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6年中国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2 位作者 郭旭宁 潘扎荣 刘为锋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5%,显著高于北方的18.5%;②中国水资源总量演变区域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总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南方产水系数普遍高于北方;③1956—2016年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为西北、东南略增,其余地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总量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慧眼的长沙市主城区夜间经济活动人群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群明 曹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集聚特征,在不同日期具有时段上的相似性。18:00~22:00左右处于持续高热阶段,随后至次日2:00~3:00为人群集聚热度骤降阶段,到次日5:30热度逐渐攀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心T圈多核”的规律,在时间发展上显示“持续聚集—边缘消散—点状消散—部分重聚”的动态规律,人流主要集中在五一商圈、万家丽商圈等城市夜间休闲区和河西大学城等高校以及居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分布 百度慧眼 夜间经济 时空特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鼎盛 周小杰 +3 位作者 安文静 席进孝 徐大琴 郭丽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8-674,共7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病原学阳性数时空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鼠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rig... 目的分析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病原学阳性数时空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鼠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rigin 2024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以各乡镇作为空间尺度,应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性分析。结果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累计分离鼠疫菌440株,其中从旱獭体内分离出的菌株数最多(345株,78.41%),其余均从媒介中分离得到。从时间分布来看,7月和8月报告的检菌数最多(均为121株,27.50%);从地区分布来看,阿克塞县报告的检菌数最多(255株,57.9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4、2016和2021—2023年外,该疫源地各乡镇年检菌数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其中2020年空间聚集性最强(Moran's I=0.5212,Z=14.3970,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4—2023年该疫源地每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主要为阿克塞县的红柳湾镇和肃北县的党城湾镇,“低-低”聚集区与鼠疫疫情低活跃度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年总检菌数的趋势由东向西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疫情焦点的西部。结论2014—2023年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鼠疫菌检出数在乡镇水平上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特征,聚集区域主要在该疫源地的祁连山西段至阿尔金山段,应作为重点监测和防控地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控措施,降低鼠疫发生与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鼠疫 流行特征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20年海南岛旱涝急转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5
作者 王秀杰 滑心怡 +2 位作者 田福昌 曲姿桦 苑希民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 根据1951~2020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LDFAI)识别旱涝急转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海南岛的旱涝急转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51~2020年,乐东、保亭的LDFAI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余17个气象站LDFAI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海南岛LDFAI突变年份相对分散,儋州、文昌及琼中的潜在突变年份为2006年,三亚、保亭及陵水为2019年,白沙、乐东、琼海和万宁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58年、1976年、1992年和2017年。2)1951~2020年海南岛共发生27次旱涝急转事件,各站5~10月LDFAI序列在4 a、15~20 a及40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性振荡较为明显,20 a周期最为活跃,一直存在且比较明显;万宁及陵水两地LDFAI的未来趋势与1951~2020年相反。3)海南岛发生旱涝急转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遥相关指数中Niño3.4对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最为显著。气象因子与4个遥相关因子耦合的决定系数中,乐东最大,与耦合单一遥相关因子相比,气象因子与遥相关因子耦合对儋州的影响最大。遥相关因子对海南岛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均呈增加趋势,进一步证明了大气环流异常增加了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旱涝急转 时空分布特征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1—2022年广西面板数据分析
6
作者 邓爱民 董金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全面和准确掌握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2001—2022年的广西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全面和准确掌握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关键,也是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2001—2022年的广西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广西A级旅游景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其空间形态发生了“由差异—无明显差异”变化、方向分布均为“东北—西南”趋势和空间分布方向性在逐渐减弱的特征;空间密度上呈现出散点向线状和带状演变的特征,构成了三地两带一中心旅游新格局的主要轮廓;资源本底、自然环境、经济产业和社会环境对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能力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和上升趋势;自然旅游资源、植被指数、三产比重和常住人口影响能力呈现出动态变化和上升趋势;人文旅游资源和GDP影响能力也具有动态变化,但呈现出下降趋势;地形起伏、河流水系、通车里程和城市园林绿化影响能力相对稳定,但前两者表现出略有上升的趋势。结果可为明晰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为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A级旅游景区 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分析的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龚斌 甘小莉 +3 位作者 刘伟玲 张林波 陈婷 巢世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基于遥感图像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2a来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12a来源区植被覆盖呈整体增加趋势:(1)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45.62%)及对应时间系数... 基于遥感图像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2a来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12a来源区植被覆盖呈整体增加趋势:(1)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45.62%)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源区植被覆盖逐渐增加,且增速加快;(2)第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9.77%)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东南部和中部植被变化情况以退化为主,而东北部和西南部植被变化情况以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处理需求解析
8
作者 侯思雨 庄绪宁 +3 位作者 杨凡 宋小龙 吴雯杰 赵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27-4736,共10页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 聚焦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及其关键金属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合Weibull分布模型估算退役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存量,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2012~203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及关键金属资源累计存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空间聚集性,当前广东、浙江、山东、北京、上海、河南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及关键资源累计存量最多,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最少;至2035年,江苏将取代北京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多的6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225.46万t,甘肃将取代内蒙古成为累计退役量最少的省份之一,累计退役量为15.36万t.空间聚集性上,当前高-高集聚区为江苏,低-低集聚区有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未来高-高集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新增安徽、上海),而低-低集聚区范围将缩小(四川退出).从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处理能力分布上看,当前我国虽总体处理能力过剩但存在空间错位性,未来上海、江苏、河北、广西、天津、广东、浙江、云南、河南再生利用能力将不能满足自身需求,需进一步优化回收处理产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乘用车 退役动力电池 关键金属资源 时空分布 回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分层技术刻画污染场地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例
9
作者 刘学浩 邹金 +5 位作者 易秤云 王平 王磊 李江山 龙思杰 黄长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0-1093,共14页
【研究目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环境污染,而对地下水污染羽空间分布的刻画表征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的关键。【研究方法】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U型管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实施一孔六层... 【研究目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环境污染,而对地下水污染羽空间分布的刻画表征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的关键。【研究方法】以湖北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U型管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实施一孔六层地下水分层监测(-6 m、-8 m、-10 m、-12 m、-16 m、-20 m),结合场地水文地质调查及14个地下水样水质数据,研究地下水化学组分沿地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下水中TDS、COD(Mn)、Mg^(2+)、HCO_(3)^(-)、Cl^(-)等主要离子浓度随垂向地层深度线性减小,表明地表入渗及人为活动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影响因素;NH_(4)^(+)、NO_(3)^(-)、NO_(2)^(-)、Mn、Ni等部分离子浓度随垂向地层深度线性增大,反映自然地质条件及水岩相互作用下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特征。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显示,地下水分层监测井水化学组分随地层深度加大,与常规地下水监测井的相关性系数由0.984减小至0.566,表征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层分布特征。【结论】地下水分层采样监测技术刻画了地下水化学组分沿地层垂向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定程度区分揭示自然地质成因与人为活动污染的影响,进而识别刻画地下水污染羽的空间分布,精准指导场地尺度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 空间分布特征 地下水分层采样监测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 垃圾填埋场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典型精细化工场地污染特征及优先污染物甄别
10
作者 叶春梅 刘芳 杨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1-2680,共10页
基于上海市47个典型精细化工在产企业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征,评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并筛选优先污染物.结果表明:污染风险最高的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污染地块... 基于上海市47个典型精细化工在产企业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征,评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并筛选优先污染物.结果表明:污染风险最高的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污染地块占比超70%,其次为化学药品原料制造业(54.55%),日用化学品制造业污染风险最低(0%).土壤或地下水中普遍检出的污染物为砷、铅、汞、镍、锌和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苯系物、多环芳烃和多数氯代烃在部分地块中小范围检出,污染较重.氰化物、锑、锰、四氯乙烯在部分地块中大范围检出,污染最重.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污染最复杂,包括氰化物、锑、砷、锰、汞、氯代烃、多环芳烃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农药制造、涂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为氯代烃和苯系物.化学药品原料制造业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砷、铅、氯代烃.氯代烃和苯系物存在明显的水土复合污染现象.综合评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和人体健康风险,明确土壤高优先级污染物为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并[a]芘、锑、钒、三氯乙烯、铅、四氯化碳和萘,地下水高优先级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乙烯、氰化物、1,2-二氯乙烷、苯、二氯甲烷、镍、锑、锰和三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 土壤 地下水 污染特征 空间分布 优先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分析的广西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崇智 梁骏 +1 位作者 王超球 郑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06-4308,共3页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 利用广西10个酸雨监测点2003-2009年的酸雨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广西区域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酸雨频率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2004-2008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全区域酸雨频率变化一致,东部、西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带已扩展到西部;个别年份广西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酸雨频率变化反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时空分布特征 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沿海古树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12
作者 黄瑞荣 李萍 +4 位作者 胡洵瑀 朱自娟 马桂莲 王懿祥 李卫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207,共11页
古树具有重要的历史、生态、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研究浙江中部沿海古树资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推进古树文化公园创建、加强古树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台州市黄岩区古树调查成果为基础,2023年进行补充调查。... 古树具有重要的历史、生态、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研究浙江中部沿海古树资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推进古树文化公园创建、加强古树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台州市黄岩区古树调查成果为基础,2023年进行补充调查。通过平均最近邻点指数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古树种类、株数、保护等级等资源特征和人口、居民点等空间分布及地形空间等特征。结果表明,黄岩区共有古树1016株,隶属于29科49属64种。古树空间分布特征呈现聚集型,空间聚集性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西南部、中南部和西北部。基于人口的古树密度排名前4位依次为富山乡、平田乡、上郑乡和屿头乡;密度平均值为118.73株/万人,富山乡密度值达188.03株/万人。位于居民点100 m缓冲范围内的古树总数占比超过50%,居民点500 m缓冲范围内古树占比超过90%。古树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范围内,平坡及低坡度占比较大,古树生长于南向和西向比北向和东向多。黄岩区古树资源较为丰富,其空间分布特征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主要分布于海拔及坡度较低的地方,与居民点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资源特征 空间分布 台州市黄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13
作者 张志伟 杨永娥 +2 位作者 梁小娟 马梦瑶 张晓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农业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特征,为农业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宁夏23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 【目的】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农业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特征,为农业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宁夏23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方法,对宁夏地区近40 a无霜期初、终日及无霜期、生长季、≥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和极端气温等热量资源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时间尺度上,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天数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显著延长的趋势,且三者的变化幅度为终霜日>无霜日数>初霜日;生长季的持续时间几乎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7 d/10 a;≥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分别以121.2℃·d/10 a和108.2℃·d/10 a速率呈极显著增加;年极端最高气温(TXx)和年极端最低气温(TNn)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在空间上,生长季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平均增加了4%,南部地区增加幅度大于中部和北部,但是在北部存在生长季减少的地区;≥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平均增加了8%和9%,南部地区增加幅度大于北部和中部;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具有由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1981~2020年宁夏无霜期和生长季天数呈显著延长的趋势;≥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呈极显著增加;农业热量资源要素增加明显,其中热量资源增加的区域主要是宁夏南部和西南等地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热量资源 趋势 时空分布 极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生态足迹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4
作者 张旭 马巍 +3 位作者 杨燕 韩灵新 王军亮 金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并结合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近年来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69%左右;②水生态足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地呈现水生态盈余状态;④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资源消耗相对稳定,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较好,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两种状态;⑥经济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技术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改善云南省的人水关系、促进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 脱钩模型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 时空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分布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15
作者 常镇 赵兴玲 +7 位作者 吴凯 张箭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云杰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63,76,共7页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物土地播种面积消纳畜禽粪便的情境下,云南省土地播种面积氮磷承载量除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分别在2017和2018年出现磷污染,其余州(市)氮磷承载量有较大上升空间;云南省畜禽粪污年养分总量在84.81万~104.98万t,养分总量可替代化肥用量的37.77%~53.40%;畜禽粪便可产沼气年均量46.67亿m^(3),年均天然气折算量28.00亿m^(3),年均标准煤折算量33.32万t,折年均碳减排潜力22.66万t。由此可得,云南省要进行进一步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时空分布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路走航式监测的城市道路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16
作者 吴海玲 吴旗韬 +2 位作者 沈堪海 廖开怀 李苑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I0008,共8页
道路碳排放是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传统研究多基于固定站点监测方法分析CO_(2)浓度,难以全面刻画道路碳排放时空分布,实现道路空间精细化治理。利用道路走航式监测,以广州中心城区内环路为例,选择三大典型时段(早高峰7:00-9:00、中午1... 道路碳排放是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传统研究多基于固定站点监测方法分析CO_(2)浓度,难以全面刻画道路碳排放时空分布,实现道路空间精细化治理。利用道路走航式监测,以广州中心城区内环路为例,选择三大典型时段(早高峰7:00-9:00、中午12:00-14:00、晚高峰17:00-19:00)采集道路CO_(2)浓度数据,并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索道路CO_(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整体上道路CO_(2)浓度时间变化呈U型,早高峰道路CO_(2)平均质量浓度为1321.77 mg/m^(3),中午为1263.50 mg/m^(3),晚高峰为1356.04 mg/m^(3)。早晚高峰道路CO_(2)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特征,高浓度区主要分布在红绿灯周边、车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安装交通隔音板的道路;低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公园绿地等固碳能力强的区域。不同类型道路CO_(2)浓度存在明显差异,隧道与地面道路CO_(2)浓度较高,而高架道路CO_(2)浓度相对较低。可通过提高城市道路两侧绿植的覆盖率,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管控技术调整道路交通车流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等措施控制道路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碳排放 走航式监测 时空分布特征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DEM和DOM的山区太阳辐射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7
作者 龚伟圳 甘淑 +3 位作者 袁希平 罗为东 李璇 彭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以恐龙谷南缘山区为研究区,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进行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处理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地形特征,利用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对布设的光伏面板空间位置进行提取,基于半球视域算法,利用点云波构建的DEM对研究区202... 以恐龙谷南缘山区为研究区,对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进行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处理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地形特征,利用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对布设的光伏面板空间位置进行提取,基于半球视域算法,利用点云波构建的DEM对研究区2023年一般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太阳辐射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后构建的DEM能够准确表现研究区微地形,提取的地形特征与实地勘测具有一致性,提取的光伏面板位置正确且提取效果良好;能够对山区太阳辐射量进行准确估算,平均误差为7.98%,对山区小区域太阳辐射估算具有可靠性;山区太阳辐射分布与地形有密切的关联性,总体上山脊面上的太阳辐射大于山谷底面,阳坡面大于阴坡面,随着坡度增加,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太阳辐射值与太阳入射角度相关,地形因子随时间的变化也不同,坡度对于太阳辐射的影响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秋、冬季大,春、夏季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数字正射影像 地形特征 太阳辐射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玉北 李蓉 +1 位作者 曾妍 程胜辉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201,共18页
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及《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重点对云南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地质调查、勘查及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矿产种类、矿产地、矿床类型、查明资源储量及找矿潜力、开发... 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及《中国矿产地质志·云南卷》研编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重点对云南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地质调查、勘查及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矿产种类、矿产地、矿床类型、查明资源储量及找矿潜力、开发历史等方面阐述了云南矿产资源特点,以成矿省为单元对云南矿产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各成矿省成矿集中度(强度)依次为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三江(造山带)成矿省→华南(陆块)成矿省→腾冲(造山系)成矿省,各时代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首次厘定出云南省各时空域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59个、矿床成矿亚系列60个,构建了云南省区域成矿谱系,对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特征进行了总结,深化了对云南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的认识。提出云南具有巨大找矿潜力、近期可望实现找矿突破的香格里拉普朗-麻花坪地区钨铍铜多金属等13个远景区带,重点阐述了2个关键及重要矿产找矿远景区带(矿集区)勘查部署建议,对指导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云南取得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矿产地质志 云南卷 云南矿产资源 时空分布规律 矿床成矿系列 区域成矿谱系 新一轮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的“水逆”现象研究
19
作者 冯树立 董景龙 +1 位作者 沈强 周天翔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2044年水星在黄道惯性坐标系下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迹,结合水星赤经变化率计算了“水逆”时间,并探究水逆轨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发生“水逆”现象的次数不同,每年发生3~4次“水逆”现象;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3 d(波动范围为20~26 d),相邻两次逆行间隔周期平均约为95 d(波动范围为89~103 d);不同年份的水星逆行轨迹存在相似性,尤其在相隔13年的年份之间(如2024和2037年)这种相似性更为显著;此外,平均每4~5年会出现一次跨越两个公历年的水星逆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逆 DE440 赤经变化率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骨干供水河道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丰叶 胡晓东 +4 位作者 王春美 张涵 杨航 马恩泽 曹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932,共12页
为探明太湖流域骨干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对太浦河、望虞河共9个监测点进行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和鉴定,采用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 为探明太湖流域骨干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对太浦河、望虞河共9个监测点进行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和鉴定,采用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7纲11科,其中太浦河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rificata)为代表的腹足纲处于优势地位,望虞河以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rificata)为代表的腹足纲和以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为代表的双壳纲处于优势地位,两条供水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为极不相似(one-way ANOVA,P>0.05)。太浦河底栖动物密度在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点位间有差异性(P=0.05),生物量在季节和点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望虞河底栖动物密度及生物量在不同季节及点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条供水河道之间底栖动物全年密度、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太浦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在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望虞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太浦河、望虞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在点位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结果表明,太浦河各季节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分别为电导率(春季)、温度(夏季)、水体pH值(秋季)以及水体溶解氧(冬季);望虞河各季节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分别为温度与总磷浓度(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夏季)、水体溶解氧(秋季)以及温度(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浦河 望虞河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RDA/C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