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TOE理论的定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刘明 郭烁 刘二润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30,40,共10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已成为破解区域教育均衡难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命题。为明晰其复杂机理,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整合性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西部12省(区、市)...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已成为破解区域教育均衡难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命题。为明晰其复杂机理,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整合性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西部12省(区、市)权威、典型的32所学校为案例,开展多案例组态研究,系统解构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多重并发机制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并非影响其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因素协同作用是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促进我国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可归纳为四类:政策牵引驱动的“顶层设计”促进型组态路径、多模态数据驱动的“治理创新”促进型组态路径、校企研社驱动的“内外联动”促进型组态路径、智能素养驱动的“人技共生”抑制型组态路径。结合对四类组态路径及其对应案例的分析,文章提出构建宏观规划和保障机制、挖掘数字化教-学-研平台沉淀数据、联动校企研社创新活力、发展校长智能化领导力与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等路径,为理性认识我国西部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复杂动态机理,促进教育公平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中国西部中小学 教育创新 组态路径 TOE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中源”说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祁新华 朱宇 +1 位作者 张抚秀 林小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8,共9页
企业区位选择是理解城镇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微观视角。应用西方区位因素分析框架,探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区位选择背离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倾向于选择位于或接近大城市的预期... 企业区位选择是理解城镇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微观视角。应用西方区位因素分析框架,探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区位选择背离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倾向于选择位于或接近大城市的预期,而呈现出以镇村行政区域为主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同时,大多数企业没有过搬迁的经历,或属于近距离搬迁且迁移至开发区或大中城市的意愿并不强烈。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运费、技术成本、交易成本、集聚经济、劳动力、土地成本、资本因素、个人因素等),并揭示了导致该地区就地城镇化现象的微观机制,验证与完善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素 就地城镇化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立中 虞晓芬 陈永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1,共10页
在中国住房问题复杂且多元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寻找住房问题的历史答案和现实回应。在德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柏林等大城市,由此引发了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对此,恩格斯主要从住房性质、居住困难、居住不平等、住房供给和住... 在中国住房问题复杂且多元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寻找住房问题的历史答案和现实回应。在德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柏林等大城市,由此引发了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对此,恩格斯主要从住房性质、居住困难、居住不平等、住房供给和住房问题的资本逻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住房问题。虽然我国住房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表现与当时的德国不一样,但是我们依然能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找到很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 《论住宅问题》 中国化发展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以学术范式、方法、批评实践为切入点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8,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范式中介 理论枢纽 中国折叠 形式结构—意识形态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现状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朝阳 于静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66,共8页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风险现状,本文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概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风险现状,本文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概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表现出多模态、突跳和发散的基本突变特征,论述了运用突变理论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突变理论引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中,对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对各项风险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排序,并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利用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和突变模型的评价准则进行递归运算,最后求出各层指标相对风险值(突变隶属度),将评价结果与风险等级对照,综合判断和分析各层各项指标相对风险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西部12个省份中,各层指标的风险值差异显著,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风险值分布在0.66-0.92之间,总体上属于中高度风险水平,12省份风险从小到大排序为:西藏→陕西→重庆→四川→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内蒙→甘肃→新疆→宁夏,这一结果与西部12省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相符,可以为西部大开发过程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风险决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水资源 开发利用 风险评价 突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凯 陈明 《南方建筑》 2016年第5期19-22,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界经历了规划理论的嬗变,系统理论、理性规划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新右翼规划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规划师作为倡导者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协作式规划理论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规划理论的主要思路是应对经济增长、应对区域竞争和应对改善需求。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要从应对转型发展、应对社会治理、应对城市分化和应对规划体制变革等方面入手分析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规划理论 我国规划理论 转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意蕴 被引量:3
8
作者 戴生岐 王慰 张保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从文化的维度出发,站在从下往上,从内向外看的视点上,审视西部文化,不难发现在其浓郁的前现代文化景观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情怀。在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后现代化新波紧随现代化浪潮扑面而来的21世纪,重新观照西部文化,... 从文化的维度出发,站在从下往上,从内向外看的视点上,审视西部文化,不难发现在其浓郁的前现代文化景观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情怀。在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后现代化新波紧随现代化浪潮扑面而来的21世纪,重新观照西部文化,便会发现其前现代化的文化基核与后现代化文化神韵的某种对接和呼应的势态,文化建构的前提是对我们脚下土地所生成的文化的自省和自觉,只有站在未来信息化社会的立场上扬弃我们既有的文化,我们才能从简单的否定、肯定的误区中走出来,从而整合出符合西部大开发新要求的全新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部文化 多元混成 共存共赢 类特性理论 世俗文化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理论刊物如何服务西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4年年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辉 武启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3,共3页
中国教育发展必须关注西部教育发展。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载体之一:教育理论刊物的支持和协助。教育理论刊物与西部教育存在共生关系,关注西部教育,培养西部教育研究人才是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和使命。搜... 中国教育发展必须关注西部教育发展。西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载体之一:教育理论刊物的支持和协助。教育理论刊物与西部教育存在共生关系,关注西部教育,培养西部教育研究人才是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和使命。搜寻教育理论刊物服务西部教育的路径,直面教育理论刊物服务西部教育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西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刊物 教育理论刊物 服务 西部 西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文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化研究不可界定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不是质疑或放任文化研究的理由。从文化研究“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关系来看,其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模式的特质即在于把文学话语作为政治话语来读解,进而揭示文学和意识... 文化研究不可界定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不是质疑或放任文化研究的理由。从文化研究“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关系来看,其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模式的特质即在于把文学话语作为政治话语来读解,进而揭示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把文学仅仅视为单纯审美活动的产物的思路,为文学研究建构了一个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联系的文学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问题意识 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素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7,共6页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比较 中西翻译理论传统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旭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3,共8页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在继承中国古代史学求真致用的优秀传统以及近代新史学寻求现代性的现实关切的基础上,形成了唯物史观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并行不悖、丰富而多样化的史学理论研究格局,推动了史学理论这一学科...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在继承中国古代史学求真致用的优秀传统以及近代新史学寻求现代性的现实关切的基础上,形成了唯物史观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并行不悖、丰富而多样化的史学理论研究格局,推动了史学理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史学理论的持续发展导致历史学家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历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史学实践对理论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回顾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与特点,对于全面考量这一学科的作用与价值、把握其未来的变化与走向乃至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西方史学理论 新中国成立7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景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7,共8页
西方法治模式是西方中心论在法学领域的表现。西方法治模式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建立什么样的国内法律秩序;对外指如何看待其他国家、民族,要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法律秩序。西方法治模式经历了形成、扩张和危机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西方法治模式是西方中心论在法学领域的表现。西方法治模式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建立什么样的国内法律秩序;对外指如何看待其他国家、民族,要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法律秩序。西方法治模式经历了形成、扩张和危机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以西方法治模式为基础的法治进化论把法律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模式相链接,认为非西方国家处在法律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法律将为处在高级阶段的西方法所取代。20世纪中期以来支撑这一模式的语境变了,事实表明,西方的发展路径不是唯一的,在中国和其他文明中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足以和西方相媲美的成就。中国法治发展,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都有其自身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论 法治模式 法治进化论 中国法治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评价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社平 樊艳翔 解建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9,52,共6页
中国西部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水土流失问题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探究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具有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博弈论组合赋... 中国西部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水土流失问题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探究中国西部水土流失风险及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具有研究意义。该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对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水土流失风险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表明:①中国西部省域水土流失风险整体较高,其中内蒙古与新疆地区水土流失风险最高,而西南区域水土流失风险整体高于西北地区。②水土流失风险与农林牧渔业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牧业、农业、林业、渔业。③西北省域粗放型的生产发展模式衍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由此也表现出其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关联性要整体强于西南区域。因此,各地区要格外重视水土流失治理,谨防人为活动过度破坏水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水土流失风险 农林牧渔业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为方法”辨析——兼与杨光斌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进程的加速,这种情形更加迫切。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各个学科都在尝试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再梳理、再挖掘。近年... 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进程的加速,这种情形更加迫切。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各个学科都在尝试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再梳理、再挖掘。近年来,政治学界提出的“历史政治学”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最新成果,而《以中国为方法的政治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文章强调构建中国政治学理论知识体系必须要去“西方中心主义”,但却陷入“中国中心主义”的泥沼之中。中国政治学理论知识体系的“知识存量”,以及涵盖了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知识和来自外部且被中国所吸收的其他政治哲学理论知识,都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撇开这些“知识存量”,而仅仅以“历史基体”来重新构建中国政治学理论知识体系,就有可能陷入“历史决定论”之中。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之源,至于具体在什么国家产生,那是知识之流。因此,知识不在于它产生于何处,而在于谁在使用和为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国为方法 历史基体论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性标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识与事实:中西会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中国社会保障史起步阶段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和现代分离、理论方法依附于西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化与本土化之争也迅速蔓延到这一年轻的研究领域中来。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的深化和健康发展需要经历很大的... 中国社会保障史起步阶段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和现代分离、理论方法依附于西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化与本土化之争也迅速蔓延到这一年轻的研究领域中来。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的深化和健康发展需要经历很大的视野调整,既不能以西方为中心,又不能停留于对中国特色的单向强调,而要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之中,依“普遍历史”的眼光,在同一时间维度中对中西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历史实证研究,揭示中国社会保障演进的特殊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会通 中国社会保障史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概念与新环境(一):柏拉图的“恒”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鹤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3,共10页
柏拉图的《宇宙论》和《理想国》都强调"义"。"义"是一种永恒的天道与人道原则,是秩序和平衡的组合,是宇宙之法。在城市规划中,柯布西耶最得其精粹。但也因此而备受现代主流经验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批判。城市规划不... 柏拉图的《宇宙论》和《理想国》都强调"义"。"义"是一种永恒的天道与人道原则,是秩序和平衡的组合,是宇宙之法。在城市规划中,柯布西耶最得其精粹。但也因此而备受现代主流经验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批判。城市规划不能离开秩序与平衡,中国孔孟之道与柏拉图思路不仅有很多吻合之处,更另创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理论 柏拉图 中西比较研究 西方文化 “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3-62,共10页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的研究学科,跨越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文章重点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追述西方对中国乡村研究的历程,讨论其主要著作、理论、研究方法、最新研究动态、热点与争议及代表性学者(包括海外华人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中国乡村研究 社会与文化 理论与方法 历史与现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耀森 郎永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以重庆为例,以农民收入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理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本地企业中劳动收入对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出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劳务... 以重庆为例,以农民收入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理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本地企业中劳动收入对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出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来共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收入 灰色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体西用”说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生成与转型——以民初以来的若干讨论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念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7,共14页
“中体西用说”是由19世纪末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出,后经洋务派官僚引申论证所形成的一种融合中西知识的学说,“中体西用说”最初论证的着力点落在“西学”,虽然表面主张“以中学为体”,实则是以此掩饰其输入西学的真... “中体西用说”是由19世纪末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出,后经洋务派官僚引申论证所形成的一种融合中西知识的学说,“中体西用说”最初论证的着力点落在“西学”,虽然表面主张“以中学为体”,实则是以此掩饰其输入西学的真实意图。随着甲午战后维新派力促变更政体,此说取向随之发生变异,成为维护儒教正统以对抗清末政治改革的学说。“中体西用”的内涵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逐渐成为守旧文人抗衡与疏离西学侵蚀的精神支柱。因此,有必要对民初以来有关“中体西用说”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的诸般讨论做概要性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文化保守主义 西学中源说 政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