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1
作者 徐志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残酷镇压下大多是暗中活动或分散发展,或者流亡国外继续开展反战斗争。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主要是日共党员、进步人士和被教育与改造后的日俘,他们在国统区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及其支部,积极参加对日宣传和斗争,甚至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勇牺牲。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对日“两分论”,不仅在战时正确区分了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日本民众,而且成为战后中共制定对日政策的理论基础,成为客观分析、理性研判日本社会,团结最广大日本民众的法宝,深刻影响着当代中日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人 反战活动 中国共产党 两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如何影响大学: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2
作者 严海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增设和学生规模的扩大,但其质量和水准的下降,乃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因物质条件的简陋和外部交流的限制,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来源区域大幅缩小以及内地基础教育...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增设和学生规模的扩大,但其质量和水准的下降,乃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因物质条件的简陋和外部交流的限制,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来源区域大幅缩小以及内地基础教育的相对薄弱,使得战时大学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下滑。同时,留学与学术交流大受限制,大学教师薪资锐减,导致战时高等教育师资规模和质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经费短缺,图书设备不足以及师生物质生活困顿,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功能的发挥。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实际上是日本侵略造成的现代化进程顿挫的一种表现,是战争造成的慢性消耗与隐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联决议到《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与中国抗战外交
3
作者 侯中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尽管知道国联不可能阻止日本侵略,但仍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英法主导的国联寄希望于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最初的会议举办地点上,中英美之间曾存有分歧。当公约签字国之一的比利时接受作为...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尽管知道国联不可能阻止日本侵略,但仍做了最后一次努力。英法主导的国联寄希望于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最初的会议举办地点上,中英美之间曾存有分歧。当公约签字国之一的比利时接受作为会议主办方后,为让英美分担“责任”,曾在会议邀请方等具体细节问题上提出要求。由于日本拒绝参会,美国方面建议中国回避调停阶段的会议讨论,中国接受了美方的提议。但当会议调停开始后,意大利等与会国建议中国无须回避。中国要求于会议宣言内增加表达列强“共同态度”的词语,并建议举行一个小型圆桌会议讨论经济援助中国问题,但限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均未能实现。布鲁塞尔会议期间,顾维钧等并未放弃国联舞台的交涉。但自此之后,中国的抗战外交转而以结盟外交与争取外援为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国公约》 美国 抗日战争 布鲁塞尔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
4
作者 侯中军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结一切抗日反帝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引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东方战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东方民族的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树立了东方样板。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实践和持续呼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抗战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全民抗战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全民族抗战自觉性的促进,而全面全民族抗战的进程和最终胜利,又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道为... 全民抗战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全民族抗战自觉性的促进,而全面全民族抗战的进程和最终胜利,又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道为抗日战争作出的重要贡献,反映了全民抗战的面貌,即新形势下的民族大觉醒、民族大抗战、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大认同的新局面,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抗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构建——以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为例
6
作者 娄贵品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6,共12页
全面抗战时期,在挽救危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中,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话语构建,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杨松又是其中的先驱。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现实需要,直... 全面抗战时期,在挽救危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中,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话语构建,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杨松又是其中的先驱。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现实需要,直接目的是驳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非民族”及中日“同文同种”的侵华谬论。但杨松的“中华民族”,是指汉人及汉化了的各少数民族,因为他们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具有近代民族的特征。然而,中国境内还存在未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还保持着自己民族特征的其他少数民族,他们不能被无视、否定或排除在外。于是,杨松借鉴斯大林关于东欧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论述,提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加以调和。所以,杨松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指中国由近代中华民族和非近代的各少数民族组成。杨松的“中华民族”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探析,有较大缺陷,但他提供了一个讨论和修正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概念话语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杨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的四种形态
7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元一体的复合型中华民族观定型,并阐释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可分为四种形态: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叙事主体、以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多元一体的复合型中华民族观定型,并阐释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可分为四种形态: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叙事主体、以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为核心术语、以反帝反封建为走向复兴的政治前提、以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为奋斗目标、以中共为实现民族解放之中流砥柱的中华民族复兴政治话语体系;媒介话语方面,各报刊作为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与传播介质,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观念从政治语境引入大众传播,从而有力推动着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学术话语方面,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华民族长远历史,着眼中华民族救亡大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等方面,为书写交融汇聚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为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念、为倡导救亡图强的民族解放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艺术话语方面,包括诗文、电影、话剧、歌曲、绘画、书法等在内的文艺作品,在传播“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 民族复兴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海群 尚季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 西北国际通道是抗战时期经中国西北地区运输外国援华物资、援华人员和中国易货物资的重要国际通道,西北国际通道的开辟与运行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学界对西北国际通道研究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对其基本概念如名称、路线、里程认识并不一致。文章依据通道地理位置及运输状况将其定名为西北国际通道;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报纸、期刊、书籍等资料,分析得出通道有三条线路,公路线起自今哈萨克斯坦萨雷奥泽克车站,终于兰州,航空线为阿拉木图至兰州,驿运线为印度列城至中国新疆叶城;以修建维护通道的新疆公路局、西北公路局等机构资料为依据,考订西北国际通道公路线里程为2934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西北国际通道 名称 线路 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大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中华民族”是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到了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首先是“中华”作为国号或国名的确立,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再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广泛传播,这三个方面因素促进了中华民... “中华民族”是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到了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首先是“中华”作为国号或国名的确立,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再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广泛传播,这三个方面因素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华民族观念虽然在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有了发展,但并没有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形成。原因一,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是“中国民族”而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含义是不同的;原因二,很多人是在“汉族”的含义上使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是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之共同体”的意识开始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扩大,中华民族观念广泛传播。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标志是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抗日战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与新疆文艺关系考论(1937—1942)
10
作者 杨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在新疆的活动以及与新疆文艺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全面和深入。有研究在涉及相关问题时多将其作为背景材料一语概之而缺乏必要考证,因此仅“是否设立分店”这一基本史实亦不明确。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新疆文...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在新疆的活动以及与新疆文艺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全面和深入。有研究在涉及相关问题时多将其作为背景材料一语概之而缺乏必要考证,因此仅“是否设立分店”这一基本史实亦不明确。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新疆文化做出极大贡献的杜重远、茅盾、张仲实等人,其身份之一均为生活书店编委。在社会网络关系影响下,生活书店与新疆发生了诸多联系,对新疆抗战文艺及新疆文化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且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期 生活书店 新疆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局、地理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蚕桑业
11
作者 张永帅 和乐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 抗战时期是云南蚕桑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推动后方建设,支援抗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云南蚕桑业发展受到国民政府、云南地方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出了云南蚕桑复兴计划,在宜蚕区积极推广蚕桑业。但是,受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战时”影响,在较短时间内,云南蚕桑业发展的成效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云南 蚕桑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疆日报》“中华民族”观念的书写与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晓东 尚季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有力支援前线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华要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主导《新疆日报》期间,以“中华民族”为题或...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有力支援前线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华要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主导《新疆日报》期间,以“中华民族”为题或主要内容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抗战宣传报道,不仅为巩固大后方,支援前线抗战,稳固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进一步熔铸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疆日报》 中华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本也抗战——试论“战时教科书”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鸥 廖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共7页
"战时教科书"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抗日战争的教科书,是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上极富时代特色的最为罕见的教科书类型。它在澄清抗战认识、全面了解抗战,普及抗战常识、懂得科学抗战,宣传抗战精神、激扬参与抗战勇气,坚定抗战必胜的信... "战时教科书"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抗日战争的教科书,是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上极富时代特色的最为罕见的教科书类型。它在澄清抗战认识、全面了解抗战,普及抗战常识、懂得科学抗战,宣传抗战精神、激扬参与抗战勇气,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战时教科书"是20世纪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和教育遗产也就是守护好我们民族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战时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抗战: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移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立足于中华民族精神视角,在透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斗争历史的基础上,高度赞颂了远离祖国、侨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以其拳拳报国之心,用自己的誓言、行动、鲜血和生命,深刻地诠释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团结精... 立足于中华民族精神视角,在透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华侨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斗争历史的基础上,高度赞颂了远离祖国、侨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以其拳拳报国之心,用自己的誓言、行动、鲜血和生命,深刻地诠释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团结精神、民族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精忠报国精神、不畏强暴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英雄气节和崇高品质,从而揭示了海外赤子在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日方史料《中共概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知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德坤 涂杰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5,共7页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战时日方资料《中共概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共概说》认为,中共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战时日方资料《中共概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共概说》认为,中共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重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重视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成为中国抗战的核心力量;重视依靠和发动群众,受到民众拥护,深得民心,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该书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中国的未来。中共抗战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日方《中共概说》 中共理论与政策 抗战中流砥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挈其瑰宝 绝其淄磷——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认识体系。这一研究及其成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伟人及其理论遗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三民主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伟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人民日报》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中始终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把广泛性与典型性结合起来,既全面报道全国各地、各界、各阶层的抗美援朝运动,又深入宣传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把综合性与专题性结合起来,既... 《人民日报》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中始终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把广泛性与典型性结合起来,既全面报道全国各地、各界、各阶层的抗美援朝运动,又深入宣传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把综合性与专题性结合起来,既有抗美援朝运动动态的综合报道,又有社论、述评、时评、经验介绍等专题性的文章;把持久性与时效性结合起来,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宣传报道,在持久的宣传中《人民日报》又十分注意新闻的时效性,让全国人民尽快了解抗美援朝的发展情况。通过《人民日报》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政治动员 抗美援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焦点与困境——以对中国民族学会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喆 许会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6,共9页
自20世纪初以来,有关"民族""中华民族"等概念的阐释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拥有现代国家的国民意识,从而拉近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将其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自20世纪初以来,有关"民族""中华民族"等概念的阐释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拥有现代国家的国民意识,从而拉近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将其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是辛亥革命以来历届中央政府为之努力的重要政治目标,九一八事变爆发特别是全面抗战开始后,更是成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亟须推进的重大问题。中国民族学会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一个以研究民族及其文化为宗旨的学术团体,它所关注的问题及遭遇的困境均与抗战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从另一个视角别开生面地具体呈现了全面抗战时期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样态及其时代特征。其对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今天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民族学会 民族问题研究的焦点与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说驳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指责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并未取得多少战果。这种观点近年又甚嚣尘上,尤其是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有的材料甚至完全是杜撰的。同时,来自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和日方的材料,也都...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指责中共在抗战中"游而不击",并未取得多少战果。这种观点近年又甚嚣尘上,尤其是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有的材料甚至完全是杜撰的。同时,来自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和日方的材料,也都充分彰显了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中共军队绝非"游而不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中外记者团 美军观察组 华北方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益杰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4期67-73,共7页
潮汕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救亡,宣传抗日;捐资献物,支援抗战;抵制日货,投资建设祖国;回国参战,血洒疆场。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潮汕华侨 抗日战争 抗日救亡 抵制日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