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师教材理解何以可能——哲学解释学视角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申大魁
刘峰贵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0-64,共5页
-
基金
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校级重点研究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hnujy2016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对教师教材理解何以可能的探究,是教师教材理解活动的关键。借鉴伽达默尔关于理解何以可能问题的研究,教师前见、完满性先把握、时间距离、语言、教师视域和解释学循环共同构成了教师教材理解的条件。
-
关键词
教师教材理解
哲学解释学
教师前见
完满性先把握
时间距离
语言
教师视域
解释学循环
-
Keywords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extbook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teacher,s vorurteile
masteringperfection
zeitenabstand
language
teacher' s horizon
hermeneutical circulation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教师教材理解的过程探析——符号互动论视角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申大魁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2-56,共5页
-
基金
2017年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生改善视域下青海藏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将文本概念与符号互动理论及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相结合,教师教材理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与课程标准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三个主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社会层次的课程转换为领悟层次的课程,将领悟的课程转换为教学层次的课程,又将教学层次的课程转换为体验层次的课程,课程标准文本被转换为教材文本,教材文本被转换为教案文本,教案文本又被转换为课堂文本。教师教材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本转换的过程。
-
关键词
教师教材理解
符号互动理论
课程标准
教材
学生
文本转换
-
Keywords
tercher' s understanding of textbook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curriculum standard
textbook
students
text conversion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