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行车风险时空分布与演变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文会 张攀 石路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228,共10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行车安全,提出用场表征行车风险的方法,建立了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场模型。利用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搭建不同事故场景实验获取数据样本,基于风险场模型计算事故路段风险场场强,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行... 为研究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行车安全,提出用场表征行车风险的方法,建立了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场模型。利用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搭建不同事故场景实验获取数据样本,基于风险场模型计算事故路段风险场场强,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高速公路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分布与演变特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风险场模型能够对高速公路事故路段多交通要素产生的风险可视化,可以有效评估事故路段行车风险;实验数据分析可知事故区域占用双车道的场景比占用单车道的场景的速度分布曲线波动更大、制动持续时间更长、减速度更高;换道避障行为相较于不换道避障行为的行车风险波动性更大,危险程度更高。研究成果可为事故路段行车风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行车风险场 时空演变 驾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以桂林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谭莹莹 蒋瑜 周绍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 评估典型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对未来城市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六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修正法、格网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变化。基于桂林市ESV当量因子表,应用生态价值转移的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获得桂林市六城区的ESV转移量,并对ESV空间转移网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桂林市六城区ESV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86694.27万元下降为283618.51万元。研究期内桂林市六城区各单项ESV均呈现随时间发展减少的趋势,其中调节服务的ESV变化最大,表明旅游开发伴随的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ESV产生负面影响。2)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占比最大。二级ESV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占比大,主要由于桂林市林地面积广阔,林地对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对于维护气候稳定、保障水资源供给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1 km×1 km格网尺度下,桂林市ESV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2000-2020年,桂林市ESV高值区面积随时间推进不断减少,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象山区北部、秀峰区西部、七星区东部和叠彩区西南部。较高值区面积的增加,以临桂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这可能与城市开发建设有关。其中临桂区的ESV较高值区不断增加可能与临桂“撤县设区”有关。4)研究区内各城区向外转移的ESV从大到小依次为:临桂区、雁山区、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七星区。水文调节是转移量最大的服务功能类型,占研究区ESV总转移量的18.78%。ESV值高的区域向外转移的ESV也多。本研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的ESV状况进行20年范围探索,揭示各城区间ESV的空间转移关系,并对广西桂林市六城区ESV的时空演变有了一定了解,为未来城市生态保护以及区域环境管理、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转移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数值模拟
3
作者 张建伟 刘名扬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轴向面和径向面的涡强度呈多峰分布,周向环面涡强度的变化分为增强-稳定-增强3阶段。以XOY面作为研究参考,在两层喷嘴间依据涡发生位置的变化和多尺度涡的碰撞、破碎情况,涡发生期分为6个阶段,涡演化周期分为12个阶段,可据此预测反应器内部流型变化和流场所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湍流 流场 数值模拟 时空演化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钱庚 泽仁志玛 +1 位作者 张学民 申旭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71,329,共13页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MS≥7.0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在震中上空±10°范围内,使用震前90天至震后30天的5年同期观测到的电磁场极低频/甚低频(370—897 Hz)功率谱密度...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MS≥7.0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在震中上空±10°范围内,使用震前90天至震后30天的5年同期观测到的电磁场极低频/甚低频(370—897 Hz)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稳定的背景场观测模型,提取了震中上空的空间电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度幅度,并统计分析了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的时空演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45次MS≥7.0强震中,35次强震在地震发生前后磁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2倍标准差,39次强震的电场最大扰动幅度超过2倍标准差;最大的电磁扰动主要出现在震中±4°—±10°范围内.另外,震中上空的电磁场扰动幅度时序变化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的扰动特征,且震前出现电磁异常的强震震中位置的分布特征与纬度存在一定关系;而随机选择的非震区上空空间电磁场的扰动幅度则比较小,未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电磁场 背景场模型 时空演化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电磁发射过程中轨道受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永胜 鲁军勇 +3 位作者 谭赛 李白 武晓康 娄建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8-624,共7页
获取电磁轨道发射器轨道受力特性是分析轨道材料失效机理及极限安全连续发射边界的前提。通过建立电磁-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了动态发射过程中包括电磁力、温度应力和预紧力的多成分轨道应力载荷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 获取电磁轨道发射器轨道受力特性是分析轨道材料失效机理及极限安全连续发射边界的前提。通过建立电磁-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了动态发射过程中包括电磁力、温度应力和预紧力的多成分轨道应力载荷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受到的电磁力载荷在脉冲电流平顶沿电枢经过位置基本上均为峰值;轨道热量主要集中于电枢运动起始段,且热量密度在脉冲电流上升段结束时刻附近电枢经过位置达到最大值;轨道在脉冲电流上升段结束时刻附近电枢经过位置受力最为严酷;喷淋冷却可有效降低轨道中的温度应力;最优的预紧力大小以恰好满足动态发射时轨道与绝缘支撑体不分离使身管保持整体式稳定结构为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连续发射 多物理场 时空分布 喷淋冷却 最优预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约束聚变黑腔内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洪波 张文帅 +10 位作者 杜报 燕鑫鑫 单连强 郝亮 李志超 张锋 龚韬 杨冬 邹士阳 朱少平 贺贤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103,共11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是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设计的基本需求,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中的具有挑战且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重点回顾近几年来本团队围绕等离子体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1)聚变黑腔中金等离子体与靶丸冕区等离子体边缘处的电场结构及其加速的高能离子对内爆对称性的影响;(2)激光光路上高Z-低Z等离子体界面处的电场产生机制及其导致的反常离子扩散对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影响;(3)等离子体中电磁场结构的质子照相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动理学效应 电磁场时空演化 内爆对称性 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质子照相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和首都圈卫星热红外背景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温少妍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闫丽莉 宋冬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掌握非震情况下的热红外亮温背景场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是有效提取地震红外异常信息的关键。利用2003—2011年NOAA卫星夜间热红外遥感数据构建祁连山和首都圈亮温背景场,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亮温背景场受季节、地形和断裂活... 掌握非震情况下的热红外亮温背景场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是有效提取地震红外异常信息的关键。利用2003—2011年NOAA卫星夜间热红外遥感数据构建祁连山和首都圈亮温背景场,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亮温背景场受季节、地形和断裂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季节变化影响最大,年变规律明显;不同地理环境,亮温年变特征呈现不同形式,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亮温变化曲线不稳定,红外亮温与地面高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地面高程每增加100 m,亮温降低约0.21~0.63℃,这与我国气温直减率基本一致;活动断裂带在红外图像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亮温线性条带或亮温分界带;多年平均背景场平滑了气候等突变信息,呈现出稳定性较强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为断裂活动和地震所引起的增温异常检测提供了稳定的亮温变化基准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遥感 首都圈 祁连山 背景场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多台定点长水管倾斜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的初步尝试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旭章 梅秀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F0002,F0003,共6页
尝试利用多台定点地倾斜形变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动态演化图形的方法,对中国大陆47个定点形变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构建了地倾斜形变场时空演化分布图像。以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后水管倾斜资料... 尝试利用多台定点地倾斜形变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动态演化图形的方法,对中国大陆47个定点形变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构建了地倾斜形变场时空演化分布图像。以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后水管倾斜资料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地震前后较多台站水管倾斜仪的日均值都出现了趋势上的较大变化,东西向日均值、南北向日均值和南北向潮汐因子的空间分布也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变化,而东西向M2波的潮汐因子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变化。随着定点形变台站的建设和资料的积累,该方法可以构建每月或者每周形变场的变化,有望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形变 形变场时空演化 FSQ水管倾斜仪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霄山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以井冈山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璩路路 刘彦随 +1 位作者 周扬 李裕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68-3481,共14页
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而山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山区地域人地关系变化的反映,认识和探讨山区生态用地时空分布和形成机理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引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土地利用... 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而山区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引起的资源环境效应是山区地域人地关系变化的反映,认识和探讨山区生态用地时空分布和形成机理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引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和Meta分析方法,分析井冈山的生态用地变化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Logistic回归和地理探测器,诊断生态用地的空间指向特征和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井冈山生态用地变化显著,呈不断减少趋势,其中近城区表现最明显;生态用地转移的主要对象为城乡建设用地。1990—2000年间,井冈山生态用地的总体转移速率远远大于2000—2015年间的转移速率;林地的转移面积及占比最大,转移部分大于新增部分,属于生态用地减少型地类,而草地和水域属于生态增加型用地,且转移速率较大,是井冈山市较“活跃”的生态用地类型。(2)生态用地的时间演化过程的主导驱动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产业结构,空间演变格局中的主导驱动因素为到河流的距离和到地域中心的距离。(3)199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但减少速率逐渐放缓,19902000年的年均减少量大于2000—2015年的年均减少量。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山区乡村振兴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目标导向,实现农民生计和生态安全的协同优化,利用山区地域资源优势,强化三产融合,推进山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极-场-区空间驱动 探测 生态系统服务 井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演变下的最优插值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乔婷 姚彩燕 +3 位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张黎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3-694,共12页
明确时空演变下水田土壤有机碳的最优插值方法可为合理制定农田碳汇动态变化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我国太湖地区37个县(市、区)23200 km2水田土壤为例,利用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1096个剖面和2000年“973土壤质量研究”项目... 明确时空演变下水田土壤有机碳的最优插值方法可为合理制定农田碳汇动态变化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我国太湖地区37个县(市、区)23200 km2水田土壤为例,利用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1096个剖面和2000年“973土壤质量研究”项目1370个表层实测样点数据,分析目前常用的7种确定性和4种地统计插值方法对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年和2000年整个太湖地区水田土壤有机碳最优插值方法分别为普通克里金和析取克里金.从不同亚类来看,1982年和2000年各水稻土亚类有机碳在确定性插值的局部多项式、全局多项式和反距离权重3种方法下的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地统计.从不同行政区来看,1982年和2000年各地区最优插值多为地统计方法,尤其普通克里金法有更高的适用性.总体而言,不同时期太湖地区水田土壤有机碳的最优插值方法因样点分布、人为活动和环境因素不同而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土壤有机碳 最优插值方法 时空演变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数据棉田土壤盐分剖面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新路 彭杰 +3 位作者 冯春晖 吴家林 王佳文 支金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针对新疆南疆塔里木河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反复性与南疆水资源日益匮乏等问题,以该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运用电磁感应仪快速获取土壤盐渍化信息技术,结合地统计插值对新疆塔里木河绿洲地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进行研究,并用表观电导... 针对新疆南疆塔里木河绿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反复性与南疆水资源日益匮乏等问题,以该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运用电磁感应仪快速获取土壤盐渍化信息技术,结合地统计插值对新疆塔里木河绿洲地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进行研究,并用表观电导率ECv1.5与ECv0.75比值对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进行分级并对土壤盐分剖面类型空间分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时期ECv0.75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强变异强度,棉花整个生育期,土壤盐分呈现累积状态。不同时期ECv1.5与ECv0.75比值半方差函数均符合指数模型,土壤盐分剖面空间自相关性从棉花播种前由随机性因素作用类型过渡到棉花花铃期的随机性与结构性共同作用类型,再转变为棉花收获后土壤盐分剖面由随机性因素作用类型。不同时期土壤盐分剖面类型空间分布图表明,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呈现底聚型-表聚型-底聚型状态分布。土壤质地、微地形、温度、地下水埋藏深度是造成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分布格局最直接的因素。该研究结果对灌溉制度的科学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时空变异 克里格插值 盐分剖面类型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早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时空格架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天望 袁远 +1 位作者 吕勇 史文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61-76,共16页
在充分吸收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总结了紫金山矿田的典型矿床类型及特征,探讨了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该矿田成岩成矿作用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成矿带的关系,并建立了早白垩世(145 Ma~)到晚白垩世早期(~92 Ma)紫金山矿田成岩... 在充分吸收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总结了紫金山矿田的典型矿床类型及特征,探讨了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该矿田成岩成矿作用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成矿带的关系,并建立了早白垩世(145 Ma~)到晚白垩世早期(~92 Ma)紫金山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格架。研究认为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体系的影响,早白垩世以来(145 Ma~)紫金山矿田总体上受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多次活化作用的控制,依次经历了145~120 Ma伸展初期小规模的岩浆—成矿活动、125~110 Ma短暂的岩浆间歇期、110~92 Ma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的岩浆活动及相应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Mo-Ag)多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岩成矿关系 时空分布规律 紫金山矿田 上杭—云霄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琳莉 黄好钦 +2 位作者 何苏榕 熊娜 望飞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33-2640,共8页
【目的】分析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文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解决广西稻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成果参照法等方法... 【目的】分析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文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为解决广西稻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成果参照法等方法评估其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488.52亿元上升至568.17亿元,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提高16.30%。其中,经济文化价值变化趋势与服务价值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56.48亿元上升至284.08亿元,上升10.76%;生态净价值在2011—2012年增幅较大,从232.04亿元上升至最大值306.54亿元,增长32.11%,随后基本保持稳定,均值为277.57亿元。2011—2019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在桂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在桂南地区由东南边界城市玉林市转移至中心城市南宁市,形成了以南宁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019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6项正面和2项负面生态服务价值均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桂北地区。【结论】2011—2020年广西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明显,但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服务价值总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保持南高北低态势,其中心在桂南地区的城市间转移;正面和负面生态服务价值形成了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烤烟种植有效积温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玉梅 韩会庆 +1 位作者 郜红娟 张新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8-458,共11页
基于1961—2015年历史气象数据及不同排放背景下(RCP2.6,RCP4.5,RCP8.5)2016—2099年气象预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烤烟种植大田生育期有效积温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61—2015年,贵州省烤烟... 基于1961—2015年历史气象数据及不同排放背景下(RCP2.6,RCP4.5,RCP8.5)2016—2099年气象预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烤烟种植大田生育期有效积温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61—2015年,贵州省烤烟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阶段及总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存在差异。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2,29,28和29a。2)2016—2099年间,除RCP2.6背景下成熟期外,其他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均呈上升趋势。除RCP8.5背景下外,各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较为接近。各背景下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均为5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大田生育期 有效积温 时空演变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宇轩 梁鑫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深入揭示城镇化背景下典型区域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过程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GIS方法,建立破碎化评价模型,借助MSPA方法系统分析了其水田破碎化的时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应于研究... 深入揭示城镇化背景下典型区域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过程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GIS方法,建立破碎化评价模型,借助MSPA方法系统分析了其水田破碎化的时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应于研究区平原水田的面积下降,最大斑块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反映了其破碎化的变化趋势;研究区水田破碎化空间格局变化明显;2000—2020年,水田无破碎化面积比例减少,中、高破碎化面积上升。研究区水田有破碎化增加转换成建设用地型和破碎化增加型两种主要模式,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是研究区水田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苏州市水田在面积下降的同时其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破碎化 时空演变 城镇扩张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