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in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of Tetralin and Decalin 被引量:5
1
作者 Li Xiao Xie Chaogang Wei Xiaol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The integrate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has been gradually adopted by refineries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for manufacture of light and clean petroleum products. To explore the reaction... The integrate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has been gradually adopted by refineries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for manufacture of light and clean petroleum products. To explore the reaction laws of hydrogenated aromatics in hydrotreated oil, the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laws of hydrogenated aromatics have been reviewed by taking tetralin and decalin as example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hydrogenated aromatics. Moreover,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etralin and decalin has been analyzed emphatically. The effects of zeolite pore structure, acid propertie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n reaction laws have been analyzed careful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atalytic cracking performance of hydrogenated aromatics with different hydrogen saturation degrees is quite differ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hydrogenation depth, optimize the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of catalytic cracking feed materials for maximizing the yield of target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lin DECALIN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mechanism ZEOLITE process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 highly efficient Pt/USY catalyst for hydrogenation and selective ring-opening reaction of tetralin 被引量:3
2
作者 Qi Wang Zhang-Gui Hou +6 位作者 Bo Zhang Jian Liu Wei-Yu Song De-Sheng Xue Li-Zhi Liu Dong Wang Xin-Guo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605-612,共8页
Ultrastable Y zeolite(USY)-supported Pt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gas-bubbling-assisted membrane re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etal and acid sites of catalyst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 Ultrastable Y zeolite(USY)-supported Pt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gas-bubbling-assisted membrane re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metal and acid sites of catalyst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atalyst in hydrogenation and selective ring opening of tetralin, 1,2,3,4-tetrahydronaphthalene(THN),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t a temperature of 280 °C, hydrogen pressure of 4 MPa, liquid hourly space velocity of 2 h^-1 and H2/THN ratio of 750. Under these optimal conditions, a high conversion of almost 100% was achieved on the 0.3 Pt/USY catalyst. XRD patterns and TEM images revealed that Pt particles were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USY, favorable to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tetralin. Ammonia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and Py-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t can reduce the acid sites of USY, particularly the strong acid sites of USY. Thus, the hydrocracking reaction can be sup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ation and selective ring opening Reaction conditions Supported Pt catalyst tetra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ralin Hydrocracking Reaction Network to Single-Ring Aromatics on Bifunctional Catalysts 被引量:1
3
作者 Ju Xueyan Huang Zhen +3 位作者 Zhang Rui Wang Lixin Hu zhihai Li Dad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2期14-22,共9页
Conversion of LCO(light cycle oil)to BTX(benzene,toluene,and xylene)is an economically valuable method for refineries.However,this approach still faces difficulties as the main reaction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Her... Conversion of LCO(light cycle oil)to BTX(benzene,toluene,and xylene)is an economically valuable method for refineries.However,this approach still faces difficulties as the main reaction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Here we study the detailed hydrocracking pathway of typical reactants,1-methylnaphthalene and tetralin,through molecular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version process of LCO to BTX.Molecula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s the isomerization pathway of six-membered ring to five-membered ring in tetralin as its activation energy(ΔEa)i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reactions and the order ofΔEa of reactions is isomerization>ring-opening≈side-chain cleavage.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reaction depth,i.e.,through a high temperature(350-370℃)and low LHSV(4.5-6.0 h^(−1)),isomerization,ring-opening,and side-chain cleavage reactions occurred,thus improving the selectivity and yield of alkyl arom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lin HYDROCRACKING NETWORK single-ring AROMA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of Tetralin Hydrocracking Reaction on Different Zeolites by Molecular Simul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Sun Lijie Fan Yaming +3 位作者 Dong Songtao Xian Ce Long Xiangyun Li Dad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Three different zeol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MFI-type,BEA-type,and FAU-type zeolites)have been prepared.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zeolite catalysts on reactivity and product shape selectivity of tetral... Three different zeol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MFI-type,BEA-type,and FAU-type zeolites)have been prepared.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zeolite catalysts on reactivity and product shape selectivity of tetralin is investigated.Clear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reactivity of tetralin and distribution of products achieved by different catalysts.The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reactant tetralin and its intermediates,n-butylbenzene and 1-methylindane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simulated using molecular simulation methods.Upon combining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difference i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competitive adsorption capacity can explain the reactivity of tetralin and the selectivity of products.The steric hindrance of the MFI-type zeolite mainly limits the key step of ring opening of tetralin,leading to lower selectivity of ring-opening products.n-Butylbenzene molecules can diffuse sufficiently fast in the large pores of FAU-type zeolite and the weak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butylbenzene leads to its insufficient cracking.In addition,it also explains the reason that the BEA-type zeolite has the best BTX selectivity,because it can satisfy both good ring-opening activity and sufficient butylbenzene cracking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RACKING tetralin molecular simulation DIFFUSI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高效加氢转化关键技术专用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5
作者 杨平 李明丰 +3 位作者 任亮 胡志海 聂红 刘诗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化金属体系并改善制备方法等措施,开发了定向强化开环反应的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和兼具高开环与高断侧链性能的柴油加氢裂化专用催化剂RHC-100,构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有效性、定向性和高效性的活性中心精细调控关键技术平台,形成了以RIC-3和RHC-100为核心、靶向调控多环芳烃加氢开环与裂化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的催化剂族,可将劣质LCO转化为清洁柴油组分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为多环芳烃高效加氢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改质 加氢裂化 四氢萘 开环反应 断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硫铁矿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能评价
6
作者 王熺乾 《煤质技术》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煤直接液化工业催化剂面临原料成本高、水耗高和产生含盐废水等问题,有必要使用机械活化后的天然矿物作为煤直接液化催化剂,但需解决矿物催化剂粒径较大、过滤干燥后易板结及影响分散性和催化性能等问题。以某硫铁矿物为原料,以具有良... 煤直接液化工业催化剂面临原料成本高、水耗高和产生含盐废水等问题,有必要使用机械活化后的天然矿物作为煤直接液化催化剂,但需解决矿物催化剂粒径较大、过滤干燥后易板结及影响分散性和催化性能等问题。以某硫铁矿物为原料,以具有良好供氢性能的四氢萘为研磨介质,通过控制机械活化时间,得到一系列平均粒径小于5μm的矿物催化剂,催化剂无需过滤干燥,可直接加入煤直接液化反应体系中使用。利用扫描电镜、粒径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矿物原料经机械活化后未发生明显聚集,活化2 h后催化剂平均粒径快速减小至2.82μm,延长活化时间后粒径减小速度放缓。机械活化过程对矿物中活性相FeS 2晶型无明显影响,但活化后催化剂表面Fe 2+和S 2-2量均明显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催化剂在四氢萘中的沉降速度受粒径影响小,小粒径催化剂分散性基本相同。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平均粒径为2.46μm的硫铁矿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煤直接液化反应性能,转化率和油产率分别达到83.30%和4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硫铁矿催化剂 催化性能 机械活化 四氢萘 分散性 平均粒径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加氢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平 辛靖 +1 位作者 李明丰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共6页
总结了国内外在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两方面的研究近况;着重讨论了催化剂的酸性、孔结构、金属组分及金属中心与酸性中心的距离等性质对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活性和理想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提出进一步提高反应活性和理想产物... 总结了国内外在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两方面的研究近况;着重讨论了催化剂的酸性、孔结构、金属组分及金属中心与酸性中心的距离等性质对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活性和理想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提出进一步提高反应活性和理想产物选择性的途径是优化催化剂上金属中心与酸性中心的匹配以及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萘 加氢裂化 开环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加氢或脱氢反应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贺 殷长龙 +3 位作者 赵雪萍 李秀峥 柳云骐 刘晨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1-979,共9页
概述了萘、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加氢或脱氢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这3种物质在临氢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主要包括加氢饱和、加氢开环和积碳结焦等。详细论述了萘或四氢萘加氢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类)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贵... 概述了萘、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加氢或脱氢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这3种物质在临氢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主要包括加氢饱和、加氢开环和积碳结焦等。详细论述了萘或四氢萘加氢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类)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贵金属催化剂的加氢活性高,但成本高、抗中毒能力差、易失活;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成本低、失活速率慢,但加氢性能低。同时介绍了十氢萘和四氢萘在储氢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萘 十氢萘 加氢催化剂 脱氢催化剂 储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ta和Y型分子筛催化四氢萘裂化规律的对比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妍 宋海涛 +1 位作者 朱玉霞 达志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0-656,共7页
以四氢萘为探针分子,采用纯烃固定床微反装置,对比研究了Beta和Y型(以DASY(0.0)为例)2种分子筛催化芳香基环烷环烃类的裂化转化规律,采用PONA分析和GC-MS检测产物组成。结果表明,Beta分子筛对四氢萘裂化转化的催化活性低于DASY(0.0... 以四氢萘为探针分子,采用纯烃固定床微反装置,对比研究了Beta和Y型(以DASY(0.0)为例)2种分子筛催化芳香基环烷环烃类的裂化转化规律,采用PONA分析和GC-MS检测产物组成。结果表明,Beta分子筛对四氢萘裂化转化的催化活性低于DASY(0.0),但DASY(0.0)催化下四氢萘芳构化形成萘的选择性较高(可达到约45%),而Beta分子筛催化下四氢萘的开环裂化(ROP)选择性较高,芳构化生成萘的选择性仅为DASY(0.0)的1/3,且Beta分子筛催化下C3~C4低碳烃选择性及C3~C4低碳烃中的烯烃比例明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Beta分子筛 Y型分子筛 四氢萘 芳香基环烷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加氢催化剂上1-甲基萘的饱和反应规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鞠雪艳 张毓莹 +2 位作者 胡志海 王丽新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以NiMo/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作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反应规律,并利用Material studio模拟计算得出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自由能(ΔG),得到了1-甲基萘加氢饱和的热力学反应网络和双环... 以NiMo/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作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反应规律,并利用Material studio模拟计算得出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自由能(ΔG),得到了1-甲基萘加氢饱和的热力学反应网络和双环芳烃部分加氢生成甲基四氢萘较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360℃、氢分压4.0MPa下,1-甲基萘加氢饱和生成甲基四氢萘的选择性高达98.3%以上;适当增加氢分压对1-甲基萘加氢生成四氢萘类有利,而过高压力和温度会降低生成四氢萘类的选择性;热力学反应网络表明,生成四氢萘类的反应自由能要远低于进一步生成十氢萘的自由能,同时加氢优先发生在无烷基取代的芳环上,在压力为3.0~4.5MPa、温度为330~370℃条件下,产物中5-甲基四氢萘与1-甲基四氢萘的质量分数比均接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萘(1-MN) 部分加氢饱和 四氢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FID/MS技术应用于苯并噻吩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群英 刘颖荣 +2 位作者 达志坚 刘泽龙 朱玉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2-568,共7页
首次利用相对质量响应因子建立了GC-FID/MS技术分析裂化液体中硫化物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苯并噻吩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苯并噻吩催化裂化反应后的硫平衡均高达95%以上。在催化裂化条件下,纯苯并噻吩很... 首次利用相对质量响应因子建立了GC-FID/MS技术分析裂化液体中硫化物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苯并噻吩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苯并噻吩催化裂化反应后的硫平衡均高达95%以上。在催化裂化条件下,纯苯并噻吩很难开环裂化脱硫,四氢萘的加入可明显促进苯并噻吩的转化,提高气体硫的摩尔选择性,并降低裂化汽油馏分段的硫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因子 苯并噻吩 催化裂化 硫分布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类化合物与萘类化合物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的考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鞠雪艳 蒋东红 +1 位作者 胡志海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在含HY分子筛的NiMo加氢裂化催化剂上,采用四氢萘类化合物(简称四氢萘类)及萘类化合物(简称萘类)含量不同的混合物为原料,考察四氢萘类与萘类的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并通过裂化产物中烃类物质的组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 在含HY分子筛的NiMo加氢裂化催化剂上,采用四氢萘类化合物(简称四氢萘类)及萘类化合物(简称萘类)含量不同的混合物为原料,考察四氢萘类与萘类的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并通过裂化产物中烃类物质的组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四氢萘类含量相同、萘类含量增大的情况下,萘类转化率下降,四氢萘类开环生成烷基苯的选择性变化不大;在芳烃总量相当、甲基萘比例增大时,对四氢萘类异构开环生成烷基苯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于多环芳烃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系数较大,同时占据催化剂的加氢及酸性中心,抑制了四氢萘类的进一步加氢及异构反应,且异构开环反应受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类 四氢萘类 加氢裂化异构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质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Ⅰ.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四氢萘的反应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吉雷 柳云骐 +1 位作者 王利强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41,共6页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前躯物,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和共胶法分别制得3种不同的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以四氢萘为模型化合物对其选择性开环脱芳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氢萘的加氢开环过程是由加氢脱氢、异构化、开环作用、脱... 以Ni-Mo-W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前躯物,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和共胶法分别制得3种不同的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以四氢萘为模型化合物对其选择性开环脱芳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氢萘的加氢开环过程是由加氢脱氢、异构化、开环作用、脱烷基及烷基转移等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共胶法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四氢萘转化率较高,并且其异构化和开环能力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催化剂;湿混法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选择性,四氢萘转化率较高,但其异构化和开环选择性较低;干混法催化剂作用下的四氢萘转化率、异构化选择性、开环选择性及加氢选择性均较低。采用共胶法和湿混法催化剂时四氢萘加氢开环主要遵循单分子机理,生成重组分的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萘 选择性开环 非负载催化剂 加氢改质 劣质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1负载钴催化H_2O_2氧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永平 赵革建 +3 位作者 陶辉旺 王伟 李斌 王家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比较了醋酸溶液中过渡金属(Fe、Co、Ni、Ce、Cu、La、Zr或Cr)掺杂MCM-41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发现其中Co/MCM-41的催化活性最好。探讨了Co/MCM-41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四氢... 比较了醋酸溶液中过渡金属(Fe、Co、Ni、Ce、Cu、La、Zr或Cr)掺杂MCM-41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四氢萘合成α-四氢萘酮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发现其中Co/MCM-41的催化活性最好。探讨了Co/MCM-41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四氢萘氧化的转化率和形成四氢萘酮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反应条件:m(四氢萘)∶m(催化剂)=12.5∶1;反应温度T=383 K,反应时间8 h。四氢萘的转化率达94.7%,α-四氢萘酮的选择性达到70.3%。在反应体系中,Co/MCM-41是一种固体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剂Co/MCM-41可回收重复使用3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M-41 四氢萘的氧化 α-四氢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催化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新 许友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3,M0002,共11页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十氢萘和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结果表明,初始阶段质子化裂化是四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H^+攻击C—C键形成五配位正碳离子是十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随着反应...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十氢萘和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结果表明,初始阶段质子化裂化是四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H^+攻击C—C键形成五配位正碳离子是十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随着反应深度的进行,氢转移反应成为四氢萘的主要反应,而十氢萘裂化生成的烷基环烷正碳离子的β断裂成为十氢萘的主要反应。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萘、H_2和苯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十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异丁烷和汽油异构烷烃组分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为多环环烷烃或氢化芳烃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萘 十氢萘 催化裂化 反应途径 特征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与正十二烷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妍 达志坚 +1 位作者 朱玉霞 赵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3-779,共7页
将正十二烷(n-C12)与四氢萘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催化裂化反应,考察了芳香基环烷环结构与链烷烃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两种烃类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PONA分析和GC-MS检测产物组成。结果表明,由于芳香基环烷环与烷烃裂化生... 将正十二烷(n-C12)与四氢萘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催化裂化反应,考察了芳香基环烷环结构与链烷烃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两种烃类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PONA分析和GC-MS检测产物组成。结果表明,由于芳香基环烷环与烷烃裂化生成的烯烃与正碳离子之间的氢转移作用,随着混合原料中正十二烷质量分数增加,四氢萘的芳构化趋势明显增加,正十二烷的C3^-和C4^-选择性受四氢萘质量分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烃类相互作用 氢转移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雷 邱建国 李奉孝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0-243,共4页
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利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装置,进行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推导出反应机理,得到了详细的产物分布并推测了7集总反应网络。反应温度为380℃时,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主要以异构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反应温度... 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利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装置,进行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推导出反应机理,得到了详细的产物分布并推测了7集总反应网络。反应温度为380℃时,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主要以异构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反应温度为320℃时,主要以加氢裂解反应途径为主。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加氢裂化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四氢萘 动力学 速率常数 参数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渣油中沥青质临氢裂解性质及其钒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寒梅 马凤云 +1 位作者 刘景梅 周岐雄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70,共7页
以塔河渣油中沥青质为研究对象,进行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热重和1 H-NMR等分析,考察了温度、氢初压、供氢溶剂加入量、压力、芳香分和胶质等因素对沥青质临氢裂解性质影响及钒分布。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高于430℃时,沥青质裂解产生的大... 以塔河渣油中沥青质为研究对象,进行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热重和1 H-NMR等分析,考察了温度、氢初压、供氢溶剂加入量、压力、芳香分和胶质等因素对沥青质临氢裂解性质影响及钒分布。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高于430℃时,沥青质裂解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由于供氢能力不足而得不到稳定,导致缩聚反应加剧;提高溶油比与氢初压,均能促进沥青质的裂解,抑制其缩合反应。在反应温度430℃、供氢溶剂四氢萘与反应物质量比2.0、氢初压4.0MPa条件下,沥青质的裂解率和甲苯不溶物产率分别为55.69%和41.69%,钒在甲苯不溶物中的分布比例为98.92%。在该条件下,当芳香分和胶质占反应物的50%时,沥青质反应的甲苯不溶物生成率与沥青质单独加氢裂解时相比,分别降低8.31和5.55百分点,且钒在甲苯不溶物中的分布比例降幅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临氢裂解 供氢溶剂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网络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祖宾 邱建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利用基团加和法和文献数据对四氩萘及产物的加氢裂化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根据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数据和各步的平衡常数,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四氢萘加氩裂化反应网络,为四氩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四氢萘 平衡常数 反应网络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氢组分对氢转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志 张瑞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在催化裂化汽油中掺入供氢组分可强化氢转移反应,从而降低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并改善产品分布。本研究考察了不同供氢组分及其掺入率、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酸性对氢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氢萘为合适的供氢组分,四氢萘通过降低反应... 在催化裂化汽油中掺入供氢组分可强化氢转移反应,从而降低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并改善产品分布。本研究考察了不同供氢组分及其掺入率、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酸性对氢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氢萘为合适的供氢组分,四氢萘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强化氢转移反应;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四氢萘的供氢能力,但温度高于450℃后,四氢萘裂化倾向加大;催化剂的酸性对供氢组分的选择性供氢有影响,合适的酸量和酸密度有助于促进供氢组分参加的氢转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料 供氢溶剂 氢转移 四氢化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