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P的一种改进测试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暕 丁晓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1期2754-2757,共4页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测试过程中使用合理的软件测试模型可以降低测试在开发活动中的花费和开发时间。通过对XP中测试和传统测试模型W模型的分析,找出W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XP的新的测试模型。该模型将测试驱...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测试过程中使用合理的软件测试模型可以降低测试在开发活动中的花费和开发时间。通过对XP中测试和传统测试模型W模型的分析,找出W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XP的新的测试模型。该模型将测试驱动的思想贯穿于软件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加入了回归测试的范围,可以尽早发现软件中的错误,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模型 极限编程 测试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编程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伟 谢俊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相对于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而言,极限编程是一种轻量方法论,是一个周密而严谨的软件开发流程。任何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都有自身的各种规则实践,而测试是个不变的恒量实践过程。XP中特别强调测试,而且测试的实现过程遵守测试先行原则,支持... 相对于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而言,极限编程是一种轻量方法论,是一个周密而严谨的软件开发流程。任何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都有自身的各种规则实践,而测试是个不变的恒量实践过程。XP中特别强调测试,而且测试的实现过程遵守测试先行原则,支持着其他实践——迭代开发、持续集成和重构等。对于极限编程来说,要做到测试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而且所有测试都要100%的通过,这就是XP的极限理论之一,也是测试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编程 重构 持续集成 测试先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模式在自动单元测试框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侯鲲 林和平 杨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1期106-109,共4页
软件设计模式代表了从成功的系统设计中分离出来的可复用的优秀设计经验,己成为现代软件系统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极限编程(XP)方法的单元测试框架中发现、归纳和使用设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测试框架的自动化程度、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设计模式代表了从成功的系统设计中分离出来的可复用的优秀设计经验,己成为现代软件系统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极限编程(XP)方法的单元测试框架中发现、归纳和使用设计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测试框架的自动化程度、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还为其它领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 自动测试框架 极限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推力原理VPP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4
作者 柏开祥 尹航 +1 位作者 王德恂 韩久瑞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围绕国家帆板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风洞试验建立帆翼空气动力模型,利用水池建立了板体水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大推力原理建立风帆空气动力与板体水动力平衡方程求得各条航线上的最大船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帆板VP... 围绕国家帆板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风洞试验建立帆翼空气动力模型,利用水池建立了板体水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大推力原理建立风帆空气动力与板体水动力平衡方程求得各条航线上的最大船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帆板VPP计算模式,并详细论述了其实现过程,为今后展开帆板的VPP研究与航线选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板 风洞试验 水池试验 VPP 最大推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驱动开发在.Net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果 陈蔚薇 林宝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7-530,共4页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开发者通常都是先写代码后测试,但当时间很紧迫时,测试就变得很困难并 且经常被忽略。极限编程最佳实践之一的测试驱动开发在写代码之前先写测试,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高质量、可测 试的代码。介绍了测...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开发者通常都是先写代码后测试,但当时间很紧迫时,测试就变得很困难并 且经常被忽略。极限编程最佳实践之一的测试驱动开发在写代码之前先写测试,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高质量、可测 试的代码。介绍了测试驱动开发在.Net环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 .NET 软件测试 软件质量 极限编程 开发者 驱动 最佳实践 环境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极不对称转体齿轮驱动体系设计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金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1,共5页
武汉市常青路跨汉口火车站立交为(95+105)m连续钢箱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受城区作业场地限制,现场采用(91.4+43.8)m极不对称转体结构,转体重量约86000kN,球铰两端重量相差30000kN。为满足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在长臂端设置辅助支撑并结合短... 武汉市常青路跨汉口火车站立交为(95+105)m连续钢箱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受城区作业场地限制,现场采用(91.4+43.8)m极不对称转体结构,转体重量约86000kN,球铰两端重量相差30000kN。为满足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在长臂端设置辅助支撑并结合短臂端配重,使转体结构达到平衡状态;在销轴与上球铰间预留足够的间距,以避免上球铰与销轴接触;取消转台处牵引索,在2处辅助支撑下部设置滚轮小车和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滚轮小车及其上部的辅助支撑、梁体实现桥梁转体。制作1∶5实体试验模型并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指标试验值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当转体角速度控制在0.02rad/min以内时,各指标试验值基本不发生变化,验证了该齿轮驱动体系的可行性、平稳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桥 钢箱梁 转体施工 极不对称 辅助支撑 齿轮驱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