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多日低风速事件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对电力供应影响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循岩 肖晋宇 +3 位作者 侯金鸣 金晨 姜海洋 杜尔顺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9,共11页
储能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带来的系统供应充裕度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小概率的长时间“微风寡照”气象事件将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高风险影响。考虑事件发生规律在空间上的互补特性,在规划... 储能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带来的系统供应充裕度不足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小概率的长时间“微风寡照”气象事件将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高风险影响。考虑事件发生规律在空间上的互补特性,在规划阶段对新能源基地选址进行统筹优化,是提高受电地区新能源发电充裕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基于高分辨率、长周期历史气象分析数据集,聚焦连续多日低风速静稳天气事件时空分布特性,提出了连续多日低风速静稳天气事件的界定指标,完成了静稳天气筛选,并量化分析了单一地理格点的时序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件空间形态特征的中国电力气象分区测算结果,量化评估了低风速长期静稳天气事件对电力供应充裕度及新能源布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连续多日低风速事件 静稳天气 时空分布 电力充裕度 规划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spatio-tempor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2
作者 QIN Chao GAO Xiaogu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3期578-592,共15页
Owing to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generative mode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However,they do not handl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well.Inspired by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se models,thi... Owing to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generative mode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However,they do not handl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well.Inspired by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se models,this paper designs a distributed spatio-tempor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TGAN-D)that,given some initial data and random noise,generates a consecutive sequence of spatio-temporal samples which have a logical relationship.This paper builds a spatio-temporal discriminator to distinguish whether the samples generated by the generator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ime and space coherence,and builds a controller for distributed training of the network gradient updated to separate the model training and parameter updating,to improve the network training rate.The model is trained on the skeletal dataset and the traffic dataset.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s),the proposed STGAN-D can generate logically coherent sampl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while avoiding mode collapse.In addition,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generate different styles of spatio-temporal samples given different random noise inputs,and the controller can improve the network training rate.This model will extend the potential range of applications of GANs to areas such as traffic information simulation and multiagent adversari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spatio-tempor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TGAN-D) spatial discriminator temporal discriminator speed contro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20年西北地区地表风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勇 周子涵 +3 位作者 王澄海 肖栋 秦豪君 黄武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0-1396,共17页
基于1979-2020年西北地区173个气象站点10 m风速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揭示了西北地区年、各季节风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2003/2004年年代际变化可能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979-2020年趋势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风速增大区域主要... 基于1979-2020年西北地区173个气象站点10 m风速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揭示了西北地区年、各季节风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2003/2004年年代际变化可能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979-2020年趋势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风速增大区域主要位于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新疆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其余站点风速大体减小。呈现减小趋势的站点数明显多于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呈现减小趋势站点平均地表风速大于整个西北平均的风速值,呈现增加趋势的站点的平均地表风速小于整个西北平均的风速值,并且在2004年后明显增大。年平均和各季节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与1979-2020年趋势分布相似,时间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发生在2000年前后。年平均和各季节第二模态除宁夏和陕西南部地区为负异常,其余站点大体均为正异常,其时间序列均发生了两次突变,分别发生在1987/1988年和2003/2004年。1987/1988年的西北地区风速变化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本研究重点分析了2003/2004年西北风速年代际变化成因的环流因子。从500 hPa位势高度2004-2020年与1988-2003年的合成差图可知,春季环流场呈现中亚-北欧的经向偶极子模态,夏季和秋季呈现为“丝绸之路”模态,冬季呈现“斯堪的纳维亚”模态,年平均呈现为北极涛动负位相。可见,2003/2004年前后四季和年平均环流背景变化都各有特点,它们如何影响中国西北地表风速2003/2004年的年代际变化的物理过程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风速 时空分布 年代际变化 西北地区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的城市街区PM_(2.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4
作者 王薇 夏宇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6-1437,共12页
为获取合肥市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利用地面风速对2022年7月31日-2023年7月31日MODIS传感器MCD19A2数据进行风速订正,并与同期气象数据和合肥市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建立AOD-PM_(2.5)反演模型。结果表明:BP网络训练到第1... 为获取合肥市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利用地面风速对2022年7月31日-2023年7月31日MODIS传感器MCD19A2数据进行风速订正,并与同期气象数据和合肥市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建立AOD-PM_(2.5)反演模型。结果表明:BP网络训练到第10代时训练结果最为理想,均方误差MSE值约为0.027。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和总体结果回归值r均在0.88以上,总体结果高达0.93。通过BP预测工具箱建立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807。选择滨湖新区7个典型测点,测量2023年7月12-16日每日平均PM_(2.5)浓度、地面风速和温湿度,结合气象数据代入反演模型对比发现,估算值和实测值曲线高度吻合,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反演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对PM_(2.5)浓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滨湖新区西南侧PM_(2.5)浓度最高,东南侧最低;2)功能区PM_(2.5)浓度呈现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生态园区;3)工业园区废弃物的排放会导致PM_(2.5)浓度升高,对工厂设备的优化使用以及合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可降低PM_(2.5)浓度;4)商业区和居住区中的尾气排放、扬尘、工业排风等均会导致PM_(2.5)浓度升高,优化交通组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降低PM_(2.5)浓度;5)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对城市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可降低PM_(2.5)浓度;6)城市绿地空间对PM_(2.5)有显著调节作用,增加绿地空间连通度、聚集度,加强大型绿地建设可发挥较强的PM_(2.5)消减作用。该研究所建立的AOD-PM_(2.5)反演模型旨在为城市街区PM_(2.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提供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PM_(2.5) 气溶胶 城市街区 风速订正 空间分布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考作物腾发量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96
5
作者 倪广恒 李新红 +2 位作者 丛振涛 孙福宝 刘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中国农业及生态需水的分布与演变规律。基于全国范围200多个气象站测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应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各站历年逐日参照作物腾发量ET0。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分析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中国农业及生态需水的分布与演变规律。基于全国范围200多个气象站测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应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各站历年逐日参照作物腾发量ET0。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方法得到全国参考腾发量的分布图,统计分析了不同分区不同时段ET0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和南方岭南地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较大,最大值超过1500mm。而东北黑龙江一带和四川盆地附近,参考作物腾发量较小,在600~700mm之间。此外,夏季ET0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全年ET0的分布特征。选取4个代表气象站,对其ET0的历年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风速减小和气温增加的共同影响,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呈现减少趋势,湿润地区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化特征 风速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速时空分布及风机运行状态的风电场功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辉 徐箭 +1 位作者 孙元章 雷若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8,60,共10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准确计算风电场输出功率对调度控制和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区域内测风塔观测的分钟到小时级平均风速和风向为输入,研究风机地理分布以及风机启停对尾流模型的影响,计及风速在空间分布的时延效应,建立了考虑风... 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准确计算风电场输出功率对调度控制和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区域内测风塔观测的分钟到小时级平均风速和风向为输入,研究风机地理分布以及风机启停对尾流模型的影响,计及风速在空间分布的时延效应,建立了考虑风速时空分布特性的等效风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风机的机械特性及运行状态,提出了风电场功率计算方法。以某实际风电场地理数据和风机参数为基础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时空分布 风电功率 风机特性 运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湖滨带藻密度与水质、风作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3 位作者 张咏 赵晓峰 孔祥龙 陈小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0-1300,共11页
为研究太湖湖滨带水体藻密度、水质及风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湖滨带的水质、藻密度,同时结合风级、风向等数据,运用偏相关法分析了藻密度分布与水质、风作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湖滨带水体藻密度低于夏季... 为研究太湖湖滨带水体藻密度、水质及风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湖滨带的水质、藻密度,同时结合风级、风向等数据,运用偏相关法分析了藻密度分布与水质、风作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湖滨带水体藻密度低于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88×106、1.75×108L-1,竺山湾、梅梁湾、西部沿岸藻密度较高.太湖湖滨带水体ρ(TP)、ρ(TN)、ρ(NO3--N)、ρ(NH3-N)、ρ(COD Mn)春季平均值分别为0.10、4.48、0.99、2.36、6.46 mgL,夏季分别为0.16、2.09、0.60、0.43、6.73 mgL,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竺山湾、西部沿岸、梅梁湾湖滨带;在时间上,ρ(TN)、ρ(NH3-N)、ρ(DO)春季较高;ρ(TP)、pH夏季较高.太湖湖滨带春、夏季风作用均以向岸的正作用力为主,夏季和春季风力作用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73.风作用值较高的区域出现在梅梁湾、贡湖、西部沿岸.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藻密度分布均与风作用值呈显著正相关;春季只有透明度与藻密度的分布显著相关,夏季藻密度分布与ρ(COD Mn)、ρ(SS)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在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N、P等营养盐已经不再是藻类暴发的限制因子,而风作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湖流,北部竺山湾、梅梁湾似口袋状的地理形态,是影响藻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另外,入湖河流污染对北部、西北部湖滨带自生藻类的滋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对藻类分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太湖 藻密度 时空分布 水质 风作用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近年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吴鹏 房小怡 +3 位作者 黄宏涛 程宸 党冰 邢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文章利用北京地区2009-2014年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近年地表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大于郊区山地,区域气候背景变化和人为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下降... 文章利用北京地区2009-2014年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近年地表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大于郊区山地,区域气候背景变化和人为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下降比例分别占7%和5%~6%。地表风速在春季和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一天中风速最大时段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凌晨02-06时风速最小,在空间上呈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高、中心城区和西南地区低的分布特征。大气混合层厚度平均为524 m,近年明显下降,对污染扩散较为不利,其中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约9%~10%,郊区山地下降幅度约6%。在季节变化方面,春季和夏季混合层厚度最大,午后12-14時是混合层厚度最大时段,平均可达1 200 m,而凌晨02-05时的混合层厚度则最低。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总体上"城区<郊区平原<郊区山地",存在以密云为中心的东北部山区和以通州为中心的东南部平原区2个高值区,而包括中心城西部在内的西南地区则为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风速 大气混合层厚度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9
9
作者 韩致文 王涛 +2 位作者 董治宝 吴奇骏 姚正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肖塘、满参和塔中3个定位观测站1个自然年的监测资料,对以起沙风和输沙强度为表征的风沙活动进行了分析.选取气象站标准高度10 min风速中大于临界起沙风速(≥6.0 m/s)的风,按16方位分别统计不同级别风的次...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肖塘、满参和塔中3个定位观测站1个自然年的监测资料,对以起沙风和输沙强度为表征的风沙活动进行了分析.选取气象站标准高度10 min风速中大于临界起沙风速(≥6.0 m/s)的风,按16方位分别统计不同级别风的次数及其方位,计算输沙量.结果表明,风沙危害的主风向为偏东风,频率范围48%~76%.风沙活动集中在4~9月;从沙漠边缘向腹地风沙活动加强.向沙漠腹地深入,应加大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沙漠公路 起沙风 输沙强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近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静 苗峻峰 冯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26-238,共13页
利用2012年海南岛沿海6个常规气象站、2个海岛站的逐时风向、风速资料,分别对全年以及不同季节内近地面风速大小、风速日变化以及风向频率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全年海南岛沿海近地面风速约在1.8~5.7 m/s之间,其中三亚... 利用2012年海南岛沿海6个常规气象站、2个海岛站的逐时风向、风速资料,分别对全年以及不同季节内近地面风速大小、风速日变化以及风向频率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全年海南岛沿海近地面风速约在1.8~5.7 m/s之间,其中三亚站风速最大,冬季高达6.5 m/s,大部分站点夏季风速最弱,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冬季;海南岛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各站24 h风速基本呈现白天大、夜晚小的典型特征,由于所处地形、植被独特,三亚部分季节风速呈现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各站基本存在两个盛行风向,大部分站点近地面风向与南海季风的风向变化较为一致,夏季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各季沿海近地面风向南北部差异较大,东西部差异较小,随着季节转变,南部沿海盛行风转向最明显,东西部次之,北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 复杂地形 近地面 风速 风向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动力模型的多风电场出力场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湃 管晓宏 吴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581-4590,共10页
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未来出力的场景,在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日前、日内滚动经济调度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基于物理机理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生成多风电场未来时段出力场景的方法。该方法以大气运动方程和风速降尺度方程为基础,... 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未来出力的场景,在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日前、日内滚动经济调度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章基于物理机理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生成多风电场未来时段出力场景的方法。该方法以大气运动方程和风速降尺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描述风电场群高空大气与地表风运动关系的随机动态系统。结合地面实时量测风速信息,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并对各风电场未来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预测。再利用蒙特卡洛仿真、风电功率曲线和场景约简技术生成具有时空相关性的各风电场未来时段的出力场景。算例中以美国密苏里州四个风电场为例进行仿真测试,并将该方法与高斯连接函数法进行对比和评价,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风电场出力场景 时空相关性 风速联合概率分布 大气动力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 a辽宁省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永强 郭明 +1 位作者 刘思然 郑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风速时空演变特征分析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对气候异常评估与防风预测预报工作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利用1960—2014年省内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分析风速多时间格局演变情况。借助Ar... 风速时空演变特征分析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对气候异常评估与防风预测预报工作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利用1960—2014年省内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分析风速多时间格局演变情况。借助ArcGIS软件中反距离权重插值与表面分析模块对研究区进行空间分析,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讨风速与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从时间格局上看,1960年以来辽宁省平均风速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下降趋势为"双峰型",递减率0.559 m·s^(-1)·(10 a)^(-1);年际递减率为0.22 m·s^(-1)·(10 a)^(-1);四季风速递减率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就空间格局而言,空间分布特征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季节差异性较小。(3)辽宁省风速降低与气温、气压变化有关,且风速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风速 年际 四季 时空分布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北风速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蒋冲 王飞 +2 位作者 刘焱序 穆兴民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0,共7页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风速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均以秦岭以北最大。②近52 a来,秦岭南北整体和各子区年平均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秦岭南坡,最慢的为汉水流域。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③年和季节尺度风速的突变集中出现在1969-1974、1978-1981和1990-1994年间,秦岭南北整体于1981年突变。④气象台站周边的城市化发展和风速测量仪器的更换都对风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风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变暖才是造成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风速 时空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风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叶燕飞 王琦 +2 位作者 陈宁 伏祥运 赵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日益增加,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风速预测可以辅助电网制定调度和运行控制决策,合理应对风电功率波动,降低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考虑风电机组的地理分布和风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日益增加,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风速预测可以辅助电网制定调度和运行控制决策,合理应对风电功率波动,降低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考虑风电机组的地理分布和风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建立等效风速模型。由该模型建立上、下游风电机组的风速关联关系,修正下游风电机组的风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修正系数的风速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精度。以实际风电场地理数据和风电机组参数为基础的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预测 尾流效应 时空分布模型 修正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河西地区平均风速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4-1408,共5页
利用河西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M-K突变检验、ArcGIS中的IDW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西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河西地区年平均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递减速率为... 利用河西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M-K突变检验、ArcGIS中的IDW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西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河西地区年平均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14m/(s·10a)(a=0.001):该地区四季平均风速均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相同;平均风速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年平均风速的递减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瓜州和玉门是该地区减幅最大的区域,而乌鞘岭却呈现出微增的趋势;风速的长期变化具有一定的突变性,其年平均风速在1985年发生突变;该地区平均风速存在存在多尺度的周期结构特性,其变化周期为6、19和2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平均风速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气BTEX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振江 韩斌 +5 位作者 史建武 王秀艳 彭跃 仇伟光 赵丽娟 白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在东北地区7个典型城市中25个监测点进行了观测,时间分别为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使用吸附剂采样管采集并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苯系物样品,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大气苯系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苯... 在东北地区7个典型城市中25个监测点进行了观测,时间分别为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使用吸附剂采样管采集并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苯系物样品,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大气苯系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苯和甲苯年均浓度值最高,分别为(4.19±2.31)μg/m3和(3.22±1.14)μg/m3,共占苯系物浓度近70%;各功能区按苯系物浓度大小顺序排列为混合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对照区;受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采暖期苯系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苯系物浓度;风向频率影响苯系物浓度分布,沿下风向浓度逐渐降低;苯/甲苯比值分析表明,东北地区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苯系物 时空分布 风向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北缘最大风速气候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小芹 丁文魁 +1 位作者 钱莉 曾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6-453,共8页
依托祁连山东北缘5个基本站和35个区域站观测资料,通过回归重建1971-2013年最大风速数据库,运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耿贝尔分布分析了研究区域最大风速特征。结果表明:最大风速在明显减小,民勤尤为明显(0.1879 m·... 依托祁连山东北缘5个基本站和35个区域站观测资料,通过回归重建1971-2013年最大风速数据库,运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耿贝尔分布分析了研究区域最大风速特征。结果表明:最大风速在明显减小,民勤尤为明显(0.1879 m·s-1·a-1),在最大风速分布上形成3个极值中心:一是以红沙岗为代表的北部荒漠地区(22.75 m·s-1),二是以红山窑为代表的西部荒滩地区(21.76 m·s-1),三是以乌鞘岭为代表的祁连山地(21.54 m·s-1)。以红沙岗、红山窑、丰乐、乌鞘岭为代表站,分析发现前三者最大风速递减率分别为-0.173、-0.104、-0.103,特征显著,但乌鞘岭基本围绕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年最大风速多出现在2~6月,尤其以4~5月份为高发期,占到全年的34.8%~56.8%,EOF第一特征向量进一步揭示了北部沙漠地区和祁连山地的典型风险特征。以南湖—红崖山—昌宁为界的北部沙漠地带在未来10 a、20 a、30 a、50 a间最大风速分别为29.18、30.20、30.82、31.63 m·s-1,为典型的风灾危险区域。本文用区域站资料为最大风速危险区划提出了一些分析结论,可作为项目设计、民生安全、经济发展的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风速 分布特征 Eof空间分布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果园春季近地逆温分布特征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尹宪志 王研峰 +2 位作者 丁瑞津 张丰伟 付双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了科学利用逆温资源有效防御霜冻,利用天水市大面积果园近地气温、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3~5月)近地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处的气温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月变化特征,在1~10 m高度范围内,3月... 为了科学利用逆温资源有效防御霜冻,利用天水市大面积果园近地气温、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3~5月)近地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度处的气温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月变化特征,在1~10 m高度范围内,3月(4月、5月)的逆温在17:00至次日8:00(7:00、7:00)出现,从中高层(8~10 m)最先开始形成,在近地层(1~2 m)最先开始消亡;3月、4月、5月逆温的可连续维持时间分别为15、15、14 h;逆温形成集中在17:00~19:00;3月、4月逆温消亡时间集中在8:00~10:00,5月逆温消亡时间集中在7:00~9:00;1~10 m逆温强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特征,3、4、5月分别在24:00至次日7:00、24:00至次日6:00、22:00至次日4:00较强;在逆温存在时间段内,当风速小于(或大于)3.3 m/s时,逆温较明显(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逆温 时空分布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今范 刘玉英 +2 位作者 王玉昆 张亮 于秀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7-1503,共7页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气象站和测风塔揭示的大风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的高海拔地带。2中尺度模式WRF能够较好地模拟东北区域风速分布的气候特征,模拟结果既反映出平原大面积的大风区域,也可反映出山区因地形起伏造成的风速空间分布差异。3对风能资源参数模拟结果进行海拔高度订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70 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500 W/m2之间,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或较丰富区;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中部丘陵以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高山区的70 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 W/m2以上,局部地方可达500 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空间分布 数值模拟 风速 风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出力场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64
20
作者 赵书强 金天然 +2 位作者 李志伟 刘金山 李奕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97-4004,共8页
在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考虑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出力场景的应用在解决电力系统日前调度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风电场提出一种出力场景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多元正态分布函数和Copula函数为基础,建立了风功率时空相关性... 在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考虑时空相关性的多风电场出力场景的应用在解决电力系统日前调度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风电场提出一种出力场景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多元正态分布函数和Copula函数为基础,建立了风功率时空相关性模型,综合分析了多风电场出力的时空相关性。依据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结合蒙特卡洛抽样并引入Copula理论中的条件分布,生成大量具有时空相关性的风电场景。该方法生成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模拟多风电场出力的相关关系。最后,以青海省风电场提供的风功率作为样本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时空相关性 场景生成 多元正态分布 COPULA函数 条件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