转化5个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对此,提出激活科技小院潜能,促进其品牌化发展;改进考核制度,采用多元化考核指标;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着重开展蛋鸡养殖技术研发等科技创新服务内容;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可行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着手建立“梵净蛋谷”研发中心,校企联合申报承担科研项目等措施,为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综合类科技小院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小院 农村发展领域 蛋鸡养殖 生物炭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刚 李赟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研学用”的培育模式,坚持“思政教育新载体、思想引领新阵地、文化育人新平台”的育人定位,强化科技小院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打造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产教融合 新农科 协同育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