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的“水逆”现象研究
1
作者 冯树立 董景龙 +1 位作者 沈强 周天翔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2044年水星在黄道惯性坐标系下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迹,结合水星赤经变化率计算了“水逆”时间,并探究水逆轨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发生“水逆”现象的次数不同,每年发生3~4次“水逆”现象;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3 d(波动范围为20~26 d),相邻两次逆行间隔周期平均约为95 d(波动范围为89~103 d);不同年份的水星逆行轨迹存在相似性,尤其在相隔13年的年份之间(如2024和2037年)这种相似性更为显著;此外,平均每4~5年会出现一次跨越两个公历年的水星逆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逆 DE440 赤经变化率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2
作者 李佳昊 张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对丹江口水库2021-2023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及库区重点管控点位的总磷(TP)、氨氮(NH_(3)-N)、溶解氧(DO)年均量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对丹江口水库2021-2023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及库区重点管控点位的总磷(TP)、氨氮(NH_(3)-N)、溶解氧(DO)年均量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由于温度和径流量的影响导致丹江口水库在每年的7、8月份出现低氧现象,而在每年的2、3月份TN浓度较高,可能与周边农业非点源污染有关;根据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水库近三年营养状态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库水质稳中向好;水质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指数平水期最优,丰水期最差,溶解氧和总磷为丰水期最好、枯水期最差,总氮则与二者相反,表现为枯水期最佳,丰水期最差,入库支流的水质劣于水库库区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质评价 营养状态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用水总量演变规律及驱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嘉锐 杨明智 +3 位作者 许继军 桑连海 刘强 程卫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共8页
针对当前我国稳步推进的节水和水网建设的工作需求,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利用我国2000-202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量、产业增加值、人口结构等数据,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和GDP不... 针对当前我国稳步推进的节水和水网建设的工作需求,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利用我国2000-202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量、产业增加值、人口结构等数据,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和GDP不变价换算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各分区用水总量、用水结构变化差异以及用水强度、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四方面驱动效应的强度和贡献比例,旨在支撑我国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以及用水结构调整。从时间角度,经济增长是我国用水总量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行业用水强度降低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第一产业用水强度和占比的降低是抑制区域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用水强度效应略大于产业结构效应,而人口规模增加对用水总量增加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国的用水量控制应该在提高用水效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策略上。从空间角度方面,我国各大分区4种驱动效应对用水总量上升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稳定,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规模,同时西北地区还迫切需要提高第一产业用水效率,而华东地区可适当控制人口规模,东北和西北则需要控制人口流出,以缩小我国各区域用水量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总量 变化规律 时空差异 驱动效应 LMD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昊 李晓兵 +5 位作者 张鹏 梁瑞峰 王庆丰 郭为 王远铭 李克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共16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日益增强,其可对流域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大渡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重点分布区域,流域内保护鱼类分布较多,对气候变化敏感。为此,探究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大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流域1964—2018年共5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拟合、Sen′s斜率估计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大渡河流域的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分析;利用协同克里金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极端气温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16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有11个指数呈上升趋势,5个指数呈下降趋势。除气温极值外,上升速率最快的是SU25,上升速率为2.0 d/10 a;下降速率最快的是FD0,下降速率为1.6 d/10 a。除CSDI和WSDI在流域内变化趋势为0外,其余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速率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海拔高度为导致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在时间尺度上,大渡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中表征暖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征冷的指数(除TNn和TNx外)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数中GSL上升速率较快。这表明该流域在近55年内整体呈变暖趋势,冬季变短夏季变长,且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度持续时间增长。突变检验表明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除TN10外均为显著突变,且突变年份集中在2000年前后。在空间尺度上,冷指数中ID0、FD0上游上升速率高于中下游,暖指数中TR20、SU25中下游上升速率大于上游,GSL上游上升速率明显高于中下游。流域整体呈变暖趋势且中下游更容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研究成果可为大渡河流域极端气候灾害预警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分布 大渡河流域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MANN-KENDALL检验 克里金法 水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白洋淀水体生态补水后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阳星 王世岩 +5 位作者 韩祯 李步东 王亮 汪洁 孙龙 巴艺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140,共11页
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 生态补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生态补水机制的变化过程,将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过程分为临时补水阶段、应急补水阶段和稳定补水阶段。为进行各生态补水阶段下白洋淀水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通过GEE对白洋淀在1990-2022年的701幅遥感影像进行水体和冰体提取,分析不同阶段下水体时空变化格局,以及专门分析了冬季结冰期的冰体面积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各个生态补水阶段,白洋淀水体面积均呈现在夏季最小,冬春季最大的特点,而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水体面积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呈现“削峰补低”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0.63~186.03 km^(2),稳定补水阶段的逐月平均水体面积介于17.88~109.15 km^(2),变化幅度减小了50.77%;②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让白洋淀呈现永久性水体大幅增加,间歇性水体大幅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临时补水阶段永久性水体面积为7.66 km^(2),而稳定补水阶段的永久性水体面积为23.62 km^(2),增加了208.16%,间歇性水体面积则从263.50 km^(2)减少到143.58 km^(2),减小了45.51%;③从冰体面积变化角度分析,随着生态补水机制的不断完善,白洋淀的冰体面积不断减小,其中一月份的平均冰体面积从72.77 km^(2)减小到12.60 km^(2),减小了82.69%。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机制的完善并没有导致白洋淀水体面积不断增加,而是使白洋淀的水体环境更加破碎化;在全球变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白洋淀的冰体面积大幅减小;这种趋于破碎化、板块化的水域特征可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鉴于生态系统对于水文响应具有滞后性,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水文响应过程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GEE 生态补水 水体提取 冰体提取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白河流域湿地水文蓄调功能量化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逸飞 李常斌 +7 位作者 杨致远 吕佳南 谢旭红 高祖桥 申娜 张旭阳 李美静 刘源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7,共14页
【目的】位于若尔盖高原的黑河和白河同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在高寒湿地水文对比研究方面颇具代表性。【方法】按水量平衡原理,采用SWAT模型对黑河和白河流域山地系统出流进行模拟,以此作为平原区湿地的横向补给量;结合降水和蒸散发等垂... 【目的】位于若尔盖高原的黑河和白河同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在高寒湿地水文对比研究方面颇具代表性。【方法】按水量平衡原理,采用SWAT模型对黑河和白河流域山地系统出流进行模拟,以此作为平原区湿地的横向补给量;结合降水和蒸散发等垂向水文动态,就两河流域湿地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再根据湿地土壤水文物理属性估算其静储量;上述动、静储量相结合,就两河流域湿地水文蓄调的年际变化及其功能进行综合研究。【结果】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黑河流域湿地蓄水累计增持19.48亿m^(3);白河流域湿地蓄水累计减持23.08亿m^(3);黑白河流域湿地静储量分别为20.06亿m^(3)和4.59亿m^(3),泥炭沼泽土静储量最大,永冻土静储量最小;统计期间,湿地蓄调功能指数在黑、白河流域均呈降低趋势,黑河湿地的指数降幅高于白河。【结论】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黑、白河流域的适用性良好;研究时段内,黑河流域湿地蓄水总体呈增加状态,白河流域湿地蓄水总体呈减少状态;湿地土壤类型和面积大小是影响静储量的关键因素;黑、白河流域湿地蓄持功能总体发生蜕减。研究可为高寒湿地水文蓄调能力提升暨湿地保护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文蓄调 水量平衡 SWAT模型 黑白河流域 时空变化 径流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鲍怡 胡春春 +2 位作者 王喆 张镇 孟令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多年来黄河流域地表水体的时空变化情况,对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获取Landsat-8卫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法批量生产得到2013—2022年各季度地表水数据集。从时间...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多年来黄河流域地表水体的时空变化情况,对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获取Landsat-8卫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法批量生产得到2013—2022年各季度地表水数据集。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动态监测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季节性变化趋势与特征,同时探讨了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出“中部少,四周多”的分布特征。上游区域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地表水面积变化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相对较小;中下游区域地表水面积与降水量、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表水 Google Earth Engine 随机森林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奉贤区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的水环境评估
8
作者 薛涵秋 蔡依云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以上海市奉贤区不同河流、不同断面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态氮、温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挥发性酚、石油产品、总磷含量、全氮以及生化需氧量(BOD_(5))等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奉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 以上海市奉贤区不同河流、不同断面的酸碱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态氮、温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挥发性酚、石油产品、总磷含量、全氮以及生化需氧量(BOD_(5))等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奉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空变化趋势较为明显。结合监测数据对不同断面进行了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健康水平差异较大,健康水平受土壤本底、特定气象或人为因素等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贤区 地表水监测 水质时空变化 水环境评估 水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资源禀赋与国际储量格局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再岚 智颖飙 +3 位作者 张东海 邱爱军 韩雪 李静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8-320,共3页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和矿产资源的供求态势,分析我国煤炭储量格局以及国际地位。分析结果表明:截止2008年,我国矿产资源有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为1 145×108t,占世界总量的13.9%,储产比为41。煤...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和矿产资源的供求态势,分析我国煤炭储量格局以及国际地位。分析结果表明:截止2008年,我国矿产资源有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为1 145×108t,占世界总量的13.9%,储产比为41。煤炭资源禀赋的时空格局以及变动趋势决定了我国结构性资源矛盾化解的方式选择和目的取向。资源储量以及基础储量决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资源安全。建立煤炭资源保护、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回收、贸易和管理战略,形成完整的国家煤炭资源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静态储产比 变动趋势 时空分布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抚仙湖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3
10
作者 潘继征 熊飞 +1 位作者 李文朝 李荫玺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1-686,共6页
根据2005年的综合调查资料和1980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析了云南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透明度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2005年6-7月抚仙湖水体透明度范围为0.5-6.2m,平均值为4.6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格局是:南区>北区,湖心区>... 根据2005年的综合调查资料和1980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析了云南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透明度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2005年6-7月抚仙湖水体透明度范围为0.5-6.2m,平均值为4.6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格局是:南区>北区,湖心区>沿岸区,河口区较低.藻类和悬浮物是影响透明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随着水体中藻类和悬浮物的增加,透明度下降.近20多年来,抚仙湖透明度呈下降趋势,藻类增加是直接影响因子,水体总氮、总磷的增加促进了藻类的增殖,是重要的间接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水体透明度 时空变化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尹延震 储昭升 +3 位作者 赵明 李泽坤 叶碧碧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2-1196,共5页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 对洱海全湖128km湖滨带及其外围敞水区水质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带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处于Ⅲ类水平,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总磷;湖滨带水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水质污染重于冬、春季,最重时期是11月.水质空间变化表现为北部污染重于南部,西部重于东部;临近村落、农田区湖滨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临近林地、山地区湖滨带;强风浪水动力扰动下,湖滨带近岸(离岸0~60m范围,水深≤2.5m)区域水体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明显高于远岸(离岸70~190m范围,水深3.0~8.0m)区域,而在弱风浪下,离岸远近水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植被恢复 湖滨带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与静态储产比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4 位作者 马中 崔艳 韩雪 李静敏 刘建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1-324,共4页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和矿产资源的供求态势,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储量格局以及国际地位。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国共发现矿产171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种矿产的查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和矿产资源的供求态势,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储量格局以及国际地位。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国共发现矿产171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种矿产的查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世界的比例较低,同时认为,矿产资源秉赋与国际储量格局是研究资源供给与需求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源储量国际格局是国家(或地区)全球性安全、区域性安全和地方性安全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禀赋的时空格局以及变动趋势决定了我国结构性资源矛盾化解的方式选择和目的取向。资源储量以及基础储量决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资源安全。建立资源保护、流通、消费、利用、回收、贸易和管理战略,形成完整的国家自然资源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变动趋势 时空发布 静态储产比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近30年中亚地区主要湖泊变化 被引量:26
13
作者 成晨 傅文学 +1 位作者 胡召玲 李新武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湖泊的变化不仅对内陆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基础。获取1978年MSS、1989年TM、1998年TM及2010年ETM的同季相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湖泊的变化不仅对内陆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基础。获取1978年MSS、1989年TM、1998年TM及2010年ETM的同季相4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人工解译提取中亚地区7个湖泊信息,获得近30 a的湖泊面积变化;利用T/P和Envisat雷达高度计提取1992—2012年的湖泊水位信息;基于湖泊面积和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 a来,由于湖泊类型的不同,除萨雷卡梅什湖外的其他6个湖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减;其中,平原尾闾湖面积变化最显著,高山封闭湖相对平稳,吞吐湖泊的面积变化相对复杂;湖泊的水位变化模式因流域和湖泊类型而异;高山封闭湖泊受气候的影响较大,而吞吐湖泊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时空变化 湖泊变化 雷达高度计 水资源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林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法展 李保杰 +1 位作者 尤海梅 李淑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64,共3页
通过对设于泉山自然保护区人工侧柏林与刺槐林的4块测试样地的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同时与裸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人工林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随时间无确定的变化规律;而在人工林下土壤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明显:不管在任何时间段,均表... 通过对设于泉山自然保护区人工侧柏林与刺槐林的4块测试样地的土壤容重进行测定,同时与裸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人工林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随时间无确定的变化规律;而在人工林下土壤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明显:不管在任何时间段,均表现出该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规律,并且侧柏林改变土壤容重的作用大于刺槐林。另外,该土壤容重均小于裸地,人工林通过腐殖质作用能够降低土壤容重,使其土壤通透性及保肥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时空变化 泉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建生 闫正龙 +2 位作者 王晓国 黄强 高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为对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沙漠化土地的变化状况进行监测,选择研究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ASTER遥感影像及基础地理数据,通过沙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划分、信息提取模型构建及动态变化类型建立等方法,对研究区沙漠... 为对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沙漠化土地的变化状况进行监测,选择研究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ASTER遥感影像及基础地理数据,通过沙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划分、信息提取模型构建及动态变化类型建立等方法,对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研究区内非、轻沙漠化面积逐年增加,分别由1999年的14768.33、153261.03hm2增加至2004年的19994.23、159953.76hm2;中度沙漠化面积年均减少2981.58hm2;强度沙漠化面积仅增加1.07hm2。研究期间,部分沙漠化土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逆转,土地持续退化局面有所遏制和缓解,但由于来水量有限及采用线性输水等原因,远离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依然恶劣,流域整体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遥感 监测 时空变化 沙漠化 塔里木河下游 应急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地下水水质与硝态氮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屈忠义 林雪松 +3 位作者 冯兆忠 李茂 王长生 曹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了研究节水工程改造及节水灌溉对区域农田地下水及硝态氮淋失污染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对整个作物生长期的3月、5月、7月、9月分别取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硝态氮测试分析。对2003年与2008年区域内27眼井地下水硝... 为了研究节水工程改造及节水灌溉对区域农田地下水及硝态氮淋失污染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对整个作物生长期的3月、5月、7月、9月分别取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硝态氮测试分析。对2003年与2008年区域内27眼井地下水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年间,夏灌前解放闸灌域地下水硝态氮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面积占灌域总面积的9.95%,全年平均硝态氮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面积占灌域总面积的9.02%;2008年3月硝态氮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面积占灌域总面积的5.22%,全年平均硝态氮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面积占灌域总面积的5.20%。2003年与2008年的监测结果及时空分布趋势说明该地区地下水存在较严重的面源氮污染,但节水灌溉的实施可能对减少河套灌区的化肥淋失和地下水污染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特别是由于秋浇水量的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减少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节水灌溉 硝态氮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2年黄土高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利娜 朱清科 +3 位作者 翁白莎 刘芳 王建伟 何霄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2,共8页
干旱是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干旱的变化规律,以该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及其周边7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作为干旱指标,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近52年黄... 干旱是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干旱的变化规律,以该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及其周边7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作为干旱指标,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近52年黄土高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显著,轻度干旱发生次数在春、夏季相对较多;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趋势相似,均易发生在冬季;特大干旱发生次数多集中在春季。(2)近52年来不同类型区干旱变化亦显著,各分区干旱发生次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01—2012年各分区干旱发生次数最多。(3)黄土高原干旱发生总次数和春季干旱发生次数整体均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趋势,夏季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北部边界处,秋季干旱发生次数较多的有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沟壑区、陕甘宁河流阶地及高原沟壑区的北部和汾河平原及晋陕丘陵沟壑区,冬季干旱整体呈面状分布。(4)轻度和中度干旱发生次数大体相似,均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趋势,严重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北部边界处,特大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沟壑区。研究成果对制定黄土高原防灾减灾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连续无雨日 时空分布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近40a来水资源供需格局演变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玫 石敏俊 +2 位作者 张翠芳 马国霞 王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1-658,共8页
通过计算石羊河流域凉州区和民勤县1964-2006年的水资源供需格局,分析了导致民勤地区缺水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40 a来凉州区和民勤县水资源需求量总体上趋于增加,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资源需求增幅最大;(2)40 a来凉州区和民... 通过计算石羊河流域凉州区和民勤县1964-2006年的水资源供需格局,分析了导致民勤地区缺水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40 a来凉州区和民勤县水资源需求量总体上趋于增加,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资源需求增幅最大;(2)40 a来凉州区和民勤县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趋势几乎一致,凉州区从1995年起出现缺水现象,而民勤县一直处于缺水的状态;(3)导致民勤县缺水加剧的主要因素为出山径流的降低、凉州区需水量的增加以及民勤县需水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供需 格局演变 生态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冲 王飞 +3 位作者 喻小勇 穆兴民 杨旺明 刘思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05-3815,共11页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 利用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汽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近地面水汽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区水汽由南向北递减,季节分布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②近52年平均水汽压呈上升趋势,秦岭南坡和汉水流域上升速率较快,巴巫谷地呈下降趋势;③53%的站点冬季水汽压发生突变,集中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部分地区,突变集中发生在1985—1988年间,与冬季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其余季节突变现象不明显。④水汽在21a时间尺度下经历了4次干湿交替变化,各季节水汽变化规律与年尺度基本一致,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仍然处于相对干旱状态。⑤水汽压受到包括气温、风速、日照在内的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力大小排序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水汽压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表层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登忠 汪朝辉 +3 位作者 申邵洪 谭德宝 徐平 李其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9,共7页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总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2. 46,32. 88,17. 70 mg/L,长江南源当曲源、正源沱沱河源和北源楚玛尔河源水体总碳含量分别为32. 90,36. 56,32. 90 mg/L;青藏高原封闭性湖泊水体碳含量比河流水体较高,封闭性湖泊水体总碳、总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403. 82,398. 35,1. 24mg/L,而河流水体则分别为17. 03,14. 56,2. 46 mg/L,河流水体有机碳含量比封闭性湖泊水体较高。该成果可为我国青藏高原水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高海拔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碳含量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河流与湖泊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