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翻译文学史上不该遗忘的角落——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德超 邓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早期流派之一,鸳鸯蝴蝶派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近代文学研究中边缘的位置,以至于该派作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上所作的筚路蓝缕的贡献都几乎被人遗忘。通过回顾鸳鸯蝴蝶派作家在清末民初之际对翻译西方文... 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早期流派之一,鸳鸯蝴蝶派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近代文学研究中边缘的位置,以至于该派作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上所作的筚路蓝缕的贡献都几乎被人遗忘。通过回顾鸳鸯蝴蝶派作家在清末民初之际对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所作的努力,认为只有把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翻译活动置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到它在中国文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起到的桥梁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文学流派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天津军的谋略”:1935年胡白事件之探析
2
作者 张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8,共13页
1935年之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事件,是"日本天津军的谋略",目的是将国民政府赖以维持统治华北的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从华北赶走。事件发生后,双方舆论展开对阵,双方人员展开一场严重的交涉。中方舆论含蓄地指出事件为日方所... 1935年之胡恩溥、白逾桓被暗杀事件,是"日本天津军的谋略",目的是将国民政府赖以维持统治华北的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从华北赶走。事件发生后,双方舆论展开对阵,双方人员展开一场严重的交涉。中方舆论含蓄地指出事件为日方所为,日伪舆论和驻屯军、关东军及驻华使节竭力"论证"为蓝衣社所为。日军以武力为手段,采取三步走,迫使国民政府撤走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和其他官员以及中央军。国民政府虽然接受了这些要求,但是拒绝承担日军强加的责任。胡白事件本来是日军制造的,它在企图得逞后不再逼迫由国民政府来承担,胡白事件不了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白事件 驻屯军 蓝衣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