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压器热点模型
1
作者 范晓舟 刘云鹏 +3 位作者 律方成 李欢 徐永超 闫泽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9,I0030,共10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理论推导建立绕组首饼温度的控制方程,并使用热电类比方法建立可用于实际运行的绕组首饼局部热路模型。通过对一台内置传感光纤的110 kV油浸式变压器进行11级不同负载共21 h温升试验,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绕组温度变化情况,并提出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绕组温度梯度的热点温度模型。基于局部热路模型,使用负载率及散热片进出口油温作为输入变量,成功预测绕组首饼温度。随后,建立绕组整体温度梯度的指数、差分方程模型,并基于提出的热点计算模型对连续变负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4.02 K,相较传统模型,最大误差降低21%,验证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梯度 温升试验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率下干式配电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规律及推演模型研究
2
作者 何东升 贾志东 +4 位作者 刘让雄 罗海凹 朱旭光 杨诗瑶 邓婧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2,共10页
针对变压器大电流温升试验实施难题,提出基于小电流试验的绕组热点温升评估方法。以SCB14-800/10型干式配电变压器为对象,首先建立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解析B相绕组温度场分布特性及其动态温升演变规律;继而开展七梯度负载率... 针对变压器大电流温升试验实施难题,提出基于小电流试验的绕组热点温升评估方法。以SCB14-800/10型干式配电变压器为对象,首先建立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解析B相绕组温度场分布特性及其动态温升演变规律;继而开展七梯度负载率(40%~100%)温升试验,对比验证B相高、低压绕组热点温升和仿真结果的差异。基于此,首创性提出基于集中参数法的三段连续负载温升推演模型,通过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关联了不同负载率下绕组热点的动态温升规律,通过小负载率试验量化大负载率下的动态温升变化规律,显著减少电能损耗和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配电变压器 多物理场耦合 动态温升 推演计算模型 集中参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温黏压下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少年 张子骞 +1 位作者 陈世豪 杨龙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3-1913,共11页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算公式的方式,建立了滑靴副静压支承特性方程;然后,建立了滑靴副泄漏功率损失和摩擦功率损失模型,求解了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并分析了最佳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考虑了油液黏温黏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流场数值计算的方式,研究了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随径向柱塞泵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约为14μm,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随着转子转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压力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滑靴运动方向侧油膜温度较另一侧高13 K,滑靴副温度值基本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而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升高;滑靴副阻尼孔泄漏量较滑靴边界泄漏量大0.02 kg/s,而且泄漏量随着压力、转速和油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论可为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 静压支承特性 最佳油膜厚度 流体域温度分布 油液黏温黏压特性 工作压力 转子转速 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660MW机组汽轮机热态启动最佳温升率的确定
4
作者 王海月 王行 王艳红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397,共5页
为进一步缩短火电机组热态启动时间,满足机组快速启动参与电网调峰的要求,以某660MW汽轮机组热态启动为例,编制程序确定不同启动阶段转子表面的蒸汽参数及换热系数,之后采用ANSYS软件对汽轮机热态启动下的转子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了数值... 为进一步缩短火电机组热态启动时间,满足机组快速启动参与电网调峰的要求,以某660MW汽轮机组热态启动为例,编制程序确定不同启动阶段转子表面的蒸汽参数及换热系数,之后采用ANSYS软件对汽轮机热态启动下的转子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汽轮机转子重点监测部位热应力随温升率变化规律。并从不同温升率启动对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的损耗进行分析,得到了机组热态启动的最佳温升率。研究结果可使汽轮机组热态启动下相比设计条件下缩短启动时间18%。所做工作对大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转子 热态启动 热应力 温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架直线电机温升-电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5
作者 汪若尘 曾昆阳 +2 位作者 陈龙 丁仁凯 蔡英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9,共10页
为了提高主动悬架系统中直线电机的工作性能,以一种圆筒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以某SUV为例,构建了其主动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确定了电机的总体设计指标与初始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 为了提高主动悬架系统中直线电机的工作性能,以一种圆筒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以某SUV为例,构建了其主动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确定了电机的总体设计指标与初始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材料热属性变化的直线电机温升模型,分析了不同行驶车速下的温升分布及其对直线电机电磁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电机温升直接影响输出推力与绕组损耗,抑制温升有助于减小绕组损耗,但推力波动会随之上升。根据磁-热耦合特性分析结果,以空载定位力和绕组温升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参数敏感度分析,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直线电机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直线电机的空载定位力减小了7.5%,绕组损耗降低了17.5%,绕组温升降低了11.02%,电机工作性能显著提升。试制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样机,并进行了台架测试,实验与仿真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结构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系统 材料热属性 温升分布 空载定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台区配电变压器接头阻抗计算与温升预警方法电变压器区配电变警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春 彭禹尧 +2 位作者 曹一家 安义 范瑞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解决配电网中部分配电变压器在长期运行后出现的导线接头老化,局部温升严重等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的问题,建立了针对台区配电变压器三相四线制接触阻抗高准确性计算模型,形成了数据驱动的配电变压器潜在安全隐患温升预警方法。利用三... 为解决配电网中部分配电变压器在长期运行后出现的导线接头老化,局部温升严重等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的问题,建立了针对台区配电变压器三相四线制接触阻抗高准确性计算模型,形成了数据驱动的配电变压器潜在安全隐患温升预警方法。利用三相四线制台区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模型,构建了计算接触阻抗的等价方程组。因方程组变量数大于方程组数目,特将不可解方程组模型转化为求最小值的等效优化模型,并运用BFGS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迭代求解。利用最大负载电流下的长期发热模型,建立了接触阻抗与温度的等价关系,形成了接触阻抗的分级预警体系。利用江西电网两个实际台区现场运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阻抗 数据驱动 BFGS算法 配电变压器温升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不平顺的无缝线路稳定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谢铠泽 王琪 +2 位作者 刘万里 蔡小培 赵维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3-1853,共11页
为弥补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未区分轨道平顺性等级的不足,基于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方法和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道床横向阻力随机性的无缝线路稳定性概率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半径的铁路线路,研究轨道... 为弥补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未区分轨道平顺性等级的不足,基于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方法和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考虑轨道不平顺和道床横向阻力随机性的无缝线路稳定性概率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半径的铁路线路,研究轨道不平顺、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随机性对钢轨允许温升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与现有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道床横向阻力服从正态分布时,单独考虑道床横向阻力大小随机性时,钢轨允许温升近似服从极值I型分布;单独考虑轨道不平顺随机性、同时考虑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随机性或综合考虑上述3个因素随机性时,钢轨允许温升均服从正态分布;以不少于95%保证率定义的钢轨允许温升标准值及均值随着线路平顺性的改善而增加;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现有“等波长-有限元”确定的钢轨允许温升与美国五级谱对应钢轨允许温升标准值相近,与其他轨道谱对应结果则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考虑轨道不平顺、道床横向阻力大小及位置分布三因素随机性条件下,建立表征钢轨允许温升分布的均值、标准差及标准值与曲线半径间的显式映射关系,使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中考虑线路平顺性等级成为了可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铁路无缝线路极限状态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无缝线路 稳定性 允许温升 正态分布 标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仿真的低频变压器温度特性分析及导向结构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巧媛 贾少锋 +3 位作者 梁得亮 赵义焜 毕建刚 杨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9-2019,I0014,I0015,共13页
为了降低低频工况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热点温度与内部温升,基于电磁-热-流体场多物理场耦合对低频变压器绕组区域导向结构开展优化分析。通过对变压器电磁部分的有限元数值计算,确定低频变压器与同工况下的工频变压器在铁芯和绕组区域... 为了降低低频工况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热点温度与内部温升,基于电磁-热-流体场多物理场耦合对低频变压器绕组区域导向结构开展优化分析。通过对变压器电磁部分的有限元数值计算,确定低频变压器与同工况下的工频变压器在铁芯和绕组区域的磁密分布与损耗特性区别。然后在此基础上将铁芯和绕组的损耗作为热源代入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变压器整体和绕组区域局部的温度及油流分布。最后通过构建20 Hz低频变压器绕组区域的油流传热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研究导油挡板数量与分布对绕组区域油流量、平均温度和热点温度的影响,并获得导向结构的最佳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20 Hz低频变压器绕组区域的热点温度较无挡油板的模型下降了14.44%,该结果可为低频变压器紧凑化设计提供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油浸式变压器 多物理场仿真 损耗密度 温升分布 导向结构 热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级旋流器各级气量变化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多 李锋 赵凯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燃烧室各级旋流器叶片数量与相应旋流气量变化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基于高推重比和高温升的技术需求,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除旋流器外分块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在ICEM软件中实现混合网格周期性边界条件设置,进行3维数值模拟。...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燃烧室各级旋流器叶片数量与相应旋流气量变化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基于高推重比和高温升的技术需求,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除旋流器外分块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在ICEM软件中实现混合网格周期性边界条件设置,进行3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确定最优方案的3级旋流器叶片数量分别为8、10和15。中心分级燃烧室每级旋流器流通气量随其相应旋流器叶片数量改变呈负相关变化关系;设计油气比为0.045时,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优方案即基准型方案的温升可达1300 K,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达到0.13,在性能所要求的0.10~0.15之间,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达到0.081,在性能所要求的0.08~0.12之间;中心分级燃烧室出口截面OTDF值随火焰筒头部每级旋流器的叶片数量或旋流气量的变化关系是“V”形,RTDF值随头部每级旋流器的叶片数量或旋流气量的变化关系是类“V”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升燃烧室 中心分级燃烧室 旋流器 燃烧性能 叶片数量 旋流气量 出口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无损监测与演变特性
10
作者 王秀武 朱建功 +5 位作者 刘登程 冯挽强 赵水平 刘浩男 戴海峰 魏学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13-4123,共11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极片的设计理念,利用S形布局样式的光纤传感器原位监测了NCM523软包电池的内部温度分布并研究了电池老化前后的温度演变规律及热点区域的位置。通过电池循环性能测试证实了光纤传感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无损植入有效性,确定了原位温度监测的可靠性。同时,通过电池拆解表征和测试分析,展示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在电池循环老化后的表征结果,验证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具有可解耦光纤信号、无损监测温度、耐腐蚀、可实现电池分布式原位测量等功能。通过分析温度数据,提出利用恒流放电阶段的温升速率作为电池管理的参量,并且证实电池几何中心区域和正极极耳附近区域的温度演变是监测和管理电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体化功能极片 原位温度监测 温度分布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CT02真空设计及仿真
11
作者 刘顺明 曹秀霞 +9 位作者 李志平 欧阳华甫 刘盛进 王鹏程 刘佳明 关玉慧 谭彪 孙晓阳 王一刚 朱邦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1-877,共7页
BNCT02由两套加速器和5个治疗端组成,可实现2组癌症患者同时治疗。目前开工建设的是其中一套装置,由一台ECR离子源,一条低能传输线(LEBT),一台2.8 MeV射频四极加速器(RFQ),两条高能传输线(HEBT)、两个治疗端和一条临时调束线组成。文章... BNCT02由两套加速器和5个治疗端组成,可实现2组癌症患者同时治疗。目前开工建设的是其中一套装置,由一台ECR离子源,一条低能传输线(LEBT),一台2.8 MeV射频四极加速器(RFQ),两条高能传输线(HEBT)、两个治疗端和一条临时调束线组成。文章首先介绍了BNCT02真空设计,利用Molflow软件计算了RFQ及HEBT不同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并与实测情况进行比对。然后,对HEBT区段异型真空盒形变、水冷真空盒温升进行模拟计算,并优化对应真空盒设计。目前整个装置已经稳定运行,真空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真空系统设计 压力分布 异型真空盒设计 形变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阀用阳极饱和电抗器温升特性及优化
12
作者 莫作权 袁佳歆 +3 位作者 王伊帆 李旭哲 邹丹旦 周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7-2186,共10页
阳极饱和电抗器(anode saturable reactor,ASR)是换流阀的关键一次设备,其在运行中因电磁损耗引发的温升问题明显并威胁绝缘体热老化。因此,准确分析ASR温升特性并寻求优化方法,对其状态评估、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根据发热... 阳极饱和电抗器(anode saturable reactor,ASR)是换流阀的关键一次设备,其在运行中因电磁损耗引发的温升问题明显并威胁绝缘体热老化。因此,准确分析ASR温升特性并寻求优化方法,对其状态评估、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根据发热机理和散热路径建立等效热路模型,定性分析了ASR实际运行中的温升特性;然后,建立ASR三维等效模型,结合瞬态传热原理来设定固体传热和空气对流参数,进一步应用基于湍流和实时混合假设的水冷却简化模型来模拟水冷散热过程,在兼顾准确性和高效性下开展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定量计算ASR温度的大小变化和空间分布;最后,结合温度分布规律,提出不同截面积铁芯组合的结构优化方案,仿真验证了在电气性能不变前提下,各铁芯之间最大温差减少了原温差的91.7%,环氧树脂的最高温度降低3℃,为ASR的性能校验和参数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 饱和电抗器 温升特性 有限元仿真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式散热模块对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智健 邱志斌 +3 位作者 廖才波 周银彪 蔡木良 郝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对于电网季节性过载引起的配电变压器温升过高情况,文中提出在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散热片上安装外置式散热模块强化变压器散热能力,以降低热点温升。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一台S13-M-200/10型配电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在变压... 对于电网季节性过载引起的配电变压器温升过高情况,文中提出在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散热片上安装外置式散热模块强化变压器散热能力,以降低热点温升。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一台S13-M-200/10型配电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在变压器模型的散热片上建立外置式散热模块。改变散热模块建立的位置与数量从而形成4个不同计算模型。通过有限体积法计算4个模型在不同负载状态下的热点温升。对部分仿真结果使用短路法温升试验验证,仿真与计算误差小于3 K。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安装外置式散热模块可以使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热点温升降低10 K左右,为配电变压器的温升降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散热模块 热点温升 有限体积法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n impact induced reaction mechanism of reactive alloys 被引量:1
14
作者 Yansong Yang Chuanting Wang +5 位作者 Yuanpei Meng Yue Ma Lei Guo Yuan He Zhichao Sun Yong H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9-95,共27页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 of munitions,the use of new types of destructive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As a new type of reactive material,r...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 of munitions,the use of new types of destructive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destructive effectiveness.As a new type of reactive material,reactive alloy contains a large portion of reactive metal elements(Al,Mg,Ti,Zr,etc.),which breaks up under high-velocity impact conditions,generating a large number of high-temperature combustible fragments,which undergo a violent combustion reaction with air.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al polymers(Al-PTFE)and other reactive composites,it has higher density and strength,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roader application prospects.Currently,researchers have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energy release mechanism of reactive alloys through impact tests,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terial from fragmentation to reaction,i.e.,impact fragmentation of the material,rapid heating and combustion reac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impact-induced energy release process of reactive alloys,namely:the fragmentation mechanism and siz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fragments produced by the impact of the material on the targe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size of the fragments,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s and size thresholds of the fragments to undergo the chemical reaction.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above problems is reviewed,some potential directions to reveal the impact induced reaction mechanism of reactive allo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alloys IMPACT FRAGMENTATION 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Shock temperature rise Adiabatic shear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坡度V字形隧道火灾中等效纵向风速及温度场研究
15
作者 吴东阳 朱宇 +1 位作者 殷耀龙 徐志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5,共7页
火灾发生在水下隧道的变坡点附近时,隧道结构可简化为单坡度V形隧道。在单坡度V形隧道发生火灾时,烟气运动会受到一侧倾斜隧道烟囱效应的影响。采用FDS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自然通风状态下单坡度V形隧道火灾中的等效纵向风速以及隧道温... 火灾发生在水下隧道的变坡点附近时,隧道结构可简化为单坡度V形隧道。在单坡度V形隧道发生火灾时,烟气运动会受到一侧倾斜隧道烟囱效应的影响。采用FDS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自然通风状态下单坡度V形隧道火灾中的等效纵向风速以及隧道温度场进行研究,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火灾产生的等效纵向风速与隧道坡高和热释放速率有关,其数值大小与热释放速率的1/3次幂和无量纲坡高成正比;单坡度V形隧道顶板下烟气的最大温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线性递减,整个火灾下游的烟气温度分布呈指数衰减,且坡度越大,纵向烟气温度在火源周围的衰减越明显,衰减曲线也更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坡度V字形隧道 烟囱效应 最大烟气温升 烟气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及其对直流接地极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司马文霞 骆玲 +3 位作者 袁涛 杨庆 雷超平 姜赤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2-1198,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接地极的发热情况,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土壤温升模拟试验,获得了土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电阻率与温度、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较高时,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电阻率迅速增大,并呈指数上升。基于...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接地极的发热情况,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土壤温升模拟试验,获得了土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电阻率与温度、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较高时,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电阻率迅速增大,并呈指数上升。基于试验结果,结合电流场理论及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简单直线型接地极的发热仿真模型,从仿真结果中发现:土壤电阻率的变化会影响接地极表面的散流分布,从而改变接地极附近土壤的温度分布。对比传统计算模型中将土壤电阻率视为恒定的情况,该模型计算结果说明接地极附近土壤温升速度更快。试验及仿真结果说明,计算时考虑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对接地极发热的影响,将有利于接地极的安全设计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电阻率 水分蒸发 直流接地极 溢散电流 接地极温升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分布式热路模型 被引量:34
17
作者 丁玉琴 张乔根 +3 位作者 高萌 李原 赵毅 杨红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8-974,共7页
变压器运行时的热点温度与其绝缘寿命息息相关,是变压器负载最关键的限制因素。为此以配电变压器的散热结构为基础,将变压器油看作绕组的外界环境重点关注绕组层间的散热过程,从而建立了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分布式热路模型。通过该模型... 变压器运行时的热点温度与其绝缘寿命息息相关,是变压器负载最关键的限制因素。为此以配电变压器的散热结构为基础,将变压器油看作绕组的外界环境重点关注绕组层间的散热过程,从而建立了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分布式热路模型。通过该模型可计算出热点温度,获取热点位置。并以100、315和400kVA柱式变压器的相关参数为依据,对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校验。在额定运行条件下,模型计算结果与变压器温升试验报告中实测的绕组平均温升间的偏差在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负载导则法计算出的热点温度略高于模型计算值,而负载导则法留有一定裕度,因此对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靠近铁芯与靠近油流的绕组温度较低,中间层绕组温度较高;额定运行条件下不同层绕组的最大温差可达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配电变压器 热点温度 热点位置 分布式热路模型 温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转子三维力热变形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曹锋 陈芝久 +2 位作者 束鹏程 邢子文 赵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53-1456,共4页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采用第 1类热边界条件对转子三维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转子力、热变形 .解析出三维转子在 x、y、z各方向上的力、热及综合变形量 .采用静态测试手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 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采用第 1类热边界条件对转子三维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转子力、热变形 .解析出三维转子在 x、y、z各方向上的力、热及综合变形量 .采用静态测试手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 ,转子的热变形量要远大于转子力变形量 ,转子变形后成腰鼓形 .解决了长期以来三维螺杆转子变形只能简化为二维计算的问题 ,较全面地反映了螺杆转子变形的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力热变形 螺杆转子 三维稳态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弹性力学理论 双螺杆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在大型变压器温度和绕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云鹏 李欢 +5 位作者 高树国 王佳雪 范晓舟 李昕烨 田源 尹钧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126-6135,共10页
为实现对变压器绕组全长温度、应变信息的分布式监测,对一台110kV变压器进行了改造,在其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上布置传感光纤,探究诸如外部布带包裹式、外部纸包裹式等多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绕组的光纤布置方式在变压器内部应用的可能,其应... 为实现对变压器绕组全长温度、应变信息的分布式监测,对一台110kV变压器进行了改造,在其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上布置传感光纤,探究诸如外部布带包裹式、外部纸包裹式等多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绕组的光纤布置方式在变压器内部应用的可能,其应用范围可拓展至新生产的智能变压器和返厂变压器的智能化改造。还探究变压器内部传感光纤的引出方式及布线方法,改造完成的变压器经例行试验和型式试验验证符合出厂标准。使用BOTDR、BOTDA、ROTDR等多种分布式光纤传感手段实现对温升试验过程中绕组温度实时监测以及短路试验前后绕组变形情况监测,探究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变压器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绕组温度场分布以及短路冲击后的应变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变压器 分布式测温 绕组温升 短路试验 绕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角度对旋转盘冷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罗翔 徐国强 +1 位作者 陶智 丁水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预旋角度对高位进气转静系旋转盘冷却与换热特性的影响,分别在三种预旋进气角度(0°,15°,30°)下对转盘的冷却效果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每种预旋角度下的温度分布、盘面局部努赛尔特数分布、盘面平... 为了研究不同的预旋角度对高位进气转静系旋转盘冷却与换热特性的影响,分别在三种预旋进气角度(0°,15°,30°)下对转盘的冷却效果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每种预旋角度下的温度分布、盘面局部努赛尔特数分布、盘面平均努赛尔特数、转盘无量纲总体平均温度和转盘无量纲径向平均温差等参数。试验结果显示:高位垂直进气的冷却效果最好,预旋15°次之,预旋30°最低。并且流量变化对转盘的冷却效果影响较大,而转盘旋转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转子 传热系数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