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基材作载体制备MoP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1
作者 邹洁 李翔 +2 位作者 盛强 尚森森 王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 采用低温燃烧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富含五配位Al^(3+)物种的氧化铈改性Al_(2)O_(3)(Ce-Al_(2)O_(3))和介孔-大孔Al_(2)O_(3)(M-Al_(2)O_(3));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浸渍法负载的Mo的磷酸盐前驱体制备了MoP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评价了其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M-Al_(2)O_(3)上制备纯相MoP所需磷酸盐前驱体的P/Mo摩尔比在1~1.2之间。DBT在MoP催化剂上转化率大小为MoP(1)/SiO_(2)>MoP(1)/Ce-Al_(2)O_(3)>MoP(1.2)/M-Al_(2)O_(3)。动力学研究表明,DBT在MoP(1)/Ce-Al_(2)O_(3)和MoP(1.2)/M-Al_(2)O_(3)上的HDS反应活化能几乎相同,显著小于MoP(1)/SiO_(2)上的活化能。在MoP催化剂上,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的温度下(如280℃),DBT主要通过加氢(HYD)反应路径脱硫;在较高的温度下(如360℃),DDS和HYD两条反应路径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P 磷酸盐前驱体 程序升温还原 Al_(2)O_(3)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活化的Fe/ZSM-5表面活性氧的表征(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广 张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5-1540,共6页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wa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from a high Fe-loading Fe/ZSM-5 catalyst exposed to N2O at 250 ℃. Fe-O-Fe2+ dimer was determi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wa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from a high Fe-loading Fe/ZSM-5 catalyst exposed to N2O at 250 ℃. Fe-O-Fe2+ dimer was determined as the active iron complex for N2O decomposition to produce the active oxygen. Reduction of Fe3+ to Fe2+ by H2 in the dimer and removal of OH- groups from Fe2+ dimer by heating Fe/ZSM-5 to 700 ℃ we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active Fe complex.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a slope of 1.0 between the amount of Fe-O-Fe2+ and that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was observed. Maximum amount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can be generated by reducing Fe/ZSM-5 catalyst with H2 at the temperatures over 500 ℃ and then heating the resulting product in Ar to 700 ℃, followed by N2O exposure at 250 ℃.The ratio of the total number of oxygen atoms (Ode) deposited by interaction of Fe-O-Fe2+ with N2O to the amount of Fe-O-Fe2+ was 2. However, not all the deposited oxygen atoms were active oxygen (Oa); the ratio of Oa and Ode was 0.5. The iron dimer complex composing active oxygen is a five-atom ion Fe2O32+; the most probabl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Fe/ZSM-5催化剂 N2O处理 程序升温还原 [Fe—O—Fe]^2+二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温度对Ni/Al_2O_3催化剂上H_2、CO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常伟 陈豫 田安民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45-349,共5页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与程序升温逐步活化、H2、CO室温吸附、H2程序升温脱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还原活化温度对其吸脱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Ni/Al2O3催化剂上,在不同温度还原的不同Ni氧化物...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与程序升温逐步活化、H2、CO室温吸附、H2程序升温脱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还原活化温度对其吸脱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Ni/Al2O3催化剂上,在不同温度还原的不同Ni氧化物物种,经相应温度活化后可形成不同性质的H2、CO吸附中心.催化剂经523K及573K活化后可形成极细的与Al2O3有一定相互作用的吸附中心,在这类中心上,H2的室温吸附量极小,但有一定的高温H2吸附量,且高温吸附的H2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脱附,CO在其上则可能是按单金属中心多CO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和723K活化后均形成较强的H2、CO吸附中心,CO在这些中心上可能是按线式和桥式两种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活化后,形成的中心上吸附的H2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脱附.Ni/Al2O3经773K处理会发生烧结,因而丧失室温H2、CO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温度影响 催化剂 吸附 金属催化剂
原文传递
铕对Pt-Sn/γ-Al_2O_3重整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汪莹 马爱增 +1 位作者 潘锦程 刘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研究了添加RE2O3(RE=Eu)的Pt-Sn/γ-Al2O3重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催化剂的液收增加,芳产增加,积炭降低.采用氢氧滴定(TPT)、程序升温还原(TPR)、吡啶红外光谱(IRS)、程序升温氧化(TPO)等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表征.... 研究了添加RE2O3(RE=Eu)的Pt-Sn/γ-Al2O3重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催化剂的液收增加,芳产增加,积炭降低.采用氢氧滴定(TPT)、程序升温还原(TPR)、吡啶红外光谱(IRS)、程序升温氧化(TPO)等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添加RE2O3之后,催化剂中Pt的两种活性中心不变,但改变了两种活性中心的相对比率,低温活性中心降低,高温活性中心增加;稀土与Pt和Sn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电子效应,使得它们的还原峰温向低温移动;载体的酸量减少,酸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Al2O3 积炭 TPR TPT TPO 氧化铕 铂锡重整催化剂 催化性能
原文传递
MoO_3-SiO_2表面复合物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邵宇 钟顺和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42-348,共7页
采用MoOCl4的盐酸溶液负载于SiO2的表面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和键联型两种MoO3-SiO2(MoSO)表面复合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IR)研究了MoSO的表面构造及其化学吸附性能;并利用TPR技术考察了该表面... 采用MoOCl4的盐酸溶液负载于SiO2的表面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和键联型两种MoO3-SiO2(MoSO)表面复合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IR)研究了MoSO的表面构造及其化学吸附性能;并利用TPR技术考察了该表面复合物载体对负载金属Pd、Cu氧化物还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SO表面上的MoOLewis碱位对C2H6有较好的化学吸附能力;PdO、CuO和PdO-CuO与MoSO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Mo6+的可还原性促进了活性组分氧化物的还原,使其还原温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氧化钼 氧化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