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lympic Education in China |
裴东光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
2
|
关于后奥林匹克主义与元叙事的文化哲学批判——兼评《Olympic Studies Current Intellectual Crossroads》 |
富学新
谭华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3
|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lympics Scheduling Problem |
JIANG Yong-Heng GU Qing-Hua HUANG Bi-Qing CHEN Xi XIAO Tian-Yuan
|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4
|
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的基本内涵、作用机制和推进策略 |
康晓磊
缪律
刘冬华
周铭扬
史国生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5
|
我国优秀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结构模型构建 |
王蓓
李秀红
张锦程
王志强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公司章程二元共治与企业违规 |
徐莉萍
徐嘉倩
滕飞
辛宇
|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巴黎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特征及启示 |
石伟东
左伟
茹秀英
梁芳
王圆圆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基于谷歌图书语料库大数据的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研究 |
李骁天
李温洁
易剑东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 |
徐拥军
张丹
卢思佳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融通·创新·贡献:中国特色奥林匹克学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全球价值 |
茹秀英
钟秉枢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有限求变:《奥林匹克AI议程》的特征、局限与启示 |
黄亚玲
郎玥
耿悦恒
欧斐婷
刘珺瑶
林欣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30周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
邵凯
杜江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中国夏奥征程40年的历史回顾、未解难题与前瞻思考 |
谭广鑫
刘露
段锐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路径分析 |
高绿路
刘天星
拉兹洛·瓦伊达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膝关节软骨重度损伤的体能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优秀运动员孔凡钰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个案研究 |
牛雪松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社交媒体时代国际体育赛事中的体育价值观传播与引导策略 |
李静亚
谢群喜
王润斌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巴黎奥运周期中国、日本体操男子团体竞技实力与重大失误及落地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刘欢
董建国
何卫
|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国际奥林匹克研究学术支持体系观察——兼论对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冯雅男
孙葆丽
毕天杨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室外造雪机用核子器两相流动过程与雾化规律研究 |
郝亚辉
吴海峰
徐荣吉
张华
王瑞祥
|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0
|
基于CHARTER机制的减灾卫星调度问题研究 |
刘晓路
陈盈果
李菊芳
陈英武
|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