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化煤矿区生态因子与地下水含量关系研究
1
作者 刘英 贾羽豪 +3 位作者 衡文静 岳辉 毕银丽 彭苏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3,共9页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显著破坏和影响,深入理解煤矿区生态因子与地形、地下水含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矿区生态保护至关重要。选取红沙泉露天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视电阻率来反映地下水含量,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显著破坏和影响,深入理解煤矿区生态因子与地形、地下水含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矿区生态保护至关重要。选取红沙泉露天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视电阻率来反映地下水含量,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生态指标与地形及地下水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与采坑距离的增大,视电阻率降低,表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含量减少,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大约为2 km;在靠近采坑的区域(如AA1测线),深层地下水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高于表层土壤含水量,且相关系数均超过0.4;而在较远离采坑的BB1测线,表层土壤含水量对生态因子的解释力更强,如SI-T、NGLI、IRSEI和NDVI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18%、33%、660%和22%;在CC1和EE1测线上,生态因子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比AA1和BB1测线更高,显示采矿扰动增加了生态因子对土壤水分的敏感度,使得生态系统更为脆弱;洼地区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态质量并增大土壤含水量。研究结论为矿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含量 生态因子 地形 视电阻率 相关系数 荒漠化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江中游河谷地带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套日嘎娜 冯柘菡 +1 位作者 周金龙 杨东升 《高原农业》 2025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灌木与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从而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取样法,在沿河谷地带进行实地勘测后取样方,分析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灌木与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区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从而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取样法,在沿河谷地带进行实地勘测后取样方,分析灌草多样性与气候、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灌木层中,最高月均气温(ATmax)对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3项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海拔(ASL)和太阳辐射(TSL)的上升,均呈负相关;而随着年平均降水量(MAP)的上升,呈现正相关。在全年0℃以上积温(EAT)的影响下,呈现出随着积温降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在草本层中最高月均气温(ATmax)、年温差(AAT)、坡度(SLP)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均不显著。随着全年0℃以上积温(EAT)、海拔(ASL)和太阳辐射(TSL)的上升,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降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年平均降水量(MAP)的影响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最低月均温(ATmin)对Pielou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灌草层中,降水、温度都尤为重要,物种多样性在降水400~1000 mm区间种数较多,分布均匀,完整性好;而随着温度的影响多样性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界定后种群数量变少,多样性下降。因此,雅江中游河谷地带物种对水分的需求程度与温度条件的适配性依然是在因地制宜选择物种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灌草多样性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地形校正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张菲菲 王林 +4 位作者 马静 王万银 李建国 周新鹏 李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273,共20页
重力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地形质量对观测重力的影响,包括传统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是重力勘探外部校正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重力勘探精度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地形校正计算模型、计算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等开展了... 重力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地形质量对观测重力的影响,包括传统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是重力勘探外部校正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重力勘探精度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地形校正计算模型、计算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忽视了不同测量方式(陆、海、空、井)过程中地形校正方法的统一,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选取原则的讨论。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测量方式地形校正的原理、计算方法及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指出地形校正方法中存在不同重力测量方式地形校正方法不统一、重力异常意义不统一、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程度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重力测量方式地形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制定统一的地形校正规范成为重力数据统筹使用的必然。通过讨论分析地形网格间距、地形校正半径及地层密度对地形校正精度的影响,提出需要开展地形网格间距、地形校正半径与计算精度之间规律性关系的研究,实现地形网格间距和地形校正半径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选取,提高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地形校正 地形质量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地形的山谷场地三维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4
作者 张超 张生海 +2 位作者 殷珂 张济 曾世超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9,共12页
为探讨典型山谷场地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北天山地区典型山谷场地为背景,还原真实地形,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脉冲及非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场地位移、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地震动力响应受地形影响显著,地表位移和加... 为探讨典型山谷场地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北天山地区典型山谷场地为背景,还原真实地形,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脉冲及非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场地位移、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地震动力响应受地形影响显著,地表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随着地势的升高而整体放大,狭窄山谷区的位移响应强于宽阔山谷区,而加速度响应弱于宽阔山谷区;局部突起的山嘴地形会造成局部区域位移和加速度响应放大,非脉冲地震作用下局部加速度响应放大现象显著,而脉冲地震作用下该现象不明显;场地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随着岩土体深度的减小而放大,且浅层岩土体对位移的放大效应有所减弱,但对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明显增强;两种类型地震作用下地表位移响应差异显著,加速度响应差异相对较小,随着输入地震动PGA的增加,场地位移和加速度的响应均近线性增大;山峰等高地势区域的短周期谱加速度明显高于山谷等低地势区域,山谷低地势区域的长周期谱加速度则高于山峰区域,狭窄山谷区的长周期谱加速度明显高于宽阔山谷区。在山谷场地开展工程建设时宜根据建筑结构的自身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地形 山谷场地 地震响应 地形效应 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5
作者 周建伟 张斌 罗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探究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梯度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对流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利用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 探究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梯度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对流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利用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000—2030年安宁河流域ESV变化,并借助地形因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ESV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ESV减少0.51%,2020—2030年预计受林地锐减影响,ESV将继续减少;(2)林地贡献了安宁河流域74%以上的ESV;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是ESV贡献率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计达47.79%以上;(3)总ESV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随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坡向上分布较均匀;其中2300~2579 m海拔、30.92°~35.73°坡度、507~602 m地形起伏度和西坡分布最多;(4)流域ESV空间分异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地形起伏度为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驱动因素 安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核桃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
6
作者 吴华丽 杨焱冰 +2 位作者 杨小红 余江洪 黎大顺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植物群落由植物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地形与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antel检验筛选关键因子,关键环境因子与多样性指数利用回归模型绘制拟合曲线,采用CCA排序法分析环... 植物群落由植物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地形与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antel检验筛选关键因子,关键环境因子与多样性指数利用回归模型绘制拟合曲线,采用CCA排序法分析环境因子对野核桃群落乔木层优势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野核桃自然群落10个样地内的维管植物289种,隶属于100科189属。(2)坡向、土壤厚度、N和C/N对野核桃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野核桃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及维持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核桃 土壤理化性质 地形因子 佛顶山 宽阔水 雷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7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8 位作者 许童 陈琳娜 孔玉忠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张泽林 朱康成 张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雅砻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S分形插值的高分辨率海底三维地形构建
8
作者 冯爱国 吴炜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构建更接近真实的高分辨率三维海底地形,满足舰船安全高效航行及水下地形匹配导航需求,运用迭代函数系统(IFS,iterated function system)分形插值方法,对原始网格水深数据样本,根据其密度及震荡程度的差异,调节不同的垂直比例因子得... 为构建更接近真实的高分辨率三维海底地形,满足舰船安全高效航行及水下地形匹配导航需求,运用迭代函数系统(IFS,iterated function system)分形插值方法,对原始网格水深数据样本,根据其密度及震荡程度的差异,调节不同的垂直比例因子得到细化的分形插值结果,以描述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平坦或缓坡海底地形,垂直比例因子在[0.05,0.2]区间构建结果能兼顾海底地貌的自相似与光滑要求;对于高频震荡海底地形,垂直比例因子在[0.3,0.5]区间构建结果牺牲一定光滑度条件下更能正确处理海底地形全貌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高度逼近海底地形自然地貌。样本数据均匀抽稀后,调节垂直比例因子,构建结果整体上可以与原始样本高度逼近,尤其在震荡剧烈的海底地形构建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海图 水深信息 分形插值 垂直比例因子 三维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靳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54-58,共5页
本文综述了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以及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气候因子方面,不同光照条件会导致植物在叶寿命、比叶面积、叶片大小等叶功能性状上出现明显差异;不... 本文综述了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气候因子(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因子以及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气候因子方面,不同光照条件会导致植物在叶寿命、比叶面积、叶片大小等叶功能性状上出现明显差异;不同林分植物叶功能性状与温度的关系有所不同;叶片的水分传输能力和水力结构特征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竞争与分布,降水量、土壤含水量等因素会导致不同植物在叶片大小、比叶面积、叶脉密度等叶功能性状上呈现多样差异。土壤因子方面,植物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地形因子方面,不同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坡向通过调控光照、温度等因子形成局部环境梯度,导致不同植物在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叶功能性状上呈现差异;不同坡位的植物资源利用策略不同,且不同植物在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叶功能性状上的坡位间表现趋势存在差异;不同坡度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本文为阐明植物叶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气候 土壤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数据校正森林区DEM误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天清 王丽 +2 位作者 王烽 潘紫阳 万阿芳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2,共9页
在植被区,通过光学遥感或InSAR技术生产的DEM产品不能反映真实林下地形高度。森林区DEM误差主要是植被高引起的系统偏差,植被覆盖度和地形是森林区DEM的主要误差来源。新一代星载激光雷达可以提供大量高精度林下地形控制点产品,为森林区... 在植被区,通过光学遥感或InSAR技术生产的DEM产品不能反映真实林下地形高度。森林区DEM误差主要是植被高引起的系统偏差,植被覆盖度和地形是森林区DEM的主要误差来源。新一代星载激光雷达可以提供大量高精度林下地形控制点产品,为森林区DEM误差的纠正提供了新的契机。鉴于此,文章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框架下顾及植被覆盖及地形因素的林区DEM误差校正方法。首先,获取高精度星载激光雷达地形控制点与DEM的地形残差;其次,利用光学遥感数据、SAR遥感数据及DEM产品数据计算与植被覆盖和地形有关的特征参数;最后,联合这些特征参数与获取的地形残差点分别建立不同类型DEM产品误差校正模型。选取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交界处的山地林区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区。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原始DEM,校正高程误差后的DEM精度提升超过40%,有效校正了林区DEM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地形高度 误差因素 随机森林 DEM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友谊 李松柏 钟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708-13717,共10页
为了探索都江堰—汶川G213线宽缓窄陡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提取研究区43条沟的地形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分析各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综合地形因子... 为了探索都江堰—汶川G213线宽缓窄陡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提取研究区43条沟的地形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分析各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综合地形因子临界模型;通过引入降雨因素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得到不同沟道形态的降雨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地形因子以0.51为沟道形态分界线,大于0.51为窄陡型沟道,小于或等于0.51为宽缓型沟道,利用北川部分沟道进行模型验证,准确性达99%;基于综合地形因子所划分的沟道类型,通过研究区降雨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得到综合地形因子和降雨因素之间的影响系数,利用随机向量机分类模型,对获得宽缓与窄陡沟道的降雨强度I和降雨历时D数据,建立I-D降雨阈值模型,I-D降雨阈值模型表明影响系数越大,地形因子就大,越利于泥石流的发生,激发泥石流所需的降雨阈值就越小,此类泥石流为窄陡型泥石流,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区域、沟道类型、时间段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综合地形因子临界模型 窄陡型沟道 宽缓型沟道 降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和地形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权衡-协同-独立关系——以安塞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曾辉 高驭洋 +5 位作者 卢枰达 周静 王可琳 张斌 马玉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263,共13页
[目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InVEST和CASA模型,在10 m空间分辨率下定量评估安塞区2020年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及其随地形... [目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InVEST和CASA模型,在10 m空间分辨率下定量评估安塞区2020年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及其随地形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独立关系。[结果](1)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较强,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较弱;耕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作用明显,而未利用地表现为权衡作用,水域表现为独立作用。(2)土壤保持量最高值在中低海拔、急悬坡和半阴坡,固碳释氧量最高值在中低海拔、陡峭坡和阴坡,涵养水源量最高值在低海拔和阳坡,生境质量最高值在高海拔、急悬坡和阳坡。(3)地形和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协同度>独立度>权衡度,协同作用常发生在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水源涵养之间,生境质量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作用明显。(4)协同作用随着海拔升高和坡向向阳程度加强而提升,随着坡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权衡则与之相反。[结论]土地利用和地形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较大,应因地制宜开展土地规划和生态管理,基本证明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措施与其地形气候的适应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独立 InVEST模型 CASA模型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溪晗 冯文兰 +4 位作者 秦鱼生 陈琨 喻华 仙巍 蒲怡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6-2095,共10页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环境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特征筛选和组合优选,通过对比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土壤分类方法的制图精度,探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理论提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的途径。【结果】(1)气候和地形特征在研究区土壤分类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单一气候因素作为土壤筛选分类的环境变量可获得土壤分类筛选精度为83.22%,依次增加地形和生物特征可分别使筛选精度提升至85.78%和89.43%;(2)与其他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制图效果更好,对比采样点数据的土壤分类总体精度为77.10%,Kappa系数为0.72;(3)气候因子以及地形因素对水热条件的影响是决定研究区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年均气温、年积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高程、地形湿润度等环境特征因子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结论】在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使用气候、地形和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土壤分类制图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气候要素 地形要素 土壤-环境关系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区脱贫户生计韧性评价及其障碍因子——以陕西省蓝田县为例
14
作者 马超群 张硕蒙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舒媛 王晓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0-803,共14页
准确测度山区脱贫户生计韧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为理解新时期脱贫户生计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借鉴。以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蓝田县为例,根据环境禀赋、家庭资本、个人能力的层次结构构建蓝田县脱贫户生计... 准确测度山区脱贫户生计韧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为理解新时期脱贫户生计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借鉴。以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蓝田县为例,根据环境禀赋、家庭资本、个人能力的层次结构构建蓝田县脱贫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形区、不同脱贫时间、不同生计策略下脱贫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蓝田县脱贫户生计韧性指数均值为0.531,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生计韧性的脱贫户仅占14.81%,3个维度层中环境禀赋均值最高,个人能力是脱贫户生计韧性的短板;(2)不同类型脱贫户生计韧性存在分化特征,河谷阶地区脱贫户、早期脱贫户以及自主经营性和务农主导型脱贫户生计韧性较高;(3)影响各类型脱贫户生计韧性的障碍因子呈现趋同态势,劳动参与、技能培训、务工地点、耕地和林地面积、家庭年收入是阻碍蓝田县脱贫户生计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区位条件脱贫户生计韧性的障碍因素,从政府和农户2个层面提出了蓝田县脱贫户生计韧性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韧性 脱贫户 TOPSIS模型 地形分区 生计策略 障碍因素 提升策略 秦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溪流域土壤肥力因子与坡度的空间关系
15
作者 林婷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地形指标对土壤肥力因子有重要影响。分析朱溪流域土壤肥力因子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为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在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肥力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及时、有效。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流域福建... 地形指标对土壤肥力因子有重要影响。分析朱溪流域土壤肥力因子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为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在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肥力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及时、有效。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流域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为例,通过软件ArcGIS10.8,提取该地区的地形坡度指标以及118个采样点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等土壤肥力因子等数据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总体上来说,该流域的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区域总体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坡度较大以及西部坡度较小地区;全钾和全磷含量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西部。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速度,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流域 地形坡度 土壤肥力因子 克里金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区域地形条件下台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仕兴 罗麒锐 +4 位作者 熊峰 吴启红 夏静 杨姝姮 张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30-239,304,共11页
针对不规则地形地震动放大效应的相关规定大多以孤立地形为对象,但山区地形常以群山形式存在,相邻地形会影响地震波传播,从而改变地表运动规律。因此研究非孤立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对山区建筑的抗震设计及提升震后灾害评估准确性具有... 针对不规则地形地震动放大效应的相关规定大多以孤立地形为对象,但山区地形常以群山形式存在,相邻地形会影响地震波传播,从而改变地表运动规律。因此研究非孤立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对山区建筑的抗震设计及提升震后灾害评估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了在泸定6.8级地震中磨西台地不利地段发生的典型地形放大效应。随后利用仿真手段深入探索了复杂区域地形(山脊、峡谷)对台地地震动放大系数的影响。从放大系数空间分布、加速度傅里叶谱及幅值比的角度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大量变参分析获得复杂区域地形对台地表面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抗规》低估了台地地形效应,放大系数建议值难以保证结构“大震不倒”,需进行调整和细化。此外,相邻山脊和峡谷对台地表面均有明显影响,不应被忽略,因此建议相关规范增加调整系数来考虑相邻地形之间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放大系数 复杂山区地形 台地地形 灾害调查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雷达估算降水的反射率因子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祎潮 王红艳 +2 位作者 许东蓓 张雅馨 高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6,共14页
我国很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低仰角地形遮挡问题突出,遮挡区雷达估算降水时需要采用更高仰角的观测数据,而由于降水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微物理变化和水平运动,同一地点高处的反射率因子常与近地表处有很大的差异,直... 我国很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低仰角地形遮挡问题突出,遮挡区雷达估算降水时需要采用更高仰角的观测数据,而由于降水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微物理变化和水平运动,同一地点高处的反射率因子常与近地表处有很大的差异,直接用于估算地表降水会增大估算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反射率因子垂直订正方法,首先建立无遮挡观测区不同降水类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然后依据廓线的垂直变化特征,确定待订正的高度阈值和近地表目标高度,并将待订正高度以上的观测值订正到目标高度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订正后的目标反射率因子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值差异减少,一致性提高;而且,考虑遮挡因素使VPR低处的数据更准确;由于不同降水类型VPR差别明显,区分降水类型能避免误订正。本订正方法不仅适用于波束遮挡区,也普遍适用于远距离处波束较高时观测数据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类 地形遮挡 反射率因子订正 垂直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强化学习的地形自适应模仿学习方法
18
作者 余昊 梁宇宸 +1 位作者 张驰 刘跃虎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2-1191,共10页
地形自适应能力是智能体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稳定运动的基础,而由于机器人动力学系统的复杂性,传统逆动力学方法通常难以使其具备这种能力。现有利用强化学习在解决序列决策问题上的优势训练智能体地形适应能力的单任务学习方法无法有效学... 地形自适应能力是智能体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稳定运动的基础,而由于机器人动力学系统的复杂性,传统逆动力学方法通常难以使其具备这种能力。现有利用强化学习在解决序列决策问题上的优势训练智能体地形适应能力的单任务学习方法无法有效学习各类地形中的相关性。事实上,复杂地形自适应任务可以认为是一种多任务,子任务间的关系可以用不同地形影响因素来衡量,通过子任务模型的相互学习解决数据分布信息获取不全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多任务强化学习方法。该方法包含1个由子任务预训练模型组成的执行层和1个基于强化学习方法、采用软约束融合执行层模型的决策层。在LeggedGym地形仿真器上的实验证明,本文方法训练的智能体运动更加稳定,在复杂地形上的摔倒次数更少,并且表现出更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学习 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 地形影响因素 LeggedGym地形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坡位对桉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及生长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建 韦柳端 +3 位作者 蓝柳凤 罗通 庞朱良 曾祥秀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对桉树造林成活率、树高及胸径的影响。采用桉树组培苗木进行造林试验,以1年生桉树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调查造林效果,记录样地坡向、坡位,并实测每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结果表明,坡向或坡向与坡位二者的交... 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对桉树造林成活率、树高及胸径的影响。采用桉树组培苗木进行造林试验,以1年生桉树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调查造林效果,记录样地坡向、坡位,并实测每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结果表明,坡向或坡向与坡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桉树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的影响程度均强于坡位,其中坡向对桉树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不同坡向对桉树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造林成活率受坡向的影响最大,不同坡位对桉树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坡位对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的影响较小;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光照依次逐渐减弱,桉树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0.83%、84.18%、77.34%、75.95%,平均树高从8.59 m减小到7.57 m,平均胸径从6.26 cm减小到5.43 cm;从阳坡到阴坡,桉树造林成活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不同坡位的降低,其变化不明显,但均在中坡表现出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光照 水肥分布 造林成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立地因子对林木更新的影响
20
作者 叶子霖 窦啸文 汤孟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7,共11页
【目的】研究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立地因子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林木更新因子与土壤因子、地形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再利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 【目的】研究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立地因子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林木更新因子与土壤因子、地形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再利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土壤、地形因子间林木更新的差异性,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来定量描述林木更新与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更新树种为79种,其中优势树种为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润楠Machilus pingii、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榧树Torreya grandis、山胡椒Lindera glauca、柃木Eurya japonica、豹皮樟Litsea coreana。②速效钾与更新树种总株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海拔与更新树种总株数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与更新树种种数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钾与更新树种种数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不同等级坡向和速效钾的更新树种总株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等级坡度和有机质的更新树种种数有显著差异(P<0.05)。④在以更新树种总株数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中,速效钾、海拔的回归系数显著(P<0.05)。【结论】在天目山针阔混交林中,海拔、坡度、坡向、有机质和速效钾对林木的更新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更新 地形因子 土壤因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天目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