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正确理解新修订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关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张海鹏
董佳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
徐志民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烽火涅槃: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山大因应 |
崔华杰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担当及其重大意义 |
齐卫平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我国领土海洋维权的重大意义 |
胡德坤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抗日战争转折与国共两党的战略决策 |
张太原
赵静涵
|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战争如何影响大学: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
严海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从国联决议到《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与中国抗战外交 |
侯中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考察 |
陈金龙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 |
侯中军
|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抗战时期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
王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全民抗战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谢本书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3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的四种形态 |
俞祖华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4
|
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重塑 |
何虎生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全面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构建——以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为例 |
娄贵品
|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抗战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货币斗争研究 |
何家伟
常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符号、情感与空间: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 |
程圩
时璐瑶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1931-1945年中美苏联合抗日与日本“大东亚秩序”的破灭 |
宋德星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推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形式与启示 |
韩卓鹏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和路径 |
卢鹏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