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空间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简雅莉 刘千黛 张继刚 《中外建筑》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针,创新空间的发展能为优化城市工业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2012—2022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空间的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基尼系数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法,探讨创新空间时空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针,创新空间的发展能为优化城市工业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2012—2022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空间的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基尼系数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法,探讨创新空间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演化趋势,以期为优化成渝地区创新空间布局提出建议。结果显示:(1)成渝创新空间总体分布差异大,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呈现出双核向四周递减的趋势;(2)不同类型创新空间时空分布异质性明显;(3)知识型创新空间受政策影响外延态势较弱,生产型创新空间多基于市场的自发形成,外延态势明显,孵化型创新空间与前两者伴生分布,经历向心到带状高密度集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时空分布 布局演化 POI数据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研究
2
作者 向鹏成 游昀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197,共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借助Space L空间方法,构建区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研究2000—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时空演化。将成渝区域铁路网络的演化划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高等化完善化3个发展阶段,分析铁路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与节点特征的演化,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空间格局分布存在差异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已演变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心为引领,以遂宁、南充、合川等城市为次核心的非均衡区域铁路网络;随着铁路站点与线路的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铁路网络逐渐呈现小世界特性,核心-边缘的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第二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高于第一阶段的网络化水平提升幅度,且区域边缘节点城市的中心性指标提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交通网络演化 复杂网络 区域交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3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涓滴”理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江雅婷 赵伟 +1 位作者 骆佳玲 谢海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分区 “极化—涓滴”理论 粮食安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RBD站城融合绿色多元化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鞠瑞馨 薛晓雯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城市TOD一体化综合开发大规模推进提升TOD效应的价值实现,文章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项目为例探索RBD模式下的多元化主题区策略,建立以5min生活圈为主的站区经济共同体,设计多元化的主题品质生活圈,以此推进绿色城市TOD一体化深度... 城市TOD一体化综合开发大规模推进提升TOD效应的价值实现,文章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项目为例探索RBD模式下的多元化主题区策略,建立以5min生活圈为主的站区经济共同体,设计多元化的主题品质生活圈,以此推进绿色城市TOD一体化深度的实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TOD+RBD模式 绿色多元化设计 站城经济圈 5min生活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电商物流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喆 赵璐阳 +2 位作者 黄娟 许丽娟 付楷 《物流技术》 2024年第11期127-139,共13页
以2020年关键转换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探讨数字电商物流作为新质生产力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电商物流的结构效应、乘数... 以2020年关键转换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探讨数字电商物流作为新质生产力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电商物流的结构效应、乘数效应和增长效应与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提升显著相关,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而牵引效应则与城乡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显著相关。同时,数字电商物流的结构效应、乘数效应以及牵引效应是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分异的显著驱动因子。将研究对象分别按省(直辖市)、市、组团、行政区进行分类汇总,发现整体差距明显。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电商物流 城乡融合 县域数字乡村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经济圈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孙昌盛 李杰杰 +1 位作者 邓炼 张春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以中部经济圈36个地级市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空间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探讨,基于供需理论(S-D)和特征价格理论(Hedonic),从土地与住... 以中部经济圈36个地级市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空间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探讨,基于供需理论(S-D)和特征价格理论(Hedonic),从土地与住宅供应、居民收入水平、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等6个维度建立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初选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检验与多重共线性检验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各因素对城市住宅价格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中部经济圈的城市住宅价格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且呈现出空间聚集性和行政等级性;城市土地与住宅供给、城市人口规模与需求潜力和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均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中部经济圈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交通流视角下城市群网络重要节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焦柳丹 张鑫宇 +1 位作者 霍小森 张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4,共8页
当城市群中某些节点运输能力下降时,其相较于其他节点会对整体网络产生更大的影响,则认为该类节点为重要节点,通过对城市群中重要节点进行识别,加强重要城市保护,对于保证城市群正常运作,维持城市群内部正常流动,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当城市群中某些节点运输能力下降时,其相较于其他节点会对整体网络产生更大的影响,则认为该类节点为重要节点,通过对城市群中重要节点进行识别,加强重要城市保护,对于保证城市群正常运作,维持城市群内部正常流动,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基于高速铁路流与高速公路流双视角构建城市群网络模型,通过借鉴引力模型,从城市关联性、聚类性、中介性构建城市群网络重要节点评价模型,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网络模型中,各个节点城市整体重要性结果呈非线性下降;在高速公路网络模型中,整体重要性结果呈线性下降,下降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高速交通网 交通流 引力模型 重要度分析 成渝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市域(郊)铁路速度目标值方案研究--以重庆市域(郊)铁路大足线为例
9
作者 杨学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7,23,共9页
市域(郊)铁路是弥补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不足,满足外围组团与主城区核心区域快速联系,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轨道交通线路。其速度目标值的合理选择不仅要满足线路的功能定位和运营需求,同时也是确定工程规模、车辆选型、线路条件以及... 市域(郊)铁路是弥补城市轨道交通覆盖不足,满足外围组团与主城区核心区域快速联系,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轨道交通线路。其速度目标值的合理选择不仅要满足线路的功能定位和运营需求,同时也是确定工程规模、车辆选型、线路条件以及工程投资的基础。为研究市域(郊)铁路速度目标值方案的比选方法,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结合市域(郊)铁路发展趋势,以重庆市域(郊)铁路大足线为例,在分析大足线功能定位及时间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从满足时间目标以及缩短城市空间时空距离两个目标出发,对120,140 km/h以及160 km/h三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结合客流特征,通过对不同速度目标值情况下时间目标的适应性、站间距的匹配性、节时效果、达速比、土建工程投资以及运营成本等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本线采用速度较高的16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时间目标值需求,为长大距离出行的乘客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速度目标值 成渝双城经济圈 时间目标 综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小利 陈洁 +3 位作者 郭雨航 周菊 邓青川 曹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10-514,共5页
目的 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和成渝双城智慧养老协同发展现状,探讨协同发展策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选取四川省、重庆市共28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 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和成渝双城智慧养老协同发展现状,探讨协同发展策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选取四川省、重庆市共28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访谈。结果 成渝地区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认知度不高,非常了解智慧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仅占比11.81%;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和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且排在前3位的需求服务项目分别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定位与安全监控,67.01%的老年人认为智慧养老服务对生活有帮助,71.18%的老年人认为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可减轻子女负担。此外,70.49%的老年人表示未接受过成渝地区跨区域的智慧养老服务。结论 成渝地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两地之间智慧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通过加大智慧养老服务宣传力度,拓展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整合成渝地区优质资源,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从而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人口老龄化 智慧养老 协同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11
作者 彭愉 胡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5-238,共4页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培育外部人才引进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中心 现代农业带 成渝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孙雪莲 南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成渝两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面临着教育管理体制亟需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尚待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仍需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可通过构建协同发展管理体系、创新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等措施解决关键问题,推动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专业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 一体化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协作:难点、成因及优化路径
13
作者 李培 李星 黄庆华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创新协作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区域发展水平、产业创新载体和产业创新主体等视角探讨两大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的难点和障碍,并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分析成因。最后,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协作六大工程、加强产业发展协同联动、提升产业“四链”融合质效和打造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等优化产业创新协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产业创新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第三空间路径
14
作者 兰海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交叉、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 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交叉、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性、历史继承性和区域共生性,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存在空间规划定位不清、互嵌机制不顺、资源整合不力、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通过探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共生、制度互通、产教互契、主体互助的第三空间路径,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新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职业教育 第三空间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的胶东经济圈GDP时空演变及空间化模拟研究
15
作者 赵晓燕 于莉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4年第3期33-44,共12页
为研究胶东经济圈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以2012-2022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探索GDP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指数平滑、空间建模和逐像元线性矫正等方法进行GDP空间化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胶东经济... 为研究胶东经济圈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以2012-2022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探索GDP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指数平滑、空间建模和逐像元线性矫正等方法进行GDP空间化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胶东经济圈最佳夜间灯光指数和GDP高度相关,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2)经济欠活跃型区域逐步缩减,经济一般型区域空间分布由带状逐渐转为片状,GDP的空间聚集性趋于减弱;3)GDP热点区主要在青岛的黄岛区和胶州市,冷点区主要在潍坊的部分县区且逐渐收缩;4)指数平滑后的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相关性显著增强,更适合进行拟合;5)GDP空间化模拟相对误差小于1%,模拟效果较好;6)高密度GDP主要分布在沿海县区和城市中心城区,并在各县区的交通线节点上零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时空演变 指数平滑 空间化模拟 胶东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探讨
16
作者 刘海涛 胡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80-282,共3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需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器,然而契合度偏差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需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器,然而契合度偏差是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困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强化统筹协调、突破机制障碍,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全域产教融合,强化政策保障、促进合作纵深推进等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17
作者 王海燕 唐瑄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6,共6页
城市收缩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城市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文章首先结合自然城市的定义使用NPP-VIIRS夜灯数据及LandScan人口数据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44个城市节点的收... 城市收缩与城市更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城市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城市收缩与更新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文章首先结合自然城市的定义使用NPP-VIIRS夜灯数据及LandScan人口数据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44个城市节点的收缩情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完善城市收缩与更新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文章分析典型节点的动态耦合情况,根据耦合协调类型判断城市更新是否有效应对城市收缩,从而预测不同收缩程度的城市发展重点,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城市更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耦合协调度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径探析——基于SWOT分析
18
作者 彭鎏佳 颜杨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如何提质赋能,高质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因素剖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厘...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如何提质赋能,高质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因素剖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厘清机遇和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增效、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整体关联度、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矩阵式路径,以期为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SWOT分析法 矩阵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演化博弈研究
19
作者 胡婷婷 徐立丽 张晓蒙 《金融经济》 2024年第11期81-89,共9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安、昆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第四极”。重庆和成都积极发挥了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其新业态技术优势明显,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应急管理的协调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安、昆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第四极”。重庆和成都积极发挥了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其新业态技术优势明显,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应急管理的协调联动。在当前突发事件频发、边境冲突不断的环境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作为军事战略大后方、部队西进南向中转和前进基地,其区域动员经济效能逐渐凸显。为此,本文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在应急应战中存在的主要困境,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将重庆和成都两个局部区域视为有限理性个体,分析区域动员合作机制,并进一步从协同动员效益、技术外溢效应、区域协同成本和政府补贴政策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动员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经济 应急资源动员 区域协同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元宇宙优化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20
作者 吴宏杰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7期134-136,共3页
当前我国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聚集在重庆主城和成都的“211工程”高校中,尤其是拥有全国重点马院的高校具备更加出众的资源。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 当前我国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聚集在重庆主城和成都的“211工程”高校中,尤其是拥有全国重点马院的高校具备更加出众的资源。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摆脱了现实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凭借虚拟数字身份在近乎真实的虚拟教学场景中开展沉浸式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柔性流动,实现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教师柔性流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