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京师三大家”对清初金台诗人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一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3,共8页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新兴金台诗人,多有受其教诲与提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三大家”
清初
金台诗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冲的座次与范伯子的诗坛地位
2
作者
黄伟
董芬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林冲就是其中一位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草莽英雄;范伯子是晚清诗坛上桐城诗派的拓展光大者,且屡屡被援引为宗宋诗派的一面旗帜。这样两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似乎永无在一起相提并论...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林冲就是其中一位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草莽英雄;范伯子是晚清诗坛上桐城诗派的拓展光大者,且屡屡被援引为宗宋诗派的一面旗帜。这样两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似乎永无在一起相提并论的机缘,但在钱仲联先生的《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这一文学批评体式中,范伯子即被比拟为"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武艺超群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与贫寒老瘦、手无缚鸡之力的诗坛祭酒到底存在何种程度的内在关联?饥凤悲时、孤麟泣遇的人生遭际或许就是钱仲联先生把林冲与范伯子等而论之的基调,而标格清峻、自拔流俗的胸襟器识又成为连接林冲与范伯子的桥梁与纽带,而林冲的座次与范伯子诗学地位的契合才是钱先生独具只眼论断的着眼点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冲
范伯子
座次
点将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伟大诗人的中国乡情——纪念亚瑟儿·十娃子诞辰100周年
3
作者
林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7-79,共3页
吉尔吉斯斯坦伟大诗人亚瑟尔.十娃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全面反映了东干族人民的历史发展、风俗民情、生活变迁等社会画面,而且也浸透着浓郁的“中国乡情”。他用最美妙的语言歌唱中国、歌唱宁夏、歌唱银川。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为中国和中亚...
吉尔吉斯斯坦伟大诗人亚瑟尔.十娃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全面反映了东干族人民的历史发展、风俗民情、生活变迁等社会画面,而且也浸透着浓郁的“中国乡情”。他用最美妙的语言歌唱中国、歌唱宁夏、歌唱银川。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为中国和中亚民族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诗人
中国乡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沈光文是台湾的第一位诗人,也是台湾第一位遗民诗人,在他之后,徐孚远、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末文人先后渡海至台,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和乡愁文学的先河。明朝遗民的心态早已成为众多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沈...
沈光文是台湾的第一位诗人,也是台湾第一位遗民诗人,在他之后,徐孚远、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末文人先后渡海至台,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和乡愁文学的先河。明朝遗民的心态早已成为众多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沈光文在台湾也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然而,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却较少有人关注,沈光文的思乡之作、诗作中频繁出现“饥”、“饿”二字等,都与他的遗民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遗民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沈光文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遗民
沈光文
台湾诗人
诗歌
遗民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与乾嘉诗坛关系探论
5
作者
龙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3,共9页
“吴中七子”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人群体,其诗学大体呈现出早年宗唐,中途不同程度沾染宋调,后期复返唐音三个阶段。他们主张分体论诗,取法对象以杜、韩、苏、陆等唐宋大家为宗,阅读学习对象下及标举雅正、融合唐宋之长的明清大家,视野开...
“吴中七子”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人群体,其诗学大体呈现出早年宗唐,中途不同程度沾染宋调,后期复返唐音三个阶段。他们主张分体论诗,取法对象以杜、韩、苏、陆等唐宋大家为宗,阅读学习对象下及标举雅正、融合唐宋之长的明清大家,视野开阔,在明清诗学大家的经典化接受上有较重要的贡献。这种取向同乾嘉时期唐宋诗学渐趋融合的背景有关,无论是中途的取法宋调,还是晚年的重返唐音,均是“吴中七子”面对诗坛风气变化及现实弊病作出的调整,有着较强的现实关切。梳理“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有助于完整理解乾嘉诗坛的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七子”
格调派
诗学取向
乾嘉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师三大家”对清初金台诗人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一瑾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3,共8页
文摘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新兴金台诗人,多有受其教诲与提携者。
关键词
“京师三大家”
清初
金台诗人
影响
Keywords
the "three great poets of pek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oets
of Jintai
influenc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冲的座次与范伯子的诗坛地位
2
作者
黄伟
董芬
机构
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ZWC011)
文摘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林冲就是其中一位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草莽英雄;范伯子是晚清诗坛上桐城诗派的拓展光大者,且屡屡被援引为宗宋诗派的一面旗帜。这样两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似乎永无在一起相提并论的机缘,但在钱仲联先生的《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这一文学批评体式中,范伯子即被比拟为"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武艺超群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与贫寒老瘦、手无缚鸡之力的诗坛祭酒到底存在何种程度的内在关联?饥凤悲时、孤麟泣遇的人生遭际或许就是钱仲联先生把林冲与范伯子等而论之的基调,而标格清峻、自拔流俗的胸襟器识又成为连接林冲与范伯子的桥梁与纽带,而林冲的座次与范伯子诗学地位的契合才是钱先生独具只眼论断的着眼点之所在。
关键词
林冲
范伯子
座次
点将录
Keywords
LIN Chong
FAN Bo-zi
position
great
poets
in the Past Century
分类号
K825.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伟大诗人的中国乡情——纪念亚瑟儿·十娃子诞辰100周年
3
作者
林涛
机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7-79,共3页
文摘
吉尔吉斯斯坦伟大诗人亚瑟尔.十娃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全面反映了东干族人民的历史发展、风俗民情、生活变迁等社会画面,而且也浸透着浓郁的“中国乡情”。他用最美妙的语言歌唱中国、歌唱宁夏、歌唱银川。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为中国和中亚民族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伟大诗人
中国乡情
Keywords
Arthur
great
poet
love for China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宁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文摘
沈光文是台湾的第一位诗人,也是台湾第一位遗民诗人,在他之后,徐孚远、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末文人先后渡海至台,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和乡愁文学的先河。明朝遗民的心态早已成为众多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沈光文在台湾也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然而,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却较少有人关注,沈光文的思乡之作、诗作中频繁出现“饥”、“饿”二字等,都与他的遗民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遗民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沈光文的钥匙。
关键词
明朝遗民
沈光文
台湾诗人
诗歌
遗民心态
Keywords
SHEN Guang-wen,
poet
, the survivor's psychology of
great
upheaval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与乾嘉诗坛关系探论
5
作者
龙野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3,共9页
文摘
“吴中七子”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人群体,其诗学大体呈现出早年宗唐,中途不同程度沾染宋调,后期复返唐音三个阶段。他们主张分体论诗,取法对象以杜、韩、苏、陆等唐宋大家为宗,阅读学习对象下及标举雅正、融合唐宋之长的明清大家,视野开阔,在明清诗学大家的经典化接受上有较重要的贡献。这种取向同乾嘉时期唐宋诗学渐趋融合的背景有关,无论是中途的取法宋调,还是晚年的重返唐音,均是“吴中七子”面对诗坛风气变化及现实弊病作出的调整,有着较强的现实关切。梳理“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有助于完整理解乾嘉诗坛的多重面向。
关键词
“吴中七子”
格调派
诗学取向
乾嘉诗坛
Keywords
“the Seven
great
poets
of Jiangsu”
literary style
poet
ic orientation
poet
ry circle during the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京师三大家”对清初金台诗人群体的影响
白一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林冲的座次与范伯子的诗坛地位
黄伟
董芬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伟大诗人的中国乡情——纪念亚瑟儿·十娃子诞辰100周年
林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张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与乾嘉诗坛关系探论
龙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