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6年熊本M_W 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晓霞
江在森
冯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利用日本九州岛地区连续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16年熊本M_W7.1地震前的区域地壳变形演化特征。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熊本地震前右旋剪切应变积累区主要集中在断层上盘的九州中部块体(CKY)内,断层下盘的南海弧前块体(NFY)和九州南部块...
利用日本九州岛地区连续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16年熊本M_W7.1地震前的区域地壳变形演化特征。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熊本地震前右旋剪切应变积累区主要集中在断层上盘的九州中部块体(CKY)内,断层下盘的南海弧前块体(NFY)和九州南部块体(SKY)表现为显著的绕块体中心的逆时针刚性旋转运动;熊本地震发生在右旋剪切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且发震断层附近区域GPS应变时序结果显示自2014年后右旋剪切应变呈逐渐增强趋势;平行断层方向的GPS速度剖面结果显示发震断层上盘右旋剪切应变积累特征显著,表现为越靠近断层处的滑动速率越小,且断层西北侧站点速率随离开断层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趋势变化。另外,GPS剖面结果显示,日奈久断层近场存在1~2 mm/a的相对滑动,可能存在浅层蠕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本
mw7
.
1
地震
GPS应变率
震前变形
GPS速度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熊本M_W7.0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被引量:
6
2
作者
金明培
黎朕灵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9-830,共12页
利用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M W7.0地震震中周围94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和新近改进的强震经验基线校正方法SMBLOC,尝试解算并绘制了一个内陆M7左右走滑型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全貌,并反演了其震源滑动模型.与日本国土地理院(GSI)公布的...
利用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M W7.0地震震中周围94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和新近改进的强震经验基线校正方法SMBLOC,尝试解算并绘制了一个内陆M7左右走滑型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全貌,并反演了其震源滑动模型.与日本国土地理院(GSI)公布的该地震57个GPS同震位移结果的比较显示,两种完全不同资料、不同解算方法给出的水平同震位移场的最大幅值均为100cm左右,均呈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正断分量的震源机制.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104.5cm和58.0cm,分别出现在震中东北侧的KMMH162台和KMM005台.两种资料单独以及联合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均表明,此次地震为北东侧破裂为主并呈双事件特征,且主要滑动均不在初始破裂点附近,而是集中于第二次事件周围,即距离初始破裂点东北侧约20km处的走向长约40km、倾向宽约20km的范围内.基于强震和GPS模型所得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5.10m和5.87m,量级一致,反演矩震级均为MW7.1左右;主破裂区近地表滑动量比野外调查结果略微偏大,可能与数值效应有关.此外,还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解算结果比较了熊本地震特有的12组台间距在3km以内的GPS-强震台站对各自的三分量同震位移,其结果表明对于M7左右的地震而言,SMBLOC方法解算同震位移时方向和幅值的可靠性下限约为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走滑型地震
自动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6
年4月16日熊本
mw7
.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年熊本M_W 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晓霞
江在森
冯蔚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461164004)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4IES010101)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日本九州岛地区连续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16年熊本M_W7.1地震前的区域地壳变形演化特征。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熊本地震前右旋剪切应变积累区主要集中在断层上盘的九州中部块体(CKY)内,断层下盘的南海弧前块体(NFY)和九州南部块体(SKY)表现为显著的绕块体中心的逆时针刚性旋转运动;熊本地震发生在右旋剪切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且发震断层附近区域GPS应变时序结果显示自2014年后右旋剪切应变呈逐渐增强趋势;平行断层方向的GPS速度剖面结果显示发震断层上盘右旋剪切应变积累特征显著,表现为越靠近断层处的滑动速率越小,且断层西北侧站点速率随离开断层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趋势变化。另外,GPS剖面结果显示,日奈久断层近场存在1~2 mm/a的相对滑动,可能存在浅层蠕滑运动。
关键词
熊本
mw7
.
1
地震
GPS应变率
震前变形
GPS速度剖面
Keywords
the 2016 kumamoto mw7. 1 earthquake
GPS strain rate
pre-seismic deformation
GPS ve-locity profiles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熊本M_W7.0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被引量:
6
2
作者
金明培
黎朕灵
汪荣江
机构
中国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9-830,共12页
基金
云南省地震局科技专项(KJZX02)
云南省陈颙院士工作站(20141C007)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M W7.0地震震中周围94个近场强震动台的观测资料和新近改进的强震经验基线校正方法SMBLOC,尝试解算并绘制了一个内陆M7左右走滑型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全貌,并反演了其震源滑动模型.与日本国土地理院(GSI)公布的该地震57个GPS同震位移结果的比较显示,两种完全不同资料、不同解算方法给出的水平同震位移场的最大幅值均为100cm左右,均呈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正断分量的震源机制.强震最大水平和垂直永久位移分别为104.5cm和58.0cm,分别出现在震中东北侧的KMMH162台和KMM005台.两种资料单独以及联合反演的震源滑动模型均表明,此次地震为北东侧破裂为主并呈双事件特征,且主要滑动均不在初始破裂点附近,而是集中于第二次事件周围,即距离初始破裂点东北侧约20km处的走向长约40km、倾向宽约20km的范围内.基于强震和GPS模型所得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5.10m和5.87m,量级一致,反演矩震级均为MW7.1左右;主破裂区近地表滑动量比野外调查结果略微偏大,可能与数值效应有关.此外,还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解算结果比较了熊本地震特有的12组台间距在3km以内的GPS-强震台站对各自的三分量同震位移,其结果表明对于M7左右的地震而言,SMBLOC方法解算同震位移时方向和幅值的可靠性下限约为2cm.
关键词
内陆走滑型地震
自动经验基线校正
同震位移
滑动模型
2016
年4月16日熊本
mw7
.0地震
Keywords
inland strike-slip
earthquake
automatically empirical baselinecorrection
coseismic displacement
slip model
16 April
2016
Mw 7.0
kumamoto
,Japa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33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6年熊本M_W 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刘晓霞
江在森
冯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日本熊本M_W7.0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金明培
黎朕灵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