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滨海断裂的构造活动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来自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1
作者 林弟 郑勇 +2 位作者 胡在龙 魏昌欣 袁勤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1-2283,共13页
海南岛是南海唯一出露海平面的大型岛屿,周围被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围限,构成了这些盆地边界断裂下盘的主体。因此,海南岛的隆升剥蚀历史蕴含盆山耦合和油气、矿产资源赋存条件等重要信息。本研究首次... 海南岛是南海唯一出露海平面的大型岛屿,周围被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围限,构成了这些盆地边界断裂下盘的主体。因此,海南岛的隆升剥蚀历史蕴含盆山耦合和油气、矿产资源赋存条件等重要信息。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滨海断裂两盘获得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在23±2~40±2 Ma之间,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12.2~13.2μm,相对较小。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在63±3~82±4 Ma之间,单颗粒年龄主要集中于82~78 Ma和72~69 Ma年龄组。冷却历史模拟结果显示了三阶段的冷却历史。晚白垩世至早古新世(82~63 Ma),滨海断裂南北两盘整体快速抬升剥蚀可达3.3 km,这是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引起NW向挤压和古南海洋中脊扩张推挤作用的联合影响,大规模挤压隆升变形导致白沙盆地西缘发育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白沙盆地西缘的抱伦金矿有较大的改造作用。早古新世至中中新世(63~13 Ma)阶段相对平静,其中滨海断裂北部地区,还记录了在中始新世至晚渐新世(40~24 Ma)时期的一次快速冷却事件,归因于古南海向南加速俯冲的拖曳作用,滨海断裂复活导致两侧差异隆升,这一时期沉积的粗粒物源是周缘新生代盆地的关键储层。中中新世至今(13~0 Ma),断裂南北两盘又整体快速剥蚀达1.93 km,菲律宾海板块NNW向楔入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产生的挤压应力,使海南岛遭受强烈的挤压,导致快速隆升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南海 隆升剥蚀 冷却历史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疆维权文献证据知识元价值体系与多标签自动分类研究
2
作者 王燕红 杨海平 +2 位作者 程为 彭玉芳 朱梦蝶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1,共8页
[研究目的]解决南海疆维权证据价值多重语义分类问题,实现证据知识元价值的多标签自动分类,填补南海疆维权文献中对证据知识价值揭示的不足,丰富面向南海问题研究和南海维权知识服务的南海疆维权证据自动分类研究。[研究方法]深入文献... [研究目的]解决南海疆维权证据价值多重语义分类问题,实现证据知识元价值的多标签自动分类,填补南海疆维权文献中对证据知识价值揭示的不足,丰富面向南海问题研究和南海维权知识服务的南海疆维权证据自动分类研究。[研究方法]深入文献内容到知识元层面对细粒度的证据知识从语用价值层面进行分类,深度揭示文献中证据知识的价值,构建南海疆维权文献证据知识元价值体系,并利用ALBERT实现证据知识元多标签自动分类。[研究结果/结论]实现南海疆维权文献证据知识元价值的多重语义分类,有助于南海疆维权文献知识发现场景中的语义检索与关联,服务于南海维权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疆维权文献 价值体系 证据知识元 多标签 文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本体模型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司徒凌云 孙鹤 +1 位作者 石进 沈固朝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研究目的]大国博弈背景下,南海疆维权关乎国家安全、区域和平与亚太经济发展。南海疆维权证据本体模型的构建是南海维权证据链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链系统的迫切需求。[研究方法]首先,从本体模型构建和本体属... [研究目的]大国博弈背景下,南海疆维权关乎国家安全、区域和平与亚太经济发展。南海疆维权证据本体模型的构建是南海维权证据链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链系统的迫切需求。[研究方法]首先,从本体模型构建和本体属性标记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其次,从文本型和图片型两种模态出发,对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要素进行了界定;接着,融合属性层、逻辑层和证明层关系,构建了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本体模型;最后,基于提出的本体模型对《开罗宣言》实现了语义结构化表示。[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多模态南海疆维权证据本体模型能够较好地表示多模态证据的多维度语义与多层次关系,为多模态南海维权证据链的智能化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疆维权 多模态证据 本体模型 本体属性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构建与实践 ——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干涉行动为例
4
作者 周诗仪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6,I0004,共17页
随着海洋与人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控制人类海上活动的必要性,令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主流话语开始从将海洋描述为无主之地,变成倾向于为扩大公共权力对海域控制的做法辩护,为海上力量投送和海域管控编织正当理由。... 随着海洋与人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控制人类海上活动的必要性,令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主流话语开始从将海洋描述为无主之地,变成倾向于为扩大公共权力对海域控制的做法辩护,为海上力量投送和海域管控编织正当理由。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海洋空间“领土化”,国家从规范功能的角度逐渐控制海洋空间,将公共权力投射至领海和管辖水域外的海域。塑造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地区规范秩序,并在实践上强化地区军事力量投送,这两种海洋空间“领土化”扩张方式,鲜明地体现在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干涉行动中。中国需在南海促进建设更有效的海洋治理体系,扩大行为规范塑造和海洋新秩序建设上的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 领土化 海洋治理 南海 行为规范 美国海岸警卫队 干涉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演化史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玉松 郑和荣 +2 位作者 张功成 钟锴 何丽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921,共11页
在构造沉降史恢复的基础上确定拉张期次,再采用非瞬时非均匀多期拉张纯剪切模型恢复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流史,结果表明: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多期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裂谷阶段盆地基底热流幕式升高,裂后阶段也并非完全处... 在构造沉降史恢复的基础上确定拉张期次,再采用非瞬时非均匀多期拉张纯剪切模型恢复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流史,结果表明: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多期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裂谷阶段盆地基底热流幕式升高,裂后阶段也并非完全处于热衰减期。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56.5~32 Ma、32~16 Ma和5.3 Ma以来3期加热事件,珠江口盆地存在56.5~32 Ma和32~23.3 Ma两期加热事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基底热流始新世末为56~62mW/m^2;早中新世末上升到60~64 mW/m^2;上新世末在深断陷区最高达75 mW/m^2。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基底热流始新世末升高到60 mW/m^2;渐新世末升高到70 mW/m^2。深水区新生代裂谷阶段多期拉张决定了基底热流幕式升高的多期加热事件,琼东南盆地晚期加热事件与红河走滑断裂在10~5 Ma时由左旋走滑转变为右旋走滑拉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构造沉降史 热演化 热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实现和谐之路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焕庭 袁家义 王丽荣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87-700,共14页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于和谐状态,其中秦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其中显著发展的和谐时段。而自中世纪以来,域外强国侵入南海,使南海区域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严重不和谐状态。其中,15―19世纪,欧美殖民主义者侵占南海周边各国。20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占中国南海诸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吞占了整个南海区域;20世纪下半叶,法国和美国相继挑起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南海周边部分国家霸占中国南海诸岛许多岛礁,并在其上建筑和扩建机场及港口,扩军备,分割其海疆并掠夺其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必须开展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加强国防建设,在南海诸岛建设海空军基地,才能保护中国南海油气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运输畅通,并尽早收回全部岛礁主权,使南海周边国家愿意"共同开发",创造和谐的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海诸岛 和谐历史 不和谐历史 现实不和谐 南海和谐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际法与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永利 谭卫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4,129,共5页
依据时际法规则,需要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标准考察南海诸岛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按照传统天下观,其已成为中国疆域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中国与南海诸岛的关系逐渐紧... 依据时际法规则,需要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标准考察南海诸岛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按照传统天下观,其已成为中国疆域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中国与南海诸岛的关系逐渐紧密,并通过设治管理而纳入中国版图。在近代,随着西方领土主权思想的传入,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采用符合近代国际法的治理方式,南海诸岛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意义的疆域、版图向近代主权意义的领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际法 南海诸岛 主权 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孝 陈墨香 +2 位作者 汪缉安 王世成 康铁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7-514,共8页
文中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用于南海北部陆架西区地热演化研究,报道了位于北部湾盆地、莺琼盆地和珠三拗陷的3口钻井13个样品磷灰石径迹的测定结果,并依之研究了乌16-1-2井与莺1井的热演化史的片断,得出乌16-1-2井区... 文中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用于南海北部陆架西区地热演化研究,报道了位于北部湾盆地、莺琼盆地和珠三拗陷的3口钻井13个样品磷灰石径迹的测定结果,并依之研究了乌16-1-2井与莺1井的热演化史的片断,得出乌16-1-2井区在30Ma以来地温演化是平稳的,未受过重大热事件的扰动,而莺1井区则曾经历过抬升事件的论断。对所得结论借助于径迹理论模型计算予以检验,肯定了径迹分析用于南海陆架盆地热演化研究的意义,指出在采取岩样问题上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事件 热演化史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越南学术观点的分析与回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国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近年来,随着南海形势的变化,学术界围绕南海历史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呈现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历史与法理相结合的特征。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的历史依据或横加指责或有所质疑,声称中国"滥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南海形势的变化,学术界围绕南海历史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呈现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历史与法理相结合的特征。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的历史依据或横加指责或有所质疑,声称中国"滥用"历史、"编造"历史。这些批评、指责、质疑不仅割裂了历史与法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超出了理论研究的范畴。因此,对南海历史研究加以澄清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主权问题 历史与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与中国海疆史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海疆史的学术架构从地理范畴而言,涵盖了海岸线、海岛和海域三大要素,而海岛在海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人文特征,还是其人文形态,不仅突显出海疆史研究的内涵和精髓,而且成为海疆史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中国海疆史的学术架构从地理范畴而言,涵盖了海岸线、海岛和海域三大要素,而海岛在海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人文特征,还是其人文形态,不仅突显出海疆史研究的内涵和精髓,而且成为海疆史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围绕海岛构筑中国海疆史的学术体系,不仅是由海疆的自然地理范畴所决定的,同时是由海疆的人文特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中国海疆史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法公约与南海领土争议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83-89,共7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自产生以来,原先存在的南海主权争议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趋复杂化,其原因与海洋法公约中一些无提及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论述了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岛屿、岩礁、群岛国、群岛水域等问题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自产生以来,原先存在的南海主权争议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趋复杂化,其原因与海洋法公约中一些无提及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论述了海洋法公约中有关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岛屿、岩礁、群岛国、群岛水域等问题对南海领土争议的种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公约 南海领土争议 专属经济区 岛礁 群岛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金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6-72,共7页
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苏拉威西海两小岛和新加坡海峡白礁的声称。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的声称,马来西亚依据的是岛礁“在其声称的大陆架上”,这种依据违反了“陆地支配海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马来西亚在南海声称的领土争议,主要集中在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苏拉威西海两小岛和新加坡海峡白礁的声称。对南沙群岛某些岛礁的声称,马来西亚依据的是岛礁“在其声称的大陆架上”,这种依据违反了“陆地支配海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苏拉威西海两小岛的争议中,最近国际法庭依据连续的实际管辖,将两岛的主权判属马来西亚,这对今后解决类似的国际争议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南海 领土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域沉积发育史及含油气远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修权 张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个地震层序:层序A代表从海底到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B代表从反射界面到T_2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C代表从T_2反射界面到T_3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D代表从T_3反射界面到T_g反射界面的地层。文中就各层序内不同的地震相参数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地质解释。最后作者试图对该区的沉积发育史及其含油气远景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坡 西沙海域 沉积发育史 含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途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72,共15页
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三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三方的领土主权争端。... 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三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三方的领土主权争端。同盟介入争端的程度和意愿取决于三大因素:同盟条约的规定、介入争端的收益以及同盟牵连的风险。这也是美国在多次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拒绝将菲律宾主张的南沙岛礁和黄岩岛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应过分夸大同盟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威慑作用,但是从其客观影响来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介入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只会激化问题,加剧争端解决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 美国 领土争端 钓鱼岛争端 南海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岛礁领土争议法律方法不适用性之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永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20-30,共11页
解决南海存在的南沙岛礁领土归属争议,利用和平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分析了利用和平方法(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处理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的基础和障碍,阐述了国际司法机构的管辖权制度,特别指出了遵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qu... 解决南海存在的南沙岛礁领土归属争议,利用和平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分析了利用和平方法(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处理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的基础和障碍,阐述了国际司法机构的管辖权制度,特别指出了遵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得出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无法利用法律方法解决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海洋问题政策与法制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南沙岛礁领土争议 政治方法 法律方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判及韬略筹划--以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为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4,共9页
菲律宾通过立法宣示其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侵犯了中国对南沙群岛所固有的领土主权。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体现了它的代表意义,也决定了中国应采取灵活审慎的外交战略,同时也不能放弃或忽视法律途径。根据... 菲律宾通过立法宣示其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侵犯了中国对南沙群岛所固有的领土主权。中菲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体现了它的代表意义,也决定了中国应采取灵活审慎的外交战略,同时也不能放弃或忽视法律途径。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领土主权是无可置疑的,而菲律宾借以主张领土主权的"国家安全原则",在法理上缺乏正当性,也无法得到国际司法实践的支持。中菲争端的法律分析,有利于在战术上确定可行的外交策略和正当的法律诉求。同时,只有理解外交和法律途径及其国际背景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和平解决中国与菲律宾乃至南海邻国之间的海洋争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争端 南沙群岛 领土主权 国家安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下南海争议岛屿权益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坚真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4-13,共10页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行考证,结合国际法的发现原则、先占原则、时际法、历史性权利、第三国态度等展开充分的分析;在海洋权益维护和岛屿开发问题上,分别对无人居住岛屿、被侵占岛屿的维权开发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认为,通过建立南海生态系统保护区、构筑南海海底地形图、建立公益性的热带海洋试验场等措施,可有效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史地考证 历史性权利 海洋权益 岛屿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安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25-38,共14页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靠性,古地名的变迁:随同风暴潮记载的海象、气象、天象和物象的记述;以及由风暴潮引起的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统计 南海 东海 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领土争端:中菲关系的旧观念与新框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开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年第4期15-31,121-122,共17页
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 中菲关系面临的僵局不仅仅源于"零和"性的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彼此间误解也是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对菲律宾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外交事务,对其地缘政治重要性与对美关系的"独立性"认识不足,同时低估了菲律宾国内因素对其外交事务的影响。菲律宾对中国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后者的领土政策,以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无止境地攫取地盘,怀疑中国政治协商的诚意,以及迷信美方干预能够制约甚至改变中国政策。双边误解放大了利益冲突,导致互相误判,导致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中菲关系被领土争端所绑架。两国必须走出这些误解以及由这些误解所导致的困境。当下要务是应该利用菲律宾政府更替之机,寻求妥协,控制争端,防止将来出现更大的冲突。长远来说,关键是重启和发展一个培养双边战略互信的战略框架,实现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争端 南海 中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
20
作者 郭旗 梁荣伟 郑宝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28,共7页
对捕获于上世纪70年代保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南海鱼类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整理鱼类标本698尾,分属12目、43科、87属、144种。与历史上南海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鱼类标本保存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南海 鱼类标本 分类 天津自然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