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1
作者 季杨 王鹏 +3 位作者 许玉洁 梅承芳 杨涛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1-262,共12页
四溴双酚S(TBBPS)和四氯双酚A(TCBPA)是2种常见的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并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选取了6门10科12种典型淡水水生生物对TBBPS和TCBPA进行急慢性... 四溴双酚S(TBBPS)和四氯双酚A(TCBPA)是2种常见的四溴双酚A(TBBPA)替代品,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并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选取了6门10科12种典型淡水水生生物对TBBPS和TCBPA进行急慢性毒性实验,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推导得TBBPS在水中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2.95 mg·L^(-1)和0.245 mg·L^(-1),TCBPA在水中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347 mg·L^(-1)和0.141 mg·L^(-1)。采用风险商值法(RQ)对TBBPS、TCBPA和TBBPA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在我国水体中,TBBPS呈现出长期中风险水平,TCBPA呈现出长期低风险水平,TBBPA呈现长期高风险水平,TBBPS和TCBPA的长期风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pa TBBPS TCBPA 淡水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作用下柳枝稷对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A的胁迫响应和生物富集
2
作者 于世亮 刘鑫 +1 位作者 李旭龙 谢慧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A(TBBPA)具有潜在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本研究探讨了在生物炭作用下,TBBPA对柳枝稷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幼苗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对污染土壤中的TBBPA较为敏感,与CK(无TBBPA和生物炭)相比,TL(TBBPA)处理... 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A(TBBPA)具有潜在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本研究探讨了在生物炭作用下,TBBPA对柳枝稷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幼苗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对污染土壤中的TBBPA较为敏感,与CK(无TBBPA和生物炭)相比,TL(TBBP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9.03%和19.56%,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23倍、13.13%和17.77%;TSL(生物炭+TBBP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和蛋白质分别降低了17.74%和17.03%,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05倍、5.19%和2.71%,生物炭有效缓解了TBBPA对柳枝稷幼苗的污染胁迫。柳枝稷幼苗根和芽的伸长均未受到显著性影响,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42%、23.76%和18.53%,生物炭增强了柳枝稷幼苗对TBBPA的耐受性。在CK、TL和TSL处理下,柳枝稷幼苗对TBBPA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6.44、54.44和97.10,转运系数为0.02~0.10,TBBPA主要在柳枝稷幼苗根系中生物积累,向上转运能力相对较小,地上部分残留浓度较低;三溴双酚A(Tri-BBPA)、二溴双酚A(Di-BBPA)和一溴双酚A(Mono-BBPA)在柳枝稷幼苗中的生物累积系数为9.84~458.20,转运系数为0.01~7.17,表明柳枝稷幼苗对TBBPA的溴化代谢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累积作用,但向上转运能力相对较小。由于溴化代谢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其生物累积和运输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柳枝稷对BPA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作用,在生物炭的作用下,柳枝稷根的向上运输能力显著增强。TSL与TL相比,TBBPA及其溴化代谢物的生物累积因子显著增加,表明生物炭显著促进了TBBPA及其代谢产物在柳枝稷幼苗中的生物累积,添加生物炭后柳枝稷对Di-BBPA和BPA的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为其应用于TBBPA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柳枝稷 植物毒性 生物炭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HBCD和TBBPA污染水平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3
作者 张鹏 金芬 +8 位作者 李敏洁 江泽军 乌日娜 邵华 金茂俊 佘永新 郑鹭飞 王珊珊 王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了探寻食用植物油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及四溴双酚A(TBBPA)的污染特征,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源-串联质谱法(LOQ为0.004~0.04μg/kg),检测了北京市售7种最主要食用植物油中HBCD及TBBPA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中∑HBCD(3种... 为了探寻食用植物油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及四溴双酚A(TBBPA)的污染特征,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源-串联质谱法(LOQ为0.004~0.04μg/kg),检测了北京市售7种最主要食用植物油中HBCD及TBBPA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中∑HBCD(3种同分异构体总量)和TBBPA的浓度水平分别为<LOQ^0.349μg/kg和<LOQ^0.222μg/kg,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50%,污染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利用暴露限值(MOE)方法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HBCD和TBBPA的暴露限值分别为78 000.28和126.29,高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的8和10,表明北京市售食用植物油中HBCD和TBBPA的污染水平和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污染水平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S(TBBPS)及其衍生物的植物吸收、传输和生物转化
4
作者 张悦欣 许学慧 +2 位作者 师泰龙 陈佳峰 张宇飞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9-2219,共11页
新型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 S,TBBPS)作为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一种替代品,在生产和产品使用、回收处置过程中易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代谢转化产生衍生物、代谢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 新型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 S,TBBPS)作为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一种替代品,在生产和产品使用、回收处置过程中易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代谢转化产生衍生物、代谢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探究TBBP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收、传输和生物转化的过程,对于认识环境中TBBPS及其衍生物的归趋,评估其生态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常种植的油菜和大豆作为模式植物,利用温室土培实验,探究TBBPS及其衍生物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吸收、富集特征以及传输和生物转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建立了基于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的方法能成功实现TBBPS及其多种衍生物的分离和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土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大豆、油菜对TBBPS及其衍生物、代谢物的吸收富集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第25天时富集量达到最大值.化合物在大豆体内的传输因子均低于油菜,说明化合物在油菜体内的转运能力更强.对比不同化合物,大豆体内TBBPS-MAE的传输因子最高,即茎向传输能力最强,油菜体内则表现为TBBPS的传输能力最强,但总体传输因子均<1,且衍生物的转运量大于代谢物,表明代谢物相对于衍生物更难转移至地上部.TBBPS及其衍生物在大豆、油菜体内通过代谢转化生成BPS、TBBPS-BME、2-BPM和4-BPM等代谢产物并富集,植物体内代谢物总量随着暴露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无植物种植空白处理相比,代谢物2-BPM/4-BPM只在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价TBBPS及其衍生物的环境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和生态危害性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S 植物 生物吸收 传输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3种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的含量
5
作者 李桦欣 刘彬 +1 位作者 王璠 郭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用棕色采样瓶采集水样,每升水样中加入80 mg硫代硫酸钠和5 m L甲醇。取1 L处理后的样品,加入20.0μL 1.00 mg·L^(-1)提取内标(以碳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化合物为提取内标)溶液,混匀,抽滤过0.45μm滤膜,收集滤液。将抽滤后的滤膜剪碎置... 用棕色采样瓶采集水样,每升水样中加入80 mg硫代硫酸钠和5 m L甲醇。取1 L处理后的样品,加入20.0μL 1.00 mg·L^(-1)提取内标(以碳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化合物为提取内标)溶液,混匀,抽滤过0.45μm滤膜,收集滤液。将抽滤后的滤膜剪碎置于15 m L离心管中,加入5 m L丙酮,超声提取20 min,过0.45μm聚四氟乙烯(PTFE)针头式过滤器,该滤液与抽滤后的滤液合并,过Chrom P固相萃取柱(依次用二氯甲烷、丙酮、甲醇和水各10 mL活化),氮气吹扫固相萃取柱10 min,用15.0 m L体积比9∶1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氮吹至近干,残余物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加入20.0μL 1.00 mg·L^(-1)进样内标[以氘代同位素标记的α-六溴环十二烷(α-HBCD)为进样内标]溶液,混匀,过0.22μm PTFE针头式过滤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滤液中3种六溴环十二烷(HBCDs,包括α-HBCD、β-HBCD和γ-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的含量。以Extend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水-有机相(体积比1∶1的甲醇-乙腈混合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在负离子(ESI-)扫描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质谱分析。结果表明,4种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2.00~200μg·L^(-1)内和提取内标的质量浓度之比与对应的响应强度之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0.5~0.8 n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8.4%~12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15%。方法用于32个地表水样品和2个废水样品的分析,29个地表水样品中均未检出目标化合物,其余样品中HBCDs的检出量为0.5~1.9 ng·L^(-1),TBBPA的检出量为1.4~17.8 n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盐度下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韩萃 朱丽岩 +4 位作者 江田田 陈香 卜亚谦 王超 董辉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6,共8页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在海洋污染检测和风险评估中,桡足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理想的受试生物。实验以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作为受试生物,探...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在海洋污染检测和风险评估中,桡足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理想的受试生物。实验以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作为受试生物,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影响下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的毒性效应。实验测得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48h-LC50=3.106mg·L^(-1)。设定温度梯度10、20、30℃和盐度梯度10、20、30,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2.485、3.106、3.883mg·L^(-1) TBBPA中48h,死亡率均会随着温度升高和盐度降低而上升。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15、20、25℃,盐度10、20、30条件下,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0.031和0.310mg·L^(-1) TBBPA中,存活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温度盐度改变,TBBPA对其影响也不显著(P>0.05);而0.031和0.310mg·L^(-1) TBBPA对发育时间(无节幼虫到桡足类幼体﹑桡足幼体到成体﹑第一只挂卵雌体的出现)和产卵间隔的影响显著(P<0.05),改变温度和盐度,TBBPA的毒性效应也会相应改变;TBBPA对产卵量的影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盐度并没有引起显著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环境因子 拟长腹剑水蚤 发育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和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香 朱丽岩 +3 位作者 王超 董辉辉 沈阳 卜亚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3,共9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四溴双酚A(TBBPA)对桡足类的影响,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温度影响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滤水、产粪的影响以及在其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毒性暴露24h后,摄食率和滤水率随...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四溴双酚A(TBBPA)对桡足类的影响,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温度影响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滤水、产粪的影响以及在其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毒性暴露24h后,摄食率和滤水率随TBBPA浓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摄食率和滤水率先升高后降低。产粪粒数在各浓度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升高,产粪粒数逐渐升高,18℃与其余两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TBBPA持续暴露两世代后,生物富集量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且F1代比F0代富集量大;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量先降低后升高,在20℃最小。生物富集因子(BAF)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具有世代效应;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因子先降低后升高。其中,BAF的范围在13.26×10~3~24.58×10~3,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对TBBPA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BAF>5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温度 日本虎斑猛水蚤 摄食率 生物富集因子(B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8
作者 谢永洪 鲜文婷 +4 位作者 史箴 李貌 向秋实 艾莲 刘强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通过考察固相萃取条件,优化色谱质谱参数,建立了一种可靠、灵敏的新方法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脱,以ACQUITY UPLC BEH ... 通过考察固相萃取条件,优化色谱质谱参数,建立了一种可靠、灵敏的新方法测定地表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HLB)萃取,1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甲醇(5mL)依次洗脱,以ACQUITY UPLC BEH C_(8)为色谱柱,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的方法检出限为4~13 pg/L,测定下限为16~52 pg/L,地表水加3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回收率为53.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2%~18%(n=5)。将该法应用于沱江流域17个地表水样分析,TBBPA和HBCD部分样品有检出,检出质量浓度为未检出~1087 p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四溴双酚A 六溴环十二烷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TBBPA)对叉鞭金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延珍 张丽 +3 位作者 曹为 郑立 孙承君 蒋凤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29,共9页
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污染下微藻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TBBPA较低... 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污染下微藻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TBBPA较低质量浓度(0.5和2.0mg/L)污染条件下,叉鞭金藻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c(Chl-c)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第24小时达最大值;较高质量浓度(4.0和8.0mg/L)污染条件下,3种色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含量在第24小时达最小值。实验期间各实验组叉鞭金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主要被诱导;4.0mg/L的TBBPA作用叉鞭金藻96h后,藻细胞表面形态和内部亚显微结构均发生变化,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鞭金藻 四溴双酚A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TBBPA)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丽 蒋凤华 +4 位作者 曹为 郑立 陈军辉 孙承君 郑晓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9-1225,共7页
为研究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本文设置五个不同浓度组(0、1.0、5.0、10.0、20.0 mg·L-1)进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实验,在96 h内取样分析其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为研究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本文设置五个不同浓度组(0、1.0、5.0、10.0、20.0 mg·L-1)进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实验,在96 h内取样分析其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组(1.0和5.0 mg·L-1)叶绿素a、叶绿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48 h之前被显著诱导,最大值出现在24 h;较高浓度组(10.0和20.0 mg·L-1)三种色素含量在48 h之前被显著抑制,24 h达最低值;72 h之后各浓度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不同浓度TBBPA胁迫下,中肋骨条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一般被显著诱导,SOD活性和MDA含量在72 h和96 h时随TBBPA浓度升高而增加。虽然1.0 mg·L-1TBBPA对中肋骨条藻生长不具有可观测效应,但已影响到其生理生化指标。目前海水中TBBPA浓度较低,尚不会对中肋骨条藻产生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TBBPA)好氧降解菌Pseudomonas sp.JDT的筛选及其对TBBPA的降解转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莹莹 王永峰 +2 位作者 孙棐斐 郭红岩 季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TBBPA的好氧降解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JDT.该菌在40天内对TBBPA的脱溴率为12.9%.外加碳源能够促进该菌对...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TBBPA的好氧降解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JDT.该菌在40天内对TBBPA的脱溴率为12.9%.外加碳源能够促进该菌对TBBPA的矿化,且低浓度酵母提取物的促进作用高于葡萄糖和高浓度酵母提取物.利用^(14)C示踪技术,在持续加有外来碳源的纯菌培养体系中测定JDT对TBBPA的降解,发现18.5天后TBBPA的矿化率为2.7%,并检测到两种极性代谢产物,分别占有机可提取部分总放射性量的11.2%和47.2%.Pseudomonas sp.JDT可以作为研究环境中TBBPA微生物降解途径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微生物降解 假单胞菌属 14C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芬顿催化降解四溴双酚A(TBBPA)效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凤娇 朱佳 +2 位作者 黄潇 高静思 周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探讨三维电芬顿对四溴双酚A(TBBPA)的的降解效能,构建由石墨阴、阳电极和活性炭粒子电极的三维电芬顿体系,对比活性炭吸附、电芬顿及三维电芬顿对TBBPA的去除效果,探究Fe^(2+)投加量、pH、粒子电极投加量、电流密度以及共存离子对TBBPA... 探讨三维电芬顿对四溴双酚A(TBBPA)的的降解效能,构建由石墨阴、阳电极和活性炭粒子电极的三维电芬顿体系,对比活性炭吸附、电芬顿及三维电芬顿对TBBPA的去除效果,探究Fe^(2+)投加量、pH、粒子电极投加量、电流密度以及共存离子对TBBPA降解的影响。实验表明,活性炭在三维电芬顿体系中不仅起吸附作用,还发挥了粒子电极作用。当初始pH为5,Na_(2)SO_(4)电解质投加量为2 g/L,Fe^(2+)为1 mmol/L,活性炭为4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反应90 min TBBPA降解率达97.78%。共存离子Cl-对三维电芬顿降解TBBPA有明显促进作用,NO_(3)^(-)、HPO_(4)^(2-)对TBBPA降解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HPO_(4)^(2-)>NO_(3)^(-)。由此证明:三维电芬顿法可以高效、短时降解TBBPA,明显弥补了传统工艺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三维电芬顿 粒子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去除水中TBBPA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思阳 易文宇 +3 位作者 曹礼三 白帆 王宗平 谢鹏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186,共7页
文章以四溴双酚A(TBBPA)为代表性的溴代有机物,考察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去除水中TBBPA的效能,并对TBBPA的降解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p H=4)条件下,Fe(Ⅲ)/亚硫酸盐体系、Fe(Ⅱ)/亚硫酸盐体系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对TBBPA的... 文章以四溴双酚A(TBBPA)为代表性的溴代有机物,考察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去除水中TBBPA的效能,并对TBBPA的降解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p H=4)条件下,Fe(Ⅲ)/亚硫酸盐体系、Fe(Ⅱ)/亚硫酸盐体系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对TBBPA的去除效果较好。对于Fe(Ⅲ)/亚硫酸盐体系与Fe(Ⅱ)/亚硫酸盐体系,Fe(Ⅲ)、Fe(Ⅱ)与亚硫酸盐投量比值为1∶10时反应体系呈现出最优的去除效果,10μmol/L TBBPA反应5 min后的去除率可达到66.8%;对于Cr(Ⅵ)/亚硫酸盐体系,升高金属离子浓度可促进TBBPA的去除效果。Cu(Ⅱ)/亚硫酸盐体系与Co(Ⅱ)/亚硫酸盐体系在中性条件下对TBBPA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在酸性条件下无法去除TBBPA。实际水体中常见的腐殖酸与HCO_(3)-均对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去除TBBPA表现出抑制作用。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与LC-MS实际测得TBBPA降解的中间产物,推测了TBBPA可能的初始降解路径为TBBPA分子苯环上的碳原子脱溴或发生取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亚硫酸盐体系 四溴双酚A 高级氧化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电子垃圾拆解区室内灰尘中HBCDs和TBBPA的组成特征及人体暴露风险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鑫 杨北辰 +2 位作者 梁晓晖 郑晓波 解启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本研究在广东省3个电子垃圾拆解区的5个场所采集室内灰尘,使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清洗和分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室内灰尘中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和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含量、HBCDs的... 本研究在广东省3个电子垃圾拆解区的5个场所采集室内灰尘,使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清洗和分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室内灰尘中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和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含量、HBCDs的组成特征,并估算了成人和婴儿的日暴露量。结果表明:(1)5个场所的灰尘中HBCDs的浓度分别为5~149、5~411、85~905、8~1076和11~48745 ng·g^(-1),平均值分别为61、173、329、176和6481 ng·g^(-1),HBCDs平均浓度由高到低为:场所5>场所3>场所2>场所4>场所1,这表明贵屿镇的HBCDs污染最重,龙塘镇次之,大沥镇相对较轻;TBBPA的浓度分别为27~2121、98~74202、916~6700、61~122986和4568~2631488 ng·g^(-1),平均值分别为595、15181、2480、14765和527653 ng·g^(-1),TBBPA平均浓度由高到低为:场所5>场所2>场所4>场所3>场所1,贵屿镇>龙塘镇>大沥镇,这表明贵屿镇的TBBPA污染最重,龙塘镇次之,大沥镇最轻,与HBCDs分布情况相同;(2)TBBPA的浓度高于HBCDs,是主要的污染物,除场所1外,其他场所室内灰尘的TBBPA浓度与HBCDs无关(P>0.05);(3)5个场所的室内灰尘中HBCDs均以α-HBCD和γ-HBCD为主,其分布因受光降解影响而不同;(4)经灰尘摄入的HBCDs、TBBPA成年人日最高暴露量分别为未检出~21.7 ng·kg^(-1)、0.02~1490 ng·kg^(-1),均低于参考值(200 ng·kg^(-1)和600000 ng·kg^(-1));婴儿日最高暴露量分别为0.09~507 ng·kg^(-1)、0.47~34774 ng·kg^(-1),HBCDs最高暴露值高于参考值,TBBPA最高暴露值低于参考值但远高于成人,故婴儿更容易受到TBBPA和HBCDs的影响,应引起重视;(5)贵屿镇是我国最大电子垃圾拆解地,居民摄入HBCDs(507 ng·kg^(-1)·d^(-1))、TBBPA(34774 ng·kg^(-1)·d^(-1))的最高暴露量(95%水平)远高于龙塘镇和大沥镇。在这些电子垃圾拆解地区,应更加注意HBCDs和TBBPA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对当地公众健康的威胁应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电子垃圾拆解区 阻燃剂 室内灰尘 人体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暴露方式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董辉辉 韩萃 +4 位作者 沈阳 孙跃 朱丽岩 王腾 戴玲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55,共7页
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以及沉积物中。本研究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模式生物,以1/10 96h-LC 50为实验浓度,研究了饵料暴... 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以及沉积物中。本研究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模式生物,以1/10 96h-LC 50为实验浓度,研究了饵料暴露和水体暴露两种暴露方式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暴露方式下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虫变态率均在90%以上(P>0.05)。水体暴露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发育和生殖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0.05),而饵料暴露组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虫发育至成体的时间、第一只挂卵雌体出现的时间以及产卵量均受到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TBBPA能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发育繁殖产生影响,暴露方式会影响其毒性效应,日本虎斑猛水蚤更易受到饵料中TBBP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水体暴露 饵料暴露 日本虎斑猛水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环境中四溴双酚A衍生物(TBBPA DHEE)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梦璐 张祯 吴向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4-2130,共7页
本研究利用前期制备的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TBBPA DHEE)的多克隆抗体,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四溴双酚A衍生物TBBPA DHEE.为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对反应体系中有机溶剂(甲醇)、离子强... 本研究利用前期制备的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TBBPA DHEE)的多克隆抗体,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四溴双酚A衍生物TBBPA DHEE.为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本研究对反应体系中有机溶剂(甲醇)、离子强度及缓冲体系p H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适条件下,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基于F/F_0=90%)与IC_(50)分别为0.27 ng·m L^(-1)及4.3 ng·m L^(-1).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6%—120%;土样及生物加标回收率为75%—90%).利用该方法对江苏省苏州某地区的环境样品进行了调查:在采集的56个样本中,13个样本检出了这种污染物.检出浓度为:水样0.5—2.7 ng·m L^(-1)、土样0.6—1.6 ng·g^(-1),干重、生物样2.9—4.6 ng·g^(-1),湿重.本研究为首次针对环境中TBBPA DHEE污染状况的系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多克隆抗体 四溴双酚A衍生物 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 环境污染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共代谢对铜绿假单胞菌NY3降解四溴双酚A的促进机理
17
作者 张琪 聂红云 +4 位作者 郭镝妮 陈丽娇 聂麦茜 王磊 王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46,共8页
通过乳酸钠共代谢提高铜绿假单胞菌NY3对TBBPA的降解速率,并对其促进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无共代谢碳源体系为对照,乳酸钠共代谢对TBBPA降解率在48h的促进最为显著,约提高了74%.乳酸钠共代谢体系的TBBPA降解活性物分布于胞内和胞外... 通过乳酸钠共代谢提高铜绿假单胞菌NY3对TBBPA的降解速率,并对其促进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无共代谢碳源体系为对照,乳酸钠共代谢对TBBPA降解率在48h的促进最为显著,约提高了74%.乳酸钠共代谢体系的TBBPA降解活性物分布于胞内和胞外.与无共代谢碳源相比,乳酸钠共代谢不仅能提高铜绿假单胞菌NY3的生物量,还可提高其胞外液中过氧化氢、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水平.其中,胞外液中活性氧水平提高主要与NY3菌分泌到胞外的吩嗪类和喹诺酮类小分子分泌物相关.因此,乳酸钠共代谢通过胞内和胞外两方面对铜绿假单胞菌NY3降解TBBPA进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生物降解 乳酸钠 共代谢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鲫鱼血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苏燕 范涤敏 +2 位作者 罗义 任磊 王晓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内,GSH含量被显著抑制;GSH-Px在中低浓度下被显著诱导,高浓度时活性变化不大;SOD、CAT活性在高浓度暴露时显著升高.0.1mg/L动态暴露中,GSH含量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抑制,SOD呈先抑制后诱导,GSH-Px在暴露初期和中期被诱导CAT活性则在暴露后期被显著诱导.试验表明在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应激补偿机制来消除胁迫;GSH对TBBPA十分敏感,可以考虑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鲫鱼 血清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薛银刚 王晓蓉 +1 位作者 顾雪元 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抗氧化防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和五溴酚对红鲫肝脏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玛丽 瞿璟琰 +1 位作者 刘青坡 施华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1,共4页
将红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0.025 mg/L、0.25 mg/L四溴双酚-A(TBBPA)与0.002 5 mg/L、0.025 mg/L五溴酚(PBP)中12周,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分别观测红鲫肝脏的组织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TBBPA和PBP低剂量暴露能够引... 将红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0.025 mg/L、0.25 mg/L四溴双酚-A(TBBPA)与0.002 5 mg/L、0.025 mg/L五溴酚(PBP)中12周,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分别观测红鲫肝脏的组织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TBBPA和PBP低剂量暴露能够引起红鲫肝脏脂肪化、空泡化和线粒体囊泡化等现象,而高剂量暴露还导致肝脏细胞核损伤和细胞间隙增大等现象。研究表明,TBBPA和PBP能造成红鲫肝脏的损伤。这两种溴化阻燃剂可能是通过引起肝脏的物质代谢紊乱而造成肝毒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四溴双酚-A(tbbpa) 五溴酚(PBP) 红鲫 肝脏 组织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