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Ren(仁)”in The Ana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1
作者 宋雪琪 孙志祥 《海外英语》 2018年第7期172-174,共3页
The concept of"ren"(仁)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t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and has acquired rich connotations and a dis-tinguished position. Enormous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the E... The concept of"ren"(仁)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t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and has acquired rich connotations and a dis-tinguished position. Enormous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however, result in varied under-standings of"ren".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Ku Hung-ming'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that of James Legge's is made to analyze th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ren"in the relevant contexts. It is concluded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ultural difference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视域下儒家交友观的现代阐释及启示
2
作者 任国防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蕴含着丰富的交友思想。通过梳理《论语》及相关文献中有关交友的内容可见,儒家“以友辅仁”“以友辅学”“以友为乐”的交友动机,“同志为友”“志同道合”的交友原则,“尊重为首”的相处...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蕴含着丰富的交友思想。通过梳理《论语》及相关文献中有关交友的内容可见,儒家“以友辅仁”“以友辅学”“以友为乐”的交友动机,“同志为友”“志同道合”的交友原则,“尊重为首”的相处之道,对引导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大学生 交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阈下高校《论语》“两创”教学的标准化路径探析
3
作者 田海花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是推动“两创”的重要方法。《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之一,在大学阶段展开教学,有助于发挥《论语》新时代的生命与品格教育功能。在新文科注重多维交叉融合视阈下,本文拟从分析高校《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是推动“两创”的重要方法。《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之一,在大学阶段展开教学,有助于发挥《论语》新时代的生命与品格教育功能。在新文科注重多维交叉融合视阈下,本文拟从分析高校《论语》教学现状,探讨高校《论语》“两创”教学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内容取舍、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标准方面,探索高校《论语》“两创”教学的标准化路径,以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教育教学层面的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论语 两创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君子儒”与“小人儒”涵义考辨
4
作者 程碧英 熊明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9,共13页
儒家经典《论语》言“儒”,仅见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儒”“小人儒”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儒”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 儒家经典《论语》言“儒”,仅见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儒”“小人儒”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儒”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世抱负及对“新君子”理想人格的塑造,我们认为孔子时代之“儒”都是“小人儒”,即地位低下之儒,“女为君子儒”不过是孔子的期待与自励,希望儒者通过“修德取位”和“以德正位”,成为德位兼具、勇毅刚强的“君子儒”。经孔、孟、荀、董仲舒等历代儒者不断诠释,“君子儒”最终成为两千年来推进政治治理、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君子儒 小人儒 新君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Truth Cannot Departs From the Human Nature——On the Status Quo of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and the Spread of the Confucianism
5
作者 肖瑶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4期163-164,共2页
Confucius'doctrine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history.Han Wudi rejected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s but held Confucianism in esteem and so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was established.Its influence w... Confucius'doctrine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history.Han Wudi rejected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s but held Confucianism in esteem and so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was established.Its influence was so extensive in China tha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indispensable even now,either for studies on Confucius himself or for studies in Chinese history.For thousands of years,Confucianism has exert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culture and on the Chinese psychology.Its influence has extended abroad and Confucianism has hel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us The analects CONFUCIANISM TRANSLATION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6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巧笑倩兮”章的思想论争与文本风景
7
作者 曹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论语·八佾》“巧笑倩兮”章记载子夏问诗于孔子,师徒对话循环往复且意味深长。该章牵涉传统《诗经》学、礼学以及艺术美学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素”与“礼”的关系,以及“礼”的价值属性,古今阐释的分歧颇大。根据《诗经》句法,... 《论语·八佾》“巧笑倩兮”章记载子夏问诗于孔子,师徒对话循环往复且意味深长。该章牵涉传统《诗经》学、礼学以及艺术美学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素”与“礼”的关系,以及“礼”的价值属性,古今阐释的分歧颇大。根据《诗经》句法,以及《论语》“巧笑倩兮”章表述的逻辑层次,“素以为绚兮”极有可能不是诗句,而是诗文评。“巧笑倩兮”章的文本在后世不断变化,涉及文本改善、文本趋同等诸多文本现象,也涉及不同文本间的关联性变异。任何一种文本变异现象的背后都有思想性因素起作用,反映出文本与思想之间的相互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素以为绚兮” 思想论争 文本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寅恪与《论语》三则
8
作者 朱培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从儒家经典的视角切入,探讨陈寅恪的学术脉络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陈寅恪的学行和《论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思想关联,主要体现在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表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倡以“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为中国近代过渡时期... 从儒家经典的视角切入,探讨陈寅恪的学术脉络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陈寅恪的学行和《论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思想关联,主要体现在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表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倡以“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为中国近代过渡时期的道德参照,并以之作为一种史观融入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特举“有教无类”以烛照和发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陈寅恪对《论语》人文价值的现代阐发,为当下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论语 文化包容 有教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言说方式探微: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
9
作者 李莎莎 吕春燕 《现代语文》 2024年第9期4-12,共9页
孔子“能近取譬”式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性思维模式。从当代视角出发,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对其认知理据和取譬特点进行阐释。在《论语》中,上行存在链隐喻和下行存在链隐喻,分别具有“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取譬特点,... 孔子“能近取譬”式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性思维模式。从当代视角出发,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对其认知理据和取譬特点进行阐释。在《论语》中,上行存在链隐喻和下行存在链隐喻,分别具有“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取譬特点,体现了思维在垂直方向上沿着存在链纵向移动的过程。次级存在链隐喻和同级存在链隐喻,则分别具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特点,揭示了思维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移动过程。孔子通过存在链隐喻,将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性问题上升为形而上学的思想问题,把天人合一、天下和合的儒家思想置于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言说方式 “能近取譬” 《论语 存在链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蕅益智旭《论语点睛》之心性思想
10
作者 贺志韧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7,共6页
在《论语点睛》中,蕅益智旭提出了很多融通佛儒的心性思想,为三教合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体论上,他提出了“心外无人”思想,认为心是最高级别的哲学范畴,是宇宙万物的产生根源;在方法论上,他提出了“观心”和“炼心”的理念,主张通过... 在《论语点睛》中,蕅益智旭提出了很多融通佛儒的心性思想,为三教合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体论上,他提出了“心外无人”思想,认为心是最高级别的哲学范畴,是宇宙万物的产生根源;在方法论上,他提出了“观心”和“炼心”的理念,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心不违仁”“约心以礼”和“随境炼心”等方式来修炼心性;在境界论上,他提出了“无知”“无我”的境界观,主张将心性修炼到消除知见,忘记自我的思想高度。这些思想都非常新颖和别出心裁,为融会贯通佛、儒二家理论,推动二家思想交流提供了诸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点睛》 蕅益智旭 心性思想 观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歧解辨正举隅
11
作者 高霞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整体来看,《论语》一书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但也存在着少量较难解读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众说纷纭,使初学者无从适从,不仅影响了对句意、篇章的正确理解,也可能会导致对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的误解。兹选择“格”“曾”“施”“恶”“適... 整体来看,《论语》一书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但也存在着少量较难解读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众说纷纭,使初学者无从适从,不仅影响了对句意、篇章的正确理解,也可能会导致对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的误解。兹选择“格”“曾”“施”“恶”“適”“莫”“几谏”“亡”“骍”“齐衰”等歧解字词,斟酌诸家之说,加以考释辨正。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为初读者扫清部分语言障碍,并加深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歧解字词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本《论语》关于“兴于诗”章的诠释研究
12
作者 李科毅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4,109,共6页
目前《论语》关于“兴于诗”章仍存在诠释的争议,古今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注解,同时该研究缺乏对海外英译本的关注。至于此章的分析,无论英译本《论语》亦或是古代注疏都缺乏整体观的视野,局限于方法义角度,缺乏境界义的视角。借助理雅各... 目前《论语》关于“兴于诗”章仍存在诠释的争议,古今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注解,同时该研究缺乏对海外英译本的关注。至于此章的分析,无论英译本《论语》亦或是古代注疏都缺乏整体观的视野,局限于方法义角度,缺乏境界义的视角。借助理雅各、韦利、庞德、安乐哲的代表性《论语》译本去分析“兴于诗”章,突显该章的矛盾,利于对该章在境界义和方法义上的诠释及翻译,丰富和准确其意义及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论语 兴于诗 诠释 境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正人”
13
作者 王士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记述了丰富精妙的“正人”思想。文章从3方面展开对“正人”思想的考查,一是区分“正”“政”,二是分析何谓“正人”,三是说明“正人”的具体实现。“正人”思想蕴含了孔门教法及其政治观念,寄托着孔门儒学成物、...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记述了丰富精妙的“正人”思想。文章从3方面展开对“正人”思想的考查,一是区分“正”“政”,二是分析何谓“正人”,三是说明“正人”的具体实现。“正人”思想蕴含了孔门教法及其政治观念,寄托着孔门儒学成物、成仁的实践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正人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与其注疏文献对齐语料库的构建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创新 陈小荷 +1 位作者 曲维光 陆鹏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2年第7期109-113,共5页
文章讲述构建《论语》与其注疏文献对齐语料库的必要性、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并说明采用这种新途径研究《论语》的初步成果,以及该项研究在《论语》的教学和训诂学研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论语 注疏文献 语料库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交友观的实质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天民 刘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57,共6页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性文献,集中映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交友观念。《论语》交友观念的实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朋友以"信"为根、以"恕"为怀、以"和"为贵的精神特质,二是交友弘扬正义、修...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性文献,集中映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交友观念。《论语》交友观念的实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朋友以"信"为根、以"恕"为怀、以"和"为贵的精神特质,二是交友弘扬正义、修养自我、移风易俗的价值诉求。《论语》交友观的深刻思想,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友善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新时期借鉴《论语》交友观的合理思想,服务于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友善精神培育,必须加快制度现代化,重建社会信任;必须捍卫公共利益,弘扬公平正义;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树和谐友善社会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交友观念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论语》的核心理念: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振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1,共5页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q...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德及孔子的德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核心理念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文献《论语》在古代东亚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庆浩 戴卫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4,共14页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即已成书,至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成为儒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其影响不仅在中国,还远及韩、日等东亚国家。20世纪以来,在中、韩、日等国均出土了《论语》简牍。本文以《论语》简牍...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即已成书,至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成为儒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其影响不仅在中国,还远及韩、日等东亚国家。20世纪以来,在中、韩、日等国均出土了《论语》简牍。本文以《论语》简牍为中心,考察古代东亚社会儒学普及和汉字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对从汉代以后到8世纪前后,中、韩、日东亚三国出土《论语》简牍的比较分析,提供理解东亚世界汉字以及儒教思想传播和接受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古代东亚木简 儒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旸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译,可以揭示原来被忽略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论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志强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共5页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系统而深刻,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求诸己的归因思想、求诸天命的归因思想、践礼行为的归因思想、三维信息协同的人际归因思想以及归因偏差思想。探讨《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是研究《论语》以及儒家社会认...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系统而深刻,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求诸己的归因思想、求诸天命的归因思想、践礼行为的归因思想、三维信息协同的人际归因思想以及归因偏差思想。探讨《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是研究《论语》以及儒家社会认知思想的一个有益视角,也是揭示儒家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之路经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儒家 归因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井有仁焉”——兼论《论语》与《周易》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江新 周开玮 杨栋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64-77,198,共14页
通过《周易》"井"卦来解"井有仁焉",不但能够疏通历来注家对《论语.雍也》所载"井有仁焉"一段文字注解的不明之处,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与《周易》的关系。从《周易》到《论语》,是孔子思想形而上... 通过《周易》"井"卦来解"井有仁焉",不但能够疏通历来注家对《论语.雍也》所载"井有仁焉"一段文字注解的不明之处,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与《周易》的关系。从《周易》到《论语》,是孔子思想形而上下的通达;在此通达中,孔子也体现为一个生命的自觉者。《易》理的最终依归在《论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形而下"维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这种对"形而下"的倚重则是西方传统哲学所不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有仁焉 孔子 论语 周易 生命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