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2/Ang(1-7)/Mas轴对尿毒症大鼠高转化骨病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薛杨 阮颖新 +2 位作者 闫铁昆 贾俊亚 林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尿毒症高转性骨病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实验组(n=24),实验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Platt法)+高磷(P)饮食[1.2%P,1.0%钙(Ca)]制备尿毒症高转化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尿毒症高转性骨病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实验组(n=24),实验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Platt法)+高磷(P)饮食[1.2%P,1.0%钙(Ca)]制备尿毒症高转化骨病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g(1-7)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激活剂二乙酰胺三氮脒(DIZE)组(DIZE组)和Mas受体拮抗剂组(A779组),每组6只。分别于手术后12和1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a、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UP)水平;免疫化学荧光法测定各组大鼠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N端肽(N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水平;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密度(BMD)、组织骨密度(TMD)、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三维结构参数。Von Kossa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质骨及骨小梁病理形态表现,计算骨小梁体积(TBV);荧光显微镜下测定各组大鼠骨矿化率(MAR),并计算成骨细胞指数(OBI)和破骨细胞指数(OCI)。结果: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体质量减小(P<0.05);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Scr及BUN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18周,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及Scr水平均降低(P<0.05),A779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Scr和BUN水平均升高(P<0.05)。证实尿毒症高转化骨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血清中iPTH、P、OC、NTX及TRAP-5b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18周,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血清中NTX及TRAP-5b水平均降低(P<0.05),A779组大鼠血清中iPTH、P、NTX和TRAP-5b水平均升高(P<0.05)。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股骨BMD及TMD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股骨BMD及TMD均升高(P<0.05),A779组大鼠股骨BMD和TMD均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Tb.Th降低(P<0.05),Tb.Sp升高(P<0.05);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股骨Tb.Th升高(P<0.05),而Tb.Sp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779组大鼠股骨Tb.Th降低(P<0.05),而Tb.Sp升高(P<0.05)。骨病理检查,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股骨TBV均降低(P<0.05),MAR、OBI和OCI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股骨OBI及OCI均降低(P<0.05),TBV升高(P<0.05),而A779组大鼠股骨OBI和OCI均升高(P<0.05),TBV降低(P<0.05)。结论:ACE2/Ang(1-7)/Mas轴对尿毒症大鼠高转化骨病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高转化骨病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b-5p靶向IGF1R调控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
2
作者 刘喜红 杜晓丹 +4 位作者 范孟杨 徐柳清 杨丽萍 侯俊林 赵培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let-7b-5p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let-7b-5p表达与脑胶质瘤WHO分级和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瞬时转染... 目的探讨let-7b-5p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let-7b-5p表达与脑胶质瘤WHO分级和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瞬时转染法下调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let-7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表达,采用qRT-PCR、CCK8、克隆形成实验、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技术检测let-7b-5p在U251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结果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A172:3.64±0.64、V251:4.56±0.52、U87-MG:3.31±0.50)和组织中(2.18±0.22)的表达显著高于星形胶质细胞(HMC3:1.00±0.21,P<0.05或P<0.01)和正常脑组织(1.01±0.19,P<0.05),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WHO分级呈负相关(P<0.0001),与原发性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P<0.0001,P=0.028);敲减U251细胞中let-7b-5p的表达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CCK8:let-7b-5p敲减组126.00±12.09 vs miR-NC组90.93±5.13,P<0.0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U251细胞中抑制IGF1R表达可以逆转let-7b-5p低表达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生长[CCK8:let-7b-5p敲减组+IGF1R敲减组(92.08±6.14)vs let-7b-5p敲减组+sh-NC组(116.67.08±8.50)]、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效应。结论let-7b-5p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起抑癌基因作用,let-7b-5p可能通过靶向IGF1R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脑胶质瘤细胞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let-7b-5p IGF1R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调节HIF-1α/SLC7A11/GPX4轴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3
作者 于宁 宋囡 +2 位作者 隋国媛 曹媛 贾连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918,共10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baicali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轴影响ox-LDL诱导的巨噬... 目的:观察黄芩苷(baicali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轴影响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0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泡沫细胞,采用黄芩苷和(或)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干预相应时间。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脂滴形成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物和Fe2+荧光强度;比色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IF-1α、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组泡沫细胞形成,有大量脂滴,线粒体结构明显肿胀,嵴变短或消失,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物和Fe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细胞内MDA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LC7A11及GPX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ox-LDL组比较,黄芩苷+ox-LDL组和Fer-1+ox-LDL组脂滴明显减少,线粒体结构显著改善,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物、Fe2+荧光强度和MDA水平明显降低,GSH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黄芩苷+ox-LDL组比较,黄芩苷+Fer-1+ox-LDL组脂滴显著减少,线粒体结构趋于完整,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物和Fe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细胞内MDA水平明显降低,GSH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芩苷通过调节HIF-1α/SLC7A11/GPX4轴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铁死亡 HIF-1α/SLC7A11/GPX4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Sr1-xZrSi_(2)O_(7):x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4
作者 巴学巍 程诚 +2 位作者 张怀康 张德庆 李淑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_(1-x)ZrSi_(2)O_(7)∶xDy^(3+)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以在353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获得蓝光(493nm)和...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_(1-x)ZrSi_(2)O_(7)∶xDy^(3+)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以在353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获得蓝光(493nm)和橙红光(581nm)发射峰,这2个峰分别归属于Dy^(3+)离子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能级跃迁。在该荧光粉中,Dy^(3+)的猝灭浓度为0.03,猝灭机制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当温度升高到150℃时,其发光强度仍可以保持室温的8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1-x)ZrSi_(2)O_(7):xDy^(3+) 荧光粉 热稳定性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族同源体3、过氧化物酶1、硫氧还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吴娜 张泽天 王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UC-CRC患者108例作为UCCRC组,另选择108例同期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C-CRC及UC患者组织中B7-H3、PRDX1、TRX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B7-H3、PRDX1、TRX水平对UC-CRC患者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UC-CR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静息期UC组相比,发病期U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UC组相比,UC-CRC组组织中B7-H3、PRDX1、TRX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B7-H3、PRDX1、TRX三者联合诊断UC-CRC的AUC最高,优于血清B7-H3、PRDX1、TRX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B7-H3)=2.829、P=0.005,Z_(三者联合-PRDX1)=2.544、P=0.011,Z_(三者联合-TRX)=3.673、P<0.001)。结论B7-H3、PRDX1、TRX在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三者联合可以用于诊断UC-CR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族同源体3 过氧化物酶1 硫氧还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激活Keap1/Nrf2通路缓解小鼠阴道加德纳菌感染
6
作者 林如梦 黄小艳 +4 位作者 崔树茂 毛丙永 唐鑫 赵建新 张秋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乳杆菌有助于调节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类的表达缓解氧化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定益生菌对宿主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及其在调节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感染造成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炎症模型和筛选具... 乳杆菌有助于调节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类的表达缓解氧化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定益生菌对宿主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及其在调节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感染造成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炎症模型和筛选具有抗氧化潜力的乳杆菌,该研究采用1.25μg/mL的脂多糖处理VK2/E6E7细胞24 h,使用CCK-8法确定具有抗氧化潜力的乳杆菌。在动物实验中,采用颈部皮下注射5 mg/mL戊酸雌二醇和阴道注射20μL 1010 CFU/mL的GV建立小鼠感染模型,随后连续10 d灌胃100μL 109 CFU/mL的乳杆菌菌悬液。实验结束后,对不同组别小鼠阴道进行GV载量检测、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抗氧化信号通路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在体外试验中可显著上调细胞活力至109.0%。在动物试验中,口服CCFM1317后,GV载量下降了40.6%,阴道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也显示良好表征。进一步地,检测阴道组织Keap1/Nrf2信号通路表达情况,发现CCFM1317可使Keap1 mRNA水平表达显著降低48.6%,Nrf2 mRNA水平表达显著上调(P<0.0001),同时Nrf2含量上升了1.9倍。综上,该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317具有增强阴道抗氧化能力的特性,能够帮助机体缓解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阴道加德纳菌 氧化应激 Keap1/Nrf2信号通路 VK2/E6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LFNR1-7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邓云颢 徐灵 +2 位作者 李鲁华 宋婵 徐如宏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49,共9页
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FNR)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LFNR1-7A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LFNR1-7A基... 铁氧还蛋白-NADP+氧化还原酶(FNR)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LFNR1-7A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LFNR1-7A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为一个非跨膜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共含39个磷酸化位点;预测其定位于叶绿体;系统进化树以及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发现,基于TaLFNR1-7A基因普通小麦中国春与二粒小麦在亲缘性上更为接近,相似度为97.01%。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TaLFNR1-7A基因中共含有17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7个为光响应元件。经qRT-PCR分析发现,TaLFNR1-7A基因在小麦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中和胚芽中,根中表达量最低。TaLFNR1-7A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这些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PEG-6000处理)、茉莉酸甲酯(MeJA)、氯化钠(NaCl)和脱落酸(ABA)等。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TaLFNR1-7A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LFNR1-7A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16 E7-A647G变异通过SUV39H1途径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董杨柳 张雪晨 +5 位作者 朱鑫丽 李伟欣 赵先 王乐 者湘漪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目的探讨HPV 16 E7-A647G变异通过SUV39H1途径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方法宫颈癌SiHa细胞慢病毒感染HPV 16 E7-647A和HPV 16 E7-647G过表达载体为实验组,慢病毒空载体NC为对照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UV39H1、RIG-1、cGAS、STIN... 目的探讨HPV 16 E7-A647G变异通过SUV39H1途径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方法宫颈癌SiHa细胞慢病毒感染HPV 16 E7-647A和HPV 16 E7-647G过表达载体为实验组,慢病毒空载体NC为对照组。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UV39H1、RIG-1、cGAS、STING、P-IRF3和IFN-β蛋白质表达水平;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PV 16 E7-A647G变异对SiH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HPV 16 E7 siRNA干扰片段,将其转染到SiHa细胞中,检测敲低E7基因对SUV39H1通路蛋白质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HPV 16 E7-A647G变异通过影响SUV39H1途径蛋白质表达水平使IFN-β蛋白质表达降低,且E7-647G变异的IFN-β蛋白质表达低于E7-647A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E7-647G变异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显著强于E7-647A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iHa细胞中敲低E7基因后通过SUV39H1途径使IFN-β蛋白质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敲低E7基因后SiH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P<0.0001)。结论HPV 16 E7-647G变异通过SUV39H1途径降低宫颈癌细胞中IFN-β的表达水平,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促进能力高于HPV 16 E7-647A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16 E7-A647G变异 宫颈癌 SUV39H1途径 增殖和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及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梁炜萍 周园园 +2 位作者 张金姚 李一冰 郭永霞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为明确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Krona工具对物种注释结果进... 为明确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Krona工具对物种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明确田间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Bal-7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Ba1-7处理的大豆株高、主根长以及产量等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增加29%。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3.35%和67.28%,说明该菌株对大豆有促生长作用以及对大豆胞囊线虫有防治效果。高通量测序及分析表明两组处理的土壤样本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35个门,112个纲,263个目,435个科,793个属;真菌菌群归属于12个门,36个纲,81个目,175个科,325个属。生防菌Ba1-7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细菌和真菌的物种总数和群落丰富度,但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子囊菌门以及假单杆菌属和单杆菌属丰度有所增加,说明该菌株可能是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的菌群丰度来对大豆胞囊线虫进行防治,对土壤生态环境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阿氏芽胞杆菌Ba1-7 生物防治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胰岛β细胞自噬的影响
10
作者 胡东辉 孙明谨 陆春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MIN6细胞分别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CON组)、高糖高脂(GLT组)、Ang(1-7)+高糖高脂[Ang(1-7)+GLT组]、A779(Mas受体拮抗剂)+Ang(1-7)+高糖高...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MIN6细胞分别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CON组)、高糖高脂(GLT组)、Ang(1-7)+高糖高脂[Ang(1-7)+GLT组]、A779(Mas受体拮抗剂)+Ang(1-7)+高糖高脂[A779+Ang(1-7)+GLT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Ang(1-7)+高糖高脂[3-MA+Ang(1-7)+GLT组]干预。透射电镜观察MIN6细胞自噬小体变化,免疫荧光观察MIN6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螯合体1(P6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GLT组胞质中细胞器减少,出现大量空泡区域,可见有自噬小体分布,P6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GLT组相比,Ang(1-7)+GLT组自噬小体增多,胞质中空泡化现象改善明显,LC3-II/LC3-I表达明显增加(P<0.05),P62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A779阻断Ang(1-7)在MIN6细胞中对自噬的影响。3-MA+Ang(1-7)+GLT组细胞凋亡率较Ang(1-7)+GLT组明显增加。结论:Ang(1-7)通过激活Mas受体促进高糖高脂培养的胰岛β细胞自噬,减轻了高糖高脂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Β细胞 糖脂毒性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72b/c-BnMSH7.A1模块响应甘蓝型油菜中Cu^(2+)胁迫机制
11
作者 刘芳 杜芊芊 +3 位作者 何昊 肖钢 晏仲元 郝小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 【目的】探究基于miRNA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A1响应Cu^(2+)胁迫的作用机理,为解析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中miRNA的调控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克隆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特征及潜在功能分析,预测筛选出调控甘蓝型油菜BnMSH7基因的候选miRNA,并使用烟草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其进行体外验证,过表达pre-miR172b和pre-miR172c侵染油菜子叶,进行体内验证。经不同浓度Cu^(2+)处理油菜幼苗,RT-qPCR检测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推断Cu^(2+)胁迫下,miR172b和miR172c对BnMSH7.A1的调控情况。【结果】野生型萤火虫荧光值与海肾荧光值比值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说明BnMSH7.A1受miR172b和miR172c调控。同时体内验证发现miR172b和miR172c与BnMSH7.A1的表达规律相反,表现为抑制调控,进一步说明miR172b和miR172c可以调控BnMSH7.A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172b、miR172c和BnMSH7.A1启动子上均存在铜响应元件;且Cu^(2+)处理后,根中pre-miR172b和pre-miR172c分别可以促进miR172b和miR172c表达,进一步促进BnMSH7.A1表达。叶中miR172b和miR172c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不同组织中miR172b/c-BnMSH7.A1模块的调控方式存在差异,在根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miR172c均为正相关关系,miR172b/c可正向调控BnMSH7.A1表达。在叶中pre-miR172b、pre-miR172c与miR172b/c相关性不显著,但miR172b/c可负向调控BnMSH7.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胁迫 BnMSH7.A1 miR172b/c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龙口7-1火山岩潜山油气勘探发现及成藏新认识
12
作者 王昕 陈磊 +4 位作者 高雁飞 程鑫 张蔚 王志萍 赵志平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6,共13页
随着渤海潜山勘探程度提高,变质岩及碳酸盐岩潜山勘探发现难度越来越大,获得更为复杂的火山岩潜山突破势在必行。2024年在渤东低凸起钻探了LK7-A井,实现了渤海东部中生界火山岩领域性突破。利用新钻探井录井、测井及岩矿等资料,结合新... 随着渤海潜山勘探程度提高,变质岩及碳酸盐岩潜山勘探发现难度越来越大,获得更为复杂的火山岩潜山突破势在必行。2024年在渤东低凸起钻探了LK7-A井,实现了渤海东部中生界火山岩领域性突破。利用新钻探井录井、测井及岩矿等资料,结合新采集处理三维地震数据,对龙口7-1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龙口7-1潜山发育顶气底油的似层状油气藏,具有高温高压、岩性岩相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2)“岩性岩相-构造作用-风化淋滤”控制储层的形成。优势岩性为优质储层形成提供良好基础,强烈构造改造是优质火山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晚期风化淋滤利于规模性优质储层形成;利用基于随机森林的深度学习孔隙度反演技术可实现火山岩储层预测。(3)“源-储-盖”超压联合控制火山岩油气的高效富集,龙口7-1中生界油气藏具有超压控制下的火山岩风化壳型成藏模式。烃源岩发育欠压实和生烃增压,超压烃源岩为渤东低凸起提供充足物质基础和运移动力;储层内发育传递型超压,超压酸性流体延缓孔喉物性的降低,为油气持续充注提供了良好通道;欠压实超压泥岩盖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龙口7-1潜山的勘探发现揭示了渤海东部中生界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对推动渤海广泛分布的中生界火山岩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东低凸起 中生界火山岩 龙口7-1 勘探发现 优质储层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沃M3004-7NP1荣获2024“年度最佳拖拉机”
13
作者 姚彬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5年第4期41-41,共1页
3月21日,2025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携手“农机媒体联盟”举办的第四届“年度拖拉机推荐活动”获奖结果正式揭晓,雷沃M3004-7NP1拖拉机荣获2024“年度最佳拖拉机”行业大奖。“年度拖拉机”采取专业、独立的推荐方式,为鼓励中国拖拉机行业... 3月21日,2025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携手“农机媒体联盟”举办的第四届“年度拖拉机推荐活动”获奖结果正式揭晓,雷沃M3004-7NP1拖拉机荣获2024“年度最佳拖拉机”行业大奖。“年度拖拉机”采取专业、独立的推荐方式,为鼓励中国拖拉机行业具有技术创新和引领性的产品而设立。此次获奖的雷沃M3004-7NP1拖拉机将成熟的动力换挡技术与极具科技感的第四代车身设计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换挡技术 年度最佳拖拉机 雷沃M3004-7N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河南省猪细小病毒1~7型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全海 许夕雅 +4 位作者 石蒙蒙 杨寒 高冬生 王永生 陈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旨在了解猪细小病毒1~7型(PPV1~PPV7)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利用PCR检测了2021-2022年河南省猪场送检的748份样品,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PV1/2/3/5/6/7在河南省各地区一年四季广泛流行,而秋、冬季节是感染高峰期,PPV2(16.0... 旨在了解猪细小病毒1~7型(PPV1~PPV7)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利用PCR检测了2021-2022年河南省猪场送检的748份样品,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PV1/2/3/5/6/7在河南省各地区一年四季广泛流行,而秋、冬季节是感染高峰期,PPV2(16.04%)的感染率最高,PPV7(15.11%)次之。产房仔猪未检出PPV1/3/5,PPV2/6/7在各生长阶段猪群中均有检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保育和育肥猪中PPV各型检出率均较高,尤以PPV2常见。PPV2和PPV7在口腔液、血样、肺脾淋巴结中检出率均较高,血样中较低,PPV3常存在于血清和组织中,PPV5多见于口腔液,PPV6多见于血样。研究证实,除PPV4未检出外,其他6种PPV在河南均存在,并且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PPV2、PPV7可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PPV7与PCV2混合感染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1~7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DH7A1和EDNRB2基因分型及其与乌骨鸡皮肤乌色度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屠云洁 栾德琴 +8 位作者 章明 巨晓军 刘一帆 单艳菊 姬改革 邹剑敏 束婧婷 赵伟东 郑国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23-2932,共10页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1(ALDH7A1)和内皮素受体B2(EDNRB2)在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中的作用,本研究对ALDH7A1和EDNR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多态位点与皮肤乌色度的关联性,找出对皮肤乌色度有显...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1(ALDH7A1)和内皮素受体B2(EDNRB2)在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中的作用,本研究对ALDH7A1和EDNR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多态位点与皮肤乌色度的关联性,找出对皮肤乌色度有显著效应的SNP标记,为培育乌色度高的屠宰型乌骨鸡肉鸡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对丝羽乌骨鸡192个个体的ALDH7A1和EDNRB2基因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这些SNPs位点的连锁不平衡(LD)程度,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与皮肤亮度(L^(*))值的相关性。【结果】ALDH7A1基因的2个SNPs位点(rs317018616 C>A和rs15992676 T>C,分别为SNP1和SNP2)和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rs739725493 G>A和rs316614064 C>T,分别为SNP3和SNP4)质谱检出率为100%,ALDH7A1基因2个SNPs位点只有2种纯合子基因型,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都有3种基因型。卡方检验表明,ALDH7A1基因2个SNPs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EDNRB2基因2个SNPs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SNP1位点遗传多样性较低(PIC<0.25),其他3个SNPs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05);SNP2位点TT基因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SNP4位点CC和CT基因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SNP1和SNP3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无显著差异(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ALDH7A1基因SNP1和SNP2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SNP1-SNP2连锁后产生3种单倍型,其中AATT和CCTT单倍型乌骨鸡大腿部皮肤L^(*)值显著低于CCCC(P<0.05),但3种单倍型个体间背部皮肤和胸部皮肤L^(*)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LDH7A1和EDNRB2基因与丝羽乌骨鸡大腿部皮肤乌色度密切相关,ALDH7A1基因的AATT、CCTT单倍型和EDNRB2基因的TT基因型可作为研究丝羽乌骨鸡大腿部皮肤乌色度的候选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下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快培育乌色度高的丝羽乌骨鸡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鸡 ALDH7A1基因 EDNRB2基因 乌色度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A/m5C/m6A/m7G调控基因预测胃癌预后及免疫关联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小梅 王安奇 +1 位作者 杨积祯 于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0-1237,共8页
目的基于m1A/m5C/m6A/m7G甲基化调控基因建立胃癌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与免疫的关联性。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胃癌数据集筛选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1A/m5C/m6A/m7G调控基因,通过单基因Cox回归分析和LASSO算法构建预后... 目的基于m1A/m5C/m6A/m7G甲基化调控基因建立胃癌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与免疫的关联性。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胃癌数据集筛选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1A/m5C/m6A/m7G调控基因,通过单基因Cox回归分析和LASSO算法构建预后风险评分(risk score,RS)模型,使用Kaplan-Meier(K-M)统计进行RS模型验证,并应用细胞系进行RT-qPCR验证。利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使用CIBERSORT算法和estimate包进行免疫关联性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八个甲基化调控基因的预后RS模型,将胃癌患者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这八个基因在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在TCGA-胃癌训练集和GSE62254-验证集中,患者总生存率(OS)与分组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nomogram生存模型预测的1年(C-index=0.703)、3年(C-index=0.729)和5年(C-index=0.734)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的一致性较好。免疫关联性分析表明,与低风险患者组相比,高风险患者组免疫评分和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的表达较高(P<0.05)。结论基于m1A/m5C/m6A/m7G调控基因的预后RS模型可预测胃癌预后并指导个体免疫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A m5C m6A m7G 胃癌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VIPR1和miR-317以及MAP3K7和miR-244靶向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李丽 辛清武 +4 位作者 章琳俐 缪中纬 朱志明 梁阿政 郑嫩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 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K7-Wt分别共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317/VIPR1-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VIPR1突变后,miR-NC组与miR-317组的相对荧光值不显著(P>0.05),说明突变后完全抑制miR-317对VIPR1的结合作用,VIPR1与miR-317之间存在相互结合作用。与miR-NC组相比,miR-244/MAP3K7-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3K7突变后,miR-NC组与miR-244组的相对荧光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MAP3K7与miR-244之间不存在相互结合作用。研究提示,miR-317与VIPR1存在确切靶向结合位点,即VIPR1是miRNA miR-317的靶基因,而miR-244与MAP3K7不存在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就巢 miR-317 miR-244 MAP3K7 VIP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周脂肪炎性微环境的黄芩汤调控NEK7-NLRP3/IL-1β保护肥胖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旋 赵福森 +5 位作者 徐启耀 张蒙 郭灿 陈兆阳 沈建平 王新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6-905,共10页
目的 探讨黄芩汤通过调控NEK7-NLRP3/IL-1β炎症轴改善肥胖高血压大鼠管周脂肪炎性微环境,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选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另40只喂高盐高脂饲料构建肥胖高血压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 目的 探讨黄芩汤通过调控NEK7-NLRP3/IL-1β炎症轴改善肥胖高血压大鼠管周脂肪炎性微环境,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选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另40只喂高盐高脂饲料构建肥胖高血压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汤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和IL-1β抑制剂组,每组5只。中药治疗组从第12周起,正常剂量组灌胃黄芩汤2.835 g·kg^(-1),高剂量组灌胃5.67 g·kg^(-1),IL-1β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5 mg·kg^(-1) AS101,每周3次,干预8周。末次给药12 h后称质量并采血,分离胸主动脉及管周脂肪组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NOS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NEK7、NLRP3、Caspase-1、ASC、IL-1β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管周脂肪脂滴面积增大,内皮损伤严重;模型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IL-1β、IL-6和TNF-α显著升高,eNOS表达显著降低,NEK7、NLRP3、Caspase-1、ASC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和IL-1β抑制剂组大鼠体质量降低,内皮损伤减轻,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清IL-1β、IL-6和TNF-α降低,eNOS表达升高。黄芩汤高剂量组和IL-1β抑制剂组NEK7、NLRP3、Caspase-1、ASC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另外,黄芩汤可保护肥胖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其中高剂量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 黄芩汤能通过调节NEK7-NLRP3/IL-1β炎症轴,改善血管周围脂肪炎性微环境,保护肥胖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黄芩汤 NEK7 NLRP3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月月 朱玥洁 +2 位作者 王泉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7表达,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CBA法检测外周血清IFN-γ和IL-4含量,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水平、IFN-γ/IL-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I组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和肺X线异常的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两者正常的患者升高(P<0.001,P<0.05);Th2细胞水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与Th1/Th2、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与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呈负相关(r=-0.651,r=-0.407);与Th2细胞水平、IL-4含量呈正相关(r=0.706,r=0.530)。结论: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Siglec-7^(+)单核细胞增多并可能参与Th1/Th2细胞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Siglec-7 单核细胞 TH1/TH2细胞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